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断章取义,道听途说,不究医理不都是你的拿手活吗?指责别人前想想你自己!
看看你说的什么东东?看到你的回帖就想笑!
叶天士说“柴胡刧肝阴,葛根而竭胃汁”,当然有前提条件,说的这话根本就是废话,难道你以为伤寒不能用柴胡葛根?
叶氏说这话的时候说的是暑,王孟英引用的时候说得是啥?你就不知道了吧?
王孟英何止是在论幼科发热的时候提到,他在很多时候都提到,如果你有认真看他的书,何至于说这种言论?
举的叶氏用玉泉丸的例子就更可笑了,人家知道葛根竭胃汁就不能用此药?这逻辑没毛病吗?知道药物缺点当然是用的时候小心谨慎,对药物使用更加得心应手---当用则用,不当用坚决不用,不是不用好吧?
好好看看《临证指南医案》再来说吧!人家的医案里面伤寒温病都有!和你以为的搞温病的不懂伤寒完全相反!
资料都没查全就急急忙忙的摆观点也只能是笑话一场!
说了也白说,要明白早就明白了何至于等到今天!
葛根能竭胃汁的意思,反过来看就是葛根能去除胃中的湿气。再加芩连很啊湿这个方子是除中焦湿热的。我说的是有人乱用这个方子, 那中焦无湿热的人乱用这个方子的后果就是竭胃汁,连这个意思都看不出来?不知是我的文笔能力差,还是………………?
三剂后,还是气短,就是吸气浅加重了。
找到开方的中医,询问脚面浮肿的原因,大夫考虑附子量稍大,提议减为6克,我提议气短想加桂枝15至20克试试,大夫同意后决定加10克桂枝,又开了5付,服用2剂后,脚面浮肿消退,气短有根本性的改善。
诊断结果为:脾肾阳虚,导致心阳虚。肺有痰饮停滞,郁而生火,导致初有黄涕少许,后为大量白涕。
感谢中医!
你可以参考补中益气汤,升陷汤,这两个方子是典型的往上拉的方子,也可以用在你说的上虛下实的脉证里。但有一前提是尺脉虚弱的人禁用这两个方子。若是上实下虚的就用酸苦,用补肾法,就是往下拉的意思。鸡血藤其味微甘,苦,所以入中下焦,升不了。因为苦能燥能降的原故。
这两个方子(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你看看组方的药物:整体是不是以甘为主,辛为为辅,稍佐以苦味(不至干光升不降)。辛甘可以化阳,制方还是很严谨的,无论伤寒还足后世医家制方都有按四气五味等的规则来制方,并不是胡乱把功能相近的荺物堆砌起就行。还有这说法?
想从下焦往上拉,主要是有这种情况,下焦实上焦虚。
或者是这样的,上焦气多而津液不足,如果是芳香类的风药,那么气会往上散,葛根这一类可以拉水上去,那津液也就上去了,不过感觉上是从中焦往上,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葛根是起阴气,即把中焦、肠中的水或阴升到背上去或者上焦去,为什么要小心,升水的前提,中焦和下焦要有水,如果这两个地方是缺水的话,再升,那后果就可怕了,此所以劫胃汁。并不是说葛根不好,是有的人不能用,或者要配合补阴药一起用。还有这说法?
想从下焦往上拉,主要是有这种情况,下焦实上焦虚。
或者是这样的,上焦气多而津液不足,如果是芳香类的风药,那么气会往上散,葛根这一类可以拉水上去,那津液也就上去了,不过感觉上是从中焦往上,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老师的倡导中肯务实!聚焦于问题本身,净化论坛环境。
对,下焦还是会虚葛根是起阴气,即把中焦、肠中的水或阴升到背上去或者上焦去,为什么要小心,升水的前提,中焦和下焦要有水,如果这两个地方是缺水的话,再升,那后果就可怕了,此所以劫胃汁。并不是说葛根不好,是有的人不能用,或者要配合补阴药一起用。
类似的,医宗金鉴中有补中益气汤七禁,其中有一个就是下焦气不足的,不能用,会拔根。
浏览附件106469
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舌根宽厚不一定是下焦气血足,有可能是湿热、水湿多,这时候要看脉的,不是看舌形能决定用药的。
我是觉得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是个整体向上挪的作用,不是升降,而是把循环的位置中心上移。你可以参考补中益气汤,升陷汤,这两个方子是典型的往上拉的方子,也可以用在你说的上虛下实的脉证里。但有一前提是尺脉虚弱的人禁用这两个方子。若是上实下虚的就用酸苦,用补肾法,就是往下拉的意思。鸡血藤其味微甘,苦,所以入中下焦,升不了。因为苦能燥能降的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