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桂枝汤之桂枝为何要“去皮”?

绝对不可能是肉桂,肉桂与桂枝的区别,在于“辛、甘”味的比重。桂枝解肌发汗,辛味重于甘味,肉桂引火归元,甘味重于辛味。“桂枝”是伤寒论太阳病的主药,太阳病的经典名方:太阳中风桂枝汤,太阳伤寒桂枝麻黄汤。仔细对比一下太阳中风与伤寒的区别,一个有汗,一个无汗,有汗的用桂枝汤,无汗的加麻黄,麻黄发汗力度远大于桂枝,再仔细对比一下,麻黄味辛性热,桂枝味辛、甘性热。因为桂枝有甘味,所以减缓了发汗力度。
桂枝去皮就是去掉表皮层和木栓层,从这点来看,也说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桂枝”实际上是如今的“肉桂”。
 
桂枝汤之桂枝为何要“去皮”?

金栋按:《伤寒论》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而方中桂枝为何要“去皮”?看看权威读本、大部头著作是怎么说的。如

高校教参第二版李培生、成肇仁主编《伤寒论》说:“对于桂枝的去皮问题,诸说不一,主要有三种看法:1.指不用桂皮而用桂枝。如方有执说:‘去皮者,非谓去其枝上之皮也,以桂之用皆皮,惟经用枝,故有去皮云耳。’2.指用无皮之嫩枝。如张隐庵说:‘桂枝止取稍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后仿此。’3.指去除粗皮。如柯韵伯说:‘桂枝之去皮,去其粗皮也,正合解肌之义。’当以张、柯二氏所见为是。”

吕志杰《〈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说:“吴谦曰:‘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说》)‘去皮’二字疑为衍文。”

实际上,所谓的去皮,即去掉外层虚软甲错无味之粗皮,而用里边黑润有味者为最佳。如

《金匮玉函经·方药炮制》明确说道:“桂削去皮,用里黑润有味者为佳。”(金栋按:《金匮玉函经》是《伤寒论》的另外一种传本,即“同体而别名”。孙思邈《千金翼方》之伤寒部分,则以此书为依据。)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金鉴》及钱潢删去‘去皮’二字,其说曰:桂味皆在皮,若曰去皮,则木心有何气味乎?不可入药。殊不知所谓‘去皮’者,惟是去甲错无味之粗皮之谓也。”

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说:“桂削去皮,用里黑润有味者为佳。陶隐居云:‘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总病论》云:‘桂,刮去粗皮。’《直格》云:‘削去皱皮,官桂是也。’《元戎》云:‘去浮皮。’案:方氏云桂去皮而用枝。张志聪谓用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而去皮骨。钱潢、《金鉴》删‘去皮’二字,并失考耳。”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桂有肉桂、桂枝之异,肉桂为大干之皮,桂枝其细枝也,虽同出一树,而气味之薄厚自殊,古方似多互用。今于攻泄方中用桂枝,于温补方中用肉桂。……桂枝去皮者,盖古人用粗树枝之桂皮,其外层有虚软甲错之枯皮,须去之耳,今用桂枝,则无皮可去。”

桂枝,《神农本草经》称“桂”,又有牡桂、菌桂之分。

《尔雅·释木》说:“梫,木桂。”郭璞注:“今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邢昺《疏》:“《本草》谓之牡桂者是也。”牡、木音同而通假。

“牡桂,历代说法不一,但总的来说,大多认为是今之肉桂。”(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

可见《伤寒论》所用桂枝,即今之肉桂,俗称桂皮。宋以后所用桂枝,乃今之桂枝。

又,“去皮”二字,康平本《伤寒论》为小字旁注,乃叔和撰次时所注,非医圣仲景原文,宋臣林亿等在校正时纳入正文,遂成法定经文,刻版传播流行。而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伤寒上》《金匮玉函经·卷七·方药炮制》及陶弘景《辅行诀》小阳旦汤正无此“去皮”二字。
一句话,皮有收敛的作用,桂枝是要解肌发汗,桂皮是要引火归元,所以桂枝要发散,桂皮要收敛,桂枝去皮是要减少皮的收敛作用。
 
