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五运六气一体化之集中程度混沌中医学

u_2572530165_1688130708&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jpeg
 
再来看八卦图
八卦中的卦爻,一与一一就是阴爻与阳爻,自古来有多种说,且莫衷一是,似无定论,其实这是后人人为复杂的结果,八卦作为一种反映日光盛弱的变化规律的工具,自然与日光离不开。正如《说文解字》曰:爻,交也。一表示天地相交,日光无阻。一一表为天地不相交,中间断开,表示地面无光,故一表示阳爻,一一表示阴爻,古人不仅定位了阴阳的概念,而且创造了阳阴的符号。八卦的卦字,由圭与卜组成,圭表示加高的土垒,卜表示观察,意即在土垒上竖一根木通过它的影子的印迹来表示观察阳光的变化规律,
 
今人田合禄老师还原了这个办法,他用这个方法将一年24节气测量到的太阳影子的数据连接起来,通过光影定位,形成了上面的太极阴阳图。
利用现代的地理学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冬至后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阳光由弱到强,而震卦正表示一阳生,到夏至,阳光最强,阳爻而由一爻变为乾卦的三爻,夏至后太阳向南半球移动,太阳光渐由强变弱,而阴却由弱变强,故。到冬至变为最弱,所以卦爻中巽卦中一阴爻到坤卦而变化为三阴爻,由此可见,八卦同河图洛书一样都是反映了日光随着太阳,月亮,地球三者随着时光,方位的变化规律。
 
五行研究的悲哀,在2005年,国家973计划,有一项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由国医大师邓老邓铁涛担任首席科学家,投入经费达1700万元,可结果呢,这项成果连邓老自己大概都不愿提起,隐约记得多年前在一个网站争论这个问题,这个研究的结果最后被认为就是一个笑话,我还记得其中有一句邓老的话,大意是邓老希望自己的这项成果,能够研究出世界一个攻克难治之病的有效新药。这句话使得大家对邓老的尊敬降低了一个维度,中医的基础理论是为整个医治活动带来指导,怎么仅仅为一个难治之病,一句话,这项成果漏洞百出,那17oo万,连个水漂都没打起,从本质上讲邓老对于五行基本就是个外行,973计划中还涉及了中医藏象研究,但研究的结果,连研究者自已都不满意,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缺泛一个大一统理论,大部份研究者都在批判西医的还原思想,而自已在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时,却不由自主陷入西医的还原思想。那么其结果可想而知。
 
律。
河图洛书与八卦的联系及区别。
由前所述,河图洛书同八卦的本质都是一样,都是反映日光随着太阳,月亮,地球三者随着时间,方位的变化规律,从气的角度讲是反映气的流行变化规律,那么二者是否是简单的重复,亦或是八卦是河图洛书的进化版,也就是说八卦可以替代河图洛书,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将河图洛书融入八卦图中

Notes_230508_173745_b95.jpg

由图通过对比不难看去,二者无法替代,而且各有则重,对于整气的流行变化,是两方面的互补说明,河图着重从数的角度来反映阴阳二气的变化,从坤卦至乾卦,阳气由一阳九阴,随着阳长阴消变为九阳一阴。再由乾卦至坤卦,阳气由九阳一阴又随着阳消阴长回到一阳九阴。我们看到由坤卦到乾卦,阳气由零爻变为三阳爻,反之,阴爻由三阴爻.坤卦变为零爻,乾卦与坤卦反映的是纯阳象和纯阴象,而实际这种纯阴象和纯阳象是不存在的,乾卦和坤卦只能代表阴气和阳气无限大却不能是纯阳或纯阴,而三阴爻和三阳爻是不能表达这层意思的。而与之对应的河图洛书的九阳一阴和九阴一阳却能确切的表达这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意思。但河图络书只能反映气的流行量的变化,但反映气的变化趋势却不直观,我们看由震卦到乾卦,阳爻增长代表阴长,阴爻递减代表阴消,再由巽卦到坤卦,阴爻增加,阳爻递减,代表阴长阳消,非常清楚直观,这是河图洛书所表达不了的。由以上可知,八卦能直观反映出阳阴二气变化的趋势,河图洛书能直观反映出阴阳二气的变量。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完整的反映出阴阳二气变化流行的整体状态,所以二者是不可替代而是互补,相辅相成的。后代学者将八卦看作是象,河图洛书是数。二者的结合是象数结合。由此可见,单纯的象和数都不能完整的反映出气的整体流行变化,唯有二者结合才能够完整的说明表达,这是先贤留给我们宝贵的方法论,后来由于文字的不断丰富,学者用文字进一步进行完整的补充说明,称之为议理。从而进一步将象,数,义理归纳总结为表达阐明事物之三要素,其实,象与数又何尝不是文字,淡象数,议理己在其中矣,不过比较粗糙,简陋罢了。
 
