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疑难杂症,大汗怕风怕冷三年了药越吃越严重。求高人指点。

唉,不知道你在哪儿搜索到的这些消息。
我记得有书上说小儿为纯阳之体,是这个意思吗?如果是恐怕你理解错了。这里的纯阳是稚阳,小儿是稚阴稚阳
而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是朱丹溪提出来的,怎么会安到小孩子身上的?
小儿体质也和大人一样有偏阴偏阳之别。
呵呵,你继续吧!之前说你把中西医分得很清楚,但是现在看来是一团乱!一时清楚一时乱的,就是还没理清楚。
你所介绍的这种减肥方法叫做生酮饮食减肥法,很多人在照做。实际上却是如备注里说的,加重肾脏负担,血液里氨基酸比例大增。
以一种高热量的东西代替葡萄糖从而降低身体内脂肪的重量,真的好么?

今天分享著名中医徐文兵老师对牛奶的看法。这也是中医界大部分人对于牛奶的态度,大家感受一下。
1、长大成人还未断奶的,也就只有人类了
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来看,世间没有哪个动物长大了以后还要去喝奶的,除了人之外。
为什么说牛奶是给孩子喝的呢?孩子是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极快,而牛奶是特别阴寒的东西。纯阳之体碰上纯阴的东西,一结合正好。
有的病人说:“我把牛奶煮热、煮开了喝,不就热了吗?”那么,你要吃冰镇辣椒,就算它是冰镇的,但它也是“热”的。同理,牛奶煮开了,它也是“凉”的,也要消耗你的阳气。
小孩子阳气非常足,一天到晚活蹦乱跳,不知疲倦,心率都在90以上,身体还特别暖和。而老年人心动过缓,阳气不足了,怎么能拿阳气不足的身体去喝那种极其阴寒的东西呢?
可能有人就会反驳说:“欧洲人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喝牛奶,人家的平均寿命也挺高的。”
其实,美国人会得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跟过度喝牛奶也有关。喝不来牛奶的人都被淘汰掉了。
再比如说二战以后,日本人开始喝牛奶,个长高了,体质也变好了,所以日本人流行“每人一杯牛奶”。而且,他们生完孩子以后,政府还会免费补贴给他们牛奶。但是,现在日本人几乎95%的人都得了花粉症。一到春天,你到日本一看,每个人都带着口罩,全都对花粉过敏。
过敏有很多种,一种是对花粉过敏,一种是对吃的东西过敏,这都是因为你的身体受不了异体蛋白而导致的。还有一个现象:日本人因为抑郁而自杀的概率是最高的,这也跟他们吃的东西性质有关。阴寒的东西化不了,最后集结成一种负面的能量积聚到内心,然后,他就感觉活着没意思,就会想寻死。
所以,牛奶大家可以拿它去泡澡,但是千万不要每天把它当水喝。因为你喝进去如果消化不了,就会致病。
2、奶是血的一部分,是阴寒的东西
有网友在网上留言给我说:孙思邈不是说牛乳有营养,要提倡大家喝牛乳的吗?大家想一想,那个年代能喝上牛奶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大富大贵的人。那时候,穷人或是平常不喝奶的人,都是生病的时候喝点牛奶当药用,因为牛奶有滋补的功效。
有一个五汁饮就是一个治病滋补的方子。人在大病一场后会失去很多体液。然后,我们就配上五种材料,比如甘蔗汁、牛奶、荸荠汁等这些能够很好的被人体吸收的液体来喝,这也能起到治病的效果。
