•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黄帝内经》学习:宇宙的五气与五行

宇宙有方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同的方位之所以不同,乃是因为它们的气不同。所以不同的方位之气,可以各自命名,这是理所当然的。东方之气叫做风,南方之气叫做热,中央之气叫做湿,西方之气叫做燥,北方之气叫做寒。

那么,我们不能把这种方位之区分理解为华夏之特有,而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世界任何地方都有东南中西北。东南西北好理解,中如何理解呢?哪个地方是中?人类社会有“地方性”,人类的疾病也有地方性,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性疾病”。以此就可以确定一个中央,然后即可以确定东南西北。
 
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气,不同的气引起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疾病的阴阳失平衡状态不同。研究不同的阴阳失平衡状态,即可以知道如何治疗。这就是为什么要区分东南中西北,风热湿燥寒的道理所在。
 
那么,我们不能把这种方位之区分理解为华夏之特有,而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标题用宇宙,这里用世界,世界与宇宙孰大?
这种方位之区分与理解当然只是华夏之独有,因为一年四季并非全球通行之设定。
世界任何地方都有东南中西北。东南西北好理解,中如何理解呢?
若以北极为中,则前後左右皆为南方。
若以南极为中,则前後左右皆为北方。
而前後左右在华夏,则为前南後北左东右西,其以观察者及太阳为参照物。
所以在南半球,这些都是廃话?!……

呀!最後补充一句,内经里没有宇宙两字。
 
最后编辑:
从北到南,从冬至到夏至,阳生阴长。从南到北,从夏至到冬至,阳杀阴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风令春生,热令夏长,燥令秋收,寒令冬藏。

在人体,冬至阴阳俱最弱,夏至阴阳俱最强。春分阴阳增长到半山腰,秋分阴阳衰落到半山腰。风气使阴阳之气生,此谓生气。生到半山腰则热气承接而行,使阴阳之气长到夏至之最强,盛极必衰,此谓长气。夏至过后,燥气承接而行,令阴阳之气快速转衰,此谓杀气。秋分过后,寒气承接而行,令阴阳之气衰势趋于缓,到冬至则低至谷底,此谓藏气。

所以,燥气比寒气更有杀力,风气比热气更有生力。
 
标题用宇宙,这里用世界,世界与宇宙孰大?
这种方位之区分与理解当然只是华夏之独有,因为一年四季并非全球通行之设定。

若以北极为中,则前後左右皆为南方。
若以南极为中,则前後左右皆为北方。
而前後左右在华夏,则为前南後北左东右西,其以观察者及太阳为参照物。
所以在南半球,这些都是廃话?!……

呀!最後补充一句,内经里没有宇宙两字。
要跳出西方理论的圈子,按照华夏理论来理解“宇宙”和“世界”。宇宙是四维时空,世界是三维空间。东南中西北五方,这是三维世界的不同方位。在三维世界的基础上再加上时间维度,则是宇宙。
 
南半球,北半球,南极,北极,这些名词都是西方理论体系下的概念。华夏古人不是这样理解宇宙和世界的。把地球表面画经线和纬线,这是西方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华夏古人研究宇宙,“经”是指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不同。“纬”是指不同的经度之下确定一个经度而确认一个世界,同一个世界区分不同的方位。譬如地球表面是一个世界,不同的方位所处的经度是相同的,南极北极,南半球北半球,都是同一个经度。然后,西方人把这个世界画经线和纬线,其实我们当今中国人只是借用华夏古人的“经”和“纬”这两个名词来翻译西方人的理论而已。这样的经和纬,不是华夏古人心目中的经和纬。
 
要跳出西方理论的圈子,按照华夏理论来理解“宇宙”和“世界”。宇宙是四维时空,世界是三维空间。东南中西北五方,这是三维世界的不同方位。在三维世界的基础上再加上时间维度,则是宇宙。
世界是外来语,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世指前世今世来世,即是时间与空间。
宇宙倒是本土语,也是指空间与时间。
内经里只言天地与气,气指时间,天地指空间。
古人已经认识到宇宙不止得一个天地。

三维空间却加上时间维度,这不是西方理论吗?
 
