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经络学说要进入中学生的教材,让全民从小就能运用经络学说治疗自己和家人的疾病,就能知道如何防病,知道如何保持健康。中医常识比西医的生理卫生知识有效得多。
刘老师悲天悯人的情怀令人钦佩,不过疫苗是中医发明的,我国宋代就发明了〈人痘术〉预防天花,但这种{天然减毒疫苗}副作用很大,接种者大约有2%的病死率。人痘术传到欧洲之后,西医改进为〈牛痘术〉,使其副作用大大减小,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在使用这种技术制备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的减毒活疫苗,并为消灭这两种疾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西医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有市场,多数人愿意优先选择西医。
现代人从小以接受科学教育为主,而传统文化教育薄弱,形成了重科学思维而轻哲学思想的认知方式,重理论完美的求知,而轻实践有效的求是。
只有从娃娃抓起,让传统哲学思维和中医药文化走进大中小学校园,重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续接断代的医道医术,才能改变西医一家独大,药片文化流行的局面,找回中医失落的元神,惠及千万华夏子孙。
听您说退休以前是老师,您觉得呢?
至少可以教一些常用的有效方法。我家孙辈都知道感冒灸大椎,胃疼灸中脘,拉肚子灸肚脐,等等,不至于盲目地去找西医输液吃药。大人学了都费劲的东西,让小孩学,还替家人治病。 这真的靠谱么?
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经络学说要进入中学生的教材,让全民从小就能运用经络学说治疗自己和家人的疾病,就能知道如何防病,知道如何保持健康。中医常识比西医的生理卫生知识有效得多。
至少可以教一些常用的有效方法。我家孙辈都知道感冒灸大椎,胃疼灸中脘,拉肚子灸肚脐,等等,不至于盲目地去找西医输液吃药。
这几天哪儿也没有去。我爬过黄山、荡过西湖、北戴河冲过海浪、西安访过秦皇汉武、惯看长江秋月春风……所以对游山玩水没有兴趣
要战胜新冠,人的免疫力难以发挥作用,因为人的免疫细胞识别不了它。
我认为:战胜新冠,一靠自我防护,二靠神奇中医,三靠强力疫苗。
中医最强调的就是整体平衡,临床上注重综合调治。中医的功法有一种就够一生受用。
不需要多种。
学多了是有害学习。
中医普及不能喊口号,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刀切。
不统一教材,如统一教材就有是西医思想。
我想,有点中医基础的人都能当教员,所谓取长补短。
不是每个人都要当医生,多办兴趣班,先了解诊疗原理,比如点穴,按摩,有了兴趣就好办多了。
以后以兴趣逐渐深入就不难了。
你不是抬杠吗?唐代就医学教育就有统一教材,照你这样说也是西医思想啰?
春秋时期私学兴起,官医和民医并存,军、儒、道医相继萌生,出现了教育考试的范本《黄帝内经》等。
隋唐设太医署负责医学教育,分医师、针师、按摩、药学四科,其考试制度、人才选拔逐步完备。
宋代太医局主管医学教育,将医学列入太学的教育与考试制度,铸造针灸铜人作为教具,编制《太医局诸科程文格》以规范考试命题,使其更加完善。
元代首创医学科举,对医学教授、提举等医官有考核措施,实施民间医生考试以决定行医资格。
古代医学教育一向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分科教学。
如唐代医学虽分四科,但医学基础课程均有《素问》《脉经》《甲乙经》《本草经》。
在此基础上,各科再设置相关课程,如针科学习《明堂脉诀》《黄帝针经》以及九针补泻和临床应用知识,按摩科则需学习体疗、按摩、伤科、整骨等课程及实际应用方法。
教材是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基础内容和共识读本,博采诸家、取长补短,那是日后个人进修、个人造化的事情。
不统一教材,那普及中医药文化教育,筛选教师的事情交给你办如何?
啥肠炎也没有呢。 喝一小口酒能有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