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脉浮紧,那就该是麻黄汤,风寒感冒颗粒那是乱枪打鸟,准头全无,剂量不够,就算要用成药,年龄不大的话一袋通宣理肺丸就差不多了
学了半天,连个感冒咳嗽都治不好,女儿感冒,属于里热外感,脉浮紧,舌尖红,恶寒,嗓子疼,微咳,服用风寒感冒颗粒,有效果,见轻,随后见黄痰,恶寒消失,咳嗽加重,舌尖依旧红,转服鲜竹沥和麻杏石甘汤(麻杏止咳片),痰略少,咳嗽依旧,鼻塞声重,随后就停留在这个阶段没起色了!!!昨晚发现耳后有疮疖,内火大,考虑是否为寒入里化火,加服栀子豆豉汤(清郁火),今晨看似乎效果不大。就卡在这里,不知该如何治了,学了半天,连个感冒都治不好,唉………………
脉浮紧,不是脉浮数,是伤寒不是温病,用风寒感冒颗粒是判断对了,但药没用对,所以有效果,后面见黄痰,里热表寒,该用大青龙汤的,结果用了麻杏甘石汤,还是差了点,后面说是耳后三焦经位置有疮疖,用小柴胡汤就好了,和温病、风热,不搭学中医,学的是理,不是方药。套方治病,那就永远是瞎猫碰死耗子。
感冒其实要先分表里。
看到恶寒,怕冷,头痛,鼻塞,这类症候,那就有表。
看到咽痛咽痒,那就兼里。地气通咽。
第一诊的分界点是怕冷和嗓子痛,那就可以断定表证兼有内热。温表法只解了表,还助了内热。所以开始咳嗽。
那么转到咳嗽治法。
咳而无痰,多属上焦,痰而少咳,多数中焦。所以,痰多的治在降胃或者温胃,或者在脾肾。
所以,用上焦药就隔靴搔痒。
热滞而化火,火灼津液而做疡,化脓。
所以,还是得升降中焦。
第一诊该用银翘散,第二诊可以用保和丸或者王氏保赤丸,第三诊依然同上,用汤药时加血分药。
其实学医难在什么?难在不想去搞懂背后的道理。很多爱好者学习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人的病痛。容易视野狭窄,从而产生偏执。
谢谢分析指导,她是前几日降温之时,坐在教室的门口位置(第一排),门在下课期间始终敞开,受了寒风了,她自己知道冷了,后来自己穿上防寒服,估计已经晚了。还有一个不解之处,本来她没有鼻塞,而是中间,看她咳嗽似表寒未全退,故给吃了一次通宣理肺,转天就鼻塞了,这也是我一直不明白的,以前我自己伤风感冒时,也是一吃通宣理肺就上鼻子,不通气,是否与内热有关?学中医,学的是理,不是方药。套方治病,那就永远是瞎猫碰死耗子。
感冒其实要先分表里。
看到恶寒,怕冷,头痛,鼻塞,这类症候,那就有表。
看到咽痛咽痒,那就兼里。地气通咽。
第一诊的分界点是怕冷和嗓子痛,那就可以断定表证兼有内热。温表法只解了表,还助了内热。所以开始咳嗽。
那么转到咳嗽治法。
咳而无痰,多属上焦,痰而少咳,多数中焦。所以,痰多的治在降胃或者温胃,或者在脾肾。
所以,用上焦药就隔靴搔痒。
热滞而化火,火灼津液而做疡,化脓。
所以,还是得升降中焦。
第一诊该用银翘散,第二诊可以用保和丸或者王氏保赤丸,第三诊依然同上,用汤药时加血分药。
其实学医难在什么?难在不想去搞懂背后的道理。很多爱好者学习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人的病痛。容易视野狭窄,从而产生偏执。
所谓内热,本质其实是虚。经言脉强身寒得之伤寒,脉弱身热得之伤暑。所以,所谓内热,是正气开始虚弱造成的,内虚则表邪内陷,所以用生甘草,用桔梗,用半夏散,三途皆有所本。因是微邪,仅止于咽,所以,不能用过辛过苦的药。用也是散剂。谢谢分析指导,她是前几日降温之时,坐在教室的门口位置(第一排),门在下课期间始终敞开,受了寒风了,她自己知道冷了,后来自己穿上防寒服,估计已经晚了。还有一个不解之处,本来她没有鼻塞,而是中间,看她咳嗽似表寒未全退,故给吃了一次通宣理肺,转天就鼻塞了,这也是我一直不明白的,以前我自己伤风感冒时,也是一吃通宣理肺就上鼻子,不通气,是否与内热有关?