所以,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牛奶一定是临时或是暂时拿来当药喝的,绝对不能每天当水喝。牛奶喝多了,得病的人真不在少数。如果非要喝牛奶,那就加些中药进去。
很多人对牛奶过敏。心理医学说“乳糖不耐受”,意思是说,牛奶喝多了,会出现肚子胀、打嗝、放屁、拉肚子等症状。怎么办呢?我们就把牛奶的阴寒给“化”一下。比如说,在牛奶里面加一点热性的中药,你可以加点干姜,加些肉桂、荜菝(一种热性的药),或是桂皮。
在牛奶中加入姜、肉桂能“化”一下牛奶的阴寒。广东名小吃“姜撞奶”是姜与牛奶碰撞出的美食,也符合中医的理念。
另外,奶是血的一部分,是阴寒的东西。很多人在吃火锅的时候都上过鸭血,还吃过血豆腐。如果大家观察仔细的话,会发现吃完这些东西后拉的屎是黑色的。伤风的病人最怕吃毛血旺。为什么呢?因为血制品都是“阴寒”的东西,消化它的时候,人体要消耗很多的阳气和能量。
所以,对于牛奶、毛血旺或者是血豆腐之类的食物,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尽量不要贪吃,否则,受伤害的是你的身体。
3、牛奶一切好处的前提都是——化得开
既然牛奶是“阴寒”的,那么问题来啦——
1、那为什么喝完牛奶后舌苔反而变黄了呢?应该是清热才对啊,黄不就是体内又热了吗?
2、为什么我每次喝完牛奶就口臭~~~而且我发现很多人都有“牛奶口臭”,早上上班时,看到谁喝牛奶,开会时就有必要躲着坐。。
3、还有那些要么吐、要么拉、要么便秘的“乳糖不耐症”,到底是为啥呢?
清热的食物多数都带有苦味,牛奶味甘微寒,滋补的意味更重,比如人参也是味甘微寒,但你不能说它清热吧,相反很多人吃人参是有“上火”反应。
因为滋补的东西一旦补过量,身体消耗不掉,就会变成火、变成痰湿、垃圾发出来,人参主补五脏之气,气有余便是火,虽然它本性微寒,但吃过量补多了一样会变成“火”。
牛奶也是这样,牛奶这种阴寒的食物,喝下去要消耗大量的阳气来把它化开。小孩子是纯阳之体,所以比较能化。游牧民族则是因为能喝酒,也把它化得开。而我们农耕民族的小脾胃,就比较悲催了。一旦化不开就会有各种淤热、阴寒或混乱表现!
我有一同学,一喝牛奶就脸色赤红,手脚发烫,还容易呕吐,看舌象感觉是外热内寒,我建议他加点肉桂煮着喝,帮着化一化。有效,至少不吐了,但是化进去多少不能保证。
4、牛奶吃不过量的时候,的确是补得很呐!
古人认为牛奶有“养血脉,润五脏”的功效,能让虚弱的人强健起来。
《滇南本草》说牛奶:“补虚弱,止渴,养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肠”。
《本草纲目》说牛奶:“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
但要知道这一切好处的前提都是——化得开。
知道了这一点,起码疼爱家人的时候就能不冒险。比如家里有癌症患者,就最好不要给他们经常喝牛奶。
癌症患者一般阴阳两虚,这种状态下食用牛奶很容易造成肠胃负担,不仅补不进去、化不开,还可能增加脏腑经络的淤堵,从而加重病情。
吐槽牛奶,其实并不是说它多么多么糟糕,吃不得了。
在我看来,它们都是食物,和梨子偏凉、荔枝偏热……等等任何一种食物一样,也有着小小的偏性。
只不过如今我们对它的认知和食用习惯,让它在某些方面的功能过于夸大,从而忽略了这“偏性”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那么,我就从食物性味上来提个醒,方便大家以后吃起来心里有个底,好趋利避害,无往不胜啊!

