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
详情查看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
详情查看
禁用JavaScript。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请在运行之前启用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
您正在使用一款已经过时的浏览器!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请尝试升级或使用
其他浏览器 。
[植物]紫竹梅
[拼音]zi zhu mei
[药名]紫鸭跖草
[别名]紫露草,鸭舌黄,鸭舌草
[基源]为鸭跖草科紫露草属紫竹梅的全草。
[学名]Tradescantia virginiana L.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栽培花卉,亦有逸为野生。
[性味]性凉,味甘、淡。
[归经]心经,肝经。
[功能]解毒,散结,利尿,活血。
[主治]痈疮肿毒,瘰疬结核,毒蛇咬伤,淋症,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痈疽肿毒:鲜紫鸭跖草、仙人掌捣敷。②腹股沟或腋窝结核:鲜紫鸭跖草60克,清水煎服。或加仙人掌合煎。③蛇胞疮:鲜紫鸭跖草,煎水洗。④诸淋:鲜紫鸭跖草30~60克,合冰糖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黔南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杜若
[拼音]du ruo
[药名]竹叶莲
[别名]地藕,竹叶花,山竹壳菜
[基源]为鸭跖草科杜若属杜若的根茎或全草。
[学名]Pollia japonica Thunb.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林缘阴湿处。
[性味]性凉,味微苦。
[功能]清热利尿,解毒消肿。
[主治]小便黄赤,热淋,疔痈疖肿,蛇虫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6~12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腰痛:竹叶莲根茎9克,煮猪肉食。②蛇虫咬伤:鲜竹叶莲全草捣烂,敷患处。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聚花草
[拼音]ju hua cao
[药名]聚花草
[别名]水竹菜,过江竹,四孔草
[基源]为鸭跖草科聚花草属聚花草的全草。
[学名]Floscopa scandens Lour.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300~1400m的山谷或林下湿地。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
[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淋症,水肿,疮疖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水肿,小便不利:聚花草、灯心草、车前草、马鞭草各15g,通草9g,水煎服。②瘰疬:鲜聚花草、鲜乌蘞莓各等量,捣烂外敷患处。③疮疖痈肿:鲜聚花草、鲜紫花地丁各等量,捣烂外敷患处。
[考证]中华本草&黔版系列中草药彩色图谱第6册。
[植物]蛛丝毛蓝耳草
[拼音]zhu si mao lan er cao
[药名]露水草,珍珠露水草
[别名]血见愁,鸡冠参,鸡爪参
[基源]为鸭跖草科蓝耳草属蛛丝毛蓝耳草的根。
[学名]Cyanotis arachnoidea C. B. Clarke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100~2700m的山坡或路旁向阳缓坡草地或湿处。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
[功能]通络止痛,利湿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四肢麻木,肾炎水肿,湿疹。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炖肉。外用捣敷。
[应用]①风湿痹症筋骨疼痛:露水草、大风藤各20g,四块瓦15g,泡酒服。②四肢麻木:露水草20g,红禾麻30g,清风藤10g,水煎服。③腰痛,水肿:露水草20g,荷莲豆菜10g,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黔版系列中草药彩色图谱第6册。
[植物]忽地笑 ☆
[拼音]hu di xiao
[药名]石蒜
[别名]铁色箭,岩大蒜,黄花石蒜
[基源]为石蒜科石蒜属忽地笑的鳞茎。
[学名]Lycoris chinensis Traub
[采制]春秋采挖,去苗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阴湿的岩石上或石岩下土壤肥沃的地方,亦有栽培。
[性味]性平,味苦、辛、微甘,有毒。
[功能]解毒消肿,润肺祛痰,催吐。
[主治]痈肿疮毒,虫疮作痒,耳下红肿,疔疮结核,烫火灼伤,肺热咳嗽。
[用法]内服煎汤1.5~3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禁忌]体虚、无实邪及素有呕恶患者忌用。
[应用]①单双喉蛾:鲜石蒜捣汁,生白酒调服,呕吐而愈。②痰火气急:鲜石蒜,洗净,焙干研末,糖调,酒下3克。③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鲜石蒜1.5~3克,煎服催吐。④水肿:鲜石蒜8个,去皮蓖麻子70~80粒,共捣烂罨涌泉穴一昼夜,如未愈,再罨一次。⑤疔疮肿毒:鲜石蒜捣烂敷患处。⑥产肠脱下:用石蒜1把,加水3碗煎成1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考证]中药大辞典&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⑤册。
[植物]石蒜 ☆
[拼音]shi suan
[药名]石蒜
[别名]红花石蒜,蟑螂花,独蒜
[基源]为石蒜科石蒜属石蒜的鳞茎。
[学名]Lycoris radiata(L. Herit.)Herb.