太极一阴阳一五行
我是谁,我从那里来,最初的我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是今天我们才思考的,我们知道,气是古人最初的概念,其实古人也在思考,气的最本源的样子又是什么呢,前面讲过,在面对河图,洛书,八卦,太极,五行这些概念,要从两条线去理解,一是根据它们出现的实际时间来把握,二是根据古人通过逆向思维,用自巳的思想通过整理创建一条发展路线来理解它们。就象太极一样,易经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其实就是古人通过思维整理出气的发展脉络,太极这个最后出现的概念,在气的发展中却排在前面,当然它不是最前面,最前面的是无极,无极生太极,所以太极亦叫混元之气,现在大家都把那个有一个圆圈内含阴阳鱼的图叫太极图,严格来讲是有问题的,正如刘力红老师所说,真正的太极图就是那个空空如也的圆。那个含阴阳鱼的叫太极阴阳图更合适。
那么五行呢?前面说到古人通过河图洛书与八卦的结合完整说明了气的流行变化,再前面说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在河图,八卦体系却没有具体的实物,河图的数只具有量化作用,显然河图,八卦这套东西还不备直观形象的说明,于是五行出现了,有学者认为五行是八卦河图这套体系的进-步优化和改良,这应该是成立的,我们通过对河图,洛书八卦这个体系在进一步整合,算是一个探讨,不知是否是真合古人意,也只能说有道理这么说。
 
五行的推导

阴阳一五行、内经中反复提及四时五行,它实际告诉我们五行是从四时中演绎而来的。由前所述、河图、洛书八卦其本是通过象数对四时阴阳二气的规律的表达,我有理由认为,五行是先贤通过四时的阴阳变化对八卦河图的的改良和整合而成,今不揣浅陋,试推导如下:
从上图的阴阳消长模式图我们将AC联结起来,也就是以5阴5阳为临界线,我们发现ABC段阴阳二气的力量对比都是阳胜,不妨将ABC段称作阳胜阶段,ACD段明阳二气的力量对比都是阴胜,将其称为阴胜阶段。AC线都是五阴五阳,二者力量对等,不分胜负,将AC线称为中性阶段。进一步分析,ABC段虽然从力量指数而言是阳胜阴负,但就AB、BC段而言其阴阳消长的趋势恰好相反,AB段为阳长阴消,BC段却为阳消阴长。从卦象上看,AB段是由兑卦发展到乾卦,从卦爻上看表现的是一种阳气增长,阴气消减的的趋势,从四时来看AB段主要对应的是夏季,夏季的炎热之气表现一种向上,发散的运动趋势,而自然界之火具有发热、温暖光明、向上发散的特性,援物比类,古人用火来形容说明这一运动的变化特征和运动趋势。由此而来,火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之火,而进步引伸为具有温通,发散,向上的运动特性和运动趋势,筒称称火行。行者乃自然运动变化和行例之意。BC段从卦象上是由巽卦发展到坎卦,其卦象表述的是阴气增长,阳气消减的发展趋势。从四时来看,Bc段对应的是秋季,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秋风肃瑟,古人用金来形容和说明这一向下潜降的运动趋向,金日从革其含义有二。其一金质重易坠.来说明向下潜降的运动趋向,其二金之从革从本意上讲用高温改变金属的形状和制成各种形具这本身是一个高温向低温的改变过程愚意着阳消阴长的转变。进一步引伸凡具有肃杀潜降清凉的特性的事物和现象,且归属于金行。
Screenshot_20230429_182049_Samsung Notes.jpg
 
以同样的思维来分CDA段,CDA段属阴胜阶段、阴阳二气的力量指数对比是阴胜阳负,但对于阴阳的消长趋势却恰恰相反、CD是阴长阳消,而DA段却是阴消阳长,从卦象上分析CD段由艮卦发展到坤卦,是一种阴气增长到极盛,阳气消减到衰微。从四时来看,CD段对应的是冬季,北风潇潇易水寒,万物闭藏,水日润下,是指水具有濨润、寒凉趋下的特性,援物比类古人用水来形容表达冬季的阴阳二气的消长特征,水由此进步引伸为具有收敛闭藏清降的特性的事物和现象,且将其归属于水行。DA段从卦象上看由震卦发展到离卦,所表现的由一阳复始展开的阳长阴消的发展趋势。从四时来看DA段对应的春季,桃红柳绿争芳菲,又是一年春来到,万物复苏气温上升一片欣欣向荣奋发向上的发展趋势。援物比类,古人用木来形容和表达这一阴阳二气的动态变化趋向。木日曲直,通过木主干向上生长,树枝向上向外舒展生长。具有生长升发条达的特性。并将此确定为木行。

