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名医类案

461.有一位富家子弟面色发黄,胃口很好,特别喜欢吃肉,容易饿,连续一个月出现泄泻的症状。

朱丹溪诊其脉大,初步断定可能是湿热之症,正常来说,脾受困应表现为食欲减退,但现在这位患者却形体健壮、食欲旺盛且不口渴,因此朱丹溪推断可能是疳虫作祟。检查其大便后,果然发现了蛔虫,于是进行驱虫治疗,病情痊愈。

到了第二年夏季初,患者又出现了腹泻的症状,不痛,伴随口干。朱丹溪治用去疳热之药合白术汤,仅三天就使病情好转。

为了避免病情再次复发,朱丹溪以白术为君,芍药为臣,加川芎、陈皮、黄连、胡黄连、芦荟为丸,以白术汤送服。同时要求患者忌食肉类和甜瓜。
 
462.有一位老人因口味厚重而伤了脾胃,常常出现脾泄的症状。拟方:芍药一两酒炒,白术二两炒,神曲一两,山楂一两五钱,黄芩五钱炒,半夏一两汤泡,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末,加荷叶饭制成丸剂。
 
463.一位老人,在夏末时患上了泄泻之症,到了秋深时节,病情仍未能治愈,但精神状态尚好,小便涩少,颜色不赤,脉象涩而稍弦,胸膈微微不适,食欲减退。朱丹溪经过思考,推测老人可能肠胃有积滞。在询问病史时得知,老人三年间每天都食用鲤鱼。

朱丹溪认为老人的泄泻问题实际上是痰积在肺导致的,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部痰浊累积会影响大肠功能,使其不能固摄,故需从源头清理肺部痰浊以解决泄泻问题。

于是,治用茱萸、陈皮、青葱、苜蓿根和生姜,煎汤后加入砂糖让老人服用,服药后其咳吐出半升如胶状的痰液,泄泻症状有所减轻。次日清晨再服,又咳吐出半升痰液,随后泄泻停止。

随后,朱丹溪治用平胃散加白术和黄连,以此方连续调理了十天左右,最终老人的病情得以痊愈。
 
464.有一位性格狡猾急躁的患者,长期以来一直患有下疳疮,病情时好时坏。夏初时,他开始出现腹泻症状,并伴有轻微胸闷。医生起初为他开了理中汤进行治疗,但在服药后,病情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昏迷,幸而很快苏醒过来。

朱丹溪诊其脉涩,重取略弦而数,认为这位患者的腹泻问题实际上是由下疳疮所引发的,于是,治用当归龙会丸去麝香。连续服用了四剂后,患者腹泻症状有所减轻。

随后,治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黄连、白芍、川芎和生姜,患者在服用几剂后,腹泻症状完全消失,病情痊愈。
 
465.有一个人突然出现了气血大脱且极度虚弱的症状,严重时出现极度口渴、意识模糊、口眼紧闭,呼吸也变得非常微弱,几乎濒临死亡边缘。

艾灸气海穴急救,后用人参膏十多斤而愈。
 
466.一位病人,出现腹泻且排泄物中未消化的食物,多数医生认为这是典型的洞泄寒中病症,于是每天给病人服用四逆汤、理中汤等温补药物,但病情反而更加严重。

吕沧洲为病人诊脉,发现其左右寸关脉均呈现弦长之象,且右关脉比左关脉浮起一倍,病人目外眦色如草滋,判断病人是肝风入脾,从而引发了飧泄,而非脏腑受寒所致。

吕沧洲决定用小续命汤治疗,但方中去掉了麻黄,加白术三五升。服药后,病人的痢疾停止了。
 
467.有一位夫人患飧泄,多位医生以休息痢论治,采用了苦坚辛燥的药物,但疗效不佳。时值秋中,其脉象弦而浮,病源于惊吓导致的风气内动,并非饮食不当或劳累过度所引发。肝主惊,虚风甚,进而影响到脾,形成了泄泻。当前正值秋季,金气旺盛,病情尚能得到一定的抑制,但到了明年春天,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治疗应平抑过于旺盛的肝木之气,同时扶助相对较弱的脾土之气,如此腹泻便可自止。

治用黄牛肝合祛风健脾之药,经过一个月的调理,病人痊愈。
 
468.一位患者,该人在暑月期间出现了腹部胀满、腹泻不止的症状,同时还伴有小便颜色偏红,四肢乏力不愿意活动,微热出汗,口渴,而且患者一直以来身体就很瘦弱。其他医生都认为这是虚劳体质,打算对其进行大补治疗。

