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福建中草药精选版

[植物]百眼藤
[拼音]bai yan teng
[药名]百眼藤
[别名]细叶巴戟天,鸡眼藤
[基源]为茜草科巴戟天属百眼藤的全株。
[学名]Morinda parvifolia Bartl.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灌丛中。
[性味]性凉,味甘。
[归经]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和胃化湿。
[主治]感冒咳嗽,百日咳,消化不良,湿疹,跌打损伤,腰肌劳损。
[用法]内服煎汤15~60克。
[应用]①支气管炎:百眼藤30~60克,水煎服,每日1次。②百日咳:百眼藤30克,加糖少许,水煎服,每日1剂。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百眼藤.jpg
 
[植物]匍匐九节
[拼音]pu fu jiu jie
[药名]穿根藤
[别名]伸筋藤,钳壁蜈蚣,蔓九节
[基源]为茜草科九节属匍匐九节的全草。
[学名]Psychotria serpens L.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岩石上或树上。
[性味]性平,味苦、辛。
[归经]心经,肝经。
[功能]怯风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关节痛,手足麻木,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脓肿,骨结核,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汁涂或硏末调敷。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关节炎,多发性脓肿:穿根藤15~30克,水煎酌加酒服。②头风痛:穿根藤15~30克,水煎服。③毒蛇咬伤:穿根藤120克,浸酒500克,经1周后可用,每用1小杯,以棉花蘸药液贴敷患处。④反胃噎膈:鲜穿根藤30克,捣绞汁,酌加蔗浆调白酒送服。⑤小便浑浊:穿根藤每次60克,水煎服或合猪小肠炖服。⑥肠风下血,每天大便5~6次:穿根藤、槐花各30克,一枝香(菊科毛大丁草)15克,水煎泡乌糖服。⑦喉痹:穿根藤鲜根捣绞汁1小杯,徐徐吞咽。⑧痔疮肿痛:穿根藤鲜根捣绞汁,涂患处。
[考证]中华本草&晋江中草药手册。
匍匐九节.jpg
 
[植物]鸡矢藤
[拼音]ji shi teng
[药名]鸡屎藤
[别名]皆治藤,清风藤,牛皮冻
[基源]为茜草科鸡矢藤属鸡矢藤的全草。
[学名]Paederia scandens ( Lour. ) Merr.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村边、河边、沟边灌木丛中。
[性味]性平,味甘、微苦。
[归经]心经,肝经,脾经,肾经。
[功能]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肝脾肿大,肝胆绞痛,胃肠绞痛,放射反应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咳嗽,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脚湿肿烂,烫火伤,湿疹,皮炎,跌打损伤,蛇蝎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大剂量30~60克,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肝硬化腹水:鸡矢藤50克,大蒜茎100克,水煎服。②风湿性关节炎:鲜鸡矢藤、络石藤各50克,水炖服。③伤风咳嗽:鲜鸡矢藤叶50克,冰糖3克,水煎服。④蛇咬伤:鲜鸡矢藤叶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⑤头风贯眼:鸡矢藤鲜根120克,生地黄、何首乌各6克,炖肉或水煎服。⑥急慢性阑尾炎:鸡矢藤鲜根30克,煎汤内服,日3次。⑦小儿麻痹后遗症:鸡矢藤500克,煎汤洗患处。⑧闭经:鸡矢藤30克,仙鹤草、蛇莓各15克,水煎服。⑨跌打损伤,风湿骨痛:鸡矢藤干根30~60克,水煎服。服后有时疼痛增剧,是正常反应,可继续服用。⑩上感,咳嗽:鲜鸡矢藤30~60克,水煎加冰糖调服。
[附注]鸡矢藤的果实亦供药用,习称鸡屎藤果。归肺经。有解毒疗伤的功能。治蛇毒蛰伤,冻伤。外用捣敷。
[考证]中草药大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晋江中草药手册。
鸡屎藤.jpg
 
