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請教一則大塚敬節案例

说句不该说得话:日本的汉方学,真正得是误人子弟。要是死抠字眼也就算了 ,该抠的地方不抠,不该抠的地方,往死里抠。
就是没弄通医理:为什么要处这个方?!
我们湖南有个名老中医叫朱卓夫的,善用五积散据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功夫。全国有不少的名老中医手中都有看家方,有不少的是古成方,如地黄汤、小柴胡、霍香正气、等。一方治多病,临床灵活多变,但始终不离原方的宗旨。
说这些当然离不开现在的所谓的中医高级人士
是的,日本人不讲医理的,其实就是没学会,没学通。
 
黄芪2克,钩藤才3克呢,日本人用药就是这么秀气。
但他们是要把中药打成细粉再煎的,就像日本抹茶粉,

喝茶都要把茶磨成粉,这跟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地方有关,
很多中药材都要从我们这里进口,所以使用起来特别节约。

再加上日本患者对医师的依从性特别好,吃药很自觉,让他吃半年不敢只吃三个月。
所以不少时候相当于食疗、生活方式调整,吃了很久的药,不断的纠偏,慢慢病好。

2克黄芪打粉全吃了,能相当于6-8克饮片的药力。
此案患者脾虚不是主证,所以加2克黄芪可能够用了。
脾虚水饮是什么主症,应用什么主方?
 
是的,日本人不讲医理的,其实就是没学会,没学通。
他们还大言不惭的说:十年以后中国要向日本学中医
 
  张仲景既讲“方证相应”,又论“病因病机”。
  日本古方派和国内的方证派,选择性的继承又选择性的遗忘。
  搞不懂或者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搞懂的部分就否定和抛弃,无非着眼于现实功利的价值取向而已,“为我所‘用’”的选择的学术方向。

  讲脏腑经络辨证的人同样会搞“中医循证医学”,黄璐琦2022年初才向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提交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循证评价研究报告》。
  这不过是为了促进中医药走向国际所选取的{降维推广}的权宜策略罢了。
  因为“方证相应”这个产生于中医学发展初级阶段的属于中医基础技能之一的产物,与现代西方的{循证医学}高度契合,是沟通中西医的一座桥梁,从这个层面进行阐述西方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是个很好的突破点。

  中医的发展自然不能在这上面固步自封,连全面继承都做不到,是不能妄谈临床高效和理论创新的。
  
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打击伪中医,应是好事。可正是有人利用这三事来压制中医,让中医变得不伦不类。
 
所以加黃耆是因為?
就是不知道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啊,乱猜没有意义,比如我用黄芪有时候就未必是按中医思维里补气而言,我会作为改善体表微循环而使用他,使得气血趋于体表,加速体表的新陈代谢
 
就是不知道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啊,乱猜没有意义,比如我用黄芪有时候就未必是按中医思维里补气而言,我会作为改善体表微循环而使用他,使得气血趋于体表,加速体表的新陈代谢
眩晕,大柴胡加黄芪改善微循环?
某著名城市著名医院著名专家看一个:已育女青年,脘腹痞闷。处桂枝芍药汤合小陷胸汤。连连吃了几十付药,结果是:如油泼石。
我的医案《厥阴头痛》当时的主症有二,头晕头痛,(高血压病)三甲医院任职的亲属,总用天麻勾藤汤加减。无效,我为何用吴茱萸汤?
 
最后编辑:
脾虚水饮是什么主症,应用什么主方?
  
  胖人用芪、瘦人用术,苓桂草通用。

  胖人: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耆、桂枝、茯苓、甘草
  瘦人: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胖人用芪、瘦人用术,苓桂草通用。

  胖人: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耆、桂枝、茯苓、甘草
  瘦人: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这样说来是水饮引起的眩晕,那他用大柴胡汤又是何根据呢
 
眩晕,大柴胡加黄芪改善微循环?
某著名城市著名医院著名专家看一个:已育女青年,脘腹痞闷。处桂枝芍药汤合小陷胸汤。连连吃了几十付药,结果是:如油泼石。
我的医案《厥阴头痛》当时的主症有二,头晕头痛,(高血压病)三甲医院任职的亲属,总用天麻勾藤汤加减。无效,我为何用吴茱萸汤?
说这个桂枝芍药汤合小陷胸汤案,有个重要的事:现在与日医科交往的地方,专家用经方多。其实日本搞好循证,中药分子研究就不错了。没有中国文化的积淀,只能是:东效西施。
 
