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医五脏的结构与功能构建
中医脏腑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干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然而近代以来西学东渐,随着现代西医的兴起,围绕中西医谁最科学的问题,两者的理论观念发生全面的交锋与碰撞。由于西医的解剖详尽细微,具体直观,所以中医的脏腑理论首端其冲,成为西医的质疑和重点攻击对象,双方的争论焦点是:中医的脏腑同现代西医的解剖有很大的差异。中医的脏腑是解剖器官吗.?如果说是,为何同西医的同名器官,其功能和部位的描述差异那么大。对此中医的主流回答是:中医的脏腑是藏象,是一个虚拟的功能体系。这个回答看似解决了中医的脏腑功能与西医同名脏腑“名实不附”的难题。但其实不然,因为两个更为尖锐的问题随之而来。其一,如果说中医的功能系统不是实体器官,而是某种没有形态基础的系统。那么这种功能系统的实际纵体现在何处,难道是一座空中楼阁?其<二>人体中的这些实体器官对中医又意味着什么。难道能视而不见?中医陷入自己所设的两难而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问题的疏理,人体本同一,脏腑岂能分中西。我非常认同一种理念。溯本求源,把脏腑学说放回到其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去研究和再现其形成过程。用中医的固有的认知模式和理念说明中医何以产生这种认识,这才是今天我们整理中医,发展中医,振兴中医的正确态度和根本出路。
<l>中医脏腑的解剖
欲解开生命的奥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解剖内脏,直接观察。中国的先贤无疑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如<<灵枢.经水>>篇,明确记载:若夫八尺之土皮肉在外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腑之坚脆,腑之大小,各之多小,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明代名医张介宾在注解《黄帝内经》时,图解了巜黄帝内经>>中的人体的脏器解剖,如下图示
他同时作了文字说明:五脏者,肺为华盖而上连喉管,肺之下,心包所护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宗气所从,膈膜周蔽,清虚上宫,脾主隔下,中州胃同,膜连胃左,运化乃功。肝叶嶂于牌后,胆府附于叶东。两肾又居脊下,腰间有脉相通。这些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几乎相同,如果要把中医的解剖罗例出来,可谓不胜繁多。这些说明中医的脏腑命名其本始是依据实体解剖而来的。
<2>解剖的局限性
实体解剖和直观察验来认识和体的机能作为一种认识人体的基本方法,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眼见为实,古人没有显微镜之类的高科技工具,这使古人在微观领域受到限制,了故古人的解剖只能是宏观的,粗糙的。其次,内脏的实体及其功能与生命现象之间表现为线性关系。这对于复杂的生命活动的本质联系,则表现为拙劣失真。以现代医学而言,尽管其利用了一系例高科技工具和高科技手段,但对于整体的复杂生命活动而言,其所能够认识的依旧茫然。有人说:现代医学遇到了一个世纪困惑,复杂与不确定困惑,就是微观现象与宏观现象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注定,现代医学对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存在缺陷与不足,从今天的认识角度而言,这个缺陷与不足对于古人来讲更加严重,更加突出。因为古人的手段太简陋了。那么怎样把这些粗糙简陋的解剖器官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这在今天看来对于现代医学,都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难题。目前,西医一个最前沿的学科-系统生物学。就是探讨这个难题的学科,那么显然这也是横桓在古人面前的难题。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呢?很显然古人走了一条和今人不同的路,在古人看来,问题没有那么难。天人相应,主客相参,即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何不跳出自身这个此山,根据天人合一主客相参,我可以从主来了解认知自身这个客。正如当今学者烟建华教授指出:当认识到解剖直观察验的局限后,古人转而寻找思维工具,从精气,阴阳五行自然哲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并非问题的解决只有自古华山一条路,除却巫山不是云。
<5>五行模型向人之有机整体的套用和平移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天人相参,通过研究天地的结构和运动规律来认知人的结构和机能活动。中医通过生命的源头来探讨和认知人的机能活动规律较之西医通过解剖,理化实验的手段来探讨人的机能活动,谁更接近和全面反映生命的真相,显然是前者。
由前所述,古人最终将宇宙的结构与运动规律定格在五行模式,那么根据天人相参,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人自然而然将五行模型平移运用到人身上来,因为人是一个小天地,自然也是一个小五行。但接下来具体操作却是一个问题,因为五行做为一个宇宙整体模型,它实际上已上升到一个高度的哲学概念。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地把哲学规定为研究物质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学说,把具体科学规定为研究物质世界其一领域某一局部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规律的科学,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是普遍和一般,具体科学是特殊和个别。普遍和一般依赖于特殊和个别并存在于特殊和各别之中,同时又给特殊和个别以世客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与具体科学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即不能互相代替,又不能彼此分割。无伦东西方文化有多么不同,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应当是一致的。这就是说五行做为一个最普遍最一般的哲学,而人则是一个特殊与个别。那么古人到底怎一样将普遍融入个别呢?五行配五脏是哲学的五行观向中医的人体结构和机能渗透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关系到中医脏腑概念是否具有解剖属性.,以及如何理解中医脏腑学说的重大学术问题。所以这也是我所着重阐述的东西。
从五行模型来看宇宙的运动规律就是一团阳升阴降的一气之周流,宇宙万物都在这一气周流中流转,将五行模型运用到描述人的机能运动来看,人也是一团气之流,此种流转之气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称之弥散态,,散而末聚,无形无象,一种聚而成形,有形有象称之为聚集态。当然这两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的转变的。下图左是人的实体模型,图右是五行模型视角下人五脏构造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