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探讨一下伤寒论第21条:
关于伤寒论中的促脉的理解:
伤寒论平脉篇原文: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
从这个原文来看,说得非常清楚:脉跳得很快(数),突然停一下,这叫促脉。
再看看当代公认的大名家刘渡舟的理解:”促者,速也,迫也。促脉在这里不是指数脉跳六至一止,而只是指脉跳得很快,实际上就有数脉的意思。“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是:虚寒证有没有数脉的问题。
是的,我的论述也是针对这个问题。
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太阳病误下伤阳导致表邪内陷胸膈,到底可不可以定义于虚寒证。
我想可以肯定的是:此证仍然是表证、阳证,而不是里证、阴证。
如果说这种振奋阳气以解表祛邪的治法,就可以划入虚寒证治了,
那么[麻黄汤]和[葛根汤]等辛温解表剂所主治的都是虚寒证。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中对21条有一段这样的解释:
太阳病,不应当泻下,泻下以后,造成了胸闷,这是表邪内陷胸中,因为表离胸是最近的,所以表邪内陷胸中,使胸中气机不畅快,出现了胸闷。脉促就是脉快,那么这个脉快是邪陷胸中,胸中阳气抗邪的一种表现。它为什么快?在这里还没有完全化热,因为胸阳不足,胸阳不振,奋力抗邪,它就是以这种增快心率的方式,来勉强抗邪的一种表现。我这句话没有说得太清楚,比方说,我们一个人平常扛上30斤的大米走路,什么事都没有,心率不会加快,现在让你扛上100斤的大米,你恐怕走上一段路以后,你就开始心率加快了,你说这个心率加快是热吗?它不是热,它是一个虚性的代偿。现在邪气陷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所以奋力抗邪,它以一种脉搏加快的方式来提高抗邪的能力,在这个证候里这种脉快、脉促是无力的,所以我们说是胸阳不振,邪陷胸中,也就是胸中阳气不足,治疗的方法是用桂枝去芍药汤,温振胸阳,袪邪达表。
桂枝去芍药汤这张方子,桂枝汤把芍药去掉了,剩下了桂枝、生姜、甘草、大枣,是纯辛温、纯辛甘的方子,纯辛甘的药物,这就符合辛甘合化为阳,因此是补心阳、补卫阳的,再加上桂枝和生姜的发散,它就可能把陷到胸中的邪气来袪邪达表,可能起到这种作用。为什么不用芍药,芍药这个药,是酸敛阴柔的,在桂枝汤里面用它,是为了养营敛汗,现在邪陷胸中,体表的自汗出的症状还没有呢,没有了,邪气陷于胸中了,体表没有邪气了,那种自汗出,营阴外泄的症状没有了,它就失去了治疗目标,芍药本来是敛汗的,养营的,现在没有汗出的问题,只是脉促、胸闷,没有它的治疗目的。不仅没有它的治疗目的,芍药这个药酸敛阴柔,还不利于胸中阳气的畅达,它是收的,不利于胸中阳气的畅达。它对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这个纯辛甘的、温补心阳的这些药物有制约的作用,所以要把芍药去掉。
这种情况下的补心阳振心阳,不是因为本身虚寒。
而是因为表邪重而且内陷,需要奋而祛之。
也就是负荷大了而不是本身弱了。
所以不能把它定义为虚寒证。
真正“本气虚寒”的人,心率是快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