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漫漫自学中医路

悟:
1、生命的过程就是获取和释放能量的过程,获取与释放能量也分为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
2、人的生命包括形与神,能量活动也包括两个方面,即身体的获取与释放和精神思维的获取与释放。
3、能量守恒定律是宇宙间的一个固定规律,生命的活动也必遵循这一定律,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符合黄帝内经的中医观。还有热力学原理,万有引力规律,都符合中医观,并一直在用。
4、治病就像治国、打仗,用好了战略战术能更好地完成使命,黄帝内经从开篇到结束都完满地阐述了这一中医观。

西医好像对生命活动有个定义:
生物体从环境中吸取营养、排出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

还有一个宇宙物理学定律常用来形容人的生命过程:
熵增定律: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系统崩溃解体(阴阳绝离)的过程。

治病和养生都是对抗熵增、减缓熵增,让人体系统保持更高程度的有序性(阴平阳秘)的手段。
  
 
如何入静


练习方法


健身气功的放松包括形体放松和精神放松,气功的入静,“是人在觉醒中的一种特殊的宁静状态和生理功能活动的最佳状态”,是“静中有动”,“神静气动”,人体在这种状态下,阳气平和,畅达四肢,使得真气充沛,阴气和顺,阴阳协调,人就会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松与静相辅相成,息息相通,互相促进,不可分离,要同时练习。

练习时身体姿势和呼吸的要求是:睡觉前面向上躺在床上,两腿自然伸直,并拢或略微分开都可以,只要感觉安适就行,两手心向下平放在小腹两侧,五指稍屈,两眼微闭,开一条小缝,呼吸自然顺畅。放松的意念要求是:在摆好身体姿势和调匀呼吸的基础上,意想头松,深吸气,慢呼过程中,松开面部肌肉使之轻松和柔,并扫除头脑思虑,头部随即松驰;自然呼吸片刻后,意想肩松,深吸气,慢呼中,由两肩向下松沉带动颈及胸背、小腹同时放松;自然呼吸片刻后,意想臂松,深吸气,慢呼中,意导从上臂开始,顺势而下直到十指;自然呼吸片刻后,意想髋松,深吸气,慢呼中,放松从髋出发,沿大腿往下松、并经两膝、小腿传至脚趾。要求慢呼中意想沿身体各部位缓缓进行,意念到哪个部位,该处就主动配合放松,并带动相邻部位顺势传递式松驰。在放松状态下,采用意守穴位法以达入静:意守穴位法是指练习时将自己的意念活动集中在身体的某些穴位上,以“一念代万念”,从而抑制杂念的生发,人便处于松驰舒缓、心意宁和的入静状态。意守部位是:肚脐以下小腹部丹田处、两手掌心劳宫穴、两足底最凹陷处涌泉穴。意守要求是:似守非守,不可死守一处,三处位置要不断变换。​


不同练习阶段的松静状态

练习松静分三个阶段,需结合自身习练健身气功已达到的功力修为,自然进入相应的阶段。并不是每个练功者都得从第一阶段开始。功力修为高的练功者,在首次练习时,很快就会进入第三阶段的松静状态。

第一阶段:初练健身气功,杂念纷纭,驰情外境,身体总是松不下来,心也无法宁静,更体会不到松的自在,静的悠闲,这是练功必然经历的过程,只要坚定信念,不断练习,时间久了自会收到功效。初练者在意导放松时,首先要不断止息杂念,放松过程中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到意念到达的部位;意守穴位时会有思虑不断纠缠,杂念能排则排,排不掉则放弃,不可强求,始终以平和之心待之。

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松静的练习,自然而然进入第二阶段。功力较高的练功者首次练习本法时,会直接进入本阶段的松静状态。练习时基本能控制思绪,主动止息杂虑,在意念的引导下身体各部位能够放松。练习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晚上睡觉前,此时,阳气收敛,聚守于内,正适合静养。仰卧床上,按照练习松静的方法,从头到脚意导放松一遍,然后轻闭双目,放松大脑,面部表情悠然自得,身体基本处于松驰状态,意念开始集中在丹田、劳宫、涌泉,有时在丹田,片刻后又到了两劳宫,一会儿便转至两涌泉,或有时,一念间同时意守两处穴位(如丹田、劳宫等)。杂念涌来及时摄心回归到穴位上,随着意念渐渐进入专注一境的状态,大脑中的思虑在不断减少,精神也慢慢地松驰下来。偶尔做到了形松脑清,此时会一瞬间脑无杂念,心无烦恼,似想非想,从而体会到形松意静带来的心旷神怡。

