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福建中草药精选版

[植物]珍珠莲
[拼音]zhen zhu lian
[药名]石彭子
[别名]崖石榴,木莲葛,冰粉树
[基源]为桑科榕属珍珠莲的花托。
[学名]Ficus samentosa Var. henryi
[采制]秋季采收果实,晒干。
[生境]生于低山疏林、山谷或溪边树丛中。
[性味]性平,味甘、涩。
[归经]肺经。
[功能]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睾丸偏坠,跌打损伤,内痔便血。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应用]①乳痈:珍珠莲根30~60克,煎服。
[附注]珍珠莲的根或藤亦供药用,习称珍珠莲。性平,味微辛。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的功能。治风湿关节痛,脱臼,乳痈,疮疖,癣症。内服煎汤30~60克。外用捣敷或和米汤磨汁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珍珠莲.jpg
 
[植物]水蛇麻
[拼音]shui she ma
[药名]水蛇麻
[别名]地桑,桑麻,桑草
[基源]为桑科水蛇麻属水蛇麻的叶或全株。
[学名]Fatoua Villosa ( Thunb. ) Nakai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园圃、路旁或荒地上。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①全株治刀伤,无名肿毒。②叶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
[用法]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叶捣汁。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水蛇麻.jpg
 
[植物]葡蟠
[拼音]pu pan
[药名]构皮麻,谷皮藤
[别名]小构树,藤葡蟠,藤构
[基源]为桑科构属葡蟠的全株或根、根皮。
[学名]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 Et Zucc.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地灌丛、溪边路旁或次生杂木林中。
[性味]性平,味甘、淡。
[归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功能]怯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黄疸,浮肿,痈疖,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外用捣敷或取汁擦。
[应用]①虚弱浮肿:构皮麻嫩尖30克,同煮稀饭1碗吃,每日1次,连用7天。②跌打损伤:构皮麻根皮、苦参根各30克,水煎冲酒,每天早晚饭前各服1次。③局限性皮炎,牛皮癣:构皮麻树汁擦患处。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葡蟠.jpg
 
[植物]楮
[拼音]chu
[药名]谷皮树
[别名]小构树,女谷,谷树
[基源]为桑科构属楮的根、根皮、树皮和叶。
[学名]Broussonelia kazinoki Sieb. et Zucc.
[采制]根或根皮春、秋两季采挖,切段晒干;树皮春季可采;叶夏秋随用随采。
[生境]生于村边、路旁或灌木丛中。
[性味]性平,味甘、淡。
[功能]①根或根皮有散瘀止痛的功能。②树皮或叶有解毒,杀虫的功能。
[主治]①根或根皮用于跌打损伤,腰痛。②叶或树皮用于神经性皮炎,顽癣。
[用法]内服煎汤根或根皮30~60克。外用叶或树皮捣烂取汁涂敷患处。
[应用]①跌打损伤,腰痛:楮根皮30克,水煎服。②神经性皮炎,顽癣:鲜楮树皮或叶,捣烂取汁,涂敷患处。
[考证]中草药大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楮.jpg
 
[植物]鸡桑
[拼音]ji sang
[药名]鸡桑叶,小叶桑
[别名]山桑,野桑,小岩桑
[基源]为桑科桑属鸡桑的叶。
[学名]Morus australis Poir.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石灰岩的山坡林中。
[性味]性寒,味甘、辛。
[归经]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头痛,咽痛。
[用法]内服煎汤3~6克。
[应用]①黄疸:小叶桑根15g,茅草根30g,煨水服。②鼻衄:小叶桑根9g,榕树须根15g,煨水服。
[附注]鸡桑的根或根皮亦供药用,习称鸡桑根(亦称小叶桑根)。鸡桑根性寒,味甘、辛。有清肺,凉血,利湿的功能。主治肺热咳嗽,鼻衄,水肿,腹泻,黄疸。内服煎汤6~15克。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鸡桑.jpg
 
