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难治的阴虚夹湿证

同意你的观点,这个情况是清热已经伤正了,机体功能在下降。生石膏、胆草之类尤其不能用,清热伤气,利湿伤阴,要非常小心。
平时的调理一是看脉、舌苔,病人自己的感觉,定期做下相关检查,不可不慎。一般我要求病人自己每天记录一下吃药后的反应,以备查。
清血分瘀热我个人喜欢用丹皮、赤芍,瘀血重的加茜草,但是腹泻的人不能用,动血药会加重腹泻。
    
  他母亲的情况是偏于便秘。
  
  气为血之帅,气足才能推动血行。
  所以对于{虚/郁/瘀}兼有的人来说,需要{益气/疏郁}才能更快的活血化瘀。

  如果使劲的清气分的{郁热/虚热},势必损耗脾肾阳气,
  即便同时在用{凉血活血}的血分药,也会影响化瘀速度。

  气郁和血瘀是内热伤阴的根源,所以清气热而不疏气郁,热老是清不完。
  直到阳气受到严重损伤,衰弱到再也无法化热,转变成{虚寒湿瘀的体质}之后,热就清完了。


  与其{长期服药,清热损阳伤脾}而达到{阴阳两虚}的{弱平衡},
  不如{坚持运动,疏肝健脾活血}去争取{阴阳两旺}的{真治愈}。

  以前看到过一个{坚持渐进的适度的锻炼一年治愈肝硬化腹水}的佳效案例,给人启示,令人鼓舞:
  
{出版信息}《百度宜忌大全》贾河先·颜仁熙(1991·重庆出版社) - 副本.jpg


{坚持渐进的适度的锻炼一年治愈肝硬化腹水}的佳效案例.jpg
 
夏天穿两件薄衣不热,冬天穿一件厚衣不冷
这个标准挺好的,也有练易筋经,站桩的人说练到后来,寒暑不侵,大约也是这个意思,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大约人体的气与外界大自然的气能够抗衡,不会过度收敛,也不会过度发散
 
慢运动确实也是必要的,现在我妈每天去和其他老年人跳坝坝舞(舒缓的动作),即有交流,也有慢运动,我想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初,她曾跟着我慢跑过几天,然后就头晕,天昏地眩,发呕,送到杭州市中医院去了,一周才勉强恢复,当时还很担心。
慢跑,她可能暂不合适吧,即使要有慢跑,也只能慢慢来,可能中速快走更适合,并且要看当天的精神状态。
 
金匮原方配比的汤剂,如果用了肉桂,就会太热,我试过桂枝,肉桂,肉桂加桂枝,加附子,不加附子,发现有附子和桂枝的时候,引火归元的效果还更好,单纯的六味地黄效果不行
六味地黄效果基本上是补纯阴虚的药。
 
