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母亲忽冷忽热、自汗、浑身酸痛、胃寒等百症缠身,心痛至极,求助老师指点迷津

我公布答案吧:这个医案来自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
浏览附件113255
浏览附件113256
李可老先生,舍脉从症,以阳虚治之,大胆用麻辛姜附,始获良效。
遇到如此数脉,敢这样用药者,非常人能及也,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舍脉从症的话,如此危险的“戴阳证”,何不如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虚阳浮越,面若桃花,不轻轻的清一下上面,怕不利于阳气潜降回下焦。

  患者晚上睡觉时{伸脚出被,踏于凉墙}
  不也是“清表热,以回纳阳气入脏”的自救行为嘛。
  
 
至于阳虚又为什么出现超级数脉,李可没有说这个问题,估计他也说不清楚这个问题。因为,李可是临床家,理论上并不擅长。
 
如果阳虚症状,见脉沉迟,那恐怕没有几个人不敢用四逆汤。
但是,如果阳虚症状,却见脉细数,那恐怕就没有几个人敢用四逆汤。
李可能成为大名医,看来胆量和医技确实有过人之处。
 
如果阳虚症状,见脉沉迟,那恐怕没有几个人不敢用四逆汤。
但是,如果阳虚症状,却见脉细数,那恐怕就没有几个人敢用四逆汤。
李可能成为大名医,看来胆量和医技确实有过人之处。
关键是四逆汤类,给人们的印象是促进或加速心跳,这就限制了人们的思维。
以前给她诊治的医生会想:万一用了四逆汤,脉跳再加快呢?
 
受风而病,寒热往来,午后甚,应该是少阳病。
 
风症啊,肝气郁结为主,兼中虚寒热相争,去肝风同时要通中焦
 
病人属阴阳两虚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用药上必然要阴阳兼顾。病人在症状上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忽冷忽热”,但在这里不能往小柴胡上想,这是肝极虚的一个表现。肝属厥阴,中见少阳,所以临床上出现“寒热往来”的,除了少阳,就是厥阴。病人之所以温补易上火,就是因为温补后,肝得暖则温升,因为太虚了,所以没有固摄的力量,所以会一冲而上。夜里1至3点醒,也是肝经主令的时间,阳气萌生,升而无制,所以虚火上炎,口苦,口干等,人也易醒。胸前游走性疼痛,乃是风阳发动。其他症状不做更多解读。结论是必须要走温补的路线,但需重用山茱萸固摄肝肾,这是关键。
抓重点(1)2015年有一次下午降温大风在外面挺了几个小时,后来就感觉很冷,(2)午后至下午5点最不舒服,晚上较轻松。
其实重点1已结告诉我们,寒气入侵体内,而重点2告诉我们关键点在小肠 膀胱经两经,夜晚为阴(晚上轻松),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应该是心与肾的阳气不足,寒而化瘀,寒重水凝,下焦寒重,自然会引起上焦得不到充足的水,理解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两位我觉得分析的对的。
最早之前由于风寒,寒入半表半里就容易一会冷一会热。 我觉得热就是自身抵抗。许久未愈,应本身气血弱,导致津液亏损,引出后边的肝肾等下焦问题。五行相克应先强心补气血。再治肝肾。 我是不懂。 希望指正,谢谢。

最后祝楼主母亲早日康复。
 
表证稽留,风寒入骨伤肾了。这个裂纹代表病久,不是阴虚,表证稽留导致营卫不和,气机絮乱,伏邪。 看她的描述,一下怕冷一下怕热,这是麻黄桂枝各半的一个证,这种是表征残留正激流,因为不合。就是之前吹风留下来的。肩膀疼和游走性的都是风和寒。 桂枝麻黄各半汤加 柴胡,葛根,半夏,白术,防风,茯苓
 
2022年5月1日更新:
上周家里请了位神婆(农村人寻药无方,老师们莫见笑),诸如摆坛做法就不在此说;此外指引了两个治疗方案:①开了副方子让家人去抓药(后续简称药方3);②每晚让家人用布包裹煮开的艾叶包上煮熟的鸡蛋白及银戒指,趁着热气搓整个背部、腰部、前胸。
方子3:
白马骨15克,绣花针15克,黄栀子根15克,灯心草10克,鳖甲10克,黄荆根15克,瘦肉100克,红糖20克

母亲看药方有几味凉性药,本不想吃,但神婆强调一定要吃,最后试了4天,居然有小部分症状略微缓解(后面我标红处),但出汗量变大(此外暂无其他加重症),因此母亲不敢继续吃该方。艾叶搓体,母亲表示搓完感觉全身舒适
另外我带了个通经络仪器(脉冲原理)给母亲试用,母亲在肩颈背部使用40分钟后,反馈浑身乏力、发冷一个下午,未敢再用(通经络时未用任何药水),但是我们其他人身上酸痛使用后会明显轻松,十分难以理解。
上次仓促,部分描述不是很准确,下面我重新梳理了:
浏览附件111209
浏览附件111212
浏览附件111214
浏览附件111215
这贴文收藏了
 