中性阶段,由图可知A点和C点其阴阳二气的力量指数其数俱为五相等,不分胜负。但A点与C点表达的消长变化却恰恰相反,A点表达的是阳长阴消,而C点表达的是阴长阳消。从卦象上来看:八卦没有具体的的卦象来表示。这反映出八卦的不足之处。但从洛数的观点来看、阴阳二气的的力量指数肯定有一个相等的临界点,由于AC两点严格来说只是一个变化的临界点,这不是一个段,从四时来看它所对应的时间极为短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什么说有五行却只有四时。那种说土生长夏和土主72时的说法都是错误的,但AC两点虽然只是两个点,但却是承上启下的两个点。古人用土来容形这个特性。土爰稼穑,这里要引起重视了、金木水火皆言日,独有土言爱,巜说文解字>>说“爰”引也也就是拿过来的用的意思。<<诗传>>说:“种之日稼,敛之日穑。”所以土爱稼穑就是通过对庄稼的播种和收获这个两个环节来说明这种承上启下的特性,具体而言,A点代表由春季向夏季过度的阶段,而就是播种的季节,C点由秋季向冬季的过度阶段。依据阳阴的升降而言,A点为阳长阴消阶段为阳土,C点为阴长阳消阶段,故C点为阴土,这两点正好具有协调升发和肃降两方面的功能故又将土称之为中气,<<文言>>说土是黄中通里,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发于事业。有说土不主时,严格来讲是不对的,作为临界点,其主时极短而已。

由上可知。五行是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概括整合而成。我们看到僻如AB段,由兑卦发展到乾卦其属表现的阴阳二气的变化趋向都是阳长阴消,于是将二者进行综合,统一用一个具体的“火”象来代替,同理用金行来代替巽卦与坎卦,用水行来代替艮卦和坤卦,用木来代替震卦与离卦。用土代替AC两个承上启下点。这个土实际上阳土和阴土的合二为一,后世将其称为戌土和已土。

总结,五行在代替河图八卦后其有三个特点。一,更为简洁,二,用自然界的物象代替抽象的符号卦爻则变得更加工具体形象直观易懂,三,由于河图,洛书八卦各有其长而又各有所短不能整体全面的说明阴阳二气的变化,而五行则、弥补了以上的不足。可以说五行是洛书八卦的升级版。用五行来解释宇宙的一气周流则显得更加形象、具体、简洁、直观、连贯、紧凑符合逻辑。以下是由此而建立的五行模型图。|
 

附件

  • 20221124_085929.jpg
    20221124_085929.jpg
    1.4 MB · 查看: 97
五行模型中蕴含的思想体系

太极一阴阳,阴阳一五行,这是后世学者对传纹文化一次整理,从中可知阴阳是太极一分为二以后的一条贯穿始终的全线。而五行是以阴阳为主线的最后定格版。因此五行模型蕴含了全部的中国文华,把太极,河图洛书八卦的全部思想都包含进出了。

〈一〉,气一元同基共构整体思想。《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巜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国先哲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混浊的一元整体之气分化而产生的,气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的基本单位,气至大无外,至小天内充满整个宇宙当中,尽管宇宙万物形态各异,千差万别。但从根源上讲,其组成之源头仍属一气。中国先哲把这个源头称之为太极。太极就是宇宙的最初那个状态。从气本论而言,这个太极就是混顿一气,阴阳未判,故称为元气。是阴阳二气的前身。用模型来表示就是那个空空如也没有阴阳鱼的圆。太极生两仪,静也生阴,动而生阳,由混顿浑然一体之气分化成阴阳二气。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气本论而言就是两气生四气,四气生八气。这个八气就是代表八卦的,天、地、雷、泽、水、火、风、山。但先哲无疑是高明的。因八气有重叠之嫌,故进一步结合四时将八气整合概括成五气,并且最后定格在五气。所以金木水火土五气不过是这一元之气的发展成不同状态的五气罢了。所以展开就是一分五气,归纳就是五气归一,这就是五气同源共基共构的整体思想。

