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痛风中药治疗心得

  
  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没有一个用黄芪的,更别说大量的黄芪了。

  {血府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一看方名中[逐瘀]或[通窍]两个字就知道是{以攻逐实邪为主}之剂。

  而真正使用了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
  一看方名中[补阳]二字就知道是{扶正(补气生血)为主}之剂。


  ======
  
  [黄芪建中汤]为什么要用黄芪,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一、补以致用
    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供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胃虚弱而体质衰退者,建中的目的就是健全身,所以在建立中气的同时,用小剂量的黄芪引气血走表达肢,去“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二、量差效异
    黄芪小剂量生发肝脾阳气、托毒生肌,黄芪建中汤仅一两半,此方常用于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
    黄芪中大剂量才有显著的提气走表达四肢之力,能益气除痹、利水消肿、实表止汗(三到五两)
    比如:
    治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三两)
    治黄汗的『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五两)
    治风水(表虚伴见四肢肿者)的『防己茯苓汤』(三两)
    治寒痹(关节疼甚、屈伸不利、四肢厥冷者)的『乌头汤』(三两)

  三、方药证治
    [小建中汤]用于脾胃虚损型虚劳,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阴血虚者,所以不用黄芪补气
      阴血虚的症状比阳气虚的症状明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黄芪建中汤]用于脾胃虚损型虚劳,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阳气虚者,所以加黄芪补气
      无阴虚血热的症状: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既然黄芪补了中焦之气,当然指中焦的脏腑,怎么会认为黄芪只是促进外周的微循环?配合别的药,它还补下焦的,补上焦心肺的,有没有?网上一搜,这样方子多的很。
 
既然黄芪补了中焦之气,当然指中焦的脏腑,怎么会认为黄芪只是促进外周的微循环?配合别的药,它还补下焦的,补上焦心肺的,有没有?网上一搜,这样方子多的很。
  我没说过黄芪只促进外周循环。
  判断中药的药性药势看其主要方面。
  不光是配伍,炮制方法不同,药性药势也有差异,能补中益气的是蜜炙黄芪,生黄芪主要走表消肿提气托毒生肌。
 
黄芪增强微循环效率,我把气理解为功能效率,那么黄芪补气这回事,就好理解的多,氧气和血红细胞在肺泡中的结合,就是微循环的一种,两种结合效率的增加,那么同样的一呼一吸之间,血氧含量就上来了,也就不需要那么急促的呼吸了。
从当归补血汤的黄芪5当归1来看,也是如此,血的量其实是够的,只是运输效率不足,那么单纯的调整这个也就可以了。

微循环肯定是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都是微循环。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强行提高效率也可以算透支生命,特别是肾气不足的时候,细胞本身活力就不够了,再提高效率,可以算抽肾气,就像一个濒死的人,来一剂肾上腺素也能挺一会儿。这个时候用人参就是合适的,人参的补,说补五脏,其实就是补的人体本身,补的是每一个细胞,细胞能量强劲了,细胞的工作效率自然也会变好。

人参、黄芪 ,两大补气药恐怕区别在这里。
 
既然黄芪补了中焦之气,当然指中焦的脏腑,怎么会认为黄芪只是促进外周的微循环?配合别的药,它还补下焦的,补上焦心肺的,有没有?网上一搜,这样方子多的很。
  
第五界仲景论坛:中医药学术传承路径与模式14.jpg


第五界仲景论坛:中医药学术传承路径与模式02(锐化).jpg




第五界仲景论坛:中医药学术传承路径与模式08.jpg


第五界仲景论坛:中医药学术传承路径与模式09.jpg


第五界仲景论坛:中医药学术传承路径与模式10.jpg


第五界仲景论坛:中医药学术传承路径与模式11.jpg


第五界仲景论坛:中医药学术传承路径与模式12.jpg

  
 
  黄芪即使蜜炙之后虽可“补中益气”,但“提气走表”的力量仍然不小,不然黄芪就不好称“风药”了。

  [补中益气汤]中〈炙黄芪〉用量最大,但个人认为“补中益气”的主力军仍然是{参/术/草/枣},黄芪主要用于“抽风”,同时协助参术草枣补中益气。
  在{东垣升阳三方}中,[升阳散火汤]和[升阳益胃汤]所主的证候没有[补中益气汤]那么虚,所以用〈羌活/独活〉等发散之力更强的风药来“抽风”。
 
这只是他某人的说法而已,提供给你个参考,怎么它就清热了?解毒了?是黄芪直接把毒性降低消灭了?还是提高了微循环促进排异了?或者是否促进了淋巴的循环?这些他能说的清么?
“破毒”这两个字应该是字幕打错了,当为“托毒”。
  黄芪解毒的原理之一是“保护(增加)肝糖元”,[乌头汤]中用了中剂量的黄芪大概就有这个意思。
 
这只是他某人的说法而已,提供给你个参考,怎么它就清热了?解毒了?是黄芪直接把毒性降低消灭了?还是提高了微循环促进排异了?或者是否促进了淋巴的循环?这些他能说的清么?
  