[植物]桑
[拼音]sang
[药名]桑椹,桑葚
[别名]白桑,家桑,桑树
[基源]为桑科桑属桑的成熟果穗。
[学名]Morus alba L.
[采制]4~6月当桑椹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寒,味甘、酸。
[归经]心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血滋阴,生津润燥。
[主治]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禁忌]①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桑椹。②肺虚无火、便多及风寒咳嗽者忌服桑白皮。
[应用]①心肾衰弱不寐,习惯性便秘:鲜桑椹30~60克,水煎服。②风湿痛,跌打损伤,高血压:桑根15~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水煎服。③赤眼:鲜桑根30克,洗净,水适量煎服或煮猪肝于早晨服。④小便不利,面目浮肿:桑白皮12克,冬瓜仁15克,葶苈子9克,煎汤服。⑤糖尿病:桑白皮12克,枸杞子15克,煎汤服。⑥传染性肝炎:鲜桑白皮60克,白糖适量,水煎,2次分服。⑦高血压: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克,加水1000ml,煎成600ml,临睡前洗脚30~40分钟,洗完睡觉。⑧咽喉肿痛,牙痛:桑叶9~15克,煎服。⑨头晕目眩:桑叶9克,菊花9克,枸杞子9克,决明子6克,水煎代茶饮。
[附注]桑的根,去栓皮的根皮,嫩枝,叶,鲜叶摘破叶脉流出的乳汁,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树皮中的白色液汁和桑叶的蒸馏液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桑根,桑白皮,桑枝,桑叶,桑叶汁,桑沥,桑皮汁和桑叶露&桑根性寒,味微苦。归肝经。有清热定惊,祛风通络的功能。治惊痫,目赤,牙痛,筋骨疼痛。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洗&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治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面目肌肤浮肿。内服煎汤6~12g&桑枝性平,味微苦。归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能。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内服煎汤30~60g,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桑叶性寒,味苦、甘。归肺经,脾经。有祛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能。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剂。外用捣敷或煎洗&桑叶汁性微寒,味苦。归肝经。有清肝明目,消肿解毒的功能。治目赤肿痛,痈疖,瘿瘤,蜈蚣咬伤。外用涂敷或点眼&桑沥性凉,味甘。归肝经。有祛风止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破伤风,皮肤疮疥。内服5~10ml。外用涂搽&桑皮汁性微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治口舌生疮,外伤出血,蛇虫咬伤。外用涂搽&桑叶露性微寒,味辛。归肝经。有清肝明目的功能。治目赤肿痛。内服15~30ml。
[考证]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桑.jpg
 
[植物]金边六月雪
[拼音]jin bian liu yue xue
[药名]白马骨
[别名]碎叶冬青,白马骨,素馨
[基源]为茜草科白马骨属金边六月雪的全株。
[学名]Serissa japonica “Aureo-marginata”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溪谷两旁或山坡路边。
[性味]性凉,味苦、辛。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感冒,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咳嗽,喉痛,角膜炎,肠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妇女经闭,白带,小儿疳积,惊风,风火牙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烧灰淋汁涂、煎洗或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应用]①感冒:六月雪、凤尾草、筋骨草各30g,水煎服。②流行性感冒:六月雪、千里光、土牛膝、白茅根各15g,绿薄荷3g,水煎服。③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六月雪30g,山栀根30g,紫金牛15g,水煎服。④牙痛:六月雪鲜根30~60g,墨鱼1只,洗米水炖服。⑤风湿性关节炎:六月雪30~60克,水煎服。⑥白带:六月雪干根15~30克,水煎服。⑦痈疽恶疮,神经性皮炎,白癜风:鲜六月雪30~60g,水煎服。渣捣烂外敷。⑧垫底(足部深部脓肿):六月雪干根30克,水、酒各半煎服,连服2~3次。
[备注]同属植物白马骨亦同等入药,详情参考白马骨条。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晋江中草药手册。
金边六月雪.jpg
 
