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温病心得 温病大家赵绍琴临证经验与学术精华

她对那些不感兴趣,比较感兴趣的就穿戴和面子。
满屋书香只醉我,
自觉红尘不寂寞。
若能洞明二三事,
潇洒人间没白活。
看来大多数人既需要爱人,又需要朋友。
既是恋人又是同志的伉俪让人羡慕。
 
唉,难啊!
情缘本是前生定,
十对鸳鸯八遗恨。
半数中途便分手,
三层墙外摘红杏。:014:
这意思就是说,夫妻真正相亲相爱、白头到老的大约只有二层,即百分之二十。
 
  我搞混了,难道编写《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的那帮专家们也搞混了?
  大热天,感染风寒邪气的可能性很小,而且症状上也不同于风寒。
  还有风寒邪气,直接入肺的初期,也有严重的风寒特征。
伤寒重症恰恰是夏天最多
 
你比较适合搞创新
有一年夏天,北京太热,我就到外地一个非常凉快的地方,就是我们北京今年夏天都说是桑拿天的时候,我就是在那个地方,晚上还得盖被子,非常的凉快。那个地方在建桥,修桥就挖一个桥基,桥基挖得很深很大。没想到一下雨,桥基下灌满了水,工地管理不严,暑假小学生放假,好多孩子就在工地上玩,下了雨路特别滑,一个小孩就滑到坑里了,滑到坑里就给淹死了。所以那些修桥的工人,纷纷潜水捞这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工人多次潜水,他潜水技术好,最终把这个孩子的尸体捞上来了。

  没想到这个工人到了夜里,就寒战,上牙咬下牙,全身颤栗,几个工人摁都摁不住,摁得那个床就颤,是他们给我说的,随后就烦躁,就发烧、烦躁,赶快送到县医院,送到县医院的时候,他都把胸抓破了。到县医院以后,县医院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已经是后半夜的时候了,怎么来这么一个病人呢?年轻的工人都没有更多的文化,心里都有一种非常害怕的感觉,说白天的时候淹死一个小弟弟,这恐怕是小弟弟嫌路上寂寞,一定要拉大哥哥走,就给医生这么说,这些医生呢也给弄得很紧张,怎么这么烦躁,就给他输液,一输液他就拔掉、喊叫,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我就住在医院旁边的招待所里,那医院的院长和我很熟,也就是凌晨三点了,他把我叫起来,说北京来的大夫,你经历多、见得广,你看看是怎么回事。这时候发烧是40 度左右,脉搏非常快,你摸脉他身上还在哆嗦,他们又给我复述了白天的情况,我心里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大叶性肺炎的早期,这是一个典型的大青龙汤证,身上一点儿汗也没有,高热、胸闷、烦躁「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那是我用麻黄最多的一次,30 克,好不容易逮住了这么一个症状,为什么不怕他出汗太多呀,他在医院里头,可以输液呀,你怕什么?我也不用准备炒热的米粉。


这个医案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别老想着冬天容易冻着,人到冬天皮肤已经为御寒做足了准备,能被寒气冻到那么严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夏天人皮肤较为松弛,御寒能力差,也许一场急雨就受凉了,在昆明,昼夜温差大,甚至于树荫阴凉和太阳底下的温差都大到可以发病。
 
有一年夏天,北京太热,我就到外地一个非常凉快的地方,就是我们北京今年夏天都说是桑拿天的时候,我就是在那个地方,晚上还得盖被子,非常的凉快。那个地方在建桥,修桥就挖一个桥基,桥基挖得很深很大。没想到一下雨,桥基下灌满了水,工地管理不严,暑假小学生放假,好多孩子就在工地上玩,下了雨路特别滑,一个小孩就滑到坑里了,滑到坑里就给淹死了。所以那些修桥的工人,纷纷潜水捞这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工人多次潜水,他潜水技术好,最终把这个孩子的尸体捞上来了。

  没想到这个工人到了夜里,就寒战,上牙咬下牙,全身颤栗,几个工人摁都摁不住,摁得那个床就颤,是他们给我说的,随后就烦躁,就发烧、烦躁,赶快送到县医院,送到县医院的时候,他都把胸抓破了。到县医院以后,县医院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已经是后半夜的时候了,怎么来这么一个病人呢?年轻的工人都没有更多的文化,心里都有一种非常害怕的感觉,说白天的时候淹死一个小弟弟,这恐怕是小弟弟嫌路上寂寞,一定要拉大哥哥走,就给医生这么说,这些医生呢也给弄得很紧张,怎么这么烦躁,就给他输液,一输液他就拔掉、喊叫,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我就住在医院旁边的招待所里,那医院的院长和我很熟,也就是凌晨三点了,他把我叫起来,说北京来的大夫,你经历多、见得广,你看看是怎么回事。这时候发烧是40 度左右,脉搏非常快,你摸脉他身上还在哆嗦,他们又给我复述了白天的情况,我心里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大叶性肺炎的早期,这是一个典型的大青龙汤证,身上一点儿汗也没有,高热、胸闷、烦躁「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那是我用麻黄最多的一次,30 克,好不容易逮住了这么一个症状,为什么不怕他出汗太多呀,他在医院里头,可以输液呀,你怕什么?我也不用准备炒热的米粉。


这个医案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这个医案好像郝万山说过。
不排除夏天,人在特殊(比较寒凉)的环境下患伤寒,但是这种毕竟是极少的特例。
 
这个医案好像郝万山说过。
不排除夏天,人在特殊(比较寒凉)的环境下患伤寒,但是这种毕竟是极少的特例。
还有,夏天,在冻库里工作的工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即使患上伤寒也不一定都有那么严重。
 