[植物]牛白藤
[拼音]niu bai teng
[药名]牛白藤
[别名]广花耳草,涂藤头,土加藤
[基源]为茜草科耳草属牛白藤的地上部分。
[学名]Hedyotis hedyotidea DC.
[采制]夏、秋采收,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坡地或林下的灌木丛中。
[性味]性凉,味甘、淡。
[归经]肺经,肝经,肾经。
[功能]清热解暑,祛风湿,续筋骨。
[主治]中暑,感冒咳嗽,胃肠炎,风湿性风湿痛,跌打损伤,骨折,皮肤湿疹。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防治中暑,感冒咳嗽:牛白藤制成凉茶,频饮;或牛白藤15~30克,水煎服。②胃肠炎:牛白藤15~30克,水煎服。③腰腿痛:牛白藤根、藤各15~30克,水煎服。④皮肤湿疹,皮肤瘙痒,带状疱疹:牛白藤鲜叶煎水外洗。
[附注]牛白藤的根亦供药用,习称牛白藤根。性凉,味甘、淡。归肺经,大肠经。有凉血解毒,祛瘀消肿的功能。治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痔疮出血。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牛白藤.jpg
 
[植物]短小蛇根草
[拼音]duan xiao she gen cao
[药名]短小蛇根草
[别名]荷包草,白丁香,小蛇根草
[基源]为茜草科蛇根草属短小蛇根草的全草。
[学名]Ophiorrhiza pumila Champ. ex Benth.
[采制]夏、秋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林下潮湿的土壤或水边岩石上。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百日咳,痈疽肿毒,外伤感染,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30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百日咳:短小蛇根草15克,马鞭草、黄独各9克,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泉港本草。
短小蛇根草.jpg
 
[植物]长节耳草
[拼音]chang jie er cao
[药名]长节耳草
[别名]黑头草,小绣球,一扫光
[基源]为茜草科耳草属长节耳草的全草。
[学名]Hedyotis uncinella Hook. et Arn.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阴湿地。
[性味]性温,味辛、酸。
[功能]祛风除湿,散寒。
[主治]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应用]①红眼病:长节耳草30g,水煎熏洗患处。②疮痈肿毒:长节耳草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③风湿关节疼痛:长节耳草30g,浸酒内服,或外搽患处。④外伤出血:长节耳草适量,烘干研末撒出血处。
[考证]全国中草药汇编&黔南本草。
长节耳草.jpg
 
[植物]丰花草
[拼音]feng hua cao
[药名]丰花草
[别名]假蛇舌草,波利亚草
[基源]为茜草科钮扣草属丰花草的全草。
[学名]Borreria stricta ( L. f. ) G. F. W. Mey.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空旷草地、山坡或路旁。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活血祛瘀,消肿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丰花草.jpg
 
[植物]耳草
[拼音]er cao
[药名]耳草,鲫鱼胆草
[别名]行路蜈蚣,节节花,较剪草
[基源]为茜草科耳草属耳草的全草。
[学名]Hedyotis auricularia L.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草地、林缘或灌丛中。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痔疮出血,崩漏,毒蛇咬伤,乳腺炎,痈疖肿毒,湿疹,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毒蛇咬伤:耳草1握,胡椒目3克,加水捣烂,外敷,日换一次。②蜈蚣咬伤:耳草30克,绿豆60克,酌加水煎服。③大便下血:耳草30克,白米30克,捣烂,冲开水炖服。④走马牙疳:耳草30克,水煎,另加米醋1盏漱口,每天漱口3~5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耳草.jpg
 