[采制]秋后采挖野生或栽培2~3年的鳞茎,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阴湿山坡或河岸草丛,亦有栽培。
[性味]性平,味辛,有小毒。
[功能]消肿,解毒,催吐,杀虫,祛痰,利尿。
[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水肿腹水,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淋巴结核,风湿关节痛。
[用法]内服煎汤1.5~3克。外用捣敷。
[禁忌]体虚、无实邪及素有呕恶患者忌服。
[应用]①风湿性关节炎:石蒜、生姜、葱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②胸膜炎:石蒜、蓖麻仁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③痈疽疮疖:石蒜50克,醪糟18克,捣烂外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植物]韭莲
[拼音]jiu lian
[药名]赛番红花,韭菜莲
[别名]菖蒲莲,风雨花,旱水仙
[基源]为石蒜科葱莲属韭莲的全草。
[学名]Zephyranthes grandiflora Lindl.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供观赏。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活血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吐血,便血,崩漏,疮痈红肿,跌伤红肿,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
[附注]风雨花的根亦供药用,习称旱水仙根。治痈疮红肿。外用捣敷。
[备注]风雨花含有抗肿瘤成分全能花素和7-去氧环水仙素等。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南方药用植物。
[植物]葱莲
[拼音]cong lian
[药名]肝风草
[别名]葱兰,玉帘,白菖蒲莲
[基源]为石蒜科葱莲属葱莲的全草。
[学名]Zephyranthes candida(Lindl.)Herb.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通常鲜用。
[生境]常见栽培供观赏。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肝经。
[功能]平肝熄风。
[主治]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用法]内服煎汤3~4株,或绞汁饮。
[应用]①小儿急惊风:鲜肝风草9~12克,水煎调冰糖服。另用鲜肝风草9~12克,食盐3~6克,同捣烂,分为二丸,贴于左右太阳穴,外用纱布覆盖固定。②小儿癫痫:鲜肝风草9克,水煎,调冰糖服。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蜘蛛兰
[拼音]zhi zhu lan
[药名]水鬼蕉
[别名]郁蕉,引水蕉
[基源]为石蒜科水鬼蕉属蜘蛛兰的叶。
[学名]Hymenocallis littoralis(Jacq.)Salisb.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切碎鲜用。
[生境]常见栽培供观赏。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痈疽疮肿,痔疮。
[用法]外用捣敷或烤热缠裹。
[应用]①跌打肿痛:水鬼蕉鲜叶捣烂,加酒少许,炒热敷患处。②痈肿初期:水鬼蕉鲜叶,调酒糟炒热敷患处。③关节风湿痛:水鬼蕉鲜叶和面粉捣烂外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文殊兰 ☆
[拼音]wen shu lan
[药名]罗裙带
[别名]十八学士,引水蕉
[基源]为石蒜科文殊兰属文殊兰的叶。
[学名]Crinum asiaticum L.var.sinicum(Roxb.ex Herb.)Baker
[采制]全年可采,多为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滨海或河旁沙地,亦有栽培。
[性味]性凉,味苦、辛,有小毒。
[功能]解毒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热疮肿毒,淋巴结炎,咽喉炎,头痛,痹痛麻木,跌打瘀肿,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3~9克。外用捣敷、绞汁涂、炒热罨或煎洗。
[禁忌]①寒疽禁用。②内服宜慎。
[应用]①皮肤溃疡:文殊兰叶捣烂取汁,搽敷患处。②跌扭伤筋,瘀血凝肿作痛:文殊兰叶炒软,红酒淬入,乘微热包扎在伤肿处,每日换。③关节酸痛:文殊兰,切碎捣烂,调麻油,烘热贴患处。
[附注]文殊兰的根或鳞茎亦供药用,习称罗裙带根。性凉,味苦、辛,有毒。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治痈疽疮肿,疥癣,乳痈,喉痛,牙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剂。外用捣敷或绞汁涂。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植物]晚香玉
[拼音]wan xiang yu
[药名]晚香玉
[别名]夜来香,月下香
[基源]为石蒜科晚香玉属晚香玉的根。
[学名]Polianthes tuberosa L.
[采制]9~10月挖取鳞茎,切取根部,洗净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供观赏。
[性味]性凉,味甘、淡。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痈疮肿毒。
[用法]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朱顶红 ☆
[拼音]zhu ding hong
[药名]朱顶红
[别名]朱顶兰
[基源]为石蒜科朱顶红属朱顶红的鳞茎。
[学名]Hipeastrum vittalum(L. Herit.)Herb.