勾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看起来无可厚非。那它立大柴胡汤的本意呢?还去大黄,气有余便是火,热极生风,釜底抽薪哪去了?邪有出处哪去了?主病去,则伴症消。见一症加一二味药,正是现在中医的短板!
还有意思的事:有的医案医话中的处方,君药的量居中,臣药佐药量大。我还真是材疏学浅。不明就里。
还有不可理解的是:见病套方。有不少的病,是内外寒热虚实兼杂的。所谓病来如奔马,病去如抽丝。需按步就班,也有一击便中。我的医案《月痨》就与众多的大家不一样,据脉症因,先以扶正佐以治标,再标本兼治,再加大攻邪力度。《杞菊地黄汤治咳血》伏其因;《〈知柏地黄汤治脱发》伏其因,可以查查,有谁是这样治的?再如《肺痨》的培土生金的处方用药;《癫痫》的去标培本法,各有说法。但说明,抓主要的根本性的矛盾是很多中医没重视的问题。太多了,难以详尽。
既然是脾虚有饮,为什么要用大柴胡汤?
这样说来是水饮引起的眩晕,那他用大柴胡汤又是何根据呢
  
  因为此患者脉沉弦、大便一天一次,所以大塚敬節可能认为此患者里实并非热结而水饮(《金匮》:脉得诸沉,皆责有水),故去大黄加黄芪和钩藤,有李东垣升阳散火之义。

  里无实热燥结阴亏虚热,是升阳散火法的前提:
  一、热结在里不能以升散为主,要通腑泻浊、清解祛实
  二、津虚内燥不能以升散为主,升阳散火需要大量水气
  
  本论坛讲师 阳春肽 先生[大柴胡汤]与中大剂量〈黄芪〉同用的验案:

  一、大柴胡汤+大剂量黄芪:
    临证心得 - 治性功能障碍(阳萎) | 华夏中医论坛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25910/#post-1407985

  二、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补阳还五汤(中剂量黄芪):
    临证心得 - 治高血病伴脑梗案 | 华夏中医论坛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25364/#post-1401828
  
 
最后编辑:
说这个桂枝芍药汤合小陷胸汤案,有个重要的事:现在与日医科交往的地方,专家用经方多。其实日本搞好循证,中药分子研究就不错了。没有中国文化的积淀,只能是:东效西施。
  
  有把中医医理学得很好的日本汉方医家,只不过曲高和寡而已。

  方证相应派在国内学界都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何况在中医传统思想文化基础薄弱的日本呢。
  日本受中医文化基础条件的客观限制,又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的思维方式和学术方法,自然长于方证而短于医理,使方证派成为日本汉方界的主流。

  国内有些人却专师其“长”,是出于低学习成本,高产出效益的价值取向(培训周期短、看病效率高),而不管“彼人相对之所长”正是“吾人当避之所短”。
  
 
就是不知道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啊,乱猜没有意义,比如我用黄芪有时候就未必是按中医思维里补气而言,我会作为改善体表微循环而使用他,使得气血趋于体表,加速体表的新陈代谢
我反覆翻閱 大塚醫案, 推測是因為 他懷疑患者有腎源性高血壓(舒張壓偏高乃高血壓之虛證 且 大塚特別指出他有尿蛋白陰性),
故採用黃耆。感謝回覆激盪思考
 
别想太复杂就行了。
高血压头目眩晕,脉沉弦,挺符合大柴胡汤证的。而大便一日一次不干硬,那就得去掉大黄啊!
降压用钩藤凉肝也是常法,长期用又怕凉肝太过升力不足,故而少佐黄芪以升提。
多简单的思路啊!
 
我反覆翻閱 大塚醫案, 推測是因為 他懷疑患者有腎源性高血壓(舒張壓偏高乃高血壓之虛證 且 大塚特別指出他有尿蛋白陰性),
故採用黃耆。感謝回覆激盪思考
肾源性高血压就是怀疑水肿了,水液代谢有问题,无尿蛋白就排除了肾炎,但是未必能排除水代谢问题,血液里的水排不掉,可能的原因很多,血液里水排不掉,组织液的水也排不掉,治肾病有时候是会用大剂量黄芪的,但是我不确定这种用法的根源在哪里。

血压高,有时候是因为组织液浓度不对,组织液浓度太高,血液对组织液压差就有问题,必须得提高才能保证流通,而组织液浓度不对,有些可能是肾那里泌尿有问题,而有些则是细胞新陈代谢不对,比如糖尿病,虽然未必是糖尿病,但是细胞不消耗水谷精微,那么堆积在组织液的这些物质肯定影响人体血液的流通性,用黄芪可以让细胞新陈代谢加快,那么改善了这部分就有可能减轻淤堵的问题,这是一个方向。
 