[植物]金毛耳草
[拼音]jin mao er cao
[别名]黄毛耳草
[别名]铺地蜈蚣,仙人对坐草
[基源]为茜草科耳草属金毛耳草的全草。
[学名]Hedyotis chrysotricha(Palib.)Merr.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地林下、岩石上、路旁、溪边或田野草丛中。
[性味]性凉,味苦。
[归经]肝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带状疱疹,肾炎水肿,乳糜尿,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血崩,白带,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或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
[应用]①湿热黄疸:鲜黄毛耳草30~60克。水煎服,连服3~7天。②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鲜黄毛耳草30克。水煎服。③湿热水肿:鲜黄毛耳草30~60克,水煎服。另用石蒜鲜鳞茎30克,蓖麻种子6克,共捣烂敷足心。④小儿急性肾炎:鲜黄毛耳草水煎加红糖服。2到3岁24克~30克。4到6岁30克~45克。7到10岁45克~60克。10岁以上者60~75克。以上均为1日量,分3次服。⑤乳糜尿(膏淋):鲜黄毛耳草60克,金樱根18克,灯心草,贯众各15克。加水3碗煎成1碗。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如尿中有圆柱样物,加星宿菜21克,牡荆子15克。妇女患者加地菍根30克。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30克。服药期间忌食姜葱蒜等。⑥中暑吐泻:鲜黄毛耳草30克。水煎服。⑦小儿高热昏睡:黄毛耳草9克,艾叶3克,钩藤6克,山楂9克,蜂窝3克。水煎服。每小时服一次,每次服一匙。⑧乳腺炎:黄毛耳草30克,水煎服。⑨妇女血崩:黄毛耳草,水煎,取汁冲红糖服。⑩跌打损伤,蛇咬伤:鲜黄毛耳草捣汁饮,渣敷患处。
[考证]中华本草。
金毛耳草.jpg
 
[植物]白花蛇舌草
[拼音]bai hua she she cao
[药名]白花蛇舌草
[别名]蛇舌癀,蛇舌草,蛇总管
[基源]为茜草科蛇舌草属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草。
[学名]Hedyotis diffusa Willd.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境田野、沟边或路旁水湿地。
[性味]性凉,味甘、淡。
[归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抗癌。
[主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消化道癌症。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
[禁忌]孕妇慎用。
[应用]①癌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水煎服。②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60~240克,土大黄30~60克,入地金牛9克,水煎服。③急性肾炎,小便有蛋白:蛇舌草、车前草各15克,白茅根30克,黄栀子9克,苏叶6克,水煎服。④盆腔炎,附件炎:蛇舌草45克,入地金牛9克,穿破石15克,水煎服。日1剂。⑤蛇咬伤:白花蛇舌草(鲜品)30克,黄酒250克,煎服。⑥黄疸:白花蛇舌草30~60克,取汁和蜂蜜服。⑦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备注]作白花蛇舌草入药的除本品外,尚有水线草(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虾子草)和松叶耳草(鹩哥舌)。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中国药典。
白花蛇舌草.jpg
 
[植物]水线草
[拼音]shui xian cao
[药名]水线草
[别名]伞房花耳草
[基源]为茜草科非洲耳草属水线草的全草。
[学名]Oldenlandia corymbosa L.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路旁、溪边、旷地和园圃。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疟疾,肠痈,肿毒,烫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
[禁忌]孕妇慎用。
[应用]①疟疾:水线草、常山、马鞭草各6克。水煎服。②烫伤:水线草适量,煎水外洗。
[备注]民间常和白花蛇舌草同等入药,两者形态和药效近似。
[考证]中药大辞典。
水线草.jpg
 
[植物]猪殃殃
[拼音]zhu yang yang
[药名]八仙草
[别名]锯锯藤,八重葎,拉拉藤
[基源]为茜草科拉拉藤属猪殃殃的全草。
[学名]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 ( Gren. et Godr. ) Reichb.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路边、荒野、田埂边及草地上。
[性味]性微寒,味辛、微苦。
[归经]少阴经,太阴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感冒,牙龈出血,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水肿,痛经,崩漏,白带,癌症,白血病,乳腺炎初起,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外用捣敷或绞汁涂。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应用]①白血病:猪殃殃60克,狗舌草30克,水煎服。②恶淋巴瘤:猪殃殃90克,龙葵120克,白花蛇舌草250克,水煎服。日1剂,每剂3次煎服。③阴茎痛:猪殃殃100~150克,洗净切碎,水煎浓汤外洗癌灶部位,日洗3~4次。④妇女经闭:八仙草10克,水煎服。⑤跌打损伤:鲜八仙草根、马兰根各12克,水酒各半煎服。另用鲜猪殃殃全草、醋浆草全草各等分,捣烂外敷。⑥感冒:鲜八仙草30克,生姜3片,擂汁冲开水服。⑦乳癌:鲜猪殃殃120克,捣汁和猪油敷于癌症溃烂处,亦可煎水内服。⑧牙龈出血:鲜猪殃殃60~90克,水煎服。⑨中耳炎:鲜猪殃殃,捣汁滴耳。⑩急性阑尾炎:鲜猪殃殃90克,煎水内服。
[考证]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猪殃殃.jpg
 