滑伯仁诊其脉虚微,表示这种情况符合东垣所说的夏月中暑合并饮食劳倦所引起的病症,适宜使用清暑益气汤进行治疗。患者服用三剂清暑益气汤后痊愈。
 
469.南台治书郭大人患有泄泻,伴有怕冷、遇风晕倒的症状,不得不终日躺卧在密室之中,头上还要用毛毡遮盖,并燃烧炭火取暖,说话咿咿如同婴儿。在此之前,诸多医生都将此病症诊断为沉寒痼冷,并多次使用丹参、附子等温补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项彦章诊其脉,说这其实并不是寒症,而是脾内伏有火邪,湿热下注所致。应当升阳散火,驱逐体内的湿热。于是,治用升麻、泽泻、柴胡、羌活,并辅以神芎丸进行调理。

患者表示担忧,说自己长期腹泻,再用利泻的药物恐怕不妥。

项彦章解释说,脉象浮濡而弱,且微数濡,这表明体内存在湿气,脉象微数则意味着脾脏内有伏火。由于病症源于湿热,所以需要用苦寒药物祛逐湿热。这是通因通用的治疗原则。

患者服药后排出如木屑般的大便三四次,随后就撤去了头上的毛毡和室内的炭火。很快,病即告愈。
 
470.一位富翁患泄泻病,常年不愈。黄子厚为其治疗了十来天,病情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表示自己还没有找到准确的治疗方案,于是回去继续研究。

有一天,黄子厚在阅读《易经》乾卦部分时,读到朱熹对”天行健”的解读,其中提到天之气的运行不息,如同人转动碗中的珠子,珠子因其不断的运动而在空中不坠落,一旦运动停止,珠子便会落下。这让黄子厚联想到了那位富翁的病症,意识到他的病可能是因为气不能上举而下脱,从而出现泄泻,可以通过提升人体的气机来治疗。

于是,黄子厚再次前往富翁家中,为他施以艾灸百会穴的疗法,还未灸到三四十壮,富翁的泄泻症状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停止了腹泻。
 
471.一患者,不分昼夜地腹泻,多种药物治疗无效。偶然间,他获得了一个民间方子,用针砂、地龙、猪苓这三种药材研磨成细末,再用新鲜的生葱捣烂榨汁,将药末与葱汁调和成糊状,敷于患者肚脐上方。敷药后患者的小便量显著增多,腹泻症状也随之停止了。
 
472.有一位患者连续三天剧烈呕吐和腹泻,生命垂危。灸天枢穴和气海穴,患者的呕吐和腹泻症状立刻停止。
 
473.一位患者小时候误服了毒药,导致泄痢,后又因伤食引发腹痛,大便泄泻不止。尽管能够正常饮食,但却无法营养肌肤。每逢六七月时,也就是当初中毒的时间,就会再次出现腹痛和泄泻的症状。患者食欲旺盛,胸膈有冷感,夜间发热,嗜睡且懒于言语,听到有关淫邪的话题时会想说话,盗汗,阳具勃起,心跳加速,惊悸不安,喉咙有痰,小便不通畅,大便时而便秘时而溏泄,过食则会呕吐和腹泻。

石山诊其脉濡弱而缓,右侧脉搏略大,仍显虚弱。次日复查脉象时发现,左侧三五不调,右侧缓弱。左侧脉搏不调,可能是由于过度淫欲损耗了肾精;右侧脉搏虚弱,则与当年误服毒药损伤了脾脏有关。因此,治疗原则应以固肾养脾为主。

石山治用人参、白术、茯苓、芍药、黄芪、麦冬各一钱,归身、泽泻各八分,黄柏、知母、山楂各七分。患者连续服用十余天而安。
 
474.一人年过五十,面色苍白。五月时,因与人争论并在雨中劳作,遭受饥饿,兼有内忧之事,半夜突感不适,出现发热、厌食、上吐下泻、神志昏沉烦躁、全身疼痛等症状,脉象洪大而数。写信汪石山求诊。

汪石山判断,如果脉象确实洪数,那么这是一种危险的病症。吐泻导致内虚,出汗使得表虚,而且脉象并没有因为出汗或泻泄而减弱,按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然而,古人有言:“治而不活者有矣,未有不治而活者。”

于是,汪石山嘱咐用人参五钱以救里,黄芪五钱以固表,白术三钱、干姜七分、甘草五分来调和脾胃,白茯苓一钱、陈皮七分以清神理气。

服用了六七剂后,患者身上出现了红斑,尤其是四肢更为严重,面部泛红,身体及四肢均有胀闷感,患者急忙求助于汪石山。

汪石山认为,由吐泻引发的斑症大多预后较好,因为邪气能从上下排出体外。伤寒引起的斑症是由胃热所致,此次的斑症是由胃虚导致无根之火向外扩散,应当以补益为主,不可泻下或用凉药。如果使用化斑汤之类的药物,如升麻、元参等,则可能导致生死逆转。