绝对不可能是肉桂,肉桂与桂枝的区别,在于“辛、甘”味的比重。桂枝解肌发汗,辛味重于甘味,肉桂引火归元,甘味重于辛味。“桂枝”是伤寒论太阳病的主药,太阳病的经典名方:太阳中风桂枝汤,太阳伤寒桂枝麻黄汤。仔细对比一下太阳中风与伤寒的区别,一个有汗,一个无汗,有汗的用桂枝汤,无汗的加麻黄,麻黄发汗力度远大于桂枝,再仔细对比一下,麻黄味辛性热,桂枝味辛、甘性热。因为桂枝有甘味,所以减缓了发汗力度。
  
  一、[仁丹]中就有肉桂,肉桂油在肉桂中含量远高于桂枝,所以肉桂的发汗力也强于桂枝。
  二、桂枝汤类方中,桂枝(实为肉桂)的主要功效并非发汗,而是通阳解肌,打开汗孔发汗主要靠生姜。
  三、在麻黄剂中的桂枝(实为肉桂)里含的肉桂油能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同时拮抗麻黄对血管的强烈收缩引起的心慌等副作用。
  
 
  
  一、[仁丹]中就有肉桂,肉桂油在肉桂中含量远高于桂枝,所以肉桂的发汗力也强于桂枝。
  二、桂枝汤类方中,桂枝(实为肉桂)的主要功效并非发汗,而是通阳解肌,打开汗孔发汗主要靠生姜。
  三、在麻黄剂中的桂枝(实为肉桂)里含的肉桂油能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同时拮抗麻黄对血管的强烈收缩引起的心慌等副作用。
  
你自己吃过桂枝与肉桂吗?硬在这里说。桂枝与肉桂那个发汗力度大你吃一下不就验证了吗?请不要乱猜。
 
你自己吃过桂枝与肉桂吗?硬在这里说。桂枝与肉桂那个发汗力度大你吃一下不就验证了吗?请不要乱猜。

  我经常吃,不但熬药觉得桂枝没力道,经常用肉桂,而且将肉桂还作为佐料常吃。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早上做花卷用肉桂粉,每天大约1.5克,加一两克八角粉,做三个花卷。
  而且用的是药房里买的肉桂饮片,用豆浆机干磨打的粉,还不是菜市场卖的食用版的桂皮。
  
 
你自己吃过桂枝与肉桂吗?硬在这里说。桂枝与肉桂那个发汗力度大你吃一下不就验证了吗?请不要乱猜。
  
  适量的吃肉桂都要发出汗,说明你热性体质,本来就不适合吃:食不对证。
  
  中医用药从来都是要辨清和针对患者的体质,而不是把医生自己的体质作为准绳,不要拿你的体质和感受,去臆测别人的体质和反应。
  
 
  
  适量的吃肉桂都要发出汗,说明你热性体质,本来就不适合吃:食不对证。
  
  中医用药从来都是要辨清和针对患者的体质,而不是把医生自己的体质作为准绳,不要拿你的体质和感受,去臆测别人的体质和反应。
  
你吃桂枝了吗?吃桂枝与肉桂对比了吗?
 
你吃桂枝了吗?吃桂枝与肉桂对比了吗?
  用过的次数不少啊,以前煎五苓散之类的方子时还是按常规用的桂枝,
  后来觉得气味太淡了,都改用肉桂了,而且剂量在10克以下时不作调整等量替换,只有桂枝用量在10克以上时,换成肉桂略减其量。
 
  用过的次数不少啊,以前煎五苓散之类的方子时还是按常规用的桂枝,
  后来觉得气味太淡了,都改用肉桂了,而且剂量在10克以下时不作调整等量替换,只有桂枝用量在10克以上时,换成肉桂略减其量。
那肉桂的引火归元是啥意思,你怎么理解
 
那肉桂的引火归元是啥意思,你怎么理解

肉桂是热性的,桂枝只是温性,肉桂温阳气的功效比桂枝强。
而桂枝药力只及上焦心肺,不到了下焦肾,所以它不能表现出肉桂那样明显的引火归原。

能温下焦肾阳的药才能引火归原。
附子也能引火归原,张景岳说的:附子大能引火归原(原话)。

可能你又要质疑了:既然引火归原了,又怎么助麻黄、且生姜发汗呢?
这个就看病人生的是什么病,当时是什么状态了,张锡有非常精妙的解释:


