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文化 解密上古流传下来的仙道和仙术,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秘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俗话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一、烂柯人的传说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赠给好友白居易的一首诗中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中“烂柯人”就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王质烂柯”的故事。

根据南朝《述异记》的记载,晋朝时期有一位叫做王质的樵夫,这一天他去信安郡的石室山上砍柴。王质看到在小溪边的一块石头上,有两位童子在下围棋对弈,于是他放下砍柴的斧子在旁边观棋。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王质看了许久都忘记了时间,童子告诉他,时间不早了,你该回家了。王质准备将斧子捡起回家,发现木质的斧柄竟然已经腐烂了。

王质返回家中时,发现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人认识他,问及周围人,都说王质砍柴已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是王质砍柴误入了仙境,遇到两位童子都是神仙,返回人间斧头都烂了,所以说是烂柯人的传说,这也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来源传说之一。

二、天台山遇仙?

南朝宋宗室刘义庆《幽明录》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两人一起去天台山采谷皮(一种中药),结果在在山中迷路了,绕了13天,忽然看见溪流中有饭菜流下,两人觉得肯定有人在山中。渡过溪流后,看到两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女子问两人从何而来,并且邀请两人到家中殷勤款待,举酒作乐,两人呆了半年的时间,请求回家一趟,

回来之后发现已经家里已经过去了百余年,现在家里的人都是他们两人的七世孙了

。到了晋太八年,两人又一同上山了,从此就没有两人的消息了。



也许仙人没有时间概念。想到过去,就到过去,想到未来就到未来。
 
最后编辑:
所谓飞升,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天上一天,地上100年,时间是怎么转变?
俗话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仙人应该没有时间概念。没有过去,今天未来的概念。否则,仙人过半年时间,世界上都上亿年了。这解释不通。根本无法解释通。

所以,应该是仙人可以随时回到过去,今天,到达未来。时空随便穿梭。根本没有时空概念。

七天就一千年。那好吓人了,待一个月四个七天,都四千年了。

只能说,仙人没有时空概念。反正都天地间,天地说了算,想回到过去就回到过去,想到未来就到未来。

也有可能现代人之所以不会找到仙人,是因为现代人按照时空前行走的,在一个平行线上单方向前行,而仙人根本不受时空约束,可以在时空空间随意穿梭。

因为仙人和天地同寿,已经没有了时空概念,所以,所以,时空随意穿梭。时空概念是凡人的概念,生死存亡,生老病死,这是凡人的概念,法则。仙人不受这样影响,已经长生不老,时空已经无意义。有这个可能。不然无法解释,为何“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如此大的时空反差。

所以,凡人误入仙境,无法象仙人那样随意回到过去,当然如果仙人施仙法,可能让其回到过去误入的时刻。能误入仙境,很可能是有很大仙缘,也有可能去修仙也能修成。
 
最后编辑:
说了好多,怎么修呢?
《道德经》和《黄帝内经》里面应该有点化的机缘,但要靠悟。
传说,老子,曾经点化了很多人。
悟性高,有仙缘,也许可以。
再去问问看有没有对仙家修行有心得的。

传说道之一派,在汉代分化为道教(祭祀为主)、仙修派(黄老实修派,也就是修仙派)、道学派(庄子为代表,道家理学派)。
黄老这一派要多多看看了,可能民间有不少这一派的。《道德经》和《黄帝内经》反正我看了很久,即便不能成仙,也受益不少,心态境界提升不少。毕竟黄老是修仙实践派的祖师爷。仙韵道韵也能耳濡目染。

道教里面只有部分道士是继承了黄老修仙,还有些道士是祭祀鬼神的,并不修仙。
黄老修仙派,并不一定是道士,当然也有道士修仙,民间也有修仙的但不是道士。他们可能是隐士之类。这个不好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不定你周围就有高手。
 
最后编辑:
《道德经》和《黄帝内经》里面应该有点化的机缘,但要靠悟。
传说,老子,曾经点化了很多人。
悟性高,有仙缘,也许可以。
再去问问看有没有对仙家修行有心得的。

传说道之一派,在汉代分化为道教(祭祀为主)、仙修派(黄老实修派,也就是修仙派)、道学派(庄子为代表,道家理学派)。
黄老这一派要多多看看了,可能民间有不少这一派的。《道德经》和《黄帝内经》反正我看了很久,即便不能成仙,也受益不少,心态境界提升不少。毕竟黄老是修仙实践派的祖师爷。仙韵也能耳与目染。

道教里面只有部分道士是继承了黄老修仙,还有些道士是祭祀鬼神的,并不修仙。
黄老修仙派,并不一定是道士,当然也有道士修仙,民间也有修仙的但不是道士。
道德经真版很少,所谓点化,我觉得,也得差不多是哪块材料,才能被点化
 
道德经真版很少,所谓点化,我觉得,也得差不多是哪块材料,才能被点化
看看了,受益不少,即便不能成仙,仙法道韵,自然真韵,的耳濡目染也能让人受益匪浅。
 
俗话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仙人应该没有时间概念。没有过去,今天未来的概念。否则,仙人过半年时间,世界上都上亿年了。这解释不通。根本无法解释通。