还伴随其他症状:
1、头晕、眼睛打不开(早上起床头晕最甚);
2、胃寒,一点性寒凉和冷的东西都不能吃,很容易腹痛腹泻(本身有浅表性胃炎和轻度结肠炎);但是有个重点,稍微吃点温补的就极其容易上火,变得更加容易出汗;
3、大多时候恶心想吐;
4、喉咙很冷,感觉热水都烫不热;
5、舌尖麻(感觉有点辣),有时感觉嘴巴里好像要破皮;
6、怕冷怕热,冬天比别人多穿两个毛衣都更冷,但冬天精力稍好点;夏天极其虚弱;
7、早上起来很渴,略微口苦,喝水不解渴(甚至有时候起来感觉越喝越渴),白天不会特别想喝水;
8、焦虑、失眠,偶尔睡着也多梦。
第一第六条、清阳不升;第二第三条、病位在脾胃;第七条、阴血不足,渴不解饮,(此病之关键,作热治错也)第八条、思过伤脾。治法治则:升清阳调脾胃。处方从略。
相互之间的关系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就是我从舌像用建曲探病的思路。
治病:外感内伤不调理好,用药即杂症峰起,医者惶惑,此医家一误也。现在很多处方人,那管这些,动手就处方,管他爹和娘。
这贴收藏了
 
浏览附件111727
今天找了个医生写下了脉象:
左手:心脉浮而无力,关脉脉弦细弱,尺脉沉无力
右手:肺脉迟细带涩,关脉虚微缓,命脉沉迟虚
晚上又找另一医生复了一遍,这位老家乡村医生不会写,只说脉弱,左手心肾脉尤弱,右手脉也弱,较左手略好。
目前吃了7剂药方3(方子见126楼),后又吃了两剂药方2,目前母亲反馈乏力更甚,连大便都感觉乏力,且胸闷、呼吸不畅无力(感觉很闷)。
贴收藏了
 
2022年5月11日更新:(天气阴有小雨,温度20~23度)

5月 6日至5月11日停药6天,期间以喝粥为主,米饭较少;近几日仍在每晚坚持艾叶煮水搓体。

近几日天气有所转凉。母亲因整天极为乏力、胸闷、脸色青沉,亲戚这两天用桂圆+土鸡蛋+枸杞少许+红枣几颗+生姜几片炖给母亲吃,食用后未出现新的不适。这几日的变化如下:
-今天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的情况有所缓解,几乎没怎么想干咳;
-之前到下午虽然体外浑身发冷,但心里却焦灼如火烧,这两天心里没那么焦躁了;
-近几日出汗进一步减少、突然烘热的情况很少;
-口干、咽干有所缓解;
-近两天睡眠较前略好,能睡6个小时左右,梦略少些;
-以上改善不知是因为天气凉快还是吃了亲戚的炖鸡蛋。
-近一周胃口有好转,无呕欲。
-近几日浑身冷痛似乎更甚,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最难受的胸闷气短改善,导致注意力更放到体感温度?
-更觉胆小,看好多东西害怕;别人说话太大声也怕。
其他情况变化不大。(睡眠、纳食、二便见最后)

一、目前主要症状:

1、胸闷气短症状有所缓解(感觉气不够用,呼吸很累),背部及胸口沉紧(像被绳子绑着),胸口时常游走疼痛(痛到胸两侧甚至后背);想干咳的情况今日有明显缓解
2、后背、腰部、臀部冷痛、酸痛,就像坐在冰水里,头颈、四肢麻冷(从肢上部冷到手腕、脚踝),尤其脚麻,此外还常有四肢、肩膀等部位游走性疼痛(胀痛、刺痛感均有);上述寒症右侧明显比左侧严重,奇怪的是近期偶有左掌心发烧的情况,时间不定;
3、近日突然烘热的情况很少,出汗不多;(先前上午有时突然感觉身体潮热便出汗,头、肩、背部汗多,胸部汗稍少,腰腹部汗很少,出完汗怕冷、怕风、浑身乏力)
4、从午后开始特别没精神,但是心里灼热焦躁感减轻,背部瑟瑟发冷,两床被子都压不住(尤其背中央的风门和肺俞一圈,午后躺下以后会明显加重),到下午4、5点开始缓解,从5点以后慢慢平静;
5、莫名胆小,看很多东西都害怕,别人说话太大声也害怕,容易紧张。