[采制]秋季采挖鳞茎,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于庭园供观赏。
[性味]性温,味辛,有小毒。
[功能]解毒消肿。
[主治]痈疮肿毒。
[用法]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君子兰
[拼音]jun zi lan
[药名]君子兰
[别名]大花君子兰,大叶石蒜
[基源]为石蒜科君子兰属君子兰的鳞茎和花。
[学名]Amaryllidaceae Clivia miniata
[采制]全年可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供观赏。
[性味]①鳞茎性寒,味甘、微辛。②花性凉,味甘。
[功能]①鳞茎有凉血,活血化瘀的功能。②花有生血,降压的功能。
[主治]①鳞茎治跌打损伤,妇女癥瘕。②花治高血压。
[用法]内服煎汤根茎3~10g,花5~7朵。外用鲜根茎捣敷。
[应用]①跌打瘀肿:君子兰鳞茎、酢酱草各适量(均鲜品),捣烂外敷。②高血压:君子兰花5~7朵,滚水浸泡代茶饮。
[考证]黔南本草。
[植物]水仙 ☆
[拼音]shui xian
[药名]水仙根
[别名]凌波仙子,金盏银台
[基源]为石蒜科水仙属水仙的鳞茎。
[学名]Narcissus tazetta L.var. chinensis Roem
[采制]春秋采挖,洗净泥沙,用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
[生境]生于潮湿地方,多栽培于花圃。
[性味]性寒,味苦、辛,有毒。
[归经]心经,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腮腺炎,乳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百虫咬伤,鱼骨鲠喉。本品对乳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外用捣敷或煎洗。
[禁忌]阴疽及痈疮已溃禁用。
[应用]①妇人五心发热:水仙花、干荷叶、赤芍等分,为末,白汤送服,每服6克。②水仙对多种肿瘤有效,因毒性大,不宜内服,多作外用,临床可试用于体表性肿瘤,如皮肤癌、骨癌和乳腺癌等症,鲜品捣敷或煎水洗局部。
[附注]水仙的花亦供药用,习称水仙花。性凉,味辛。归肝经,肺经。有清心悦神,理气调经,解毒辟秽的功能。治神疲头昏,月经不调,痢疾,疮肿。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涂。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植物]花叶艳山姜
[拼音]hua ye yan shan jiang
[药名]艳山姜
[别名]花叶良姜,斑叶月桃
[基源]为姜科山姜属花叶艳山姜的根茎。
[学名]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常栽培于房前屋后或庭院供观赏。
[性味]性温,味辛、涩。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温中燥湿,行气止痛,截疟。
[主治]心腹冷痛,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疟疾。
[用法]内服煎汤3~9克。外用鲜根茎捣敷。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及无寒湿者均忌服。
[应用]①急性胃炎,胃溃疡:草豆蔻、吴茱萸、延胡索、高良姜、香附各6克,水煎服。②慢性菌痢,慢性结肠炎:煨草豆蔻、煨木香各3克,煨诃子2.4克,条岑、火炭母各9克,水煎服。③不思饮食,呕吐胸闷:草豆蔻400克,甘草200克,生姜1片,水煎服。
[附注]花叶艳山姜的果实亦供药用,习称草豆蔻。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有温中燥湿,行气,祛寒的功能。治心腹冷痛,痞满食滯,噎嗝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内服煎汤2.4~4.5克。
[备注]同属植物艳山姜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植物]艳山姜
[拼音]yan shan jiang
[药名]草豆蔻
[别名]土白蔻,大草蔻,大良姜
[基源]为姜科山姜属艳山姜的果实。
[学名]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et Smith
[采制]果实成熟变黄绿色时采收,沸水略煮,除去果皮,取种子晒干。
[生境]生于路旁及沟边草丛中,常见栽培。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怯寒燥湿,暖胃止呕。
[主治]心腹冷痛,痞满食滞,噎嗝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食欲不振,解酒中毒,解鱼肉中毒。
[用法]内服煎汤6~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及无寒湿者均忌服。
[应用]①急性胃炎,胃溃疡:草豆蔻、吴茱萸、延胡索、高良姜、香附各6克,水煎服。②慢性菌痢,慢性结肠炎:煨草豆蔻、煨木香各3克,煨诃子2.4克,黄芩、火炭母各9克,水煎服。③不思饮食,呕吐胸闷:草豆蔻400克,甘草200克,生姜1片,水煎服。
[附注]艳山姜的根茎和果实亦供药用,习称艳山姜。性温,味辛、涩。有温中燥湿,行气止痛,截疟的功能。治心腹冷痛,胸腹涨满,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疟疾。内服煎汤根茎或果实3~9克,亦可种子研末每次1.5克。外用鲜根茎捣敷。
[备注]同属植物花叶艳山姜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植物]山姜
[拼音]shan jiang
[药名]山姜
[别名]福建土砂仁,姜叶淫羊藿
[基源]为姜科山姜属山姜的根茎。
[学名]Alpinia japonica(Thunb.)Miq.