〈二〉,体用一源恒动观:中国先哲认为构成宇宙的气是运动变化的,气聚而有形,气散则无形(其实亦是有形,不过其散状难以形容)。气的运动称之为气化,气化是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说气化是绝对的永恒的。所谓的动与静则是相对的。只不过是气化运动的不同程度罢了。佛家的金刚经反复地的强调: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讲仼何事物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所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二,是仼何事物都不会消亡的,其不过是由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故佛家另一部经典《般若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故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佛家言空色,用中国的先哲的话来讲就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结构与功能物质与精神。现代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贤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结构是第一性的,功能是第二性的。而中国先哲则以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无谓第一性与第二性。言功能结构在其中矣,言结构而功能则在其中矣。如果强调结构为第一性,功能为第二性则无疑割裂了二者的联系,破坏了整体性。这里引用一段现代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的“动态形态学”则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他在《生命问题》中指出:结构与功能,形态学与生理学之间的对立,是以有机体静态概念为基础的。然而,有机体并不是静态的,活机体在有序的事件之流中保持自身的客体。这里较高层次的系统在下级系统的变换中保持存在,人体的解剖,不过是一种持久的,有序过程的体现。是时空模式中瞬间的横断面的存在,因此现代解剖割裂的研究并不能反映生命的真实状况。这里需要把一种新陈代谢,生长和形态发生在几个领域联合起来的“动态形态学”的理论。其实贝氏的“动态形态学”理论不过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恒动观的现代版。回到五行上来,五行即五气,分而言之以动态(用)和形态(体)。具体而言,言“火”不仅仅说火是一种具体的物象,亦代表着一种向上,发散,温通的能力和运动趋向。言水,不仅仅是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象,亦代表一种向下,潜藏,收敛的能力与运动趋向。所以五行不仅仅是构成整个宇宙的结构组成,亦代表了整个宇宙发展变化规律。从天人合一思想上讲,人是一个小宇宙,所以五行不仅是人的结构组成。亦是人的生理本能活动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五行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和框架所在。所以五行模型不仅仅是整个宇宙的模型,亦是人的结构组成与生理机能活动的模型。当今中医将体与用分割开来,将阴作为体,将阳作为用,这明显是一个错误。当今中医误解了“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就是在阳的作用下,气变化成一种无以名状分散不固定的形态,反之阴成形是在阴的作用下气形成一种有固定形状的凝聚态之气。这两种形态构成宇宙间的全部的形态的总括,没有任向一种不包含在这两种形态之内。



三,整体结构的圆性和整体动态的圆融思想观:从五行模型看,外面有一个大圆,这个大圆就是一个太极模型,这个模型说明,整个的宇宙结构就见一个圆形结构,整个的宇宙运动就是一个圆融运动,回到五行上来,金木水火指代东南西北构成四方,土指中央,东西南北围绕中央构成一个圆形结构。当然这个圆形结构不能简单理解成圆形体,更准确地说古人借圆这形状来表明一种闭合形的整体联系浑然一体结构。与之相应的圆融动态思想,并不是说运动轨迹一定要呈圆形,而是说气化运动的连续不可分割性和循环性。如五行的气化运动是:木→阳土→火→金→阴土→水→木。圆融运动的特点是首尾相接,循环往返。仼何一点即是起点又是终点。即是原因,又是结果。圆融运动最大的价值行说明事物发展的整体联系性和持续性。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春泥的转变,造就万紫千红的春天永恒的来临往返。对于医学思想而已,西医认为许多不可逆的东西,于中医而言,没有不可逆的东西,只是条件,因缘不俱足而已。诚如张其成言:对于圆形运动与循环律,过去有一段时间曾有个不公正的评价和对待,除了态度不端正外,根本原因在于对以太极为标志的圆道思想没有真正的理解。

四,循环周期思想观:五行模型揭示宇宙运动的圆融观,同时也反映了宇宙运动的循环周期思想,因为每一个循环实际上就是一个周期,在五行模型中,从任何一点再回到原点,都可视为一个周期。大自然中四季的轮回,太阳的日出日落,都是周期的体现,中医的子午流针,五行的囚旺都是周期的体现。

