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痛风中药治疗心得

  
  痛风属于湿毒蕴结之证。
  肠胃气分有湿浊排便就会不畅,肝肾血分有瘀毒排尿也会不畅。

  风药既能疏郁滞化瘀阻直接祛邪,又能升脾阳助肺气提振自身机能,
  从而使二便通畅促进湿毒的排出,从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获得疗效。
  
 
  
  解表发汗并不是主要的排邪途径,其作用主要在于提壶揭盖、利气行水,通过畅通二便来排毒。
  
 
我有个常用药对,麻黄--大黄。
专门治疗各种湿热引起的红肿热痛。
(青春痘,关节炎,肾炎,痛风,牙疼,痈疽等湿热类疾病)
效果非常显著
麻黄药典定义为辛温解表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是把它当热药来用的。
但是经验表明,麻黄其实是透热外出,可以解表热。
大黄泻里热,泻阳明经之热
二药合用,可以起到表里双解之妙。
最近用尝试着用于风热感冒,阳明实热症的情况,退烧也很迅速。
  
  以{麻黄-大黄}为对药治疗{各种湿热引起的红肿热痛}可以代表一种通用的{解表清里/表里同治}的治法。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看:
  对于湿热壅盛、肝胃郁热、食欲亢进的患者来说,用{麻黄发表+大黄清里攻下}可以振奋上焦阳气/清泻中焦郁热痰浊,引导郁滞于肝肠胃的气血畅达肢体肌表,从而一边增加患者的能量消耗、一边抑制患者的水谷胃纳,减少湿热的生成,增加瘀毒的排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
  就是通过麻黄的药效提高心率兴奋控制运动的交感神经,来抑制主管摄食的副交感神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循环和能量消耗、抑制食欲避免营养摄入过剩,从而达到(被动的){吃-动平衡},改善代谢紊乱的作用。

  如果患者能够通过{运动处方/行为疗法/饮食管理},主动的运动出汗和平衡膳食来实现这一调节过程,那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了。
  
 
  
  麻黄这个药我有点忌惮,因为它对循环系统的作为比较强,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比较大,
  用量掌握不好或者配伍不当或者患者服药时间不对容易引起心慌失眠,若患者有隐匿性心脏病的话还可能导致意外。

  但大黄这个药我很喜欢,在急慢性胃肠病、虚劳络病、各种代谢病{湿热瘀积证}的治疗中,其功效无可替代而且非常安全,合理剂量和配伍的条件下可以长期使用,尤其是熟大黄。

  所以个人觉得可以用{羌活/独活/川芎/防风/荆芥/苍术/白芷/桂枝/生姜/杏仁/桃仁/藿香/佩兰/升麻/葛根/柴胡}等风药与(生/熟)大黄合理配伍来治疗湿热病,更为安全。
  
  阴血亏虚的加白芍/生地/当归之类的滋阴养血药,气虚的可配黄芪。
  凡是走表宣肺的药都属于风药,黄芪也属于风药,是风药当中的补药。
  
 
最后编辑:
气虚很多人有簧芪,用党参的少
 
黄芪补宗气强,也就是善补肺气,去水气,偏于阳。党参善补中气,也就是补脾气,生津液,偏于阴。两者虽然都补气,但还是有区别的,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同。
  老师对中医临床救危常用的生脉饮(和独参汤)用人参不用黄芪怎么看?
 
  老师对中医临床救危常用的生脉饮(和独参汤)用人参不用黄芪怎其实危

  老师对中医临床救危常用的生脉饮(和独参汤)用人参不用黄芪怎么看?
其实在危证的阶段,人都己是阴和阳皆危了,人参能大补全身之气(元气),亦能生津,功能似党参,而药力比党参强很多,且其性比党参溫,故又带有补阳的一面,也就是有类似黄芪温阳气的性质,所以人参综合了黄芪和党参的两种特性,故救危证只用人参,而不用黄芪和党参。
 
其实在危证的阶段,人都己是阴和阳皆危了,人参能大补全身之气(元气),亦能生津,功能似党参,而药力比党参强很多,且其性比党参溫,故又带有补阳的一面,也就是有类似黄芪温阳气的性质,所以人参综合了黄芪和党参的两种特性,故救危证只用人参,而不用黄芪和党参。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同意老师的看法,张锡纯的升陷汤也是黄芪配知母,一补气提气,一滋阴降火(虚火)。
  我觉得还有一点:
  危证当顾护内脏之气,不易升提外散。
  黄芪属于风药,黄芪补全身,补气而走表,过于升散,人参补五脏,补气而守中。

