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肺热的问题

哪个藤类药能把下焦的拉上来?鸡血藤?
一般藤类药主走四肢的,带辛味的藤类药,也就是风药都有这种功能吧,想往拉,药量不能大,大了就散。葛根属风药,风能胜湿,故可除胃中湿气。
 
哈,断章取义,道听途说,不究医理不都是你的拿手活吗?指责别人前想想你自己!
看看你说的什么东东?看到你的回帖就想笑!
叶天士说“柴胡刧肝阴,葛根而竭胃汁”,当然有前提条件,说的这话根本就是废话,难道你以为伤寒不能用柴胡葛根?
叶氏说这话的时候说的是暑,王孟英引用的时候说得是啥?你就不知道了吧?
王孟英何止是在论幼科发热的时候提到,他在很多时候都提到,如果你有认真看他的书,何至于说这种言论?
举的叶氏用玉泉丸的例子就更可笑了,人家知道葛根竭胃汁就不能用此药?这逻辑没毛病吗?知道药物缺点当然是用的时候小心谨慎,对药物使用更加得心应手---当用则用,不当用坚决不用,不是不用好吧?
好好看看《临证指南医案》再来说吧!人家的医案里面伤寒温病都有!和你以为的搞温病的不懂伤寒完全相反!
资料都没查全就急急忙忙的摆观点也只能是笑话一场!

说了也白说,要明白早就明白了何至于等到今天!
  
  药物治病靠其偏性,没有偏性就不是药物,
  药物的偏性,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滥用任何药物都会伤人。

  “柴胡刧肝阴,葛根而竭胃汁”
  这类说法本身就是特定条件下的强调、警示之语。
  还可以推而广之:风药皆刧阴,寒药皆亡阳……一般情况下,这样说有什么意义?

  把这类说法作为一种普遍规律来强调,就是过度放大药物的偏性及其滥用过用时才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不但起不到警示作用,还会有碍于这类说法而畏首畏尾惧怕使用、因噎废食之弊
  致使不少医家掣肘于这类夸大其辞的言论而不敢放胆正常使用柴胡、葛根等药

  2015年出版的巨著《中华临床中药学》在不少常用药物条目下,都收录了中医界关于此药的意见分歧和观点交锋,比如:大黄能否健胃的讨论;石膏是微寒还是大寒……
  但葛根条目下完全没提是否竭胃汁的问题,表明此说只是少数医者对葛根偏性的过度夸大和对叶天士特定论述的泛化解读,根本无需讨论。


何炎燊“葛根竭胃汁”辨_01.jpg

何炎燊“葛根竭胃汁”辨_02.jpg

何炎燊“葛根竭胃汁”辨_03.jpg

何炎燊,内科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老中医.jpg
 
唉!人有时一钻起牛角尖来,拉都拉不回来,真没办法。你跟那种人解释起来很费劲的,还不一定有效果,随他去吧。
  我看钻牛角尖的是你!
 
葛根能竭胃汁的意思,反过来看就是葛根能去除胃中的湿气。再加芩连很啊湿这个方子是除中焦湿热的。我说的是有人乱用这个方子, 那中焦无湿热的人乱用这个方子的后果就是竭胃汁,连这个意思都看不出来?不知是我的文笔能力差,还是………………?
  
  就事论事。
  如何看出楼主中焦无湿热?
  
  “中焦无湿热的人乱用这个方子的后果就是竭胃汁”
  说得如此肯定,跟剂量没有关系?你见过这样的竭胃汁的临床案例?

三剂后,还是气短,就是吸气浅加重了。
找到开方的中医,询问脚面浮肿的原因,大夫考虑附子量稍大,提议减为6克,我提议气短想加桂枝15至20克试试,大夫同意后决定加10克桂枝,又开了5付,服用2剂后,脚面浮肿消退,气短有根本性的改善。
诊断结果为:脾肾阳虚,导致心阳虚。肺有痰饮停滞,郁而生火,导致初有黄涕少许,后为大量白涕。
感谢中医!
 
