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山文化,消失的8500年前,中国大地上的其他文化才渐渐出现,比如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明,江淮的贾湖文化,泰山北麓的后李文化等等。
据悉,跨湖桥文化发现于萧山,碳14测定其年代为距今8000年至7000年,但专家有不同判断,不过目前最保守的看法也认为其年代至迟与河姆渡文化相当。因此,曹锦炎在发布会上很有信心地说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他说,在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证明“上山”下层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不少专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
上图为粗泥橙红陶的残陶片,上面刻有世界最早的“田”字符号,汉字“田”最早的起源。因为上山文化的先民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水稻田的群体,“田”字符、汉字“田”就是根据水稻田地的形状而来。
疑是八卦符号。
《山海经·大荒南经》卷:“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天台山最早记载是《山海经》。
说明浙江确实是太阳神坻的国度。浙江天台山,就是羲和国所在范围。中国上古神话太阳所在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台山属
仙霞岭分支。天台山有仙之说,始于东汉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至今已两千来年。
李白、孟浩然等一大批唐代诗人为什么先后不远万里来到天台山?寒山子为什么最终选定天台山为隐居之地?司马承祯为什么在天台山修道?这一切,当然并非毫无缘由。
天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通过东晋时孙绰“掷地有声”的《天台山赋》的传扬。
《搜神记》里记载,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去采药遇到仙。
明《天台山方外志·形胜》:“玉京洞在赤城右胁,盖十洞天之第六。茅司命真君所治,或号太上玉清之天。”玉京洞在天台赤诚上下,为赤诚十二洞中最著名的岩洞,又名“赤城洞”,道家列为十大洞天之第六洞天,名上清玉平之天,(见《云笈七签》卷二十七)。
【葛玄飞升】
明《天台山方外志·神仙考》:葛仙公,名玄,字紫先。十八九岁“入天台赤城,精思念道。”光和二年(176)正月朔,感太上老君敕真人徐束勤等降于天台,授以真经。曾於天台山筑坛授道,依井炼丹。玉帝尝“三頒赐命”。丹成后,“闻仙乐嘹亮,旌幛翳天,坐八景蓝舆,仙童玉女,左右卫迎,百鹤绕空,冉冉而举”,飞升而去。葛玄为三国吴时道士,传说甚多。
宋·李建中《福圣观》:
永怀闲访道,斗上上仙居。瀑水磬声外,桂花林影疏。
山名孙绰赋,观额葛玄书。已负秋来约,诛茅兴有余。
“仙山隔云海 霞岭玉带连,据说世外有天仙“。
天台,天台,就是登天之台。
“海上仙山”形成于太古代。底蕴非常深厚。《竹书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日照古属琅琊,离琅琊台20公里)。
天台山上仍留有人们祭祀的太阳神石、太阳神陵及其它太阳崇拜遗迹,山下则埋藏着6000-4000年前东方最大的都城尧王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道教宗师河上公访遍名山大川而独爱天台并在此悟道授徒。琅琊人安期生在仙人台拜师河上公,采仙药,炼仙丹,得道成仙。齐威王、齐宣王以至秦始皇、汉武帝,到天台山寻求仙药和长生不老之法者络绎不绝。魏晋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游历天台山时曾发出“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的感叹。
这里是太阳的故乡。 天台山中有汤谷,汤谷之上有太阳神石和太阳神陵,有商王到东海来祭祀太阳时留下的石刻岩画等遗迹,还有大量与太阳崇拜有关的故事与传说。这里曾经是东夷先民祭祀祖先的圣地。天台山是尧王城古国的祭祀地。山上有帝俊的石祖像,有羲和积石冢和大羿、嫦娥、伯益的大墓,还有祭祀伯益的魁仙阁。山下汤谷中有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洞和古莒国国君黎比公的祭祖碑,汤谷春秋大墓出土过雌雄青铜宝剑等重要历史文物。
由于浙江有浓厚仙道传统,因此,才有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出生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