[植物]白马骨
[拼音]bai ma gu
[药名]白马骨
[别名]六月雪,满天星,鸡骨柴
[基源]为茜草科白马骨属白马骨的全株。
[学名]Serissa serissoides ( DC. ) Druce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溪谷两旁或山坡路边。
[性味]性凉,味苦、辛。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感冒,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咳嗽,喉痛,角膜炎,肠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妇女经闭,白带,小儿疳积,惊风,风火牙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烧灰淋汁涂、煎洗或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应用]①感冒:六月雪、凤尾草、筋骨草各30克,水煎服。②流行性感冒:六月雪、千里光、土牛膝、白茅根各15克,绿薄荷3克,水煎服。③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六月雪30克,山栀根30克,紫金牛15克,水煎服。④牙痛:六月雪鲜根30~60克,墨鱼1只,洗米水炖服。⑤风湿性关节炎:六月雪30~60克,水煎服。⑥白带:六月雪干根15~30克,水煎服。⑦痈疽恶疮,神经性皮炎,白癜风:鲜六月雪30~60克,水煎服。渣捣烂外敷。⑧垫底(足部深部脓肿):六月雪干根30克,水、酒各半煎服,连服2~3次。
[备注]同属植物六月雪及其栽培变种金边六月雪亦同等入药,详情参考金边六月雪条。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晋江中草药手册。
白马骨.jpg
 
[植物]风箱树
[拼音]feng xiang shu
[药名]风箱树根
[别名]假杨梅,大叶水杨梅
[基源]为茜草科风箱树属风箱树的根或根皮。
[学名]Cephalanthus naucleoides DC.
[采制]全年可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略隐蔽处或灌丛中。
[性味]性凉,味苦。
[归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利湿,散瘀消肿。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菌痢,痈肿,跌打瘀痛。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或浸酒。外用煎水含漱、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孕妇忌服风箱树根。
[应用]①跌打积瘀作痛:风箱树干根60克,浸酒300克,外擦患处,并内服。②甲状腺肿:风箱树根60~120克,荔枝干5枚,清水煎服。③对口疮:风箱树叶,捣烂敷患处,并用根煎水服。④天疱疮:风箱树叶,煅为末,加梅片少许,用生油调搽患处。⑤跌打接骨:风箱树茎叶120克,捣烂炖酒敷患处。⑥慢性痢疾:风箱树叶15克,捣烂,煎水1碗,和黄糖30克服,连服1~3次。
[附注]风箱树的叶和花序亦供药用。分别习称风箱树叶和风箱树花&风箱树叶性凉,味苦。归心经,肺经。有清热解毒,收湿止痒的功能。治皮肤痒疮,对口疮,天疱疮,烂脚趾,跌打,牙痛,痢疾,肠炎。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风箱树花性凉,味苦。归大肠经,小肠经。有清热利湿,收敛止泻的功能。治腹泻,痢疾。内服煎汤花序15~20个。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风箱树.jpg
 
[植物]细叶水团花
[拼音]xi ye shui tuan hua
[药名]水杨梅
[别名]水杨柳,水石榴,水荔枝
[基源]为茜草科水团花属细叶水团花的地上部分。
[学名]Aduba rubella Hance
[采制]秋、冬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溪涧边或路旁湿地。
[性味]性凉,味苦、涩。
[归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煎洗或煎水含漱。
[应用]①细菌性痢疾,肠炎:水杨梅花或果序15克,水煎服,每天服3次。②肝炎:水杨梅、薏米、虎杖鲜品各30克,水煎服。③流感:水杨梅、贯众各30克,生姜15克,水煎服。④风火牙痛:水杨梅叶适量,食盐少许,共捣烂,塞虫牙孔内。⑤外伤出血:水杨梅叶或花,捣烂外敷。⑥肺热咳嗽:水杨梅根9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⑦跌打损伤:鲜水杨梅根60克,水煎冲红糖、黄酒服。⑧疖肿,下肢溃疡:鲜水杨梅根皮或加鲜筋骨草,加白糖捣烂敷患处。同时用水杨梅根15~30克,水煎服。⑨小儿惊风:水杨梅根,煎水服。
[附注]细叶水团花的根或根皮亦供药用,习称水杨梅根。性凉,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肾经。有清热解表,活血解毒的功能。治感冒发热,咳嗽,腮腺炎,咽喉肿痛,肝炎,风湿关节痛,创伤出血。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细叶水团花.jpg
 