现在能看懂这个了,果然得学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理解。所谓内热,本质其实是虚。经言脉强身寒得之伤寒,脉弱身热得之伤暑。所以,所谓内热,是正气开始虚弱造成的,内虚则表邪内陷,所以用生甘草,用桔梗,用半夏散,三途皆有所本。因是微邪,仅止于咽,所以,不能用过辛过苦的药。用也是散剂。
你用通宣理肺丸过宣过辛,反而更虚肺,而肺痹加重。
热,其实是正邪加临。这是内经内容,你们初学,不用那么深,把伤寒的六经体系,还有金匮的脏腑气机先弄清楚再说。多看一些注家,有的不著名,但是解构的思路有可能适合自己。
道理基本是如此。不过堵的不是东西。黏膜充血水肿,原因很多,虚实寒热燥湿都可以。现在能看懂这个了,果然得学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理解。
楼主所说的内热,应该指的是六腑有热,而六腑的热,原因上来讲应该是缺水,或者说是一水不能救五火,肾水上输的津液不能润泽到六腑,六腑出现了阴虚情况,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只要有一样虚了正气就不足,就不足以御邪于外。
而 解决六腑热重要的手段是用津液滋润,而津液四布靠的是肺降的功能,而不是升,过度宣发反而会导致津液堆积在肺,所以鼻子堵了,就像乌云很厚但是一直在堆积,却下不来,正确的做法是用增雨弹,让他降下来,而不是增加乌云的量,所以麻黄杏仁这对药,在某些情况下会去掉麻黄,只留杏仁,而降气药经方里通常用了五味子。
昨天读完大家的贴子,感觉到了学中医的难度,大方向就算搞对了也是不行的,效果差点,延误病情。14岁以下,应该算纯阳之体,论虚有点不对味
患的是伤寒也扯不到温病
要说热,那是学生,跑上跑下的,还有玩闹,那热也不是虚热,只是运动完、或吃完饭热还没散却冷风一吹,一下子被表寒束住了,也扯不到虚热、下陷之类的
选通宣理肺丸其实也是因为方便
但若说通宣理肺丸对肺有增加负担也说不过去,肺痹还不至于
只是通宣理肺丸散寒不散汗,可能透表力度不够,肺中寒湿上提可能堵鼻而已,含片生姜应该就能解
若在伤寒里面论虚热的话,感觉有点文不对题
如果把脉浮紧的伤寒硬说是脉浮数的温病,讨论虚热,也行,不是还有葛根汤嘛,但这已经和楼主没关系了
这个通常就是小时候抗生素用太多,伤到肾了,病容易进少阴,睡眠多是在养阳,身体在修养,努力恢复中。昨天读完大家的贴子,感觉到了学中医的难度,大方向就算搞对了也是不行的,效果差点,延误病情。
女儿嗓子疼两天了,不太严重,她也不吃药,今天放学回来,流鼻涕了,不停地用纸巾擦,嗓子还疼,人也累了,直接上床睡了,到现在睡了13个小时了,还在睡。昨天晚上刚睡,我摸摸头,不热,有点出汗。后来好点了,没汗了。以前小时候感冒变特别容易走嗓子,容易发烧。现在很少发烧了。
我查伤寒论,如下: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一方面咽喉干燥,有热象,一方面是津液枯燥,缺津液。里热不可发汗,表热才能发汗。特别是咽喉肿痛的炎症的多,咽喉诸病都在少阴病篇里。外感为主,稍稍有咽痛,可以发汗,一般用葛根汤加桔梗,桂枝汤加桔梗。如果是咽痛为主的病,即使形似外感,也不能发汗。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里虚寒界定太阴病,里虚热是猪肤汤证。
310.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一般的咽痛,都是指一侧,局部痛,叫咽痛;后面的咽中痛,就是整个嗓子痛,
那就很重,局部咽痛就是平时说的扁桃体发炎这类病。
咽痛轻症,可以用点甘草桔梗汤。
咽痛重症,小柴胡汤加石膏加桔梗。
扁桃体化脓,就得用增液汤,白虎增液或玉女煎(玉女煎由生石膏、知母、牛膝、
熟地、麦冬组成)。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我查完也有点晕了,这个咽痛到底算少阳还是少阴?
好象时候感冒之前最初的症状就表现为咽痛,然后才会流鼻涕等一系列感冒表现。
我们如何用药?求指点,谢谢!
感谢详细分析,的确小时候用抗生素太多了,因为自从上了幼儿园就三天两头生病,去医院就是验血,输液,那点儿科的药我都记住了。真心感觉西医的优势不是内科,而在外科。这个通常就是小时候抗生素用太多,伤到肾了,病容易进少阴,睡眠多是在养阳,身体在修养,努力恢复中。
而年龄更小的时候,咽部问题应该在少阳,通常来说咽痛就可以用小柴胡,有脓加桔梗,发热严重加石膏。
甘草桔梗是一个可以外挂在其他方剂的药,如果就是单纯性的咽部不适,生甘草浓煎10-15克,煮半碗就好了,发红有白点加桔梗。
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就容易进少阴了,因为咽喉的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了,那么就得从麻附辛麻附甘,真武汤这些房子里找合适的用。
咽喉是阴阳交汇点,所以三阳三阴都可能引发这个症状,就是从阳病入阴的时候。
有些太阳病也是会有咽部不适的,这个可以不用管,直接葛根汤就行,这个是因为缺津液,无法滋润咽喉,通常是运动后脱水加受寒。
阳明病,胃中水少,被蒸腾完了,人体整个缺水,口渴咽干,未必会痛
少阳是因为枢机不利,分配出了问题,通常是出现热进入了血液循环,血液发炎,这个就会引发全身免疫,不仅扁桃体肿,全身淋巴系统都会有反应,最明显的是颌下淋巴结,这个必须得小柴胡了。
三阳病的咽痛基本上是阳太多,导致了津液的不足,所以第一位的是滋润,第二是去热。
而三阴的咽痛,主要是津液送不上去,太阴吸收不进来,厥阴送不到,少阴能量不够,都会导致水不能从下焦送往上焦,上焦无源也不可能滋润其他。
所以一个是太过,一个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