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黄芪补了中焦之气,当然指中焦的脏腑,怎么会认为黄芪只是促进外周的微循环?配合别的药,它还补下焦的,补上焦心肺的,有没有?网上一搜,这样方子多的很。
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没有一个用黄芪的,更别说大量的黄芪了。
{血府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一看方名中[逐瘀]或[通窍]两个字就知道是{以攻逐实邪为主}之剂。
而真正使用了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
一看方名中[补阳]二字就知道是{扶正(补气生血)为主}之剂。
======
[黄芪建中汤]为什么要用黄芪,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一、补以致用:
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供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胃虚弱而体质衰退者,建中的目的就是健全身,所以在建立中气的同时,用小剂量的黄芪引气血走表达肢,去“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二、量差效异:
黄芪小剂量生发肝脾阳气、托毒生肌,黄芪建中汤仅一两半,此方常用于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
黄芪中大剂量才有显著的提气走表达四肢之力,能益气除痹、利水消肿、实表止汗(三到五两)
比如:
治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三两)
治黄汗的『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五两)
治风水(表虚伴见四肢肿者)的『防己茯苓汤』(三两)
治寒痹(关节疼甚、屈伸不利、四肢厥冷者)的『乌头汤』(三两)
三、方药证治:
[小建中汤]用于脾胃虚损型虚劳,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阴血虚者,所以不用黄芪补气
阴血虚的症状比阳气虚的症状明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黄芪建中汤]用于脾胃虚损型虚劳,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阳气虚者,所以加黄芪补气
无阴虚血热的症状: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