世界是外来语,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世指前世今世来世,即是时间与空间。
宇宙倒是本土语,也是指空间与时间。
内经里只言天地与气,气指时间,天地指空间。
古人已经认识到宇宙不止得一个天地。

三维空间却加上时间维度,这不是西方理论吗?
“前世”与“今世”,是不是两个不同的“世”?“前”和“今”是时间,而“世”没有表示时间。世界,世必有界。为什么世必有界,因为世界必有方位性,不同的方位处于不同的世界。这样说总该明白了吧
 
南半球,北半球,南极,北极,这些名词都是西方理论体系下的概念。华夏古人不是这样理解宇宙和世界的。把地球表面画经线和纬线,这是西方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
经纬,南北极这些在《周髀》里已经出现,或许它们不是本土产生,传承也不到位,但某些古人还是清楚理解的,只是不说破而已。
华夏古人研究宇宙,“经”是指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不同。“纬”是指不同的经度之下确定一个经度而确认一个世界,同一个世界区分不同的方位。譬如地球表面是一个世界,不同的方位所处的经度是相同的,南极北极,南半球北半球,都是同一个经度。
有何古书或出处可证?
什么叫宏观世界?什么叫微观世界?
太多莫名其妙之词项……
然后,西方人把这个世界画经线和纬线,其实我们当今中国人只是借用华夏古人的“经”和“纬”这两个名词来翻译西方人的理论而已。这样的经和纬,不是华夏古人心目中的经和纬。
经度是赤道上之时间线,即入宿度,纬度是空间线,即去极度。两者结合成为一套座标系统,用以标示观察者在地球上之所在,或天球上众星之位置。

经天纬地之才,这可是古语而非今语。

古人与今人算是重复発明轮子了。
 
最后编辑:
“前世”与“今世”,是不是两个不同的“世”?“前”和“今”是时间,而“世”没有表示时间。
前一秒与後一秒,是不是两个不同的一秒?
一秒没有表示时间吗?

前後才是方位吧?才没有表示时间吧?
世界,世必有界。为什么世必有界,因为世界必有方位性,不同的方位处于不同的世界。这样说总该明白了吧
佛教事实上以须弥山为北极,以铁围山为南极,铁围山又叫金刚围山,它就是此间佛土之界限,一幅地球的圆形地图生焉,其与七衡六间图乃同一类之地图。

世界就是三界与三世,三世在流转,三界也在流转。
你认为自己身在此间不动?
但地球却已非在原处矣。

方位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最后编辑:
【阳生阴长】

东方生风,风令地球生物圈的万物(各种生物)阳生阴长。这种状况叫做“生”(而不是长)。阴阳互根。风之阳气使生物的阳气增强,生物的阳气增强使生物的阴气随之增长,生物的阴气增长使生物的肉体增长。这种逻辑关系叫做阳生阴长。风气是阳生阴长的动力。所以风气既有阳性,又有阴性。其阳性使生物阳生,其阴气使生物阴长。

阳生阴长的前提条件是生物从藏的状态开始阳生,而不是阴阳俱强盛的状态增强阳气。阴阳俱强盛的状态下继续增强阳气,这叫做长,而不是生。这是夏季的状况。春生夏长。

春分之后,阳生结束,阴长开始。什么是阴长?阴长就是阳气达到某个阈值,结束了阴阳互根,阳气继续增强不能使阴气继续增长,而是处于鼎盛状态。阴气处于高峰,不过肉体继续增长。到夏至之时,阳生阴长结束,进入阳杀阴藏时期。
 
最后编辑:
前一秒与後一秒,是不是两个不同的秒?

世界就是三界与三世,三世在流转,三界也在流转。
你认为自己身在此间不动?
但地球却已非在原处矣。

方位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西方人认同的道理。
 

南方生热,热令地球生物圈的各种生物结束阳生阶段而进入阴长阶段。

阴与阳的关系,既有互根性,又有互杀性。当今的我们大多只注意到其互杀性,而忽视其互根性。或者只注意到其互根性,而忽视其互杀性。

在人体的阴阳之气俱衰弱时,阳气增强具有阴阳互根性,可以阳生阴长。此时应该增强阳气,可用辛温走里药。所谓回阳救逆即是这种情况。通俗地说就是即将熄火,此时必须点火,而不是添木材。当阳气增强到某个程度,才可以添加木材。人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炉子,不能无限增强阳气,不能使火势太强,否则添加木材跟不上节奏。火势强到可以添加木材跟上节奏,就是阴长阶段。南方生热,即是这个意思。夏长,即是这个状态。如果火势太强,就会转入阳杀阴藏阶段。