[植物]四叶葎
[拼音]si ye lv
[药名]四叶草
[别名]天良草,下消草,蛇舌癀
[基源]为茜草科拉拉藤属四叶葎的全草。
[学名]Galium bungei Stend.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效野路边、旱地旁、水沟边及林下阴湿处。
[性味]性平,味苦、甘。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利尿,解毒消肿。
[主治]尿路感染,癌肿,赤白带下,痢疾,痈肿疔毒,跌打损伤,咳血,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跌打损伤休克:鲜四叶葎15克,水煎冲酒灌服。②小便淋痛,妇女赤白带下、分泌物恶臭:鲜四叶葎30克,水煎,饭前服。③小儿急惊风,腹部突胀,大便秘,小便不利:1~4岁每次鲜四叶葎9克,开水炖服。④蛇头疔(手指头炎):鲜四叶葎捣烂外敷。⑤吐血不止:鲜四叶葎60克,加红糖和老酒炖服。⑥咳血:鲜四叶葎6克,洗净,捣烂,冷开水送服。
[考证]中华本草&晋江中草药手册。
四叶葎.jpg
 
[植物]茜草
[拼音]qian cao
[药名]茜草
[别名]活血草,拉拉秧,锯锯藤
[基源]为茜草科茜草属茜草的根及根茎。
[学名]Rubia cordifolia L.
[采制]春、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烘干。
[生境]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心经,肝经,脾经,胃经,肾经,心包经。
[功能]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止咳化痰。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腹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黄疸,慢性气管炎,神经性皮炎。
[用法]内服煎汤6~9克。外用研粉调敷或煎洗。
[禁忌]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茜草或茜草藤。
[应用]①血热经闭:茜草30克,酒水各半煎服。②血痢:茜草、当归、黄芩各9克,地榆、生地各12克,栀子6克,川连4.5,水煎服。③老年慢性气管炎:鲜茜草30克,鲜含羞草根90克,鲜红背叶60克,水煎服。④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茜草15克,红花9克,赤芍12克,水煎服或浸酒服。
[附注]茜草的地上部分亦供药用,习称茜草藤。性凉,味苦。归心经,肝经,肾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有止血,行瘀的功能。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腰痛,痈毒疮肿。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茜草.jpg
 
[植物]天目地黄
[拼音]tian mu di huang
[药名]浙地黄
[别名]紫花地黄,野鲜地黄,生地黄
[基源]为玄参科地黄属天目地黄的根状茎。
[学名]Rehmannia chingii Li
[采制]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
[生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
[性味]性寒,味苦、甘。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吐血,衄血,口干,咽喉肿痛,中耳炎,烫伤。
[用法]内服煎汤12~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捣汁滴耳。
[考证]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天目地黄.png
 
[植物]毛地黄 ☆
[拼音]mao di huang
[药名]洋地黄
[别名]地钟黄,洋地黄叶
[基源]为玄参科毛地黄属毛地黄的叶。
[学名]Digitalis purpurea L.
[采制]当叶片肥厚浓绿粗糙时采摘,采后在60℃以下迅速干燥。
[生境]通常栽培。
[性味]性温,味苦,有毒。
[归经]心经。
[功能]强心,利尿。
[主治]心力衰竭,心脏性水肿。
[用法]内服粉剂,每次0.1g,极量0.4g;亦可制成片剂、注射剂用。
[注意]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必须根据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剂量。
[备注]尚有同属植物毛花洋地黄(即狭叶毛地黄)亦同等入药。图片上就是狭叶毛地黄,另外不论毛地黄或毛花洋地黄(中华本草里称毛花毛地黄,全国中草药汇编称毛花洋地黄),都统称洋地黄。
[考证]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毛地黄.jpg
 