[植物]栀子
[拼音]zhi zi
[药名]栀子
[别名]黄枝花,黄栀子,红枝子
[基源]为茜草科栀子属栀子的成熟果实。
[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取出晒干。
[生境]生于低山坡温暖湿润处。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心经,肺经,三焦经。
[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扭挫伤痛。
[用法]内服煎汤6~9克。外用硏末调敷。
[禁忌]脾虚便滞者忌服栀子。
[应用]①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栀子9克,水煎服。②小儿发热:栀子9克,水煎服。③急性黄疸型肝炎:鲜栀子100克,淡竹叶,白茅根,桑白皮各50克,水煎服。④尿淋,血淋:鲜栀子60克,冰糖30克,水煎服。⑤伤风,肺有实痰或实火,肺热咳嗽:栀子花3朵,蜂蜜少许同煎服。⑥鼻血不止: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吹鼻。
[附注]栀子的根,叶和花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栀子根,栀子叶和栀子花&栀子根性寒,味苦、甘。归肝经,胆经,胃经。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能。治黄疸型肝炎,痢疾,胆囊炎,感冒高热,吐血,衄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乳腺炎,风火牙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栀子叶性寒,味苦、涩。归肺经,肝经,肾经。有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能。治跌打损伤,疔毒,痔疮,下疳。内服煎汤3~9克。外用捣敷或煎洗&栀子花性寒,味苦。归肺经,肝经。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能。治肺热咳嗽,鼻衄。内服煎汤6~10克,或焙研吹鼻。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栀子.jpg
 
[植物]猪肚木
[拼音]zhu du mu
[药名]猪肚木
[别名]山石榴,跌掌随,老虎刺,刺鱼骨木
[基源]为茜草科鱼骨木属猪肚木(中华本草称刺鱼骨木)的根、叶及树皮。
[学名]Canthium horridu Bl.
[采制]夏季采叶,夏、秋剥皮,全年可挖根切片,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疏林或灌丛中。
[性味]性寒,味辛、淡。
[功能]清热利尿,活血解毒。
[主治]痢疾,黄疸,水肿,小便不利,疮毒,跌打肿痛。
[用法]内服煎汤6~15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猪肚木.jpg
 
[植物]龙船花
[拼音]long chuan hua
[药名]龙船花
[别名]山丹,五月花,映山红
[基源]为茜草科龙船花属龙船花的花。
[学名]Lxora chinensis Lam.
[采制]花期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于庭园或花圃,亦有野生。
[性味]性凉,味甘、淡。
[归经]肝经。
[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高血压,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疮疡疖肿。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高血压,月经不调,闭经:龙船花9~15克,水煎服。②肺结核咯血:龙船花根60克,甘草9克,水煎3小时,1次服。或加猪瘦肉60克同煎服。③跌打损伤,疮疖痈肿:龙船花茎叶捣烂外敷。或全株晒干研粉,用水调敷患处。
[附注]龙船花的根和茎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龙船花根和龙船花茎叶&龙船花根性凉,味苦、微涩。归肺经,胃经。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的功能。治咳嗽,咯血,风湿关节痛,胃痛,妇女闭经,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内服煎汤10~35克。外用研末调敷&龙船花茎叶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外用捣敷或研粉调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龙船花.jpg
 