哈哈哈,都说了你的关注点总是那么奇怪,还不自知!
就算人家西医看化验单也是看的不正常的数据,你真厉害,连正常的数据都能看出问题,而且得出的结论还和人西医专业的人相反,厉害呀!
请问你看了多少化验单啊?
你的分析方法没问题吗?
该怀疑你自己的不怀疑,不该怀疑的你多疑,哈哈哈,真是什么人啊?
还一堆起哄的!
这种为了反驳而反驳,真的很可笑!
病人的感觉你不信,化验数据变正常了你也不信,那你信什么?你自己?哪里来的自信?
你的无知在论坛都已经害了很多人!
上次再别的帖子我就说了,现在用燥热药的首当其冲的是害自己!
对哦,如果你自食恶果,简直就是为民除害了!哈哈哈哈
真的还是少提醒你的好!
原来我真的错了!哈哈哈
你说的这种方案,人家早用过了,失败了哦!
只能说明你的思路被证明不适用,诊断错误!哈哈哈
还风药!且
四诊都有问题,哪来的自信?
舌照不会看,脉诊没有,病人的感觉你不信,西医的检查数据你不信,病人的饮食没问题你也觉得有问题,哎呀真是太有意思了!
这都能自以为诊断正确,这自信简直无与伦比了!哈哈哈
你简直太牛了,以前太小看你了!哈哈哈
真实的验案放在你面前,还不止一例,你非得说治的不对!还能更自欺欺人一点么?
哦,是不是非得你提供的方案治疗失败然后你推荐饮食运动方案让人慢慢调养才是对的呀?
看看你掺和的咨询贴,总结一下你惯用的霸屏模式吧!
每一个疑难证都掺和的牛人呀!
唉,以前说我不发医案,我还是一贯坚持不发,这只不过是指点一下而已,别人采用了我的观点而已,你就这样子?太激动了吧?
这是正常人能干的事儿么?
说人是下策,总比某些人推荐一个失败一个,最后都以控制饮食,运动养生的无奈之举强些。
列举了那么多名家,你以为就能证明你对了吗?可惜学的似是而非,形似而神不似,连基本的诊断都不会还冒充名家方案,不知道张仲景会不会被你气活过来?睡觉的时候你得小心点,免得他找你聊天哦!曲解人家的经文会遭报应的。或许已经遭报应了,那就是到现在还没解决自己的问题!哎呀,怎么觉得那么大快人心呢有没有?这是不对的,我不应该幸灾乐祸,不过实在是忍不住呀!哈哈哈
我就发现你属小强的,总是时不时蹦跶一下!
不踩你简直是对不起大众呀!
浏览附件105219
新鲜出炉的阴阳柱形图,大致可以表示出来吧。
只是代表正气,没标示邪气,所以仍然是过于理想化的图表。
规定以4为正常标准,便于说明问题。阴虚阳虚都有程度不同,所以一个组图只能代表一种情形。
太苛刻的请忽略本图!
1623895643793.png


  你昨天帖上来的这张阴阳柱形图画得真好。
  图表作者对阴阳盛衰的规律领悟非常到位!
  多谢分享,收藏了。
  
  看{阴虚者}的〈阴阳柱〉(第二组),以4为平人的正常标准:
  [阴气]为2.5(降低了1.5),[阳气]为3.5(降低了0.5)。

  下面三种治法都可以{恢复阴阳平衡},不知你觉得哪策略更好:
  一、阴补1.5;阳补0.5,力求恢复到平人的阴阳水平
  二、阴补0.5;阳泻0.5,达到平人3/4的阴阳水平
  三、不补阴;只将阳泻1.0,使阴阳均维持在平人60%处
  
 
  有燥湿相合就有阴虚夹湿。大凡遇到相反的致病因素糅合在一起,就让病变得极其复杂。
  比如明明看到典型的阴虚症状:胆息肉、肠息肉、股骨头变形、焦虑、寐差,应该舌体小、舌苔少甚至无,偏偏看到一个淡胖的大舌头。这往往意味着虽然阴虚为本,却有寒湿颇重的一副脾胃。比如大便不成形或容易腹泻,饮食不慎的腹胀之类。如果看到寐差、焦虑阴虚的征兆,想滋阴清热,很可能阴没补上,脾胃就受不了了,比如腹胀、便溏。然后你看到脾胃虚寒的症状,知道之前投滋阴清热犯错,于是料定阴虚是假,脾胃虚寒是真,于是又转投健脾开胃之药,虽然脾胃的症状好转但寐差、烦躁、焦虑之症却加重了。
  还有甚至这样:明明想滋阴清热治失眠,结果吃了滋阴的药反而睡的更差。明明想健脾补胃,结果胃胀加重,反而睡眠烦躁好转了。
  若不懂阴虚夹湿一症,就不明所以而无可奈何了。
  阴虚夹湿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症状是吃点油腻或甜腻的食物就生痰。无他,阴虚之火不能运化痰湿而煎炼成痰罢了。
  早年看到张景岳用二陈汤煮熟地,感慨张景岳真的是将阴虚夹湿认识的恰如其分。可转到自己手里,遇到阴虚夹湿的病人也亦步亦趋的效法张景岳,结果病人说吃了之后烦躁异常,极不舒服。然后就对阴虚夹湿心存芥蒂。
  不要以为阴虚夹湿只有一种证型,也不要以为一个二陈配熟地就万试万灵了。
  所以后来就吸取教训,既然二陈配熟地不行,极可能是痰湿重而脾胃不能运化,所以就走了藿香正气加沙参的路,因为藿香正气是二陈的变方、增加了祛湿健脾的药,且有芳香宣透之力,而之所以不用熟地是因为既然加重了化湿之力,那滋阴就不能过于呆滞,用沙参,滋阴轻灵而不生湿确能解决一些阴虚夹湿的问题。但也仅仅是部分而已。
  这么多年二陈配熟地基本就没被用恰当过,显然对这一证型及病因病机理解一直有偏差,甚至时运未到,遇不到相似的病人而已。
  越是临证久了,对疾病越心存敬畏,然后就不断的反思。对人的认识越深,越感觉自己的学识浅薄。
  关于人的学问哪有那么容易呢?
赵老治这种,不用清热的药的,你怎么来的石膏,他就是放弃燥湿和淡渗,用宣肺的方法来处理湿,而阴虚那里,他用通补和清补的方法,然后加上健运中焦,就这三个部分。没有清热药的。
  