[采制]3~4月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沟边或林下湿地。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肺经,胃经。
[功能]温中散寒,祛风活血。
[主治]脘腹冷痛,风湿筋骨疼痛,劳伤吐血,跌损瘀滞,月经不调。
[用法]内服煎汤3~6克,或浸酒。外用捣烂调酒敷。
[应用]①风湿痹痛:山姜根、钩藤全草、伸筋草、桑枝各15克,白酒300克,浸泡5天,每天服药15~30克,每日2次。②跌打损伤:山姜根、茜草根各15克,大血藤根30克,牛七、泽兰各9克,白酒300克,浸泡3~7天,每服15~30克。③胃痛:山姜根、乌药各3~6克,研末,温开水送服。
[附注]山姜的果实和花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建砂仁和山姜花&建砂仁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行气调中的功能。治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内服煎汤3~9克,或研末&山姜花性温,味辛。有调中下气,消食,杀酒毒的功能。治食欲不振,酒精中毒。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华山姜
[拼音]hua shan jiang
[药名]廉姜,箭杆风
[别名]山姜,箭杆风,姜活
[基源]为姜科山姜属华山姜的根茎。
[学名]Alpinia chinensis(Retz.)Rosc.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下等潮湿的地方。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脾经,胃经,肝经。
[功能]温中消食,散寒止痛,活血,止咳平喘。
[主治]胃寒冷痛,噎膈吐逆,腹痛泄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冷痛,跌打损伤,风寒咳喘。
[用法]内服煎汤6~15克,或浸酒。外用捣敷。
[应用]①肺痨咳嗽:山姜、干姜、核桃仁各15克,蒸蜂蜜30克服。②胃气痛:山姜30克,煨水服。③喘咳:山姜适量,泡童便三天,取出晒干。用30克泡酒150克,每日早、晚各服15克。④风湿关节冷痛:山姜、石南藤、香樟根、红禾麻(荨麻科珠芽艾麻)各30克,煨水服。
[考证]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莪术
[拼音]e zhu
[药名]蓬莪术
[别名]黑心姜,文术,山姜黄
[基源]为姜科姜黄属莪术的根茎。
[学名]Curcuma phaeocaulis Val.
[采制]冬至至立春前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以沸水潦或蒸至透心,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溪边和林缘等阴湿处,常见栽培。
[性味]性温,味苦、辛。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破血怯瘀,行气止痛。
[主治]气血凝滞,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瘀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跌打损伤,子宫颈癌。
[用法]内服煎汤4.5~9克。
[禁忌]①气血两虚和脾胃虚弱者慎服。②月经过多和孕妇忌服。
[应用]①胸胁胀痛:郁金、香附、柴胡、白芍、甘草各6克,水煎服。②吐血,衄血:郁金、生地黄、牡丹皮、栀子各9克,水煎服。③胆石症:郁金、茵陈各15克,金钱草30克,枳壳、木香各9克,生大黄6克,水煎服。
[附注]莪术的块根亦供药用,习称郁金。性寒,味苦、辛。归心经,肝经,胆经。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清心凉血,疏肝利胆的功能。治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痛经,经闭,症瘕结块,热病神昏,癫狂,惊痫,吐血,衄血,血淋,砂淋,黄疸。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剂。
[备注]①同属植物姜黄、温郁金、莪术等植物的块根皆做郁金入药。②温郁金、莪术等植物的根茎皆做蓬莪术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植物]温郁金
[拼音]wen yu jin
[药名]郁金
[别名]玉金,白丝郁金
[基源]为姜科姜黄属温郁金的块根。
[学名]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采制]冬至至立春前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以沸水潦或蒸至透心,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溪边和林缘等阴湿处,常见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辛。
[归经]心经,肝经,肺经。
[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主治]经闭痛经,胸腹胀痛,胸腹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用法]内服煎汤3~9克。
[禁忌]①气血两虚和脾胃虚弱者慎服。②月经过多和孕妇忌服。
[应用]①胸胁胀痛:郁金、香附、柴胡、白芍、甘草各6克,水煎服。②吐血,衄血:郁金、生地黄、牡丹皮、栀子各9克,水煎服。③胆石症:郁金、茵陈各15克,金钱草30克,枳壳、木香各9克,生大黄6克,水煎服。
[附注]温郁金的根茎亦供药用,习称莪术。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能。治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内服煎汤6~9克。
[备注]①同属植物姜黄、温郁金、莪术等植物的块根皆做郁金入药。②温郁金、莪术等植物的根茎皆做莪术(亦称蓬莪术)入药。
[考证]中国药典&中草药大典。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