第三阶段:刚开始,试着不用深呼吸,在意念的引导下,依照头、肩、臂、髋的放松顺序,使身体各部位缓缓松驰。放松过程中,偶尔会有杂念袭来,却能够立刻放下,面容轻快安详。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渐渐地无需用意引导,整个放松过程,呼吸自然顺畅,不再借助深呼吸进行局部放松。练功者每当睡觉前仰卧在床,习惯成自然,不知不觉中,自动进入松静的习练状态(生气或心中有未了之事除外),身体内外一瞬间完全放松。然后将意念集中在丹田、劳宫、涌泉处,似守非守,杂念涌来能够及时摄心回归到穴位上。进入此阶段,由用脑意守逐渐转为用心意守,有时一念间将三处穴位一览心中,开始领悟“似守非守”的真谛。此时丹田处意守的穴位越来越明确,不经意间将意守部位锁定在肚脐正中下方三寸关元穴或脐下一寸半气海穴,具体哪个部位,因人而异。比如,有人意守丹田时,若先感觉到气海穴周围,微微出现麻、热、胀(麻:是练功中脑细胞在用意过程中向外发射生物电波信息的物理现象;热:是激发神经细胞,气血运行通畅在血管壁摩擦而产生的热能反应现象;胀:微麻热胀的舒服感,是练功中毛细血管扩张,全身气血通畅的表现。),那么在以后练习松静意守丹田时,意念很自然地就会到达气海部位。第三阶段后期,意守过程中,有时隐约感觉到连大脑细胞随之松驰,无意中觉得松驰从身体各部位外部开始,一点点渗透到体内细胞,忽然间,有种微妙的感知掠过心头——好似全身细胞倏地松开,一瞬间彻底御掉了身心的重担。此时心意恬静,神态安闲,和气输布周身。在形松、意静、心宁的一刹那,心中似乎突然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渐渐地开始领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内涵。这种感知犹如电光一闪,来去匆匆,要听之任之,不刻意追寻。​
 
在目前的宇宙环境中,任何物体都会经历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不管是生命还是非生命,灯泡有使用寿命,汽车有使用年限,各种生物体都有。

寿命最短的是短命菊,沙漠中长期干旱,这种植物的种子在早春稍有雨水湿润的情况下,就赶紧萌芽生长,开花结实。整个一生的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三四个星期。
波西多尼亚海草。寿命最长的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地中海地区的海水之中,这种海草的寿命长的你无法想象,可达10万年的生命长度,让人叹为观止。
全世界寿命最短的生物叫做蜉蝣,美洲蜉蝣被认为是寿命最短的一种蜉蝣,寿命只有5分钟。
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能活超过1万年。
以上寿命资料摘自网络,不管是不是之最吧,其中有一个特点,处于燥热、水面区域,繁殖力强、活动剧烈的生物寿命就断,印证阳---耗能大,命就短;
处于寒冷深水区域繁殖力不强,活动不多的寿命就长,说明阴----耗能少,命就长。
对于身俱同样能量的两个物体,活动多就消耗大耗时就短,反之活动少消耗少存活就就,此为只有释放能量没有获取的状态。
 
全世界寿命最短的生物叫做蜉蝣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庄子·逍遥游》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知北游》
人生于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两则消息,清华大学和马斯克研究组分别在脑机接口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年前阅读的虚拟现实游戏小说描述场景也许将不再是梦,在虚拟世界中植入中医和修真数据研究中医,也不用每天苦逼站桩了。
张伯礼院士说:毛主席说过,未来中国的医学高于古中医,也高于西医。毛主席有没有说过这话,懒得去考究。
也还说应用中医的理念,结合西医的技术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我接下来会利用很多科学理论来学习中医,也会柔和部分我理解的道学阴阳。
 
人体永动机的猜想

血液循环
(一)体循环
当心室收缩时,含有较多的氧及营养物质的鲜红色的血液(动脉血)自左心室输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进行组织内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血液变成了含有组织代谢产物及较多二氧化碳的略紫色的血液(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如上路径的血液循环称为体循环,又称大循环。体循环的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而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脏。
(二)肺循环
从右心室将含氧少而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经由肺动脉,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即静脉血放出二氧化碳(由肺呼出体外),同时经过吸气自肺泡中摄取氧,于是将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经由各级肺静脉,最后注入左心房。如上路径的血液循环称肺循环,又称为小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是使静脉血转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三)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是为了给心脏自身提供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并运走废物的。是血液直接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一种循环。