  老师不必自责,这类{阴虚夹湿}的患者难治,
  是因为他们{生活方式}上有{严重的偏颇}:

  一、思虚心重/精神压力较大,肝郁化火伤阴
  二、久坐少动/没有锻炼习惯,影响水湿运化
  三、饮食不节/嗜好甜食油腻,肥甘滋生湿满

  {短期小剂量的服药}无法{较快纠正}并{持续抗衡}这些{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给机体造成的损伤。


  赵绍琴教授之所以能够用{宣散湿热}而{少投寒药}的方法来治愈{湿温病},
  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节制饮食/适度运动}。

  因为三四十年前的患者获取医学知识的途径比较少,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也就小,
  加上赵老威望高,患者依从度比较高,他处方之前通常要先跟患者{约法三章}

  赵绍琴教授用{促成患者养成(节制饮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习惯}的方法,
  达到了不用药清热而远胜清热的疗效,且生活好习惯有延续性,患者可长期受益。

  把{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治疗手段}常出现在赵老的医论案例中:
  
赵绍琴治湿热病注重{忌口/运动}对患者进行有效{生活方式干预}的案例(勾注)01.jpg



赵绍琴治湿热病注重{忌口/运动}对患者进行有效{生活方式干预}的案例(勾注)02.jpg
  
 
我也收藏了这个图:001:
但江海老师提到过这个图只是示意一下,实际情况很复杂,比如还分表里,脏腑,经络,都画上来的话,有点难画了,

赵老的饮食和运动方案,的确很好,我认为目前大多数人也都适合吧,
现代西医中也有不少精英的观点,是一致的,比如冯雪团队的减脂减重理论,我仔细阅读过,大体上也是这个方向,

只是太难说服身边的朋友,即使看上去说服了,转过头去又问“今天有肉没有”:021::021:,只好避而不深谈了
 
中间有段时间(大概一月半之前)有热势增大的情况,我的反应稍慢,

其中部分调整是,暂去生石膏,龙胆草减量,这是部分调整,当时感觉清热药应该暂减一减,

相对没那么怕冷了是一个变化,但相对没那么怕热了也是一个变化,

肌肉中也有脂肪(我曾问过我的教练,说我的力量变大了,为什么体重没有上升呢,教练站在他的知识体系里回答道,肌肉中也有脂肪),
几个梦回老师提到的变化至少还在正常范围,还待观察吧,