这一篇文章想说的不要见到舌苔黄了就一位拼命的清热祛湿利尿,牛奶都能导致淤热阴寒混乱的表现,还有饮食入胃首先看他是否能完全消化,不消化的情况也就等于没有吸收,并不是吃啥就能补进去啥的,中医是以人为本,西医是以物质为本,一个病出现是复杂的
 
最后编辑:
出血量极小是个什么概念?你见得多,那你是怎么看见的?一个大便的体积,整个染色呈黑色,你觉得得极量到多少才能让这个大便里全是血染的黑?如果全大便是血染的黑,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是柏油样的?
尿黄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不是靠猜的,你胆色素在尿液中少,自然没有太重的颜色。这和胆汁走肠道多本身就是一会事儿。
湿热病人本就有湿,太阴阳明有病,不见得必然尿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徐文兵---观汗知病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故《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 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等引起出汗,属于生理现象。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因此汗液是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增多或者减少,以适宜气候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生理性的出汗还有一个功能, 就是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废物。
如果是当汗而无汗出,不该出汗时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这就属于病理现象的出汗了。

一、疾病时的出汗:

1、 汗出兼见发热恶风,鼻鸣干呕。为外感风邪所致的太阳表虚证(太阳中风),因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出汗。

2、全身出汗,汗出比较多,口渴,胸膈闷痞,舌苔黄糙,出现在夏季,基本属于暑温病的出汗。因为暑邪属阳,其性开泄,腠理开则汗出。

3、全身出汗,时时皆有,手足心和头部出汗比较多,兼有恶风、四肢困重,头晕,或者关节沉重疼痛,甚至浮肿,小便少。多属于感受湿邪,或者湿从中生的因湿而汗。因湿邪阻滞卫阳之气,外不能固密肌肤,内不能促进津液环流,内外转输失职,故津液旁达,外泄则汗。

二、特殊的出汗:

1、自汗: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称为自汗。

(1)、久病体弱,时时自汗,兼有气短懒言,容易感冒,面色晄白者,属于气虚自汗。气虚自汗主要在于心肺问题,因心主汗液,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心肺气虚,表卫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泄。

(2)、时时自汗,动则益甚,伴有怕冷,肢体不温,属于阳虚自汗。阳虚自汗责之脾肾,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密。

其他表虚营卫不和、湿热等也可以出现自汗表现,虽然诊断学有顺口溜云:“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但《伤寒明理论》云:“自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须阳虚。因此要,通过四诊观察,辨明表里虚实,以免误治。

2、盗汗:又称“寝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而言。

(1)、盗汗,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消瘦,属于阴虚内热盗汗,一般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2)、盗汗,伴有头疼如布裹着,肢体困倦,食欲不振,大便溏,口腻。属于脾虚湿阻盗汗。

(3)、盗汗,伴有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疲劳,属于心血不足。盗汗一证,《景岳权属.汗证》认为:“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因此,应该要辨明盗汗的虚实。

3、大汗:指全身汗出很多,一般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1)、大汗不止,伴有面红心烦,口渴喜饮,属于里实证。里热亢盛,蒸腾津液外泄所致。

(2)、大汗不止,汗出如油,这提示疾病处于危重阶段,是阴阳将要亡脱的表现,所以也叫“绝汗”。《素问.脉要精微论》:“绝汗乃出,出则死也。”。但临床又分亡阴和亡阳,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4、黄汗:汗出色黄染衣。《金匮要略.水气病证并治》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需要注意的是黄汗不等同于黄疸,黄汗可以是阳黄的症状之一,同身目发黄并见;也可以仅仅汗出色黄,而身目不黄。

(1)、汗出色黄,伴有发热,身肿困重,口渴,小便不利,属于营卫壅闭

(2)、汗出色黄,伴有发热、胁痛、食欲不振、口苦、尿黄、舌苔黄腻,属于湿热蕴积

三、局部多汗症:

1、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2、半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其病变不在有汗的半身,而在无汗的一侧。产生的原因主要因湿等邪阻滞于身体的一侧经脉,气血运行不周,津液布达受阻,以致汗液排泄障碍。

3、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多因思虑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若心胸出汗,气短乏力,健忘,食欲不振,大便溏,属于心脾气虚。若心胸汗出,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酸,遗精,骨蒸炒热,属于心肾阴虚

4、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见于外阴瘙痒症、阴道炎等妇科病、男性阴囊湿疹等。多与肝经湿热和肾阳虚衰有关。

5、腋汗:指两腋窝乃至胁下出汗的一种表现。汗出不臭,伴有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 午后炒热或者手足心发热,多属于肝热阴虚;汗出臭如狐骚气味,伴有胸闷纳呆,口苦,渴不欲饮,身重体倦,尿少色黄,属于肝胆湿热。临床腋臭是腋窝部的大汗 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可以按照肝胆湿热辩证治疗或者手术。

6、头汗:出汗仅仅限于头部或者颈部,称为头汗。如果进餐或者是小儿睡眠时头部出汗,无任何 症状,称为“蒸笼头”,属于正常情况,不应视为病理表现。若头面汗多,伴有面赤烦渴,为上焦邪热循阳经上蒸于头面;若伴有头身困重,身热不杨,舌苔黄腻, 为中焦湿热蕴蒸所致。若但头汗出,伴有寒热,口苦心烦,胁痛者,属于伤寒少阳病。

7、手足心汗:多发生于紧张或激动时或在公开场合说话时,多位生理现象。出汗多则为病理现 象。若手心汗出,伴有食欲不振,身重体困,小便黄,舌苔黄腻,属于脾胃湿热;若手足心汗出,伴有身体倦怠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属于脾胃气虚。若 汗出,伴有咽干口燥,睡后明显,食欲不振,饥不欲食,属于脾胃阴虚。
 
《伤寒论》中的濈然汗出,你了解多少?




