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不一样,治法也不一样。证状也都不一样, 风寒化热雍肺: 风热袭肺 那能是一样呀?不用区分了啊,都化热后,治法一样了。区别在于有没有表寒表闭,如果有,带一点点辛平、或微温的开表就行。
一样的,化热后一样治。根本就不一样,治法也不一样。证状也都不一样, 风寒化热雍肺: 风热袭肺 那能是一样呀?
对头。叶天士说过葛根能竭胃汁,可偏偏有人乱用这个方,论坛里正好有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个是清中焦的湿热的,和肺热没啥关系。
对于初学者和学没多久的人而言,很容易产生片面的观点,从而象打了鸡血似的。这也难怪。怕就怕在学久成习惯了,还是不懂灵活变通,兼听各家之长,形成思维固化。是的,很多人看了伤寒论就以为能治百病了,太天真了。
对头。叶天士说过葛根能竭胃汁,可偏偏有人乱用这个方,论坛里正好有个活生生的例子。
对于初学者和学没多久的人而言,很容易产生片面的观点,从而象打了鸡血似的。这也难怪。怕就怕在学久成习惯了,还是不懂灵活变通,兼听各家之长,形成思维固化。
用错方没关系,只要不是大问题。可以及时改正,就怕用错方,还不知错在何处,那也就无从改正了。
学习某种药的用法,自然要向擅用此药的人学习,如用风药学东垣,用麻桂学仲景,用山药学张锡纯。
叶天士并非最擅用柴胡葛根之人,把他的话当成柴胡葛根的用药准绳,恐非兼听并蓄/灵活变通之道。
何况这话是不是叶氏首先说的,叶氏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个话,还得先弄明白了,才能理解其本意。
不考出处,不究医理,道听途说,断章取义,是学医的大忌。
“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最早见于明代张司农的《治暑全书》,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疟》中论治“小儿暑疟”时引用的张氏的观点,王孟英又在《温热经纬》中论述“幼科发热”时引用了叶天士的话。
而叶天士所注的《本草经解》中却没有“柴胡刧肝阴,葛根而竭胃汁”之说,可见叶天士的“柴胡刧肝阴,葛根而竭胃汁”是在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前提条件下说的:“幼科纯阳,暑为热气,症必热多烦渴”。
叶天士的《种福堂公选良方》中治“肺胃肾阴虚内热伤津”的[玉泉丸]里面就用了葛根,而且用量是方中最大的,叶天士自己临床还用过此方,留下了相关的故事,他怎么不怕“葛根竭胃汁”了?
唉!人有时一钻起牛角尖来,拉都拉不回来,真没办法。你跟那种人解释起来很费劲的,还不一定有效果,随他去吧。哈,断章取义,道听途说,不究医理不都是你的拿手活吗?指责别人前想想你自己!
看看你说的什么东东?看到你的回帖就想笑!
叶天士说“柴胡刧肝阴,葛根而竭胃汁”,当然有前提条件,说的这话根本就是废话,难道你以为伤寒不能用柴胡葛根?
叶氏说这话的时候说的是暑,王孟英引用的时候说得是啥?你就不知道了吧?
王孟英何止是在论幼科发热的时候提到,他在很多时候都提到,如果你有认真看他的书,何至于说这种言论?
举的叶氏用玉泉丸的例子就更可笑了,人家知道葛根竭胃汁就不能用此药?这逻辑没毛病吗?知道药物缺点当然是用的时候小心谨慎,对药物使用更加得心应手---当用则用,不当用坚决不用,不是不用好吧?
好好看看《临证指南医案》再来说吧!人家的医案里面伤寒温病都有!和你以为的搞温病的不懂伤寒完全相反!
资料都没查全就急急忙忙的摆观点也只能是笑话一场!
说了也白说,要明白早就明白了何至于等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