所以,应该是仙人可以随时回到过去,今天,到达未来。时空随便穿梭。根本没有时空概念。

七天就一千年。那好吓人了,待一个月四个七天,都四千年了。

只能说,仙人没有时空概念。反正都天地间,天地说了算,想回到过去就回到过去,想到未来就到未来。

也有可能现代人之所以不会找到仙人,是因为现代人按照时空前行走的,在一个平行线上单方向前行,而仙人根本不受时空约束,可以在时空空间随意穿梭。

因为仙人和天地同寿,已经没有了时空概念,所以,所以,时空随意穿梭。时空概念是凡人的概念,生死存亡,生老病死,这是凡人的概念,法则。仙人不受这样影响,已经长生不老,时空已经无意义。有这个可能。不然无法解释,为何“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如此大的时空反差。

所以,凡人误入仙境,无法象仙人那样随意回到过去,当然如果仙人施仙法,可能让其回到过去误入的时刻。能误入仙境,很可能是有很大仙缘,也有可能去修仙也能修成。
你说的可能是很对的,听说人入定以后,时间就会变快,举例,比如已经入定1天了,可能他自己觉得才过了几分钟
 
心中存欲便为凡,
万缘放下即是仙。

老老实实做凡人吧。
 
心中存欲便为凡,
万缘放下即是仙。

老老实实做凡人吧。
不能这样说,人各有志,各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老子说,返璞归真。《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可能你在化凡为真,又超凡入圣。你是在往“真人“路上修行吗?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佩服佩服,真气修行。


《素问·上古天真论》:“以耗散其真。”《素问·离合真邪论》:“反乱大经,真不可复。”

《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篇》“真气得安,邪气乃亡”。
 
最后编辑:
心中存欲便为凡,
万缘放下即是仙。

老老实实做凡人吧。
黄帝内经和道德经已经透了一些。

真人,就是修仙道方向。
真气。

人从生下来,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天真真气。
长大后,各种学习生活工作烦恼和压力。这都是真气耗损。

黄帝内经说:耗其真。

为什么要反朴归真。道德经说了。
养真气。

有真气,精神内守,病从安来。自然不会衰老,疾病也难以到身体。

“知足常乐“,“顺应自然“,“平凡平淡“都是养真气一种方式。

真气到达一个顶点,就是真人。

理论上就不会衰老,达到长生不老。

什么张真人,赵真人,王真人,李真人,。。。这些是修仙道的。
 
庄子《逍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辟谷,《大戴礼记》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西汉有《去(却)谷食气篇》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两件举世瞩目的气功文物:导引图和《却谷食气篇》。前者是绘有各种导引姿势的彩色帛画;后者是记载辟谷食气具体方法的帛书,为中国第一部辟谷疗法专著。据考证,帛书是汉初的写本,大约在高祖惠帝时期(前206—188),详其内容,可能是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古逸书。

《史记·留侯世家》记述留侯张良禀体多病,采用导引、辟谷等术疗疾并习练轻身之功。《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

东晋道士葛洪不认同单靠辟谷可成仙的观点,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对身体的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

《北齐书》中记载一个隐居于琅琊山的修行者,练辟谷之术,服用松子、白术、茯苓等生药,以求长生不老。

《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旧唐书》记载一个叫王远知的人,修习吐纳导引之术,服食灵芝和白术等,活到百岁以上,且头发乌黑、步履轻捷。《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
 
在服气辟谷的同时,修士特别强调添加辅助食品,如茯苓、大枣、胡麻、黄精等。把这些药品通过中药学的制剂方法,经过九次蒸晒,制成水丸,或加蜜制成蜜丸,或煎制成膏剂,或再配成复方,制成“太清金液膏”、“茯苓膏”、“胡麻饭”等,随时加以服用。如晋朝人乐子长传“漱咽华池法”:常含枣核,如儿吮乳,久之乃满,咽其三分,而留二分。与气俱咽,可以周而复始。又如《神仙食气金柜妙录》中引隋朝京黑先生传辟谷法:先合口引之,再纳气咽之,满三百六十则止。这种咽气法咽气越多越好。


修行此法时,咽而食,则应日减一餐,十日后不食。此后,气常入不出,意气常饱。如腹中感觉饥饿,或小便赤黄,取好枣九枚,饥饿时吃一枚、二枚,一昼一夜,不过此九枚。如意中不念食者,可不含枣。炼功者经常含枣核,令口中津液丛生,更有益处。

通过这些方剂的记载,可以看出辟谷法只是不吃容易产生身体污垢食物。并不是不吃不喝。更注重服食精华。

通过辟谷可以将以前身体污垢排出体外。让身体恶浊减少。
 
修仙之辟谷术。
可以看出辟谷法只是不吃容易产生身体污垢食物。并不是不吃不喝。更注重服食精华。
通过辟谷可以将以前身体污垢排出体外。让身体恶浊减少。服食精华也让身体元气精髓充沛。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的很清楚了。从你出生那刻,你便有一份“先天真气“,就是童真。后来真气慢慢消磨殆尽,人体也慢慢衰老。主要表现在饮食无度,作息不好等等。
真气从之,病从安来?
修仙的诀窍。
人体不会无缘无故衰老,因为你在耗散一些东西。
修真,修的就是人体真气。
 
婴儿在出生下来之前,就已经融入了一缕天地之间的先天真气,大概在若干年后,就耗散差不多了。
《黄帝内经》“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道德经已经告诉了:返朴归真的真气修行之法。
这也是返老还童的修行心法诀窍。
 
最后编辑:
东汉道教以来,支派有很多,并不是所有道士都修仙,很多道士主要是继承了先秦的祭祀职业,也包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驱邪驱鬼等。林正英就是。是不修仙的。
道教里面的丹鼎派属于修仙派。

黄老修仙派也存在于民间,不一定是道士,但道士也不一定修仙。自古以来民间的非丹鼎派的修仙者也不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