肾源性高血压就是怀疑水肿了,水液代谢有问题,无尿蛋白就排除了肾炎,但是未必能排除水代谢问题,血液里的水排不掉,可能的原因很多,血液里水排不掉,组织液的水也排不掉,治肾病有时候是会用大剂量黄芪的,但是我不确定这种用法的根源在哪里。

血压高,有时候是因为组织液浓度不对,组织液浓度太高,血液对组织液压差就有问题,必须得提高才能保证流通,而组织液浓度不对,有些可能是肾那里泌尿有问题,而有些则是细胞新陈代谢不对,比如糖尿病,虽然未必是糖尿病,但是细胞不消耗水谷精微,那么堆积在组织液的这些物质肯定影响人体血液的流通性,用黄芪可以让细胞新陈代谢加快,那么改善了这部分就有可能减轻淤堵的问题,这是一个方向。

黄芪是把下焦水加速气化而产生的气,来达到补气的目的。
所以下焦有湿用黄芪好,阴虚用黄芪就迅速榨干。




1667195033625.png
 
肾源性高血压就是怀疑水肿了,水液代谢有问题,无尿蛋白就排除了肾炎,但是未必能排除水代谢问题,血液里的水排不掉,可能的原因很多,血液里水排不掉,组织液的水也排不掉,治肾病有时候是会用大剂量黄芪的,但是我不确定这种用法的根源在哪里。

血压高,有时候是因为组织液浓度不对,组织液浓度太高,血液对组织液压差就有问题,必须得提高才能保证流通,而组织液浓度不对,有些可能是肾那里泌尿有问题,而有些则是细胞新陈代谢不对,比如糖尿病,虽然未必是糖尿病,但是细胞不消耗水谷精微,那么堆积在组织液的这些物质肯定影响人体血液的流通性,用黄芪可以让细胞新陈代谢加快,那么改善了这部分就有可能减轻淤堵的问题,这是一个方向。
黄芪是近代才大量使用的,好像是从张锡纯开始的,张氏用黄芪治疗很多病症的。
《张锡纯用黄芪》2016 李成文
本书汇集张锡纯临证应用黄芪的理、法、方、药、医案与医话,辑黄芪方剂51首,医案200余则,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等70余种病证。可作为中医各家学说辅导参考用书,也适合临床、文献研究者对张锡纯使用的药物进行专题研究参考之用,更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系统研究学习张锡纯用药经验之用。
 
黄芪是把下焦水加速气化而产生的气,来达到补气的目的。
所以下焦有湿用黄芪好,阴虚用黄芪就迅速榨干。




浏览附件123306
从现象上看是有这样的效果,尺脉变弱,寸脉变强,但是无法确定补益的这个膀胱到底是下焦这个膀胱,还是太阳的膀胱,我比较相信是太阳的这部分
 
黄芪是近代才大量使用的,好像是从张锡纯开始的,张氏用黄芪治疗很多病症的。
《张锡纯用黄芪》2016 李成文
本书汇集张锡纯临证应用黄芪的理、法、方、药、医案与医话,辑黄芪方剂51首,医案200余则,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等70余种病证。可作为中医各家学说辅导参考用书,也适合临床、文献研究者对张锡纯使用的药物进行专题研究参考之用,更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系统研究学习张锡纯用药经验之用。
好的 我看看
 
从现象上看是有这样的效果,尺脉变弱,寸脉变强,但是无法确定补益的这个膀胱到底是下焦这个膀胱,还是太阳的膀胱,我比较相信是太阳的这部分
你记住下焦就行了。
 
  
  因为此患者脉沉弦、大便一天一次,所以大塚敬節可能认为此患者里实并非热结而水饮(《金匮》:脉得诸沉,皆责有水),故去大黄加黄芪和钩藤,有李东垣升阳散火之义。

  里无实热燥结阴亏虚热,是升阳散火法的前提:
  一、热结在里不能以升散为主,要通腑泻浊、清解祛实
  二、津虚内燥不能以升散为主,升阳散火需要大量水气
  
  本论坛讲师 阳春肽 先生[大柴胡汤]与中大剂量〈黄芪〉同用的验案:

  一、大柴胡汤+大剂量黄芪:
    临证心得 - 治性功能障碍(阳萎) | 华夏中医论坛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25910/#post-1407985

  二、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补阳还五汤(中剂量黄芪):
    临证心得 - 治高血病伴脑梗案 | 华夏中医论坛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25364/#post-1401828
  
举这些恰恰就是当今的医病之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