  张氏提出的宗气,好像是发微于内经,我觉得宗气就是指{中上二焦脾肺之气的集合},
  但又偏于指:以脾气为支撑的肺气,所以又称胸中大气。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救危用人参不用黄芪或许可以这样解释:

  黄芪有扩张微循环的作用,而危重病人气血有限,应当首先保障心脑肾等重要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
  所以不但不能扩张微循环,反而要收缩微循环,使有限的血液向主干大血管汇集以保持血压,这也是[四逆汤]不用桂枝(肉桂)的原因。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救危用人参不用黄芪或许可以这样解释:

  黄芪有扩张微循环的作用,而危重病人气血有限,应当首先保障心脑肾等重要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
  所以不但不能扩张微循环,反而要收缩微循环,使有限的血液向主干大血管汇集以保持血压,这也是[四逆汤]不用桂枝(肉桂)的原因。
  
我也开始这样理解黄芪了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救危用人参不用黄芪或许可以这样解释:

  黄芪有扩张微循环的作用,而危重病人气血有限,应当首先保障心脑肾等重要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
  所以不但不能扩张微循环,反而要收缩微循环,使有限的血液向主干大血管汇集以保持血压,这也是[四逆汤]不用桂枝(肉桂)的原因。
  
你意思内脏和脑部不存在微循环?
 
  
  紧张的时候手脚发冷,就是{人体自动收缩外周血管,向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调血}的正常生理反应。

  中枢神经兴奋而运动神经抑制,全身尤其是四肢的平滑肌紧张,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血压升高。
  情志不逐肝失疏泄的人,长期处于这种紧张应激的状态,这就是{四逆散证(阳郁证)}形成的原因。
  
 
  
  黄芪的药性是走表的,所以主要扩张的是外周微循环。
  同时,黄芪的药性也是提升的,所以也能扩张心脑微循环,所以[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治中风和冠心病。

  但黄芪和[补阳还五汤]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
  气虚痰阻血瘀白胖的人宜用,阴虚精枯血瘀黑瘦者断不可用(这类心脑血管病人宜用{肾气丸类方}化裁)。
  
 
你意思内脏和脑部不存在微循环?

  
  黄芪的药性是走表的,所以主要扩张的是外周微循环。
  同时,黄芪的药性也是提升的,所以也能扩张心脑微循环,所以[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治中风和冠心病。

  但黄芪和[补阳还五汤]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
  气虚痰阻血瘀白胖的人宜用,阴虚精枯血瘀黑瘦者断不可用(这类心脑血管病人宜用{肾气丸类方}化裁)。
  
走表的为何有黄芪建中汤,王清任的逐瘀系列为何加量大的黄芪?
 
走表的为何有黄芪建中汤,王清任的逐瘀系列为何加量大的黄芪?
  
  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没有一个用黄芪的,更别说大量的黄芪了。

  {血府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一看方名中[逐瘀]或[通窍]两个字就知道是{以攻逐实邪为主}之剂。

  而真正使用了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
  一看方名中[补阳]二字就知道是{扶正(补气生血)为主}之剂。


  ======
  
  [黄芪建中汤]为什么要用黄芪,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一、补以致用
    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供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胃虚弱而体质衰退者,建中的目的就是健全身,所以在建立中气的同时,用小剂量的黄芪引气血走表达肢,去“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二、量差效异
    黄芪小剂量生发肝脾阳气、托毒生肌,黄芪建中汤仅一两半,此方常用于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
    黄芪中大剂量才有显著的提气走表达四肢之力,能益气除痹、利水消肿、实表止汗(三到五两)
    比如:
    治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三两)
    治黄汗的『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五两)
    治风水(表虚伴见四肢肿者)的『防己茯苓汤』(三两)
    治寒痹(关节疼甚、屈伸不利、四肢厥冷者)的『乌头汤』(三两)

  三、方药证治
    [小建中汤]用于脾胃虚损型虚劳,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阴血虚者,所以不用黄芪补气
      阴血虚的症状比阳气虚的症状明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黄芪建中汤]用于脾胃虚损型虚劳,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阳气虚者,所以加黄芪补气
      无阴虚血热的症状: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