  他这个说法确实偏激了。
  黄芪{补中益气}和{提气走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两类功能,炮制前后都是有的,只是侧重于哪个方面而已。

  我上面说[补中益气汤]中〈炙黄芪〉仍然主要用于“抽风”,是针对这个[补中之方]为何要选用黄芪的{配伍意图}而言:
  用黄芪{提气走表/实表固卫/生肌俞疡/补以致用/解诸不足}。
  


  
1640593256671.png
 
最后编辑:
  
  他这个说法确实偏激了。
  黄芪{补中益气}和{提气走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两类功能,炮制前后都是有的,只是侧重于哪个方面而已。

  我上面说[补中益气汤]中〈炙黄芪〉仍然主要用于“抽风”,是针对这个[补中之方]为何要选用黄芪的{配伍意图}而言:
  用黄芪{提气走表/实表固卫/生肌俞疡/补以致用/解诸不足}。
  


  浏览附件108371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主要是为了取其{提气/走表}之力,还补充两点:

  一、用小剂量的黄芪的[黄芪建中汤]主治的是{中气虚弱证},而[补中益气汤]主治的是{中气下陷证}

  二、[补中益气汤]加少许{荆芥/防风/苏叶}之类的解表药,即可用于治疗气虚外感患者。
  

  如果主要是为了加强补中益气的力量,
  [补中益气汤]大可不用黄芪,而是重用{人参、白术},
  再加些{怀山药/白扁豆/饴糖/麦芽/芡实/茯苓}之类的健脾益气药。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主要是为了取其{提气/走表}之力,还补充两点:

  一、用小剂量的黄芪的[黄芪建中汤]主治的是{中气虚弱证},而[补中益气汤]主治的是{中气下陷证}

  二、[补中益气汤]加少许{荆芥/防风/苏叶}之类的解表药,即可用于治疗气虚外感患者。
  

  如果主要是为了加强补中益气的力量,
  [补中益气汤]大可不用黄芪,而是重用{人参、白术},
  再加些{怀山药/白扁豆/饴糖/麦芽/芡实/茯苓}之类的健脾益气药。
  
不要臆测,看看临床中医人士的用药,多说无用的。
 
看大家谈得这么热闹,我换个角度来谈谈吧。

在道医中,人参黄芪皆属土,补中焦之气。
区别是黄芪属于己土,人参属于戊土。
己土本身并没有消肿,固表,利尿的作用。(这一系列功能归属庚金)
但是己土生庚金,也就相当于间接拥有了这些功能。
大家可以理解为:粮食本身没有消灭敌人的作用,但是它却可以给部队提供后勤保障,间接拥有了部队的功能。
(其实我们常说的甘温除大热就是这个意思)

而属于戊土的人参,生的是辛金,长于补肺气,所以无上述功能。
 
不要臆测,看看临床中医人士的用药,多说无用的。
  
  [补中益气汤]主证为“中气下陷证”,包括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肌无力等疾病,这个恐怕懂点中医的人都知道,各种教材医案书籍中都有记述,无需多言了。
  而[补中益气汤]加少许解表药治疗“虚人外感”,临床案例也不在少数:
  
  
[补中益气汤]加少许解表药治疗“虚人外感”的案例1.jpg

  
[补中益气汤]加少许解表药治疗“虚人外感”的案例2.jpg

  
[补中益气汤]加少许解表药治疗“虚人外感”的案例3.jpg

  
[补中益气汤]加少许解表药治疗“虚人外感”的案例4.jpg

  
 
看大家谈得这么热闹,我换个角度来谈谈吧。

在道医中,人参黄芪皆属土,补中焦之气。
区别是黄芪属于己土,人参属于戊土。
己土本身并没有消肿,固表,利尿的作用。(这一系列功能归属庚金)
但是己土生庚金,也就相当于间接拥有了这些功能。
大家可以理解为:粮食本身没有消灭敌人的作用,但是它却可以给部队提供后勤保障,间接拥有了部队的功能。
(其实我们常说的甘温除大热就是这个意思)