其他变化我认为是显著的好变化,
甘油三酯巨降,肝区B超结果转好,血压高大好,
头晕概率大大下降,
耳心痛舌尖痛牙龈痛易出血等等概率大大下降,(前年王教授用血府逐瘀后,有血虚表现,又改用归脾汤,这些症状复现,且非常迅猛,现在出现的概率和程度都大大下降了),
面部黑斑减少减淡,
脚趾甲由黑变白且有血色,(前年王教授用血府逐瘀后,也是有好转的,停药后会复现,目前用药效果差不多,暂没有停药历史)
吃青菜水果肚子不痛不拉稀了,现在能消化了(以前是直接把青菜拉出来),
睡眠质量稍有提高,(整夜睡不着的概率大大减少,当然没控制住热势,会反复,稍加调整便又很容易好,这也取决于家庭的中医资源环境吧,前些年老跑三甲医院或医馆,没这么迅捷的处理),
睡眠相对好了,所以白天的精神状态也是有好转的,
易饥感觉下降,(去年看到饭就想吃,今年春以后这种情况大大减少了),


既怕冷又怕热的情况同时有好转,
前年开空调就会打喷嚏披一件毯子(即使开到28度(没有直吹)也是这样),去年稍好(去年我是依据王教授的血府逐瘀,也有些效果,但发热和睡眠问题有点难处理),今年就很少披毯子了,
去年一吃饭就摇扇子,这几天这么热了,很少看她摇扇子,
所以怕冷又怕热的情况是同时有好转的,几年前我听蔡长福的徒弟给我讲过一些,判断身体经络是否完全通泰,有个重要的现象可以观察,就是夏天穿两件薄衣不热,冬天穿一件厚衣不冷,不怕冷不怕热的相对变化,我想是一个好现象。


感冒好得快些了,(各种原因吧,也有经验在里面),同样是流清涕打喷嚏咽痛音重有痰,情况极为相似,今年处理得快些,
去年年底我帮她处理了10来天,
今年4月3日,又出现了,且在加重,我妈都准备好生10天病了,我帮她处理了2天,恢复如初,全方近20味药,我就只把麦冬和知母的量调整了下,另加了桑叶,桑白皮,稍加薄荷、蝉蜕,第二天见效,好转迅速,第三天基本恢复如初,未留下去年“病去如抽丝”的感觉
舌苔、脉象也要记录。
 
  
  老师不必自责,这类{阴虚夹湿}的患者难治,
  是因为他们{生活方式}上有{严重的偏颇}:

  一、思虚心重/精神压力较大,肝郁化火伤阴
  二、久坐少动/没有锻炼习惯,影响水湿运化
  三、饮食不节/嗜好甜食油腻,肥甘滋生湿满

  {短期小剂量的服药}无法{较快纠正}并{持续抗衡}这些{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给机体造成的损伤。


  赵绍琴教授之所以能够用{宣散湿热}而{少投寒药}的方法来治愈{湿温病},
  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节制饮食/适度运动}。

  因为三四十年前的患者获取医学知识的途径比较少,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也就小,
  加上赵老威望高,患者依从度比较高,他处方之前通常要先跟患者{约法三章}

  赵绍琴教授用{促成患者养成(节制饮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习惯}的方法,
  达到了不用药清热而远胜清热的疗效,且生活好习惯有延续性,患者可长期受益。

  把{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治疗手段}常出现在赵老的医论案例中:
  
  
一、思虚心重/精神压力较大,肝郁化火伤阴
  二、久坐少动/没有锻炼习惯,影响水湿运化
  三、饮食不节/嗜好甜食油腻,肥甘滋生湿满

现在的人这三条基本都跑不掉,所以很多慢性病光靠药疗效不会太好。现在我很推荐的就是散步,八部金刚功,易筋经锻炼。站桩也很好,打坐的话气血不通的人不太适合。

运动能生阳化湿,是很好的,以前治过一个便溏的人,他只要一运动,大便就能成形,可见是多么缺乏运动了。
 
我也收藏了这个图:001:
但江海老师提到过这个图只是示意一下,实际情况很复杂,比如还分表里,脏腑,经络,都画上来的话,有点难画了,

赵老的饮食和运动方案,的确很好,我认为目前大多数人也都适合吧,
现代西医中也有不少精英的观点,是一致的,比如冯雪团队的减脂减重理论,我仔细阅读过,大体上也是这个方向,