五,闭合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思想观:许多人将五行圆运动当作一种封闭性的运动方式,这其实是大大的误解,在这里我想借用现代分形理论来解释则很好理解。现代分形理论指出:仼向组织结构都不可能占满三维空间,它总存在一个分数维空间,即间隙空间,这就是说虽然作为构成宇宙单位的气,其至小无内,至大天外,充满个宇宙,但是其同时存在一个分数维空间,意即一种无形不可名状的间隙空间,这个间隙被称作为“宇宙统一场”这种间隙随着宇宙形态上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人体而言,其人体间隙是由细胞组织结构杨对立而存在。并随着细胞组织结构的发育变化,但其间隙总是保持着完整的统一性。而与整个宇宙结构的简隙而言,它不过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其当然与宇宙这个统一场融通一体。因此,作为一个生命体而言,其生命载体之气,可以在整个间隙空间自由流通,换言之,这个生命信息载体之气可以运作于天人合一的广阔空间。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将人与自然,社会整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医学模式:人一自然一社会。回到五行上来,这种统一场的变化可以用闭合和开放来形容。从五行模型上来看,木→阳土→火是一个阳长阴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气化运动一步步加强,其间隙空间一步步膨胀,气与气之间的活动变得快速而频繁,整个气的动态处于一种发散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之为开放过程。与之相反,从金→阴土→水是一个阴长阳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气的活动一步步减弱,气与气之间的交流变得稀小而迟缓。整个气的动态处于一种收敛的状态,而此种过程称之为闭合过程。当然气的开放过程与闭合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阳长阴消过程中、以开放性为主,闭合性次之。在阳消明阴长过程中,闭合性运动为主,开方性运动为次。

六,对立、统一平衡的调控思想。由八卦模型可知,阴阳二气的.运动具有对称性和平衡性,其对称性表现在有阳之左升,必有阴之右降,有震卦的阳从内生,必有巽卦的阴从内生,有兑卦的阴从外散,必有艮卦的阳从外散。其平衡性表现在一直线相连两卦总是三阴爻与三阳爻平衡。正是阴阳二气的对称性与平衡性保证了整个气化运动的协调进行。回到五行上来就表现五行的对称与生克,五行的对称不言自明,关键是五行生克,从模型上看,五行的生克其本质是阴阳二气的力量指数与趋势的转变,古人的生克是依据四季的顺逆来定,顺者为生,逆者为克,这实际是一种机械五行论。其实五行的生克非常简单,所谓相生就是同气相生,如木火互生,金水互生,所谓相克就是异气相斥,如金火互克,木金互克。火水互克。水木互克。至与土其属中气,其可以生金木水火,亦可为金木水火所生,其可以克金木水火,亦可被金木水火所克。现行教材将五行生克说得不胜其烦又是乘,又是侮,又是泻南,又是补北。又是子啊,又是母啊!不亦乐乎,然五行精义尽失,大道至简,
 
三阴三阳的双重内涵

由前所述,研究气有两大内容,—是研究气的运动形势,二是研究气的厚薄盛衰和发展趋势,易经说得很明白,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实际和老子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一样的。从阴阳的角度来讲,万物都是阴阳二气交感而成的,但在阴阳交感下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无情之物,象大自然的山石河流,风云雾雪,虽说万物有灵,但这些严格来讲,灵性极低,二是有情生命,如植物,动物,人类这些灵性较高的有情生命。所以这就导致能够表达气的存在状态的三阴三阳其状态的表达是有区别的,要说当然从自然界的气的存在状态。如下图示
20221124_112316.jpg


从图A可以看去,太极生阴阳,它是阳由衰到盛称之为阳,阳由盛到衰称之为阴,这其实就是气化的两大状态。阳气由弱到强是由少阴到老阳,阴气由弱到强是由少阳到老阴。需要指去的是这里可能会产生误会,这里的少阴和少阳是不同于中医里的少阳和少阴,老阳和老阴也不同于内经中的太阳和太阴,也就是黄帝内经将此重新优化和整合了,这个地方最让人糊涂,这个方面顾植山老先生讲得最明白,以下顾植山先生的三阴三阳开阖图。

