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伤寒杂病论》是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完美统一(20240127)

xiamin555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12/06/10
帖子
122
获得点赞
17
声望
18
有多少后人在研究这本书,包括现代。
但是因为中医二大体系汤药、针灸各自发展,导致原本统一论述的《黄帝内经》被支离了。
特别是针灸,到了元代被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引入了另一条道路,离《黄帝内经》越来越远。
而从事汤药的医生,在过去也有应用针灸的,但是几乎被脏腑辩证给同化了,包括专门从事针灸的医生,也有一部分被脏腑辩证给同化了。
这是一条死路,针灸理应要回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去。
 
赞同此说。

夫中医学有理法方药(或针) ,今先生指出针与药,皆当(或皆可) 遵从同一方、同一法、同一理。
但先生可曾见到《内经》与《伤寒》之[理法方] 被统一了吗?
这是能统一得了的吗?

我当然希望它们两是统一和谐的,但奈何现实并不如此!

先生乃明白人,当已身体力行之矣。
能否再透露多一二?
 
赞同此说。

夫中医学有理法方药(或针) ,今先生指出针与药,皆当(或皆可) 遵从同一方、同一法、同一理。
但先生可曾见到《内经》与《伤寒》之[理法方] 被统一了吗?
这是能统一得了的吗?

我当然希望它们两是统一和谐的,但奈何现实并不如此!

先生乃明白人,当已身体力行之矣。
能否再透露多一二?
您有什么问题,可以交流?
 
首问题,《伤寒》的六经,是否就是《内经》的六经脉?而六经脉包括十一脉?还是十二脉?
或者换个问法,《伤寒》是否出于《内经、热论》?

次问题,《内经》里有很多十一脉遗留之痕迹,这十一脉与十二脉之过渡,对中医学之[理法方朮] 有何影响?
 
最后编辑:
如今的《内经》也已经不是纯针灸的理论了。其中包括了部分方药的理论。
 
如今的《内经》也已经不是纯针灸的理论了。其中包括了部分方药的理论。
内经之素问,应该没有自称它是纯针灸之理论指导吧?

雷公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當投毒藥刺灸砭石湯液,或已,或不已,願聞其解。

夫[朮] 有多种多样,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应该兼收并畜吧!即以疗效为主也。

但古中医学之[理] ,乃法天地之道而来的,是故不该是各师各法的吧?

除非是其它民族的传统医学之理吧,即源流之不同者也。
 
首问题,《伤寒》的六经,是否就是《内经》的六经脉?而六经脉包括十一脉?还是十二脉?
或者换个问法,《伤寒》是否出于《内经、热论》?
《伤寒论》六经辩证和《素问 热论》六经辩证有共同点,但中间医学资料缺失,故而只能是推测,由于《素问 热论》和《伤寒论》相比太原始,故而不具有指导临床意义。
 
次问题,《内经》里有很多十一脉遗留之痕迹,这十一脉与十二脉之过渡,对中医学之[理法方朮] 有何影响?
十一脉遗留的地方并不多,但是“手心主“这个词,倒是很多。
在考古出土的马王堆、张家山的十一脉来讲,手中内侧经当时命名为”臂少阴“,一直到老官山命名为”手心主“。
“手少阴”、“手心主”、“手厥阴”这三个名词在《内经》里面有一个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反思之后,对中医学会有一个较有意义认识。
 
夫[朮] 有多种多样,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应该兼收并畜吧!即以疗效为主也。

但古中医学之[理] ,乃法天地之道而来的,是故不该是各师各法的吧?
这个“理”,应该是真理,放之四海皆准之,否则各有其理,中医就难发展。
 
同时,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反思之后,对中医学会有一个较有意义认识。
反思什么问题?
会有什么认识?
 
这个“理”,应该是真理,放之四海皆准之,否则各有其理,中医就难发展。
在古中医,这个医理就是一年四季之道理,但若在印度或泰国,它们乃是一年三季,所以它们的医理并不相同。
各有各之発展吧。
 
由于《素问 热论》和《伤寒论》相比太原始,故而不具有指导临床意义。
原始的热论,有否発展成伤寒论之可能?
如果我们可以重行一次大师之路,有没有意义?
 
在古中医,这个医理就是一年四季之道理,但若在印度或泰国,它们乃是一年三季,所以它们的医理并不相同。
各有各之発展吧。
你所讲的是五行之理,中医除了五行,还有真正医学之理,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讲的生理学。
 
原始的热论,有否発展成伤寒论之可能?
如果我们可以重行一次大师之路,有没有意义?
这段路可以去探索,但更有意义、更重要的路要走。
 
十一脉遗留的地方并不多,但是“手心主“这个词,倒是很多。
在考古出土的马王堆、张家山的十一脉来讲,手中内侧经当时命名为”臂少阴“,一直到老官山命名为”手心主“。
“手少阴”、“手心主”、“手厥阴”这三个名词在《内经》里面有一个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反思之后,对中医学会有一个较有意义认识。
手心主指有感传到心脏中壁。对应的心经只到心脏的侧壁。
 
内经之素问,应该没有自称它是纯针灸之理论指导吧?

雷公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當投毒藥刺灸砭石湯液,或已,或不已,願聞其解。

夫[朮] 有多种多样,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应该兼收并畜吧!即以疗效为主也。

但古中医学之[理] ,乃法天地之道而来的,是故不该是各师各法的吧?

除非是其它民族的传统医学之理吧,即源流之不同者也。
医经派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人体生理(经脉)多用于针灸推拿;经方派主要是精研药物和方剂并归纳其中的规律。
 
手心主指有感传到心脏中壁。对应的心经只到心脏的侧壁。
曾经向往“内观”来了解经络,后来认识到这是极难推广,否则从秦汉到现在2000年来的针灸书籍为何极少写道。
中医不仅是学问,它还是用来治病解痛,是理应让更多人能够掌握的,否则中医怎么能更好的普及、发展?
现在的中医缺乏不是具有“内观”的人,是缺乏完善基础理论并更好指导于临床的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