只是太难说服身边的朋友,即使看上去说服了,转过头去又问“今天有肉没有”:021::021:,只好避而不深谈了
我有个想法是人体缺什么,就会想吃什么,想吃肉说明身体里有脂肪和蛋白质需求,但是人体本身好像又不缺这个,就有个问题,蛋白质脂肪补不到需要的地方,具体因为痰饮还是瘀血,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就不好说了。

这个有点类似于消渴,渴说明缺水,大量喝水也不解渴,因为水补不上去。
 
同意你的观点,这个情况是清热已经伤正了,机体功能在下降。生石膏、胆草之类尤其不能用,清热伤气,利湿伤阴,要非常小心。
平时的调理一是看脉、舌苔,病人自己的感觉,定期做下相关检查,不可不慎。一般我要求病人自己每天记录一下吃药后的反应,以备查。
清血分瘀热我个人喜欢用丹皮、赤芍,瘀血重的加茜草,但是腹泻的人不能用,动血药会加重腹泻。
  
  人活一口气,用生石膏、胆草之类的清气分实热的药确实需谨慎。
  如果气分的热是郁热的话,通过{疏肝理气药}和{适度的身体活动}把它疏散开是最好的,可以温养脏腑/充实肌肉,而直接清掉势必白白损耗阳气。

  {补土派}代表医家之一的〈王好古〉在其著作《此事难知》(该书主要为编集其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其中也反映了王好古的有关医学思想)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气病在表,误用血药,无伤,为安血而益阴;反之血病在里,误用气药如白虎汤(生石膏)等,则有害,因易致泻肺而损阴



  一、思虚心重/精神压力较大,肝郁化火伤阴
  二、久坐少动/没有锻炼习惯,影响水湿运化
  三、饮食不节/嗜好甜食油腻,肥甘滋生湿满
  现在的人这三条基本都跑不掉,所以很多慢性病光靠药疗效不会太好。现在我很推荐的就是散步,八部金刚功,易筋经锻炼。站桩也很好,打坐的话气血不通的人不太适合。
  运动能生阳化湿,是很好的,以前治过一个便溏的人,他只要一运动,大便就能成形,可见是多么缺乏运动了。
  
  是的,运动不仅可以生阳,促进气血流通还能疏肝气,散郁热。
  {八段锦}和{五禽戏}也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这类{传统健身功法}除了锻炼筋骨/疏通气血之外,还有心理调节的作用,就像{瑜伽}一样。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要说活动量小,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有个人,一星期走动的步数还没有正常人1天多,平均每天竟然不到1000步,有些天甚至只有三五百步,医生都从来没见过,被惊呆了:

一星期走动的步数还没有正常人1天多的案例(健康之路)snap00001.jpg


一星期走动的步数还没有正常人1天多的案例(健康之路)snap00002.jpg


一星期走动的步数还没有正常人1天多的案例(健康之路)snap00003.jpg


一星期走动的步数还没有正常人1天多的案例(健康之路)snap00004.jpg
 
我有个想法是人体缺什么,就会想吃什么,想吃肉说明身体里有脂肪和蛋白质需求,但是人体本身好像又不缺这个,就有个问题,蛋白质脂肪补不到需要的地方,具体因为痰饮还是瘀血,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就不好说了。

这个有点类似于消渴,渴说明缺水,大量喝水也不解渴,因为水补不上去。
  
  正常人都需要经常适量的吃肉,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
  
  关键是现在不少人吃饭的速度太快了,狼吞虎咽,十分钟之内就搞定,没有细嚼慢品肉的滋味。
  所以需要吃大量的肉才能满足口腹之欲,导致每天吃下去的肉就大大超过身体的实际需要量了。
  进食过快反馈阻滞导致的{味觉感知度-身体需要量}的失谐:进食量大而满足感低幸福感低。
  
