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请老师为老母亲诊断一下

其实心情烦躁的 ,都快到大青龙了,里有饮,然后又有郁热,所以出来的烦躁。

金匮里有溢饮,大小青龙汤都主之。

失眠没有描述时间段,也没有描述失眠时候的情况,没法参考。

如果患者晚上不能睡,白天能睡,更能验证是有太阳表证。
你想的太多,临床太少。
 
你想的太多,临床太少。
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在伤寒,金匮范围之内的症,我能分辨出来,至于是不是一定是这个,我不知道,我还得靠脉诊和舌诊。

只是说无汗是因为表证的可能性极大,当然也有可能因为里症,津液不足而无法出汗,或者别的原因,因为还有水肿导致的无汗。

最近一直想形成自己的一套辨证方法和体系,不然真的乱糟糟的跟猜一样,刘老师说了一句,执方欲加,很让我警醒。
 
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在伤寒,金匮范围之内的症,我能分辨出来,至于是不是一定是这个,我不知道,我还得靠脉诊和舌诊。

只是说无汗是因为表证的可能性极大,当然也有可能因为里症,津液不足而无法出汗,或者别的原因,因为还有水肿导致的无汗。

最近一直想形成自己的一套辨证方法和体系,不然真的乱糟糟的跟猜一样,刘老师说了一句,执方欲加,很让我警醒。
所以我说的你都不信,又何必聊呢?
如果你连自己辩证的准确性都不能肯定,那和猜的也没多少差别!
网诊的脉诊都不能作为辩证的依据,舌图如果不能屏蔽色差等诸般因素也是仅供参考的,所依凭的唯有症状!有时候症状还是假象,那就惨了!
形成自己的辩证体系是自然的水到渠成,强求不来的!
你自己的理解和经典理论还有差别,所以如果不能做到概念和逻辑上的统一估计也不太可能的。
我记得刘老师也说过抓主证的重要性。
 
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在伤寒,金匮范围之内的症,我能分辨出来,至于是不是一定是这个,我不知道,我还得靠脉诊和舌诊。

只是说无汗是因为表证的可能性极大,当然也有可能因为里症,津液不足而无法出汗,或者别的原因,因为还有水肿导致的无汗。

最近一直想形成自己的一套辨证方法和体系,不然真的乱糟糟的跟猜一样,刘老师说了一句,执方欲加,很让我警醒。
学中医要从学伤寒起,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区别只在于形似和神似,学到什么程度,存乎一心!
 
所以我说的你都不信,又何必聊呢?
如果你连自己辩证的准确性都不能肯定,那和猜的也没多少差别!
网诊的脉诊都不能作为辩证的依据,舌图如果不能屏蔽色差等诸般因素也是仅供参考的,所依凭的唯有症状!有时候症状还是假象,那就惨了!
形成自己的辩证体系是自然的水到渠成,强求不来的!
你自己的理解和经典理论还有差别,所以如果不能做到概念和逻辑上的统一估计也不太可能的。
我记得刘老师也说过抓主证的重要性。
信与不信都是验证出来的,很多伤寒大家写的东西我也都是存疑的,也得我自己验证过才敢用
你的理论我也验证了,但是还没法放到我的体系中,不过我也已经开始重视舌诊提供的信息
 
太绝对了,小青龙还有个加石膏的症,那么如果有热了,水饮是不是有可能浓缩而生痰,主诉是泡沫状痰,而没有粘稠
  对啊,津液不足,阴虚了,痰粘了,就加滋阴生津的生石膏稀释一下,小青龙汤治本寒,生石膏治标热,并行不悖,方证转变成了[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太绝对了,小青龙还有个加石膏的症,那么如果有热了,水饮是不是有可能浓缩而生痰,主诉是泡沫状痰,而没有粘稠
  对啊,津液不足,阴虚了,痰粘了,就加滋阴生津的生石膏稀释一下,小青龙汤治本寒,生石膏治标热,并行不悖,方证转变成了[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小青龙汤证”持续时间久了,寒饮就会郁而生热,变成“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如果化热程度更严重一点,就可能会加剧气逆和咳喘,形成“厚朴麻黄汤证”。
  如果持续时间再长一点,就可能损伤肺阴,热结于喉,形成“射干麻黄汤证”。

  若是“小青龙汤证”长期不好,成了“老喘家”,则多年后可能变为{饮热阻肺、心脾两虚}的“泽漆汤证”(肺癌)。
  
 
学中医要从学伤寒起,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区别只在于形似和神似,学到什么程度,存乎一心!
我的判断就是从六经辨证开始的,这个病最明显的就是有太阳表证,无汗恶寒,还有没有别的经证,需要更多的问诊,金匮的辨证里有半夏厚朴汤症,胀满,咽部有异物感,

我其实更愿意你们质疑我辨证的漏洞,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你能推翻我的判断,我就会重新思考。
 
  
  “小青龙汤证”持续时间久了,寒饮就会郁而生热,变成“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如果化热程度更严重一点,就可能会加剧气逆和咳喘,形成“厚朴麻黄汤证”。
  如果持续时间再长一点,就可能损伤肺阴,热结于喉,形成“射干麻黄汤证”。