[植物]地黄
[拼音]di huang
[药名]熟地黄
[别名]酒壶花,山烟根,野地黄
[基源]为玄参科地黄属地黄的块根炮制品。
[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采制]秋季采挖块根,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即为生地黄。再将生地黄置蒸器中蒸8h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小时,再焖一夜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再晒干。
[生境]多为栽培,亦有野生于山坡及路边荒地等处。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血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孕不育,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用法]内服煎汤10~30克,或入丸、散剂或熬膏或浸酒。
[禁忌]①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熟地黄。②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鲜地黄。③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痰多者慎服干地黄(生地黄)。
[注意]①(熟,干,生,鲜)地黄皆忌葱白、萝卜、韭白、薤白。②干地黄(即中药生地黄)恶贝母,畏芜荑。
[附注]地黄的叶,花蕾,果实,新鲜块根和干燥块根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地黄叶,地黄花,地黄实,鲜地黄和干地黄(即生地黄)&地黄叶治恶疮,手癣,足癣。外用捣汁涂或揉搓&地黄花治消渴,肾虚腰痛。内服研末酒送服&地黄实功同地黄&鲜地黄性寒,味苦、甘。归心经,肝经,肾经。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的功能。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内服煎汤10~30克,或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或取汁涂搽&干地黄性微寒,味苦、甘。归心经,肝经,肾经。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能。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内服煎汤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或熬膏或入丸、散剂或浸润后捣绞汁饮。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地黄.png
 
[植物]金鱼草
[拼音]jin yu cao
[药名]金鱼草
[别名]香彩雀,洋彩雀,龙口花
[基源]为玄参科金鱼草属金鱼草的全草。
[学名]Antirrhinum majus L.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于庭园,亦有逸为野生。
[性味]性凉,味苦,有毒。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跌打扭伤,疮疡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15~30。外用捣敷。
[注意]此植物有毒性,误食可能会引起喉舌肿痛、呼吸困难、胃疼痛;有皮肤过敏的可能接触后会感到瘙痒。内服宜慎。
[考证]中华本草。
金鱼草.jpg
 
[植物]绵毛鹿茸草
[拼音]mian mao lu rong cao
[药名]鹿茸草
[别名]白山艾,白龙骨,千层楼
[基源]为玄参科鹿茸草属绵毛鹿茸草的全草。
[学名]Monochasma sauatieri Franch.
[采制]春、夏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向阳处、杂草中或林下。
[性味]性凉,味苦、涩。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
[主治]感冒,咳嗽,肺炎发热,小儿鹅口疮,牙痛,风湿骨痛,疮疖痈肿,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便血,吐血,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咳嗽:鹿茸草12克,水煎兑冰糖服。②吐血:鹿茸草60克,麦冬15克,川贝6克,水煎服,白糖为引,每日1剂。③产后伤风:鹿茸草、白牛胆各30克,水煎,调红糖服。④劳倦乏力,腰痛:鲜鹿茸草30~60克,酒水煎服。腰痛加刀豆壳15克,墨鱼干1只,酒水炖服。⑤乳癌,乳痈:鹿茸草15克,捣汁与甜酒酿合服,1日3次。⑥风湿骨痛:鹿茸草30~90克,水煎服。⑦风寒感冒:鲜鹿茸草30~60克,水煎服。⑦赤痢:鹿茸草9克,红糖15克(炒焦),水煎服。⑧肠风便血:鹿茸草9克,同猪大肠炖熟,食肠喝汤。⑨风火牙痛:鹿茸草、绣花针、黄荆根各9克,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
绵毛鹿茸草.jpg
 
[植物]草本威灵仙
[拼音]cao ben wei ling xian
[药名]斩龙剑
[别名]轮叶婆婆纳,狼尾巴花
[基源]为玄参科腹水草属草本威灵仙的带根全草。
[学名]Veronicastrum sibiricum ( L. ) Pen-nell.
[采制]夏、秋采收,去净泥土和杂质,根切片,全草切碎,晒干。
[生境]生于路边、山坡草地及山坡灌丛内。
[性味]性寒,味辛、微苦。
[功能]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风热,咽喉肿痛,腮腺炎,风湿痹痛,蛇虫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蛇蝎咬伤,毒蜂蛰伤:鲜斩龙剑嫩枝叶60~120克,捣敷患处。另用鲜斩龙剑根或茎60~90克,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草本威灵仙.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