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字,表示处于最中央的东西。最中央的东西,本来应该是最阴性的,而不是最阳性的,但是中国古人却认为心是最阳性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医学理论的发展晚于造字。心字应该是很早很早就造出来了的字,它的本意就是指人体的心脏这个西医理论中的器官。但是,慢慢地,心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概念,不能理解为心脏这个器官了。
所以,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心不是指西医说的心脏,而是一个主宰人体生命的机制。
《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句话给出了心这个概念的明确定义。
这里需要搞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神”,另一个是“明”。《黄帝内经》说:“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神相搏谓之精”。我们如果明白了什么是精,就可以明白什么是神。精,是指人体的具有特定生命功能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精有特定的功能,表明它必有特定的结构。所以精是指人体内具有特定结构的物质。两精相搏,即两种不同的精相互作用的意思。这就会产生神。反过来说,两种不同的神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特定的精。譬如说胰岛素分子是一个精,胰高血糖素是另一个精,这两个精相互作用就会产生一个神———维持血糖稳定。只有只有胰岛素则血糖会越来越低,只有胰高血糖素则血糖会越来越高,两者合作才能维持血糖稳定。维持血糖稳定,这是一个神。两神相搏谓之精,也不难理解,因为生物是进化着的。生物进化表现为精的变化,精为什么会变化呢,因为环境变化导致人体的神发生变化,变化的神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变化的精。精与神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着,使生物在变化着的环境中有效地生存下去。
神,就是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力。譬如维持体温稳定,维持血糖稳定,维持肢体活动协调,维持胃肠道消化吸收相互协调,这些都是生命活力,古人称之为神。关于什么是神,《黄帝内经》又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它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精与神相互转化,转化的机制是阴阳相互作用,而阴阳相互作用其实是“不测”的,并不能完全把握。譬如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诞生就有不测的因素。本来一个病毒变异为新冠病毒,目的是为了它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一方面它的传染性要增强,另一个方面还要对人体的毒性减弱。可是关于毒性减弱这一点是明显没有做到的,而是大大地增强了毒性。神具有这种不测性。胰岛素一定能有效降低血糖吗,不一定,因为很多病人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呢。这也是不测性。
什么是明?比较好理解,按照现在的理解就可以了。明白的意思,心里清楚的很意思。明是指最高级的神。神越高级,它就越明。譬如人脑此狗脑更明,狗脑此昆虫脑更明。这些脑都有神,而明有差距。
知道了什么是神和明,那么就明白了什么是心。心的功能是产生神明。为了便于理解,原文作了补充,说心是君主之官。这是一个比喻。人体好比是一个国家,心好比是国家的君主。
总而言之,心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力。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力都不是乱的,而是有条不紊的,相互协调的,它可以维持阴阳平衡的。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了主宰。心就是这个主宰,好比君主是国家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