======

  张锡纯医案[胃脘疼闷](有节删)

  患者为天津徐氏妇,年近三旬,客居怀乡,常起忧思,得胃脘疼闷证。
  诊断:《内经》谓脾主思,此证乃过思伤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也。为其脾气不上升,是以口无津液,呃逆不能上达;为其胃气不降,是以饮食停滞,大便干燥。治之者当调养其脾胃,俾还其脾升胃降之常,则中焦气化舒畅,疼胀自愈,饮食加多而诸病自除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箭(三钱)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生麦芽(三钱)玄参(三钱)天花粉(三钱)天冬(三钱)生杭芍(二钱)桂枝尖(钱半)生姜(三钱)大枣(三枚掰开)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此方以山药、枸杞、黄、姜、枣培养中焦气化,以麦芽升脾(麦芽生用善升),以鸡内金降胃(鸡内金生用善降),以桂枝升脾兼以降胃(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又用玄参,花粉诸药,以调剂姜、桂、黄之温热,则药性归于和平,可以久服无弊。

  复诊: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大轻减,而胃疼仍未脱然,右脉仍有牢意。度其疼处当有瘀血凝滞,拟再于升降气化药中加消瘀血之品。
  改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箭(三钱)玄参(三钱)天花粉(三钱)生麦芽(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生杭芍(二钱)桃仁(二钱去皮炒捣)广三七(二钱轧细)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安然不疼,诸病皆愈,身形渐强壮。脉象已如常人,将原方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桂枝和肉桂,主要功效就是一个:通阳

  桂枝,温而通阳;
  肉桂:热而通阳。

  打通阳气,附带加热,桂枝小火,肉桂大火。
  至于阳气往哪个方向通,上通还是下通,里通还是外通,看配伍些什么药,用于治什么病的人:

  桂配生姜麻黄,阳气往上往外通
  桂配地黄萸肉,阳气往下往里引。
  
  患者感冒宜用桂枝,配生姜麻黄
  患者虚阳上浮宜用肉桂,配地黄芍药龙牡
  
  但如果患者是阳虚体质,又患外感,则选用肉桂更合适,
  甚至要用附子,比如扶阳解表的[再造散]:人参、黄芪、甘草、桂枝、附子、羌活、防风、川芎、赤芍、细辛、煨生姜、大枣。
  
 
  
  桂枝和肉桂,主要功效就是一个:通阳

  桂枝,温而通阳;
  肉桂:热而通阳。

  打通阳气,附带加热,桂枝小火,肉桂大火。
  至于阳气往哪个方向通,上通还是下通,里通还是外通,看配伍些什么药,用于治什么病的人:

  桂配生姜麻黄,阳气往上往外通
  桂配地黄萸肉,阳气往下往里引。
  
  患者感冒宜用桂枝,配生姜麻黄
  患者虚阳上浮宜用肉桂,配地黄芍药龙牡
  
  但如果患者是阳虚体质,又患外感,则选用肉桂更合适,
  甚至要用附子,比如扶阳解表的[再造散]:人参、黄芪、甘草、桂枝、附子、羌活、防风、川芎、赤芍、细辛、煨生姜、大枣。
  
你说的对,桂枝与肉桂都是味辛、甘、性温,两者既能降又能升这毋庸置疑。我们关注的是桂枝升、降得多呢?还是肉桂升降得多呢?你也说了,外感体质易用桂枝,阳虚体质用肉桂,在太阳中风桂枝汤中的症状是外感体质还是阳虚体质?伤寒论说了:太阳中风的症状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难道是阳虚体质吗?
 
  
  桂枝和肉桂,主要功效就是一个:通阳

  桂枝,温而通阳;
  肉桂:热而通阳。

  打通阳气,附带加热,桂枝小火,肉桂大火。
  至于阳气往哪个方向通,上通还是下通,里通还是外通,看配伍些什么药,用于治什么病的人:

  桂配生姜麻黄,阳气往上往外通
  桂配地黄萸肉,阳气往下往里引。
  
  患者感冒宜用桂枝,配生姜麻黄
  患者虚阳上浮宜用肉桂,配地黄芍药龙牡
  
  但如果患者是阳虚体质,又患外感,则选用肉桂更合适,
  甚至要用附子,比如扶阳解表的[再造散]:人参、黄芪、甘草、桂枝、附子、羌活、防风、川芎、赤芍、细辛、煨生姜、大枣。
  
