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读点《伤寒论》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伤寒论》.第230条)
阳明病,胁下胀,不大便而呕。少阳主胁,主呕。舌上白苔,古人解释为病末入里。这里白苔应是正常的白苔。小柴胡服之,上焦因柴胡升发,阴津自下。阳升阴降。胃气因和,人出汗而病解:即大便下来了,胁下舒畅了。这里不大便,是因津不降而燥。非阳明腑实之热燥。如果阳明腑实的便秘与胁胀,当用大柴胡。25-4-1
 
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阳明中风,少见。脉弦浮大而短气。脉浮主表。弦脉一般多应于肝(厥阴),或应于实饮之类。大脉表实证。
腹满,胁下及心痛。胁下痛,应于弦脉。久按气不通。这里气不通,是手下感觉,还是病人诉说,或是病理?或是感觉鼻口不通气感?鼻干。气不通鼻干。不得汗,贪睡,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容易干哕。这时潮热,是阳明潮热,还是湿热阳黄的潮热感?
耳前后浮肿,属少阳。刺之病轻。外不解,就是前面说的不得汗,当发汗而不发,表证仍在。病过十日脉续浮者,小柴胡汤。脉浮一直在,表症末解。柴胡证特点就是症状多。
最后是用小柴胡。那前面症状要用什么方?如,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中为中有大柴胡证?25-4-2
 
第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脉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脉浮紧,伤寒,麻黄汤。脉浮缓,伤风桂枝汤。脉浮大,风温,麻杏石甘汤。无余证者,无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及厥阴诸气之证。排除其它五经证,唯见脉浮者,与麻黄汤。
若不尿,腹满,干哕者不治。不尿,因津液绝之不尿。胀满干哕,应为胃气绝之胀满干哕。不治。怎么知道津液绝了:估计舌干燥,眼睛枯燥空洞感,皮肤也干。其它干燥症状也会有的。25-4-3
 
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病,出汗。不能当伤风感冒的自汗,用发汗解表法再发汗。若再发汗,津液伤,小便短少。如果有便秘,也不可攻下。或用蜜煎导而通之,类似于用开塞露法。或土瓜根猪胆汁导之。25-3-5
 
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脉迟,出汗,恶寒,太阳表虚的桂枝证。为啥说是阳明病?可能阳明病,出汗也是常见的症状。太阳出汗,不渴。阳明出汗,烦渴。阳明脉大实数为热。太阳脉迟为寒。还要借助其它的症状来鉴别太阳还是阳明病。25-4-6
 
第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脉浮紧,无汗而喘(不渴,无便秘,无小便黄等)适合麻黄汤辛温发汗则愈。25-4-7
 
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病多实热或燥。发热汗出,解热了,不会发黄。
但头汗出,身无汗,汗只出到脖子以上,脖子以下不出汗。如果加上小便不利,发黄,渴饮水浆,此 为瘀热在里,得阳黄之病,脸黄如橘子皮,眼鲜黄,小便如茶叶水等。茵陈蒿汤主之。民间有人鲜公英,放个铜勺子煮水喝。25-4-8
 
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 抵当汤 下之。
健忘,必有蓄血。便秘,但拉屎油滑易下感,色黑。病久瘀血,宜抵当汤方攻下瘀血。25-4-9
 
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便秘,心中烦恼,或用攻下法,便去自安。若腹微胀,大便初头硬,后便溏,不可用攻下法。热燥便秘,宜大承气汤。
大便初硬后溏,用什么方治?个人认为,胃肠蠕动变慢了,大肠主津功效变弱了,造成硬软不均。方用枳术丸如何?25-4-110
 
第二百三十九条原文: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 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 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健忘的人,多有瘀血。阳明瘀血,便秘,大便反而容易排出来,油滑一样下去了。但大便色黑,表上消化道出血。若痔疮等出血,多鲜。便秘,色黑,易排便,为阳明下血。瘀血久则健忘。宜抵当汤攻下。25-411
 
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日晡发热是阳明主症。日晡即下午3-5点。烦热,出点汗就轻,过一会又发热。即如疟疾症状。
脉实,攻下治之,用大承气方。脉浮虚或浮缓,宜发汗。用桂枝方。24-4-12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