于是,汪石山仍让患者服用原方,连续服用十余剂后,各种症状都有所减轻,斑疹转化为疮疖,肢体肿胀也逐渐消退,最终痊愈。
 
475.有一个小孩在孟秋时出现腹泻,一昼夜十几次,医生们先后使用了五苓散、香薷饮和胃苓汤加肉蔻进行治疗,但都没有见效。

汪石山分析认为,这个孩子外表娇嫩,对外界邪气抵抗力较弱,且表现出精神疲倦,显然是胃气虚弱,又受到暑热侵袭,胃虚夹杂暑邪,无法正常分别和运化水谷。如果只是单纯清暑而不补益胃气,胃气会愈发虚弱,邪气也将更容易停留在体内无法排出。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成病”。

治用补益胃气的治疗方法,浓煎人参汤给孩子服用,起初让孩子先喝三四匙,孩子的精神状态稍有恢复,然后逐步增加到半盏,腹泻情况也有所减轻。孩子连续服用了数次人参汤,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最终病情痊愈。
 
476.在南宋绍兴年间,虞雍公并甫从渠州太守的职位被召至皇帝所在之处,暂住在京城北门外的接待院休息。途中因为酷暑难当,他患上了泄痢。

到了重阳节这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一处类似仙境的地方,遇见一位穿着似仙官的人,邀请他坐下。他看到墙壁上贴着一张药方,便反复诵读了几遍,药方内容是:

“暑毒在脾,湿气连脚,不泻则痢,不痢则疟,独炼雄黄,蒸饼和药,甘草作汤,服之安乐,别作治疗,医家大错。”

梦醒后,他还清晰记得药方的内容,于是立即记录下来。这原来是一张治疗暑热泄泻的药方,按照药方煎药服用后,他的病情果然痊愈了。
 
477.在南宋乾道年间,江西有一位士人赴调京城,在游览西湖时,遇到一位美丽动人的民间女子,他向女子的父母提亲,即使提出丰厚的聘礼也被拒绝。回家之后,两人不再有任何联系。五年后,这位士人再次赴调京城,并寻找那名女子,却遗憾未能见到,只能失意而归。

然而,在归途中,他意外地遇到了那位女子,上前打招呼问候,心中十分欢喜,询问她为何搬家。

女子告诉他,她已嫁做人妇,但丈夫因连坐被捕入狱,尚未释放。她问士人是否愿意到她那儿喝杯茶。

士人欣然答应,随她同行。

他们一起生活了半年时间,士人打算带着女子一同离开。

这时,女子整理衣襟,坦诚告知,原来自从士人离去后,她因思念过度而患病去世,此时已是亡魂,因此无法陪伴士人远行,但她提醒士人,由于她身为阴气所化,长久相伴可能会使士人身体受到侵扰,将会引发腹泻,建议他服用平胃散来补安精血。

士人听闻此事,惊讶且惋惜,只是疑惑平胃散的药皆平性,如何能奏效呢?

女子解释说,方中的苍术能够驱除邪气,乃是上品药。(《夷坚志》)
 
478.有个人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定要大泻一次,有时伴有腹痛,有时没有腹痛,服用热性药物也无效。

后来,一智者了解了他的情况,建议他在晚上再次服用热性药物,其病遂愈。

人们通常认为清晨空腹时服用温热药物最为适宜,但由于药力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到了夜晚,白天所服药物的作用已经减弱,此时人体在夜晚阴气较盛,单凭早上的药物力量难以抵御整夜的阴寒之气。所以在晚间再次服用热性药物,可以使药物在整个夜晚发挥作用,有效对抗体内的阴寒之气。对于治疗各种寒性疾病,都可以借鉴这种用药原则。
 
479.有位患者长期患有泄泻的病症,曾尝试使用温热的药物来补益脾胃,并采取多种方法利小便,但始终无法治愈。

诊其脉心脉独弱,治用益心气药、补脾药,最终病愈。

心属火,脾属土,火能生土,也就是说脾的运行依赖于心火的温燥。如果心气不足,火的力量不能充分发挥,脾土就会受到湿气影响,从而导致泄泻等症状的发生。所以,通过补心气、益脾气而去除体内湿气的治疗方法,自然能够有效地改善泄泻的症状。
 
480.有一人,患泄泻,作冷、作积、作心气不足治疗,也服用了硫磺和附子等药,但是都没有取得显著疗效,后服火杴丸而愈。

此病患者肠胃受到了风寒的影响,若采用胃风汤配合温热性质的药物进行治疗,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