而属于戊土的人参,生的是辛金,长于补肺气,所以无上述功能。
请再谈一下己土和戊土本身的作用。
 
不要臆测,看看临床中医人士的用药,多说无用的。
  
  《本经疏证》中〈饴糖〉条目下的一段论述

  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
  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
  夫《别录》补虚乏巳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
  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黄芪体质的人能吃但没力气,大剂量黄芪利水消肿”(声音见附件)
  (剪辑自:黄煌《经方在治疗肾病中的应用》第9届全国经方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

  黄芪体质“多汗无力易困”而又“食欲好食量大”,说明其“脾肺气虚”主要在肌表而不在内脏,中气相对不虚所以能吃,这样的人才能用大剂量的黄芪将中焦气血提升发散到脑部、四肢、肌肤,去振奋精神、滋长肌肉、固表止虚汗。
  但体瘦而脾肺气虚之人多数食少纳差,中焦气血不足,所以不能用大剂量的黄芪,否则很容易发生严重的腹胀,这些是有大量临床验证的,足以说明黄芪补中气的力量不如它引气血走头走表走四肢的力量,这样的人适合用人参,因为人参补气而守中。
  
 

附件

  
  《本经疏证》中〈饴糖〉条目下的一段论述

  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
  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
  夫《别录》补虚乏巳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
  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黄芪体质的人能吃但没力气,大剂量黄芪利水消肿”(声音见附件)
  (剪辑自:黄煌《经方在治疗肾病中的应用》第9届全国经方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

  黄芪体质“多汗无力易困”而又“食欲好食量大”,说明其“脾肺气虚”主要在肌表而不在内脏,中气相对不虚所以能吃,这样的人才能用大剂量的黄芪将中焦气血提升发散到脑部、四肢、肌肤,去振奋精神、滋长肌肉、固表止虚汗。
  但体瘦而脾肺气虚之人多数食少纳差,中焦气血不足,所以不能用大剂量的黄芪,否则很容易发生严重的腹胀,这些是有大量临床验证的,足以说明黄芪补中气的力量不如它引气血走头走表走四肢的力量,这样的人适合用人参,因为人参补气而守中。
  
你都没用过啥药,当然不知道芪能充内嘛。有人用过记录在案,我才敢说黄芪不但能托外更能充内。你去翻翻郭博信中医治大病这书,里面有很多用到黄芪的,你统计下多少是充内的,统计下别忘了告诉大家就行了。
 
你都没用过啥药,当然不知道芪能充内嘛。有人用过记录在案,我才敢说黄芪不但能托外更能充内。你去翻翻郭博信中医治大病这书,里面有很多用到黄芪的,你统计下多少是充内的,统计下别忘了告诉大家就行了。
  
  我没搞临床,自然没有多少给别人用药的经验。
  但有自己用黄芪的个人感受,我属于偏瘦的人,血压也在正常范围内略偏低,吃几次[补中益气丸]就腹胀,服[香砂六君丸]就不会。
  
 
你都没用过啥药,当然不知道芪能充内嘛。有人用过记录在案,我才敢说黄芪不但能托外更能充内。你去翻翻郭博信中医治大病这书,里面有很多用到黄芪的,你统计下多少是充内的,统计下别忘了告诉大家就行了。
  
  抱歉,没听说过此书。

  个人觉得研究一门学问,宜向业内顶尖的专家取经。
  我比较相信古代的大医名著和如今的名老中医经验。

  看看《丹溪心法附余》(明·方广)和岳美中老中医
  对〈黄芪药性〉和{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的体会吧,他们应该用过不少黄芪:

  
[补中益气汤]方解--《丹溪心法附余》卷之三{内伤门}(勾注).jpg


  
[补中益气汤]方解--《岳美中论医集》{黄芪临床应用心得}(勾注).jpg


  岳美中临床运用黄芪的心得 - 好大夫在线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6042643399.html
  
 
你都没用过啥药,当然不知道芪能充内嘛。有人用过记录在案,我才敢说黄芪不但能托外更能充内。你去翻翻郭博信中医治大病这书,里面有很多用到黄芪的,你统计下多少是充内的,统计下别忘了告诉大家就行了。
  
  不妨再看看创方人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对[补中益气汤]选用黄芪做为主药原因的论述,以及清代医家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对[黄芪建中汤]中黄芪所发挥作用的精辟论述:  
  --摘自《黄芪的基础与临床》2015(陈可冀)
  
封面《黄芪的基础与临床》2015(陈可冀).jpg


创方人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对[补中益气汤]选用黄芪做为主药原因的论述(勾注).jpg



清代医家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对[黄芪建中汤]中黄芪所发挥作用的精辟论述(勾注).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