在火势微弱时,如果添加木材,会增强阴气而抑制阳气。此时需要的是鼓风,而不是添加木材。在火势很强时,需要的是添加木材,而不是鼓风。但是,人体添加木材的速度是有限度的,那么阳气增强必须有一个限度。由于这个限度的存在,导致夏长过后必须转入秋收,也就是顺应自然,主动收敛自己的阳气。
 
【阳杀阴藏】
阳杀,是指夏至过后转为阳气快速减弱,即杀灭阳气。使生物体的阳气与阴气达到平衡。此时生物体阴阳之气皆减弱,秋风扫落叶,这种秋风被称为燥气。燥气不同于凉气,凉气是温度降低的气,而燥气属于金气,金气是阴性极强,对阳气具有很强杀伤力的气。秋季的燥金之气不同于冬季的寒凉之气。燥金之气是令生物体阳杀,寒凉之气是令生物体阴藏。什么是阴藏?望文生义,藏是保存的意思。冬季虽然非常寒冷,生物体仍然可以保存必要的阳气以维持必要的阴气,必要的阴气保存必要的肉体。保存必要的肉体,这叫做阴藏。

所以,北方生寒,此“寒”不能简单理解为很寒冷,而是指可以保存生物体必要的阳气和阴气的气,它此西方的燥气更有生气,而西方的燥气是完全没有生气的。

燥气类似于金气,寒气类似于水气。
 
风气是生气,热气是长气,燥气是杀气,寒气是藏气。湿气是生物生存之气。

生物必有一个适合其生存的环境,并且每种不同的生物,其生存的环境并不相同。适合于生物生存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之气,被称为湿气。最适合于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称为“中央”。以中央为中心,越远离就越不适合。把中央周围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称为四方。与中央合起来形成五方。五方有各自不同的气,分别叫做风热湿燥寒,称为五气。五方合起来形成一个世界,每个生物处于其相应的世界。在五气作用下,生物生存下去。也是在五气作用下。生物生老病死。所以,五气即是正气,也是邪气。
 
五方东南中西北,生五气。
五气风热湿燥寒,生五行。
五行木火土金水,生五味。
五味酸苦甘辛咸,生五藏。
五藏肝心脾肺肾,生五体。
五体筋血肉皮髓,生五藏之子。

筋生于肝,筋生肝之子(心)。
血生于心,血生心之子(脾)。
肉生于脾,肉生脾之子(肺)。
皮生于肺,皮生肺之子(肾)。
髓生于肾,髓生肾之子(肝)。

那么,天之五气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生物之五味,物之五味生人之五藏,人之五藏生体之五形,体之五形生五体之子藏。

古人说“五体投地”,这五体实际上指的是五体之五形,即筋血肉皮髓。它们既表示五体,又表示五形。说它们是五体,意思是说它们是不同的五类物体。说它们是五形,意思是说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其实我们可以把形与体混为一谈,称为形体。古人把人的形体区分为五类,称为五体,分别叫做筋血肉皮髓。一个人屈服于某个人,于是就匍匐于其身前,叫做五体投地。五体代表整个人体。

【筋】指肉体中可以发力的成分。
【血】指对肉体具有营养的物质。
【肉】指肉体,肌皮毛之内,髓之外的成分。
【皮】指皮肤毛发。
【髓】原指人体的精华物质,譬如骨髓、脑髓等。实际上是泛指人体的一切精华物质,又称为精。

五体来源于五气,五气来源于五方,五方形成一个世界,人生存于这个世界。
 
最后编辑:
《黄帝内经》原文:“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
原文的意思是:北方产生寒气,寒气产生水,水具有咸味,咸味产生肾藏,肾藏产生骨髓,骨髓产生肝藏。寒是五气之一,水是五行之一,咸是五味之一,肾是五藏之一,髓是五体之一。它们都不能按照当今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因为字的意思演化了。譬如当今的水字表示的是化合物H2O,它无色无味,并没有咸味。可见此水非彼水,它指的是与寒、肾和髓有关的物质。肾,不能理解为当今西医说的肾脏,彩超医生用仪器可以直接看到的那个东西。肾藏的基本性质是具有水性。什么是水性?就是阴阳平衡性。阴阳平衡才能产生精髓物质。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