[植物]九节
[拼音]jiu jie
[药名]山大刀
[别名]山大颜,弄楼仔,九节木
[基源]为茜草科九节属九节的嫩枝及叶。
[学名]Psychotria rubar ( Lour. ) Poir.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荒野、村边或林缘等处。
[性味]性凉,味苦。
[归经]肺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白喉,痢疾,肠伤寒,疮疡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0~30克,或研末。外用捣敷、煎水熏洗或硏末调敷。
[应用]①白喉:山大颜鲜嫩叶,1岁以内36克,1~3岁72克,4~5岁90克,6~10岁150克,水煎,分4次服。②下肢溃疡:山大颜嫩叶,沸水烫过使叶较软,如溃疡面腐肉多,用叶背向溃疡面贴。如溃疡面干净,照上法用叶面向溃疡面贴。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③肠伤寒:山大颜根或叶晒干研粉。成人每次服2~3克(儿童0.5克),每日3次。④疮疖:山大刀叶、土牛膝叶各适量,共捣烂,用酒调,冷敷患处。⑤骨折:山大刀叶研粉,酒醋调敷患处。⑥疟疾:山大刀头60克,斩碎,煎好酒4两,在发作前一小时服。⑦风火牙痛:山大刀根30克,捣烂,冲温开水取汁含漱。
[附注]九节的根亦供药用,习称山大刀根。性微寒,味苦、涩。有祛风除湿,消肿解毒的功能。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痛,胃痛,疟疾,痔疮,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内服煎汤6~9克,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九节.jpg
 
[植物]虎刺
[拼音]hu ci
[药名]虎刺
[别名]绣花针,黄脚鸡,伏牛花
[基源]为茜草科虎刺属虎刺的根或全株。
[学名]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 f.
[采制]全年可采,全株洗净,切碎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河边和溪谷两旁的灌丛中。
[性味]性平,味苦、甘。
[功能]祛风除湿,止咳,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痛风,荨麻疹,痰饮咳嗽,肺痈,水肿,肝脾肿大,经闭。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应用]①急性肝炎:鲜虎刺根30克,阴行草9克,车前草15克,冰糖适量,水煎服。②肝脾肿大:虎刺根、甘蔗根各30克,水煎服。③肺脓疡:虎刺根60克,翻白草30克,冰糖适量,水煎服。④风湿关节痛,肌肉痛:虎刺全草30~90克,酒水各半煎2次,分服。⑤痰饮咳嗽:虎刺鲜根60~90克,水煎服。⑥痛风:虎刺鲜根30克,煎汤用酒冲服。⑦黄疸:虎刺根30克,茵陈9克,水煎服。⑧小儿疳积:虎刺鲜根、茅莓干根、醉鱼草干根各6~9克,水煎或加猪瘦肉同煎服。⑨奶肿硬块:虎刺根30克,捣冲酒服。⑩月经不调,闭经:虎刺根9克,天青地白、长梗南五味子藤各6克,梵天花根15克,水煎服。
[附注]虎刺的花亦供药用,习称伏牛花。味苦、甘。有祛风除湿,舒筋止痛的功能。治风湿痹痛,头痛,四肢拘挛。内服煎汤9~30克。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
虎刺.jpg
 
[植物]巴戟天
[拼音]ba ji tian
[药名]巴戟天
[别名]鸡肠风,猫肠筋,兔儿肠
[基源]为茜草科巴戟天属巴戟天的根。
[学名]Morinda officinalis How
[采制]秋季采挖,晒半干,用木棍打扁,再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或疏林下,亦有栽培。
[性味]性微温,味甘、辛。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壮阳补肾,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寒湿痹,腰膝酸痛,肾虚遗尿,小便频数,脚气。
[用法]内服煎汤3~9克,或浸酒。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应用]①腰膝风湿疼痛,肌肉无力:巴戟天、牛膝、川续断、山萸肉各9克,寄生15克,杜仲3克。水煎服。②阳痿,早泄,遗精:巴戟天、山茱萸、金樱子各9克,熟地黄12克。水煎服。③肾虚遗尿,小便频数:巴戟天、山萸肉、菟丝子、桑螵蛸各9克。水煎服。④配益智仁、桑螵蛸、菟丝子。治小便失禁。⑤配菟丝子、破故纸、鹿茸、山药、赤石脂、五味子。治白浊。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巴戟天.png
 
[植物]白花苦灯笼
[拼音]bai hua ku deng long
[药名]麻糖风
[别名]长叶白花灯笼,六月雪
[基源]为茜草科乌口树属白花苦灯笼的根及叶。
[学名]Tarenna mollissima ( Hook. et Arn. ) Robins.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灌木丛中。
[性味]性凉,味微苦。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①根治感冒发热,咳嗽,热性胃痛,疝气痛,坐骨神经痛。②叶治枪伤,疮疖脓肿。
[用法]内服煎汤根50~100克。外用鲜叶捣敷。
[考证]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花苦灯笼.jpg
 