循环能量​

血液的流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主要是心脏搏动产生的,而心脏搏动的能量归根结底又是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的,所以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是相当相当多的。线粒体是能量产生的场所,线粒体里面的活动主要是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
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ATP又叫三磷酸腺苷、腺三磷,它主要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成腺苷,腺苷通过核糖中的第5位羟基,与3个相连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ATP起作用时就脱去1个磷酸形成ADP,这个过程会释放能量。

生理功能​

血液循环的主要意义,在于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动物机体的各个组织从血液获得各种营养物质、水分及氧等,并利用这些物质进行氧化,产生热能,保证正常机能;同时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废物排至血液,分别输送到呼吸器官及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持组织内部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另外,通过循环将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输送到全身各部分,以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


假如把心脏比作一个发动机,那么线性体发生化合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就是使这个发动机成为永动机的那一点点能量,再假如线性体一直存在,那么心脏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永动机。人类就可永生。
 
前日天气变暖,由干燥雪天一下变成湿润的蒙蒙雨,睡觉身热出汗踢被受寒。昨日一天清涕一滴滴的往下流,不得已塞两片纸巾到鼻孔,影响形象,再套一个口罩。有痰,淡色,口水泛滥,不发烧,微恶寒,神疲乏力。辨证风寒感冒。
晚上回家,找遍家里,大部分是补药,有部分是风热型的。只找到1小块生姜,混上甘草、大枣煎了符生姜甘草茶来喝,整了一个桂枝汤去桂枝芍药的姜茶,似乎分量不够。之后再刺合谷,还不够,再吃了片西药。沉沉睡去,半夜出了次汗,不在象之前那么连续流涕了。早上起来,驱车去超市买了袋生姜回来继续搞我的生姜甘草茶。一直想试试桂枝汤,交代完家人顺便给我整一包桂枝回来(只差桂枝),结果搞忘记了。自己学中医还是愿意尽量用中医解决,不想再吃感冒片了。喝了三碗,今天鼻涕不流了,倒反有点塞。明天继续姜茶。
 
物理:气化吸热,凝固放热-----质重的稳定的物质转化为质轻的不稳定的物质吸热;反之放热。(三焦气液转化)
化学:分解吸热,合成放热------合成物稳定性比化合物差吸热;反之放热。 (胃腐熟)
 
黄帝内经“五色入五脏”的说法有点牵强。好多颜色食物不入相应五脏。
无味入五脏还说得过去,不同脏腑喜欢不同味道,不同脏腑聚集有不同的微生物或细胞。
按光色原理,红绿蓝为自然界可见光的三原色,加上白色(反射一切光,最轻,成白色)和黑色(吸收一切光,最重,成黑色)。
红绿蓝白黑是原始色,而不是赤青黄白黑。
要比类应该用原色比类,即绿肝红心蓝脾白肺黑肾。
 
最后编辑:
黄帝内经“五色入五脏”的说法有点牵强。好多颜色食物不入相应五脏。
无味入五脏还说得过去,不同脏腑喜欢不同味道,不同脏腑聚集有不同的微生物或细胞。
按光色原理,红绿蓝为自然界可见光的三原色,加上白色(反射一切光,最轻,成白色)和黑色(吸收一切光,最重,成黑色)。
红绿蓝白黑是原始色,而不是赤青黄白黑。
要比类应该用原色比类,即绿肝红心蓝脾白肺黑肾。
四色印刷乃是[青红黄黑] ,再加上纸之[白] 。
用的乃是颜色相减之法,红绿蓝乃颜色相加之法。
至于古人知否?
我不知道。
 
黄帝内经“五色入五脏”的说法有点牵强。好多颜色食物不入相应五脏。
无味入五脏还说得过去,不同脏腑喜欢不同味道,不同脏腑聚集有不同的微生物或细胞。
按光色原理,红绿蓝为自然界可见光的三原色,加上白色(反射一切光,最轻,成白色)和黑色(吸收一切光,最重,成黑色)。
红绿蓝白黑是原始色,而不是赤青黄白黑。
要比类应该用原色比类,即绿肝红心蓝脾白肺黑肾。
五色入五脏,首先它要是可食用的五色,我是没见过蓝色的食物。
另外,感觉楼主学的路走偏了,要真去学中医,最好先把化学,物理,生物等西方医学的理念都抛弃了,等最后学的差不多了再结合起来,不然到处都是疑问。
 
五色入五脏,首先它要是可食用的五色,我是没见过蓝色的食物。
青色也可指称蓝色!
如[青天白日,青花瓷] 可证。
五神兽中的青龙或是蓝色,或是绿色。
反正也没有人见过,不是吗?
 