  另外一个就是做肉的时候:1、块切得太大;2、精纯去骨无需啃剃;3、辅料配菜比例太小。
  
 
你又搞错了,肾阴不足,肾就纳不了太多阳气,人体为了保护肾,首先就会自动堵塞胃经,胆经、心包经,甚至肾经,这一条路径。
不是肾阳浮越,而是心火根本就降不下去,只能上炎。
所以你又是一个将实火当作虚阳外越的人!
随你吧!
看来是我的描述不对,我把这个也叫虚阳浮越,应该是名词错误,刚刚看王孟英,发现有个词叫阴亏阳越
 
浏览附件105249

  你昨天帖上来的这张阴阳柱形图画得真好。
  图表作者对阴阳盛衰的规律领悟非常到位!
  多谢分享,收藏了。
  
  看{阴虚者}的〈阴阳柱〉(第二组),以4为平人的正常标准:
  [阴气]为2.5(降低了1.5),[阳气]为3.5(降低了0.5)。

  下面三种治法都可以{恢复阴阳平衡},不知你觉得哪策略更好:
  一、阴补1.5;阳补0.5,力求恢复到平人的阴阳水平
  二、阴补0.5;阳泻0.5,达到平人3/4的阴阳水平
  三、不补阴;只将阳泻1.0,使阴阳均维持在平人60%处
  
多谢赞誉,这是我自己画的,不是用的别人的!都说了是新鲜出炉嘛!
都说了要求太苛刻的请忽略,还说到具体数字了,唉,还真是看不懂人话呀?
是的,我解释得了,但就我这么多年给你解释了无数次的经验来看,是绝对的吃力不讨好,还是算了!
你这个推论连入门级的人都不如,我发的主题帖里面我怕人家误会就据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的。
谁告诉你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要各自补充的?你把人体的调节能力放哪了?
阴阳互根互用,阴虚滋阴,阳虚补阳,另一方自然就会补足了,还需要你多此一举各自补充?
张仲景都没这么做过!
昨天还在那分析气温变化,今天就提出这么无脑的问题,这是学伤寒论学了个寂寞呀?
 
  
  人活一口气,用生石膏、胆草之类的清气分实热的药确实需谨慎。
  如果气分的热是郁热的话,通过{疏肝理气药}和{适度的身体活动}把它疏散开是最好的,可以温养脏腑/充实肌肉,而直接清掉势必白白损耗阳气。

  {补土派}代表医家之一的〈王好古〉在其著作《此事难知》(该书主要为编集其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其中也反映了王好古的有关医学思想)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是的,运动不仅可以生阳,促进气血流通还能疏肝气,散郁热。
  {八段锦}和{五禽戏}也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这类{传统健身功法}除了锻炼筋骨/疏通气血之外,还有心理调节的作用,就像{瑜伽}一样。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要说活动量小,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有个人,一星期走动的步数还没有正常人1天多,平均每天竟然不到1000步,有些天甚至只有三五百步,医生都从来没见过,被惊呆了:

是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哪个低血压又是乙肝的老爷子啊!
你俩当时非说治错了,我的解释估计你到现在还没懂!
现在呢?后来你俩分析的头头是道,结果呢?
低血压解决了吗?

还有哦,连药证相应都不知道吗?
药方里阴阳双补,寒温同用就是好方子?
病人的病情不考虑?
这是学的哪国的中医哦!
 
看来是我的描述不对,我把这个也叫虚阳浮越,应该是名词错误,刚刚看王孟英,发现有个词叫阴亏阳越
那已经是阴虚到最后接近于阴阳离绝的危侯了!
再找吧!这个术语也不合适!
而且王孟英的书不适合你,需要有一定的温病基础的人看能看懂!
判断寒热,多看看《病机十九条》,字字珠玑!
 