  
  痰湿体质的胖人(特指虚胖而不是壮胖,体内有湿热但总体上属于痰湿体质而非湿热体质的人),表里(内外)气血不通畅,既怕冷又怕热,冬天要烤火,夏天爱贪凉,冷饮空调一个都不能少,当然容易得伤寒了,所以他们觉得夏天伤寒多。
  
 
  夏天空调一般在二十度左右,就算是痰湿体质的胖人也还不至于患比较严重的伤寒,一般也就是患轻度寒湿型感冒。
  郝万山的那个例子所说的那个小伙,是在冰凉的水里泡了比较长的时间,同时还有可能肺部进水,致使太阳太阴合病,才有可能那么严重。
 
  夏天空调一般在二十度左右,就算是痰湿体质的胖人也还不至于患比较严重的伤寒,一般也就是患轻度寒湿型感冒。
  郝万山的那个例子所说的那个小伙,是在冰凉的水里泡了比较长的时间,同时还有可能肺部进水,致使太阳太阴合病,才有可能那么严重。
我都说是重症了,轻症任何季节都会发,当然冬季发重症伤寒还是有的,那就是冻坏了,在户外待的时间太长。我小时候是一直生活在山西的,中原地区,和仲景所处经纬位置差不多,但是室内是足够暖和的,室外是穿的足够暖和,没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也没多少人非得长时间待在户外,所以真没多少人冬天感冒的。倒是夏天被空调吹感冒过。
 
赵老的药,一毛多,要按现在也不过几块钱一剂,治好一个病人不过十几二十块,妥妥的没有经济效益,也怪不得现在中医没落,即使有好医术,诊费收不起了,药费又赚不到,只能喝西北风了。
 
看看赵绍琴所处的年代,就知道主要的行医时间是解放前后,战乱和温饱不继都有吧?我们国家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好像是94年左右吧?别忘了张仲景写《伤寒论》就是在同样的大背景之下!脱离了大时代的背景,分析医者的用药就会陷入误区。这个时候本就是伤寒病多,温病少---看看同时代的李可就是以回阳救逆为代表的。就算是典型的温病,最后的转化也是向虚寒的多,所以赵绍琴用芳香药,风药多而效佳!赵老的大部分医案就是这样的。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也是这样,甚至有好多伤寒的医案。
但温病还有另一个转化他的临床经验就比较少了,可惜现代大部分人在经过了较长期的过饱过温之后是向温热病(燥热)方向转化的。
所以看温病的基础还是《温病条辨》《温热经纬》这些经典。
 
看看赵绍琴所处的年代,就知道主要的行医时间是解放前后,战乱和温饱不继都有吧?我们国家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好像是94年左右吧?别忘了张仲景写《伤寒论》就是在同样的大背景之下!脱离了大时代的背景,分析医者的用药就会陷入误区。这个时候本就是伤寒病多,温病少---看看同时代的李可就是以回阳救逆为代表的。就算是典型的温病,最后的转化也是向虚寒的多,所以赵绍琴用芳香药,风药多而效佳!赵老的大部分医案就是这样的。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也是这样,甚至有好多伤寒的医案。
但温病还有另一个转化他的临床经验就比较少了,可惜现代大部分人在经过了较长期的过饱过温之后是向温热病(燥热)方向转化的。
所以看温病的基础还是《温病条辨》《温热经纬》这些经典。
我倒觉得是湿热更多,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所处环境不同导致的,或者医患同气相求?我看见的厥阴病都挺多的,我看见的湿热病也挺多的,燥病不多,早二十年我还瘦的时候,还会觉得昆明太干燥了,要开加湿器,那时候应该有燥病,去年我买的是除湿器:003:,在胖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痰湿,湿热应该非常多。

赵老湿热讲的少,温热病讲的多,好多案例是传染病,也有很多是暑病,我遇到的都少。
 
我倒觉得是湿热更多,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所处环境不同导致的,或者医患同气相求?我看见的厥阴病都挺多的,我看见的湿热病也挺多的,燥病不多,早二十年我还瘦的时候,还会觉得昆明太干燥了,要开加湿器,那时候应该有燥病,去年我买的是除湿器:003:,在胖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痰湿,湿热应该非常多。

赵老湿热讲的少,温热病讲的多,好多案例是传染病,也有很多是暑病,我遇到的都少。
你只看到了局部的湿热,整体的燥你没看见。
而且你也只关注了局部,没有整体的联系起来。
 
我倒觉得是湿热更多,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所处环境不同导致的,或者医患同气相求?我看见的厥阴病都挺多的,我看见的湿热病也挺多的,燥病不多,早二十年我还瘦的时候,还会觉得昆明太干燥了,要开加湿器,那时候应该有燥病,去年我买的是除湿器:003:,在胖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痰湿,湿热应该非常多。

赵老湿热讲的少,温热病讲的多,好多案例是传染病,也有很多是暑病,我遇到的都少。
干燥的不仅仅是空气,环境,这只是外燥!
内燥呢?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
 
你只看到了局部的湿热,整体的燥你没看见。
而且你也只关注了局部,没有整体的联系起来。
这点就是和寒热相同,如果人整个都寒了,内外都寒,那很好分辨,或者内外都热也很好分辨,寒热夹杂就不好分了。
湿的问题还不是一样,早年我是整个的都湿,内外都有,吃药的时候平胃散就把内里的湿去了,外湿还在,过一段内里的又回来了,用麻黄苍术,外湿去了,内里的还在,过一段也回来了。

这段时间是下面湿,或者说里面湿,外面燥,用过润剂,出现的是里面更湿,外面也没润起来,还是不平衡。
要想沟通内外,还是觉得应该动起来。试试看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