最后编辑:
五色入五脏,首先它要是可食用的五色,我是没见过蓝色的食物。
另外,感觉楼主学的路走偏了,要真去学中医,最好先把化学,物理,生物等西方医学的理念都抛弃了,等最后学的差不多了再结合起来,不然到处都是疑问。
谢谢。我话的重点是五色入五脏套用得很牵强,比如辣椒、苦瓜,按色彩论,红辣椒应入心,苦瓜入肝,如果按味就应该一个是肺,一个是心。我觉得按味来套准确率倒非常高。
至于西医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对于我这些没有师承的自学者来说,是不能抛弃的,尤其是针灸。没有实验者,没有老师提醒,根本不能凭古书上说的扎,我必须要学好人体解剖学,和穴位解剖学。差之毫厘,会死人的。另外我也不可能象年轻人学习中医死记硬背一堆东西,根本记不了。我需要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中医。我的问题多,是因为我看书快而多,没见我提的问题跳跃性很强吗?
 
最后编辑:
自学的确不容易,
回顾前面20余年,都在探索健康,
2010年开始持续找中医调理,
2016年秋开始花时间自学中医,
每过一段时间,短则两三月,长则不过一两年,就对之前的认知进行了大量纠正,甚至有时候感觉做过很多傻事,
被医生折腾好坏各参半,被自已折腾好坏也各参半,
好坏都有刻骨铭心的回忆!

直到2019年后,好的情况开始变得比坏的情况多,
2022年后,一些体质上的改观,约20余项不适同时显著愈好,一些顽疾也在基本消失,让人感受到有重生一般的体验。
如果给那20余项不适打个分的话,在2019年之前,大部分打个30分,有些只能打5分,那么在2023年,基本上可以打个95分,这是一种革命式的改变!
 
自学的确不容易,
回顾前面20余年,都在探索健康,
2010年开始持续找中医调理,
2016年秋开始花时间自学中医,
每过一段时间,短则两三月,长则不过一两年,就对之前的认知进行了大量纠正,甚至有时候感觉做过很多傻事,
被医生折腾好坏各参半,被自已折腾好坏也各参半,
好坏都有刻骨铭心的回忆!

直到2019年后,好的情况开始变得比坏的情况多,
2022年后,一些体质上的改观,约20余项不适同时显著愈好,一些顽疾也在基本消失,让人感受到有重生一般的体验。
如果给那20余项不适打个分的话,在2019年之前,大部分打个30分,有些只能打5分,那么在2023年,基本上可以打个95分,这是一种革命式的改变!
祝这位射手兄修成正果,达成所愿。确实是革命式的改变。
 
《伤寒论》240条:“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之前同样出现“日晡所发热”的条文有104条、137条、212条。但此条文作何解呢?
古历法一天分12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名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哺食,日入,黄昏,入定。
食时又叫早食,哺食又叫日晡或夕食。古人一日两餐。
因此本人理解夕食后肠胃功能消化—内热,申时是阳转弱阴始生一天中接近最热的时辰—-外热,两热合力促使人体极易发热,因此病属阳明。
对于按子午流注或单纯从一日中阴阳转化理解都是错误的,至少不完全。
 
一天之中,午前为阴,午后为阳,
然而单有此理解,还很难形成具体的治疗手段。

2016年春,便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健康最糟糕的一段时间,午后发热发汗,还头痛,反反复复持续到深夜一两点结束,饭后加重,深夜时头痛最甚。

按现在的理解,内热表现明显,郁积于内,不能达外,百病丛生,

起因便是一位在三甲中医院研究所从事40余年中医研究的名医引起,大致思路偏于补血活血,经亲身反复偿试而得到结论:他开的方子导致的。
然而经他两周纠正,反而加重,
后找到一位年轻中医师,愿意倾听我诉说的,跟我一起探讨的,折腾了两个月,好转较慢,但最后一两周突然好了,大致思路偏于透热凉血滋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