  我看钻牛角尖的是你!
柴胡却肝阴那个别人的帖子你应该看过吧,我在那个帖子是怎么回的?难道你没看见?那时我都说了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劫肝阴也好,竭胃汁也好才能成立。这里我拿这句话来说,就是举例而己,你倒好,拿我前面说的话到后面来反驳我,好象我不知道有前提条件似的,岂不可笑?我发现有一个共病:把伤寒学死的人最爱玩文字游戏,凡事都喜欢逐字逐句的地解释一通,有的简单明了的这么做。
 
柴胡却肝阴那个别人的帖子你应该看过吧,我在那个帖子是怎么回的?难道你没看见?那时我都说了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劫肝阴也好,竭胃汁也好才能成立。这里我拿这句话来说,就是举例而己,你倒好,拿我前面说的话到后面来反驳我,好象我不知道有前提条件似的,岂不可笑?我发现有一个共病:把伤寒学死的人最爱玩文字游戏,凡事都喜欢逐字逐句的地解释一通,有的简单明了的这么做。
不是把伤寒学死,是本来人就思维固化,脑袋死板!
不仅学伤寒死板,做其他事也一样不知变通!
因为一变通他就不知道咋办了!

还有经常性的逻辑混乱现象!
 
  
  就事论事。
  如何看出楼主中焦无湿热?
  
  “中焦无湿热的人乱用这个方子的后果就是竭胃汁”
  说得如此肯定,跟剂量没有关系?你见过这样的竭胃汁的临床案例?
看来说你喜欢玩文字游戏呢,你却又没认真看。我并不是说楼主(七小福)乱用那个方子,你倒回去仔细看看我的原话是在说楼主吗?找说的是论坛里,并没说是楼主,我也不想指明是谁。自己去看帖吧。唉!说了半天,搞了误会,真是浪废口水。
 
不是把伤寒学死,是本来人就思维固化,脑袋死板!
不仅学伤寒死板,做其他事也一样不知变通!
因为一变通他就不知道咋办了!

还有经常性的逻辑混乱现象!
看来他以为我是在说楼主呢,论了半天,原来搞了个误会,我怀凝他到底有没认真看帖。
 
不是把伤寒学死,是本来人就思维固化,脑袋死板!
不仅学伤寒死板,做其他事也一样不知变通!
因为一变通他就不知道咋办了!

还有经常性的逻辑混乱现象!
算了,还是不说了,再说下去,他又得误会,以为我们在合伙怼他。
 
看来说你喜欢玩文字游戏呢,你却又没认真看。我并不是说楼主(七小福)乱用那个方子,你倒回去仔细看看我的原话是在说楼主吗?找说的是论坛里,并没说是楼主,我也不想指明是谁。自己去看帖吧。唉!说了半天,搞了误会,真是浪废口水。
  
  我从来不玩文字游戏,不管你怎么认为!

  那看来是误会了,抱歉。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楼主之前常喝冷饮和酒,大量的黄鼻涕、清鼻涕,以致胸闷喘息,湿热就是从胃中来的。
  
 
鸡血藤上不了,还偏往下走。
还有这说法?
想从下焦往上拉,主要是有这种情况,下焦实上焦虚。
或者是这样的,上焦气多而津液不足,如果是芳香类的风药,那么气会往上散,葛根这一类可以拉水上去,那津液也就上去了,不过感觉上是从中焦往上,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算了,还是不说了,再说下去,他又得误会,以为我们在合伙怼他。
  往往自己心里怎么想,就会觉得别人也会这么想,不是有个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嘛。
 
  往往自己心里怎么想,就会觉得别人也会这么想,不是有个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嘛。
这里有些人是以讨论问题、不断学习为中心的,有些人沉醉于踩踏别人来抬高自己。你越理这种人他们越来劲,忽略就是了。否则一个好端端的讨论问题帖子,演变到最后就充斥着人身攻击,完全脱离了一个中医论坛的发展主旨。
况且,被狗咬了,咬回去总是不太好看,你说对吧。
聚焦于问题本身,净化论坛环境。
 