[植物]钩藤
[拼音]gou teng
[药名]钩藤
[别名]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刺
[基源]为茜草科钩藤属钩藤的带钩枝条。
[学名]Uncaria rhynchophylla ( Miq. ) Jacks.
[采制]春、秋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或溪边的疏林中。
[性味]性凉,味甘。
[归经]肝经,心包经。
[功能]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主治]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用法]内服煎汤3~12克,入煎剂宜后下。
[禁忌]无火者勿服钩藤。
[应用]①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6~15克,水煎服。②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21克,煨水服,日3次。③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3克,桔梗4.5克,水煎服。④面神经麻痹:钩藤60克,鲜夜交藤120克,水煎服。⑤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钩藤根15~24克,水煎服。⑥关节痛风:钩藤根150克,加烧酒适量,浸1天后,分3天服。⑦半身不遂:钩藤根120克,五加皮根、枫荷梨根各60克,水煎去渣,同老鸭1只炖服。⑧精神分裂症(癫痫):钩藤根30克,石菖蒲根9克,水煎服,日1剂。⑨小儿高热:钩藤根9~15克,水煎服。⑩妊娠水肿:钩藤根45克,水煎去渣,同鸡1只炖服。
[附注]钩藤的根亦供药用,习称钩藤根。性寒,味苦、涩。归肝经。有舒筋活络,清热消肿的功能。治关节痛风,半身不遂,癫痫,水肿,跌扑损伤。内服煎汤15~24克,大剂量可用至30~90克。
[备注]同属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等植物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钩藤.jpg
 
[植物]黐花
[拼音]chi hua
[药名]大叶白纸扇
[别名]大叶靛青,山膏药
[基源]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黐花的茎叶或根。
[学名]Mussaenda esquirolli Levl.
[采制]茎叶夏季采集;根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生境]生于山坡水沟边或竹林下阴湿处。
[性味]性凉,味苦、微甘。
[功能]清热解毒,解暑利湿。
[主治]感冒,中暑高热,咽喉肿痛,痢疾,泄泻,小便不利,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0~30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大叶白纸扇.jpg
 
[植物]玉叶金花
[拼音]yu ye jin hua
[药名]山甘草
[别名]山茶心,凉茶藤,白纸扇
[基源]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玉叶金花的地上部分。
[学名]Mussaenda pubescens Ait. f.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或林边灌木丛。
[性味]性凉,味甘、微苦。
[归经]肺经,膀胱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湿热小便不利,疮疡脓肿,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0~30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
[应用]①肝脾肿大:玉叶金花鲜茎叶二两,鸡蛋一粒,炖后加酒服,于夜间睡前片刻服。②解砷,磷,加吻,毒菇,木薯中毒:玉叶金花鲜叶60~120克,捣烂绞汁加蛋清搅拌,再加大蓟根干粉15克,天门冬粉1.5克,温开水送服。重者隔1小时再服1次。服药期间忌食油类。③防治中暑:玉叶金花30~60克,水煎服。④咳嗽,赤白痢:玉叶金花15~30克,水煎服。⑤腰脊酸痛:玉叶金花鲜根30~60克,加食物(如猪肉或鸡鸭)炖服。⑥急性胃肠炎:鲜山甘草30~60克,水煎服。⑦暑湿腹泻:山甘草60克,大叶桉叶18克,水煎,日分3次服。⑧湿热小便不利:玉叶金花30克,忍冬藤6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⑨小儿疳积:山甘草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末,每服3克,每日晚餐调饭服一次。⑩妇女产后风:山甘草鲜根,洗净,酒炒,浓煎服。
[附注]玉叶金花的根亦供药用,习称山甘草根。性平,味甘。治小儿疳积,产后风,腰骨酸痛,乳痈。内服煎汤30~60克,或研末。
[考证]晋江中草药手册&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玉叶金花.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