  若是“小青龙汤证”长期不好,成了“老喘家”,则多年后可能变为{饮热阻肺、心脾两虚}的“泽漆汤证”(肺癌)。
  
这个病已经很久了,肯定是内外都有问题,疙瘩要一个一个解,就是看先解哪一个,顺序对了就容易,错了就会卡住
 
这个病已经很久了,肯定是内外都有问题,疙瘩要一个一个解,就是看先解哪一个,顺序对了就容易,错了就会卡住
  如果不表里同治的话,先解表是对的,
  表不和则里不安,疏通表里气机是关键,要疏通表里气机,就要先解表。

  用麻黄剂,就是“志在必解”,无论表部有多少痰湿郁阻。
  用柴胡桂枝剂,则不一定能快速解表,是慢慢调的治法。
 
  如果不表里同治的话,先解表是对的,
  表不和则里不安,疏通表里气机是关键,要疏通表里气机,就要先解表。

  用麻黄剂,就是“志在必解”,无论表部有多少痰湿郁阻。
  用柴胡桂枝剂,则不一定能快速解表,是慢慢调的治法。
这个病我并不确定就一定是麻黄剂,主要是不知道起因 是寒还是热,如果是伤暑病的话,就是另一种办法了,因为清暑益气汤的症也是能对得上的。
 
我的理解呢泄心汤就是通上下气机的,也就是化的气机,故其性在下行。加个柴胡变化几位药呢,不但化还通生的气机。
  
  {泻心汤类方}是一组治纯里证{脾胃湿热证(中焦湿热痞证)}的经方。
  
  又有各自的擅长:
  [生姜泻心汤]-》水气痞
  [半夏泻心汤]-》痰痞
  [甘草泻心汤]-》虚痞
  
  以[半夏泻心汤]为例:
  此方是[小柴胡汤]易生姜为干姜,去柴胡而加黄连组成。
  因为病位从胸胁苦满变成心下痞,所以用干姜温里不再用生姜发表,去掉疏少阳之郁的柴胡,而加入清阳明之热的黄连。

  虽然干姜半夏辛开散湿,黄芩黄连苦降泻热,参枣草补中益气健脾。
  可以祛湿热而降胃气,补正虚而升脾气,以祛除心下湿热蕴结之痞,畅通中焦气机的升降。  
  但方中已无解表疏郁的药,不仅治不了表证,连半表半里证不也治,是个治纯里证(阳明胃和太阴脾为里)的方子。
  
 
这个病我并不确定就一定是麻黄剂,主要是不知道起因 是寒还是热,如果是伤暑病的话,就是另一种办法了,因为清暑益气汤的症也是能对得上的。
  不管起因是什么,病到现在治法都是一样的:随证治之。
  温病初起与伤寒初起,治法截然不同,但入阳明化热之后,治法就基本相同了。
 
我的判断就是从六经辨证开始的,这个病最明显的就是有太阳表证,无汗恶寒,还有没有别的经证,需要更多的问诊,金匮的辨证里有半夏厚朴汤症,胀满,咽部有异物感,

我其实更愿意你们质疑我辨证的漏洞,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你能推翻我的判断,我就会重新思考。
学中医都是自己思考的,不是靠别人反驳的!驳的多了,又要被人说伤人自尊!
哈哈哈,何况学到什么程度都是自己的事情!被人反驳也要人看过思考过之后。若是别人连看的兴趣都没有了谈何反驳呢?
 
这个病已经很久了,肯定是内外都有问题,疙瘩要一个一个解,就是看先解哪一个,顺序对了就容易,错了就会卡住
顺序对了也不一定容易!
 
学中医都是自己思考的,不是靠别人反驳的!驳的多了,又要被人说伤人自尊!
哈哈哈,何况学到什么程度都是自己的事情!被人反驳也要人看过思考过之后。若是别人连看的兴趣都没有了谈何反驳呢?
所以说是缘分,我有时候也会给人挑毛病,有些太低级的错误也就懒得说了,兴之所至而已。
老禅师的偈子,能听得懂的,算运气,听不懂的也没办法,时候不到嘛,碰壁了自然会找出路。
 
所以说是缘分,我有时候也会给人挑毛病,有些太低级的错误也就懒得说了,兴之所至而已。
老禅师的偈子,能听得懂的,算运气,听不懂的也没办法,时候不到嘛,碰壁了自然会找出路。
有道理。
 
八年前开始出现这些症状,50岁是女性断经的年龄,所有的症状现代医学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一直持续这么久,病情比较复杂。主要是肝脾两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治疗不能专注于攻破,寒凉药也不适宜,治疗用药要偏于温补,因为辛温则易散,在温养肝脾的基础上,再疏肝、理气、活血、化痰。
 
筋伤导致,医院检查没有“”筋“”这一说法,所以查不出来,所谓的异物,其实是筋的形变导致各种症,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药物治疗基本无效,最简单的办法是让“”筋“”恢复正常,百病自销。有的人筋伤会有背书包感,重物感,压迫感等等。
 
前面有位刘老师说的那个神机气立是应该做为思路的 象这样的感觉好像没有主证的情况现实是很多的 去前面提醒过楼主关注一下心脏问题 估计楼主可能想到西医那边去了 我明确一下我的意思 因为遇到过那种一直强调脾胃问题的患者 最后判断是因为胸阳被寒气郁住了 左手的寸脉非常的微弱 几乎就是摸不到的状态 先用茯苓四逆汤 因为患者身体很虚弱 就加大了人参的量 这样加减使用 慢慢的患者说觉得心口里面凉 分析可能是寒气由心传脾 这些东西越说越抽象了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再配合附子理中等随证加减 慢慢就会恢复 这是一种思路 不一定符合楼主的情况 分享一下 供大家参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