二、其他症状:
1、胃寒,喜食热汤,吃冷的或吃性凉身上容易发冷;稍吃点温补的又很容易上火;(西医诊断有浅表性胃炎,前两年有过较长时间的便秘)
2、怕冷怕热,冬天比别人多穿两个毛衣都更冷,但冬天精力稍好点;夏天各方面症状加重,很虚弱;
3、长期有白痰,吐不尽;(西医诊断慢性咽炎、慢性鼻咽炎)
4、晚上心口下部(胃上部)感觉不断有哗哗水声,一直到4点左右,白天不会(明显的感觉是这两个月,以前没注意)
5、脚掌大脚趾下部拱起区域经常很湿,穿了袜子到晚上脚都能泡白;(近一两周脚下不怎么出汗)
6、整天口干、咽干(近几日有所缓解),尤其起床后,但并不想喝水(甚至觉得有一点厌恶喝水),有越喝越干的感觉;
7、头重、头昏发木情况近日有所缓解,之前较为严重;
8、舌尖痛麻多年,吃了比较辣椒会加重;上颚干辣,感觉像破了皮没有黏膜一样;,
9、小腹胀,常有便意,胃和心感觉很空。

三、睡眠、胃口、二便
1、睡眠:睡眠较前略好,能睡6个小时左右,梦较以往略少些;先前一般1点~3点醒,醒来后嘴苦、并且莫名胆小,醒来后基本就睡不着了;如吃了上火食物(如油爆大蒜炒的菜),则很容易整晚睡不着;
2、二便:最近每天有大便,大便开始干硬,然后黏、软不成型,大便后乏力(偶尔出汗)、心情烦躁,要一两小时才缓解;小便清,上午即使喝较多水和粥,也少小便;下午喝水后很快有小便;
3、胃口:尚可,每顿可吃两碗粥或一碗半饭;
4、两年前已绝经。
此贴收藏了
 
病人属阴阳两虚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用药上必然要阴阳兼顾。病人在症状上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忽冷忽热”,但在这里不能往小柴胡上想,这是肝极虚的一个表现。肝属厥阴,中见少阳,所以临床上出现“寒热往来”的,除了少阳,就是厥阴。病人之所以温补易上火,就是因为温补后,肝得暖则温升,因为太虚了,所以没有固摄的力量,所以会一冲而上。夜里1至3点醒,也是肝经主令的时间,阳气萌生,升而无制,所以虚火上炎,口苦,口干等,人也易醒。胸前游走性疼痛,乃是风阳发动。其他症状不做更多解读。结论是必须要走温补的路线,但需重用山茱萸固摄肝肾,这是关键。
此贴收藏了
 
不仅不好补,现在连通都不敢太猛呢;两年前到广东省中医院吃了近半年药,换了好些个医生,不乏极难挂号的名医,普遍诊断是气滞血瘀,开的药10味有6、7味是疏肝理气的,极少有补气的,最开始吃完感觉挺好,胸背没那么沉紧了,心情也好些;吃了几个月后已经没有正向作用,反倒口干舌燥、手掌皮肤开裂。现在我让母亲试一下脉冲理疗的仪器,用完都十分乏力、发冷(推拿按摩也是)。
收藏了
 
先热而汗出,恶风怕冷
分析:
风邪入阴,阴盛而阳弱,而浮阳于表。所以容易出汗,一旦出汗,使津液外渗,使阴虚加重,风邪更盛,故乏力畏冷,恶性循环。
治疗上处方上:
当用附子、桂枝固阳温里,附子固阳散寒,桂桂开节行气。羌活、独活引里外之风邪外出。用川芎、防风、活血袪瘀。然后人参芍药大枣甘草护脾胃。人参坐镇中焦,补体内正气。

本人小白,借楼主案例参考学习处方。请各位老师指教指正!谢谢!
 
先热而汗出,恶风怕冷
分析:
风邪入阴,阴盛而阳弱,而浮阳于表。所以容易出汗,一旦出汗,使津液外渗,使阴虚加重,风邪更盛,故乏力畏冷,恶性循环。
治疗上处方上:
当用附子、桂枝固阳温里,附子固阳散寒,桂桂开节行气。羌活、独活引里外之风邪外出。用川芎、防风、活血袪瘀。然后人参芍药大枣甘草护脾胃。人参坐镇中焦,补体内正气。

本人小白,借楼主案例参考学习处方。请各位老师指教指正!谢谢!
先应说,这是什么病,病因病机,治疗大法,治则,处方,药单。
 
先应说,这是什么病,病因病机,治疗大法,治则,处方,药单。
因风而伤,风寒入体,当为中风证,初起为发热,头痛,经治表证已解,然风邪未除而内入入阴,现在当是太阳与少阳合病兼有风湿病。
请教老师药单是什么?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