20221124_103150.jpg

黄帝内经的作者很聪明,它利用阴阳的概念加上开阖枢的概念把阳气由弱转强再盛极而衰和阴气由弱转强再由盛极而衰阴阳这个力量强弱互相转换的整个过程作了一个完整的说明。也就是阳由强转弱至阴由弱转强,再阴由强转弱至阳,它引进了阳明和厥阴两个概念。阳明表达阳由至盛而衰而阴由弱而转强的阶段,厥阴表达阴至盛而衰而阳开始由弱转强的阶段。开枢阖是阴阳二气由弱变強再由強变弱的三个阶段,三阳开枢阖,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闔。三阴开枢阖,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因此整个的过程就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其整个的过程就是一个完美的圆运动。在这里,有一个最大的误会就是太阳的中太的意思,当今教材将其理解为大与巨的意思,其实恰恰相反,这个太是初和始的意思,就象古代开国帝王称皇为太宗,其本意为开始起初的皇帝,所以太阳就是初阳,始阳,恰恰很弱小而并非巨大盛强。以上从顾氏的三阴三阳开枢阖图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太阳在东北方,冬至后,阳气渐开故称为太阳为开,阳明在西北方,阳气渐收,藏合手阴,少阳在东南方,夏至太阳回归,阴阳转枢与此,故少阳为阳之枢。三阴之开枢闔同理,太阴在西南,夏至后,阴气渐长,故为阴之开,厥阴居东南,阴气渐消,并合于阳,故为阴之阖。少阴在正北方,冬主阴极—阳生,故为阴之枢。顾植山老先生的这张三阴三阳开枢阖图,把三阴三阳的时问,方位以及气的流行变化讲得非常清楚,这样三阴三阳与六气的关系也就非常明了,风,寒,暑,湿,燥,火,这其实是为三阴三阳立的具象。所谓的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那么这六气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五行是八卦的改良,三阴三阳而代表的六气恰恰是从八卦中来,太阳寒水对应的是坎卦,少阳相火对应是震卦,少阴君火对应的是离卦,阳明燥金对应的兑卦,厥阴风本对应的是巽卦,太阴湿士对应的艮卦。在这里注意一点,由于古人的概念少,由于只五行却产生了六气,我们知道,厥阴重阴必阳,人体的气机由向阳的方向发展,少阴火在这里又充当了一次相,但与五行中的火意义是不同的。五行中的火代表了气的一种运动方式,而在这里代表了气的一种存在状态。在这里六气不过三阴三阳立的象,让三阴三阳这个概念变得具体起来
 
如五行的气化运动是:木→阳土→火→金→阴土→水→木。
。。土。。。。。。少阳。。。
木。。。火。。太阳。。阳明。
。。。。。。。。。。。。。。
水。。。金。。厥阴。。太阴。
。。土。。。。。。少阴。。。

这是第一幅,先生所倡议之地图。
先生铺排了这么久的篇幅,就是倡议它吗?
开枢阖是阴阳二气由弱变強再由強变弱的三个阶段,三阳开枢阖,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闔。三阴开枢阖,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因此整个的过程就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太阳。
这是第二幅,亦是顾老的地图。
但其与第一幅地图在方位上,並不相容。
所谓的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那么这六气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五行是八卦的改良,三阴三阳而代表的六气恰恰是从八卦中来,太阳寒水对应的是坎卦,少阳相火对应是震卦,少阴君火对应的是离卦,阳明燥金对应的兑卦,厥阴风本对应的是巽卦,太阴湿士对应的艮卦
这是第三幅,当是黄元御的地图。
但却是先生对应错了的地图(除了坎离两卦之外,其餘皆错,而震兌两卦,因半阴半阳之关系,早已彼除名矣)。

其最可能的排列,该是下图:

。。离。。。。。。相火。。。
巽。。。坤。。君火。。湿土。
。。。。。。。。。。。。。。
艮。。。鍵。。风木。。燥金。
。。坎。。。。。。寒水。。。

因为[坎水离火]之关系,所以它只能对应[後天八卦],这与第一幅地图,又成互怼之关系矣。
而这图之两火与先生第一幅地图之两土,又是不能两立之态势。
这些要如何解決呢?

~~~~~

今先生欲撥乱返正,但何解却愈撥愈乱了呢?
 
。。土。。。。。。少阳。。。
木。。。火。。太阳。。阳明。
。。。。。。。。。。。。。。
水。。。金。。厥阴。。太阴。
。。土。。。。。。少阴。。。

这是第一幅,先生所倡议之地图。
先生铺排了这么久的篇幅,就是倡议它吗?

这是第二幅,亦是顾老的地图。
但其与第一幅地图在方位上,並不相容。

这是第三幅,当是黄元御的地图。
但却是先生对应错了的地图(除了坎离两卦之外,其餘皆错,而震兌两卦,因半阴半阳之关系,早已彼除名矣)。

其最可能的排列,该是下图:

。。离。。。。。。相火。。。
巽。。。坤。。君火。。湿土。
。。。。。。。。。。。。。。
艮。。。鍵。。风木。。燥金。
。。坎。。。。。。寒水。。。

因为[坎水离火]之关系,所以它只能对应[後天八卦],这与第一幅地图,又成互怼之关系矣。
而这图之两火与先生第一幅地图之两土,又是不能两立之态势。
这些要如何解決呢?