最后编辑:
  
  人活一口气,用生石膏、胆草之类的清气分实热的药确实需谨慎。
  如果气分的热是郁热的话,通过{疏肝理气药}和{适度的身体活动}把它疏散开是最好的,可以温养脏腑/充实肌肉,而直接清掉势必白白损耗阳气。

  {补土派}代表医家之一的〈王好古〉在其著作《此事难知》(该书主要为编集其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其中也反映了王好古的有关医学思想)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章虚谷曰∶仲景论六经外感,止有风、寒、暑、湿之邪。论温病由伏气所发,而不及外感。或因书有残缺,皆未可知,后人因而穿凿附会,以大青龙、越脾等汤证治为温病,而不知其实治风寒化热之证也。其所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是少阴伏邪出于太阳,以其热从内发,故渴而不恶寒。若外感温病,初起却有微恶寒者,以风邪在表也。亦不渴,以内无热也。似伤寒而实非伤寒,如辨别不清,多致误治,因不悟仲景理法故也。盖风为百病之长,而无定体,如天时寒冷,则风从寒化而成伤寒。温暖则风从热化而为温病。以其同为外感,故证状相似,而邪之寒热不同,治法迥异,岂可混哉?二千年来,纷纷议论,不能剖析明白,我朝叶天士始辩其源流,明其变化,不独为后学指南,而实补仲景之残缺,厥功大矣。爰释其义,以便览焉!
 
再发一个特别适合梦先生的:

汪按∶今人畏凉药,并轻清凉解每多疑虑,至温补升燥。则恣用无忌,实此等医人阶之厉也。而不辨其有无湿滞,概用枳、朴,亦岂无遗憾乎?至转疟之机括一言,原指气机通达,病乃化疟则为邪杀也,从此迎而导之,病自渐愈。奈近日市医,既不知温热为何病?柴、葛、羌、防,随手浪用,且告病家曰∶须服几剂柴胡,提而为疟,庶无变端,病家闻之,无不乐从,虽至危殆,犹曰提疟不成,病是犯真,故病家死而无怨,医者误而不悔,彼此梦梦,亦可慨也夫。汪按∶此辨尤精当明析,切中时弊。
 
再(舌)色绛而舌中心干者,乃心胃火燔,劫烁津液,即黄连、石膏,亦可加入。若烦渴烦热,舌心干,四边色红,中心或黄、或白者,此非血分也。乃上焦气热烁津,急用凉膈散,散其无形之热,再看其后转变可也。慎勿用血药,以滋腻难散。至舌绛望之若干,手扪之原有津液,此津亏湿热熏蒸,将成浊痰,蒙闭心包也。

热已入营则舌色绛,胃火烁液则舌心干,加黄连、石膏于犀角生地等药中,以清营热而救胃津,既白虎加生地之例也。

再有热传营血,其人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挟热而搏,唐本无此四字。其舌色必紫而暗,扪之湿,当加入散血之品,如琥珀、丹参、桃仁、丹皮等。不尔,瘀血与热为伍,阻遏正气,遂变如狂、发狂之证。若紫而肿大者,乃酒毒冲心。若紫而干晦者,肾肝色泛也,难治。

舌色绛而上有粘腻,似苔非苔者,中挟秽浊之气,急加芳香逐之。舌绛欲伸退场门而抵齿,难骤伸者,痰阻舌根,有内风也。舌绛而光亮,胃阴亡也。急用甘凉濡润之品。若舌绛而干燥者,火邪劫营,凉血清火为要。舌绛而有碎点白黄者,当生疳也。大红点者,热毒乘心也。用黄连、金汁。其有虽绛而不鲜,干枯而痿者,肾阴涸也。急以阿胶、鸡子黄、地黄、天冬等救之。缓则恐涸极而无救也。


这就是温病辩舌之法,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节选。
看看论坛舌绛而舌心干黄的有多少?还不能用寒凉药,什么人啊!
早就说过别用伤寒的规则来判断温病,自己不看书或者看不懂就一直在这里找茬!
不踩你真不行啊!哈哈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