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唇干粘的张不开,舌下口水又足。 内热? 阴虚?

firball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0/12
帖子
1923
获得点赞
121
声望
63
所在地
wz
210928A.jpg

前阵吃酸菜鱼的时候,喝了点汤。 吃起来挺辣,那汤喝着反倒一点不辣。 喝了浑身发热,真舒服。 感觉像花椒的作用。

不久,嘴唇长了个水泡,嘴唇周边长痘,嘴唇还出血。

都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这情况是脾热应该错不了,石膏与防风各30克,吃了5付。

结果第一付吃完第二天早起很乏力,再过一天就恢复如初,后头吃就一点感觉也没有。 5付吃完也没任何感觉。 看来是搞砸了。:029:
 
吃反了? 不对吧。 我虚么
齿痕加舌质不红,是虚证,齿痕一般气虚生湿和阳虚生湿为多。
你扛不住30g生石膏,基本推定是阳虚。如果是实证,30g生石膏不会有你第二天的反应。
吃药后第二天的那感觉是最准的,吃对了是很舒服,吃错了就会有不好的反映,胀、累、泻等等。
 
齿痕加舌质不红,是虚证,齿痕一般气虚生湿和阳虚生湿为多。
你扛不住30g生石膏,基本推定是阳虚。如果是实证,30g生石膏不会有你第二天的反应。
吃药后第二天的那感觉是最准的,吃对了是很舒服,吃错了就会有不好的反映,胀、累、泻等等。
我觉得是防风的问题,湿热问题用石膏只解决了热,解决不了湿,热还是不能从体表透发,反而入里,最后湿和热都没有解决
 
浏览附件107352
前阵吃酸菜鱼的时候,喝了点汤。 吃起来挺辣,那汤喝着反倒一点不辣。 喝了浑身发热,真舒服。 感觉像花椒的作用。

不久,嘴唇长了个水泡,嘴唇周边长痘,嘴唇还出血。

都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这情况是脾热应该错不了,石膏与防风各30克,吃了5付。

结果第一付吃完第二天早起很乏力,再过一天就恢复如初,后头吃就一点感觉也没有。 5付吃完也没任何感觉。 看来是搞砸了。:029:
香辛料太多生的热,本来肉生火鱼生痰。
口粘本来就是水液不足之象,需要的是生津,石膏是对的,不对的是防风。风药胜湿也伤津,既生津又伤津所以可能基本是抵消的状态。
 
香辛料太多生的热,本来肉生火鱼生痰。
口粘本来就是水液不足之象,需要的是生津,石膏是对的,不对的是防风。风药胜湿也伤津,既生津又伤津所以可能基本是抵消的状态。
防风可能连胜湿都做不到,本身没什么气味,没法做到芳香化湿,质地有点像桔梗,牛膝,可能是作为津液透表而出的这类风药,通常是受风邪后推邪外出的,如果按照风邪入体后微循环被破坏,卫气外泄同时也导致汗出,他是作为一个止风的药,那么应该是调和营卫的,两个平衡后风才能停,所以感觉是作用于津液的。

如果是芳香化湿类的风药,本身是制造风的。
 
防风可能连胜湿都做不到,本身没什么气味,没法做到芳香化湿,质地有点像桔梗,牛膝,可能是作为津液透表而出的这类风药,通常是受风邪后推邪外出的,如果按照风邪入体后微循环被破坏,卫气外泄同时也导致汗出,他是作为一个止风的药,那么应该是调和营卫的,两个平衡后风才能停,所以感觉是作用于津液的。

如果是芳香化湿类的风药,本身是制造风的。
《中药材,中医世家》防风: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百度词条》
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中药材,中医世家》防风: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百度词条》
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我当然看到这个了,但是我觉得这个湿也是得看位置的,他本身是个根类,如果把水从一个地方推到另一个地方,那么对于原先的地方也算胜湿了。

如果说他和别的药一同协作,比如羌活,荆芥这些,那么可能是有一个接力的过程,如果是单单防风自己,我不相信他能解表湿。
 
而且防风这个名字,就知道他不算是个发散药,就像钩藤一样,虽然是风药的范围,却是熄风的
 
我当然看到这个了,但是我觉得这个湿也是得看位置的,他本身是个根类,如果把水从一个地方推到另一个地方,那么对于原先的地方也算胜湿了。

如果说他和别的药一同协作,比如羌活,荆芥这些,那么可能是有一个接力的过程,如果是单单防风自己,我不相信他能解表湿。
你看药物完全没有归经概念的吗?
脾胃火大,需要津液,然后却又用防风把这个津液吹到别的地方?
就像打靶脱靶了还能算成绩吗?
而且防风这个名字,就知道他不算是个发散药,就像钩藤一样,虽然是风药的范围,却是熄风的
药物作用里面写的胜湿你不信还能信什么?你知道这些药物作用的总结是怎么来的吗?
是刮风还是熄风不是仅仅靠你一个人的经验的!个案没有意义,何况你的感觉还不一定就准!
 
你看药物完全没有归经概念的吗?
脾胃火大,需要津液,然后却又用防风把这个津液吹到别的地方?
就像打靶脱靶了还能算成绩吗?

药物作用里面写的胜湿你不信还能信什么?你知道这些药物作用的总结是怎么来的吗?
是刮风还是熄风不是仅仅靠你一个人的经验的!个案没有意义,何况你的感觉还不一定就准!

防风​

防风,味甘、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系太阳本经之药,又通行脾、胃二经。古人曾分上、中、下以疗病,其实,治风则一。盖随所用而听令,从各引经之药,无所不达,治一身之痛,疗半身之风,散上下之湿,祛阴阳之火,皆能取效。但散而不收,攻而不补,可暂时少用以成功,而不可经年频用以助虚耳。


你没有听懂我的意思,我觉得防风的作用点也就是从脾胃到皮肤这一段,是提津液到体表的效果,作用于表而散风邪,归经应该是太阳,但是不可能解太阳表的湿邪,他本身就是把水运过去的,这个作用相对于脾胃那又算得上散湿。

所以我认为他这个防风是用错了,本身脾胃就热,表有湿,防风用反了。
 
风药都胜湿。
防风是风中润剂,比较温柔一点。散风、驱风,常配合荆芥用,来代替麻黄。
30g的防风,直接沉到中焦下焦,基本没什么效果了,风药要轻,如羽才有效,重了直接沉下去。古代医案中从来没见过这种用量。再比如熟地,最少二钱起,再轻都不沉到下焦去。
所以这防风没啥好讨论了,因为量大的原因,起的作用恐怕不是风药的作用了,或者往下走泄气了。
法度不能没有,否则全是乱来。
 
风药都胜湿。
防风是风中润剂,比较温柔一点。散风、驱风,常配合荆芥用,来代替麻黄。
30g的防风,直接沉到中焦下焦,基本没什么效果了,风药要轻,如羽才有效,重了直接沉下去。古代医案中从来没见过这种用量。再比如熟地,最少二钱起,再轻都不沉到下焦去。
所以这防风没啥好讨论了,因为量大的原因,起的作用恐怕不是风药的作用了,或者往下走泄气了。
法度不能没有,否则全是乱来。
也有大剂量用的,就是泻黄散,不过适应症不一样,现在也少用了。根据泻黄散出了一个成药叫藿香清胃胶囊。
一般情况防风用量不大。
泻黄散组成:
藿香叶 七钱 山栀子仁一钱 石膏 五钱 甘草 三钱 防风 四两,去芦,切焙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