还有这说法?
想从下焦往上拉,主要是有这种情况,下焦实上焦虚。
或者是这样的,上焦气多而津液不足,如果是芳香类的风药,那么气会往上散,葛根这一类可以拉水上去,那津液也就上去了,不过感觉上是从中焦往上,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你可以参考补中益气汤,升陷汤,这两个方子是典型的往上拉的方子,也可以用在你说的上虛下实的脉证里。但有一前提是尺脉虚弱的人禁用这两个方子。若是上实下虚的就用酸苦,用补肾法,就是往下拉的意思。鸡血藤其味微甘,苦,所以入中下焦,升不了。因为苦能燥能降的原故。
 
你可以参考补中益气汤,升陷汤,这两个方子是典型的往上拉的方子,也可以用在你说的上虛下实的脉证里。但有一前提是尺脉虚弱的人禁用这两个方子。若是上实下虚的就用酸苦,用补肾法,就是往下拉的意思。鸡血藤其味微甘,苦,所以入中下焦,升不了。因为苦能燥能降的原故。
还有这说法?
想从下焦往上拉,主要是有这种情况,下焦实上焦虚。
或者是这样的,上焦气多而津液不足,如果是芳香类的风药,那么气会往上散,葛根这一类可以拉水上去,那津液也就上去了,不过感觉上是从中焦往上,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这两个方子(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你看看组方的药物:整体是不是以甘为主,辛为为辅,稍佐以苦味(不至干光升不降)。辛甘可以化阳,制方还是很严谨的,无论伤寒还足后世医家制方都有按四气五味等的规则来制方,并不是胡乱把功能相近的荺物堆砌起就行。
 
还有这说法?
想从下焦往上拉,主要是有这种情况,下焦实上焦虚。
或者是这样的,上焦气多而津液不足,如果是芳香类的风药,那么气会往上散,葛根这一类可以拉水上去,那津液也就上去了,不过感觉上是从中焦往上,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葛根是起阴气,即把中焦、肠中的水或阴升到背上去或者上焦去,为什么要小心,升水的前提,中焦和下焦要有水,如果这两个地方是缺水的话,再升,那后果就可怕了,此所以劫胃汁。并不是说葛根不好,是有的人不能用,或者要配合补阴药一起用。

类似的,医宗金鉴中有补中益气汤七禁,其中有一个就是下焦气不足的,不能用,会拔根。


1628741626173.png


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舌根宽厚不一定是下焦气血足,有可能是湿热、水湿多,这时候要看脉的,不是看舌形能决定用药的。
 
葛根是起阴气,即把中焦、肠中的水或阴升到背上去或者上焦去,为什么要小心,升水的前提,中焦和下焦要有水,如果这两个地方是缺水的话,再升,那后果就可怕了,此所以劫胃汁。并不是说葛根不好,是有的人不能用,或者要配合补阴药一起用。

类似的,医宗金鉴中有补中益气汤七禁,其中有一个就是下焦气不足的,不能用,会拔根。


浏览附件106469

有些人舌根宽厚而舌尖窄,就想着从下焦多提一些上来 //舌根宽厚不一定是下焦气血足,有可能是湿热、水湿多,这时候要看脉的,不是看舌形能决定用药的。
对,下焦还是会虚
 
你可以参考补中益气汤,升陷汤,这两个方子是典型的往上拉的方子,也可以用在你说的上虛下实的脉证里。但有一前提是尺脉虚弱的人禁用这两个方子。若是上实下虚的就用酸苦,用补肾法,就是往下拉的意思。鸡血藤其味微甘,苦,所以入中下焦,升不了。因为苦能燥能降的原故。
我是觉得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是个整体向上挪的作用,不是升降,而是把循环的位置中心上移。

我感觉上的上实下虚,是升发之力上来后,除去用掉的部分,应该回到下焦重新进入下一个循环,但是这里被影响了,导致回来的不足,酸 苦 都是向下的 大剂的甘比如地黄应该也是,如果酸苦无效,应该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影响。

比如热的问题,除开从体表散掉的,体内应该留下足够的部分,但是好像有些人存不住,生内寒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