如果你认为太阳中风是阳虚体质,那桂枝汤中就是肉桂,如果你认为它是外感体质,那桂枝汤就是桂枝。这逻辑很清晰的,毋庸置疑。
 
你说的对,桂枝与肉桂都是味辛、甘、性温,两者既能降又能升这毋庸置疑。我们关注的是桂枝升、降得多呢?还是肉桂升降得多呢?你也说了,外感体质易用桂枝,阳虚体质用肉桂,在太阳中风桂枝汤中的症状是外感体质还是阳虚体质?伤寒论说了:太阳中风的症状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难道是阳虚体质吗?
如果你认为太阳中风是阳虚体质,那桂枝汤中就是肉桂,如果你认为它是外感体质,那桂枝汤就是桂枝。这逻辑很清晰的,毋庸置疑。

  《伤寒论》及所有经方中的桂枝实际上是肉桂,或者说肉桂桂枝各半(混用),
  这个结论不是我说的,是有不少专家考证的,我只是采信这种说法而已。
  你如果有异议,可以发表论文跟他们辩驳几番 :014:
  
 
医宗金鉴里的按:桂枝汤方,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
这条是对还是错呢?
 
  《伤寒论》及所有经方中的桂枝实际上是肉桂,或者说肉桂桂枝各半(混用),
  这个结论不是我说的,是有不少专家考证的,我只是采信这种说法而已。
  你如果有异议,可以发表论文跟他们辩驳几番 :014:
  
 
医宗金鉴里的按:桂枝汤方,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
这条是对还是错呢?
肉桂本来就是桂树的皮,只不过是粗壮的枝条的皮,桂枝是细小的枝条,肉桂因为是皮,它的发汗效果本来就不如枝条,主要作用是引火归元,解肌发汗与引火归元是两个相反的作用,所以说,桂枝去皮是为了增加发汗的效果。你要是不认可,你把桂枝与肉桂用同样的量熬制对比一下。
 
肉桂本来就是桂树的皮,只不过是粗壮的枝条的皮,桂枝是细小的枝条,肉桂因为是皮,它的发汗效果本来就不如枝条,主要作用是引火归元,解肌发汗与引火归元是两个相反的作用,所以说,桂枝去皮是为了增加发汗的效果。你要是不认可,你把桂枝与肉桂用同样的量熬制对比一下。

经方桂枝汤中桂枝的合理选用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4b0470jj0s08y0sw0q08r017229786&site=xueshu_se
摘要:桂枝汤中的桂枝是选用樟科肉桂树的嫩枝还是树皮尚存在争议.通过查阅资料,翻阅本草历史书籍,请教名老中医师,笔者认为:《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牡桂是指肉桂,并无肉桂树的嫩枝描述;牡桂功效以温肾,补中为主,无发汗解表,通脉等记载.仲景用药均来自《神农本草经》,且《伤寒论》中桂枝汤选用桂枝要求去皮,只有皮类中药有去外皮杂质的炮制要求,而嫩枝类药材无须去皮.因此,桂枝汤中的桂枝应选用皮类中药肉桂.
 
经方桂枝汤中桂枝的合理选用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4b0470jj0s08y0sw0q08r017229786&site=xueshu_se
摘要:桂枝汤中的桂枝是选用樟科肉桂树的嫩枝还是树皮尚存在争议.通过查阅资料,翻阅本草历史书籍,请教名老中医师,笔者认为:《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牡桂是指肉桂,并无肉桂树的嫩枝描述;牡桂功效以温肾,补中为主,无发汗解表,通脉等记载.仲景用药均来自《神农本草经》,且《伤寒论》中桂枝汤选用桂枝要求去皮,只有皮类中药有去外皮杂质的炮制要求,而嫩枝类药材无须去皮.因此,桂枝汤中的桂枝应选用皮类中药肉桂.
你这样解释我倒是比较信服,逻辑上也讲得通。
 
你这样解释我倒是比较信服,逻辑上也讲得通。
郝万山教授跟你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桂去皮是指去带皮的肉桂,保留无法去皮的桂枝:
郝万山教授跟你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桂去皮是指去带皮的肉桂,保留无法去皮的桂枝:.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