~~~~


今先生欲撥乱返正,但何解却愈撥愈乱了呢?
[/QUOTE]
。。土。。。。。。少阳。。。
木。。。火。。太阳。。阳明。
。。。。。。。。。。。。。。
水。。。金。。厥阴。。太阴。
。。土。。。。。。少阴。。。

这是第一幅,先生所倡议之地图。
先生铺排了这么久的篇幅,就是倡议它吗?

这是第二幅,亦是顾老的地图。
但其与第一幅地图在方位上,並不相容。

这是第三幅,当是黄元御的地图。
但却是先生对应错了的地图(除了坎离两卦之外,其餘皆错,而震兌两卦,因半阴半阳之关系,早已彼除名矣)。

其最可能的排列,该是下图:

。。离。。。。。。相火。。。
巽。。。坤。。君火。。湿土。
。。。。。。。。。。。。。。
艮。。。鍵。。风木。。燥金。
。。坎。。。。。。寒水。。。

因为[坎水离火]之关系,所以它只能对应[後天八卦],这与第一幅地图,又成互怼之关系矣。
而这图之两火与先生第一幅地图之两土,又是不能两立之态势。
这些要如何解決呢?

~~~~~

今先生欲撥乱返正,但何解却愈撥愈乱了呢?
。。土。。。。。。少阳。。。
木。。。火。。太阳。。阳明。
。。。。。。。。。。。。。。
水。。。金。。厥阴。。太阴。
。。土。。。。。。少阴。。。

这是第一幅,先生所倡议之地图。
先生铺排了这么久的篇幅,就是倡议它吗?

这是第二幅,亦是顾老的地图。
但其与第一幅地图在方位上,並不相容。

这是第三幅,当是黄元御的地图。
但却是先生对应错了的地图(除了坎离两卦之外,其餘皆错,而震兌两卦,因半阴半阳之关系,早已彼除名矣)。

其最可能的排列,该是下图:

。。离。。。。。。相火。。。
巽。。。坤。。君火。。湿土。
。。。。。。。。。。。。。。
艮。。。鍵。。风木。。燥金。
。。坎。。。。。。寒水。。。

因为[坎水离火]之关系,所以它只能对应[後天八卦],这与第一幅地图,又成互怼之关系矣。
而这图之两火与先生第一幅地图之两土,又是不能两立之态势。
这些要如何解決呢?

~~~~~

今先生欲撥乱返正,但何解却愈撥愈乱了呢?
。。土。。。。。。少阳。。。
木。。。火。。太阳。。阳明。
。。。。。。。。。。。。。。
水。。。金。。厥阴。。太阴。
。。土。。。。。。少阴。。。

这是第一幅,先生所倡议之地图。
先生铺排了这么久的篇幅,就是倡议它吗?

这是第二幅,亦是顾老的地图。
但其与第一幅地图在方位上,並不相容。

这是第三幅,当是黄元御的地图。
但却是先生对应错了的地图(除了坎离两卦之外,其餘皆错,而震兌两卦,因半阴半阳之关系,早已彼除名矣)。

其最可能的排列,该是下图:

。。离。。。。。。相火。。。
巽。。。坤。。君火。。湿土。
。。。。。。。。。。。。。。
艮。。。鍵。。风木。。燥金。
。。坎。。。。。。寒水。。。

因为[坎水离火]之关系,所以它只能对应[後天八卦],这与第一幅地图,又成互怼之关系矣。
而这图之两火与先生第一幅地图之两土,又是不能两立之态势。
这些要如何解決呢?

~~~~~

今先生欲撥乱返正,但何解却愈撥愈乱了呢?
不好意思,因为有点事,沒有及时回复,你的这个问题的确很尖锐,也曾一度困扰了我好久,其本质就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是,后天八卦是个伪八卦,中国先贤讲自然之理,现代讲科学的表达,其实质是物象须以客观存在的确定性为依据,从这一点讲,八卦也好,太极也罢,二者其实紧密相关,阳动极化为乾,阴动极化为坤,阳与阴为两极,乾南坤北,中国土地在北半球,北阴南阳是不可改变的。而后天八卦,北离南坎,是阴阳相杂,不符合实际客观情况,只能说明周文王从政治上巧妙的利用了八卦,创造了斗转星移的说法,以证响殷商星落,运驾周朝的神话,但周文王的这种操作,为后世留下极其破坏性的隐患,让很多人迷失在里面无所适从。
 
从自然之理的角度来看,江永在这方面可谓讲得相当透切,江永把八卦,洛书,河图三者统一起来,也就是图与书通,卦与数合,其本质就是象数统一,河图,洛书是数字化的八卦补充。当然这是一个宏观的阴阳二气的流行变化规律总结。
 
所以内经最难的是怎么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脉落,它里面有很多东西自相矛盾,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这不仅是一部很多人完成的混杂著作,二是不同的时代堆集,三是古人的概念少,这就会把一个概念应用到很多场境中去,就造成概念混扰。从这个角度讲,沒有人能够说自已讲的就是正确的,只是更接近真相而已,所以说,太难了,这个问题比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还难。有一天,我看到一段话,这段话是:任何真理推演到极致,其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一定是最简单的。我忽然就象禅宗的开悟,这个最源头的东西不就是气,中国先贤不是讲溯本求源,源清则流畅,流畅则致远。那么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气展开的,也研究气无非就是两个内容,一是研究气本身的内容,二是研究气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而研究气本身内容,不就是气的运动方式和气存在厚薄状态,二其研究手段不就是三种,主客合一,二主客分离,三主客合一加主客分离。这种认识为我很快理清楚了一条脉洛,就有下面这张图。.
Screenshot_20230429_172629_Samsung Notes.jpg
 
青年中医学者文愈龙有句感慨,我们中医这个队伍里,很多人不愿意花功夫从细节逻辑去勾连每个要素的作用关系,一碰到问题就运用其他手段跳过去,翻都不翻,到墙那边又得意洋洋地讲这个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医的临床全部内容都必须用逻辑这种死办法来把要素关系解释清楚的。所以象我们俩这种死盍内经的人是很少的。经管这些问题有时候看起来幼稚。故大多数人是不屑参与的。所以我对中医的发展是不乐观的。
 
我一般很少治病,一则我无证,二则我不靠它吃饭,三则我不想太多的打忧,但一个月前的一则事例让我十分感慨,一个亲戚的亲戚的亲戚。一个40多岁的女患者。从村卫生室治到镇卫生院再到县医院再到市医院再到省医院最后又回到村卫生室,没办法,因为村卫生室吊几瓶水可以缓解一下,这个病人就是痰多咳嗽,一天到晚就是吐,起先是闻到煙火刺激性就吐,后来发展到无诱因。那个吐得让人发麻,再你面前三句话没讲完就吐,西医拍了很多片也没确诊。最后说是神经官能症,说这个人有精神病,建议送精神病院,中医有几个方子,大抵是病人肝郁,或者脾胃虚弱,因为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牌为生痰之源。或是慢性咽喉炎。说起来都有道理。但就是效果不大。这样来来回折腾了近三个月,最后来我这个一个业余爱好者来碰运气,一句话,试一下吧,治不好又不怪你,万一瞎猫碰上死老鼠呢?我说尽力而为吧,但不要抱太大希望,我又不会四诊,除了看舌象就是问症状。这症状都不耍问了,一句话,痰多。那么第一步确定阴阳也就是患者体质,从表现来看实证无疑。因为说话,行动都很有生气,在实证中嘿嘿不欲饮食,以及其它症状,很接近少阳症,从病机上推理。痰是热邪煎熬而成,那么这个热来自那里呢,这个热一定郁滞而成,这个热是在卫气营血那个阶段,其次具体部位,问了大小便,基本正常,这说明表部是没问题。那么只有在里部了,那么横向部位在那里呢。大概率在中上焦,因为症状在这里,最后结合候部的暗红。下了一个初部结论,咽喉瘀滞,咽喉本身就窄,十分容易瘀滞,咽喉瘀滞,导致瘀结生郁热,郁热在煎液为痰成为痰瘀互结的恶性循环。这个痰瘀互结造成肺瘀失肃于是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痰。于是开了一个会厌逐瘀汤合小柴胡汤合三子养亲汤,逐瘀,祛痰,清热三管齐下。另嘱在背部相应地方拔罐。如果无效再来一次,好进一步找问题,如果再无效。就另请高明,不要误了患者,也许是幸运,瞎猫确上碰死耗子,三剂就有了好转。患者信心大增,一连服了十五剂,结果是神清气爽。这看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当然也有运气的成份,可这简单的推断,他要运用我所构成很多的东西,如下图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