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正宗生附子,生者仅是接触皮肤,即感痛痒难耐,悍戾之性,可见一斑。
附件
-
3.8 MB 查看: 504
-
4.6 MB 查看: 498
-
4.9 MB 查看: 446
最后编辑:
现在跟患者抓药的,一般是用制附片,也就是黑附片,我都没有让患者提前煎煮,一般都是让患者煎30分钟左右就可以直接吃,绝大多数没有问题,但是偶尔有个别患者感觉到嘴巴麻,这样就只好让他们煎到四五十分钟就解决问题了,生附片的话,30分钟太短了,估计没有哪个医生敢搞,宁肯没效果,也不冒这个险。
你说再多,临床上中医都不会这么干的,中医别说医死人,就算是没有救回危重患者,都是医疗事故,放在西医那边,屁事没有,该死。
张仲景用四逆汤,那是在真正需要回阳救逆的时候,不会像今天这样乱用。
抢救生命必然是要冒风险的,今天的西医同样如此,
高压电击心脏复率……激素冲击疗法……体外循环……,风险都很高吧。
古代中医没有西医这些现代手段,急煎四逆汤就相当于今天的这些抢救措施。
而且一把钥匙一把锁,如果确实是寒极的危证,对生附子乌头碱的耐受性就要远大于一般人,更远远大于实热证和热性体质的人。
所以用普通轻度阳虚患者身上得到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来套到需急当回阳救逆的病人身上,会有很大误差。
那就可以这样说。我碰不到需要进ICU的患者,碰不到需要回阳救逆的患者,所以我就没有用生附子,我其实也没有用过生附子,都是蒸后用的。
……现代云南名老中医吴佩衡先生,附子运用十分得手,而且其量很大,有达400g者,令人昨舌,人称“吴附子”……吴佩衡先生主张用大锅大水长时间煎煮附子……
附子的炮制过程其实就是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使其原乌头碱慢慢分解成次乌头碱的过程。
煎药的过程也是一种炮制的过程,煎煮的时间越久,附子中乌头碱分解成次乌头碱的比例越大,毒性越小。
和某些中药材不同,附子的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是同一类成分(乌头碱家族),
最终是有效还是有毒,除了患者的情况之外(不同证候状态的人,乌头碱的“量效比”差异可能很大),区别在于这类成分的摄入量和形态(原碱还是次碱)。
如果[四逆汤]不是只煎二三十分钟,而是煎两三个小时,也就相当于用的是炮附子了。
所以云南吴佩衡开超大剂量的附子处方时,嘱咐患者用大锅加很多水久煎,以药汁不麻口为度。
而仝小林用乌头时,让患者一次加足量的水,连续煎8个钟头,他说即使是生乌头,也煎熟了。
黄煌药证讲义:
四逆散方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