仲景论汗,涉及多经,尤以阳明篇述之最详。此篇所谈之汗,有自汗、盗汗。类型有大汗、多汗、濈然汗出、漐漐汗出。部位有头汗、额汗、手足汗等。其中濈然汗出在上述诸种汗出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在临床辨证中有着重要意义。
兹将笔者学习之粗浅体会分述如下。
(一)濈然汗出的证情与主要病机
《伤寒论》云:“阳明病,本自汗出。”又云:“阳明病,法多汗。”说明阳明里证,不论无形之热,或有形热结,皆有自汗,尤以无形之热汗出较多。
为了描述这种自汗、多汗的证情,仲景特在阳明篇采用了“濈然汗出”一词。“濈然”是汗出的形容词。濈,《说文》作“和”解。
张衡的《南都赋》里有“流湍投濈”,曹植的《七启》里有“濈然凫役”,显然“濈”都是作“疾速”解。
上述两种解释,均与阳明汗出的情况不完全符合,故后世医家多将“濈”字解释为连绵不断,并把濈然汗出看成是汗出不止的同义语。这样解释虽较客观,但仍笼统。因为,没有明确指出汗量的动态变化。
据笔者初步观察,这种汗出多为微汗基础上的阵阵多汗。柯韵伯氏将此汗喻为“多有波浪动摇之状”,可谓具体生动而形象。
《伤寒论》云:“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反濈然汗出者,是转属阳明也”。说明邪热犯及阳明,多濈然汗出。此汗以阳明经证为多见,阳明腑证,津伤不重者固然有之,但因阳明腑证每由发汗、利小便太过,胃中燥,津液耗,故其濈然汗出多表现在四肢。
热恋阳明为何能濈然汗出呢?
因为阳明主受纳饮食,为水谷之海,气血津液皆源于此,故阳明为多气、多血、多津、多液之腑。热恋之,邪气盛而正未虚,两两相争,虽然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总有进退之机。相争的结果,正胜热减则汗少,邪胜热加则汗多。由于总不离乎其热,故热蒸所化之汗则连续不断。
(二)濈然汗出辨证
伤寒阳明经证与温病邪恋气分,正气未虚,邪热炽盛,正邪相搏,均可濈然汗出,且多伴有高热,心烦,大渴,苔黄,脉洪大数等证。若汗出过多,耗伤气阴,脉见浮大而芤,微喘,甚至鼻翼煽动,此皆无形之热也。
热与肠中宿食糟粕相结,亦可濈然汗出,但必有腹满便秘,或纯利稀水无粪而臭,潮热,谵语,苔老黄或起芒刺,脉沉实之见证。湿温热在气分,迫津外泄,亦濈然汗出,但出之不畅,其汗有酸臭味,常伴有热势起伏不定,胸脘痞闷,恶心欲吐,口渴不饮,大便溏薄,苔白黄腻,脉滑数等证。
湿热犯及肝胆,胆汁随汗外溢,虽然可以濈然汗出,但汗黄,并伴有发热,右胁下痛,厌油腻,饮食纳少,甚则肢体浮肿,苔黄腻,脉弦滑等证。
阳明病,热入血室,与血相搏,热邪不得外出。刺期门,泻肝实,热从外出也濈然汗出,但针刺期门前,有头汗、下血、谵语等证。
阳明中风,水湿流入关节,郁而化热,但病者胃气尚盛,正能胜邪,在正邪交争之际,水湿从表而解,可见濈然汗出,但汗出之先,则有“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等证。
服小柴胡汤,使上焦得通,津液达下,胃气因和,正气驱邪外出,也有濈然汗出者,但汗出之前,必有少阳病证。
  • 上述刺期门,水湿从表而出及服小柴胡汤所致之濈然汗出,与热恋阳明、气分湿温、肝胆湿热的濈然汗出之不同点是:

前者汗出之时短,后者汗出之时长。前者汗出,其热即退,其病即解;后者汗出,其热多不退,其病多不解。
  • 此外,濈然汗出还须与漐漐汗出相鉴别。

漐漐汗出系微汗,而且时有时无,多由邪郁肺卫而致。多伴有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风寒,咳嗽,或渴,苔薄白或黄,舌质红,脉数等证。
也有水饮内停,阳气不宣,卫外不固所致者,如“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十枣汤主之”即是。
在阳明篇,仲景还谈及了手足濈然汗出与手足漐漐汗出。
  • 濈然汗出与上述两种汗出的区别是:
前者为全身性汗出,后二者为局部性汗出;前者汗出较多,手足濈然汗出次之,手足漐漐汗出更次之。阳明里热实证所以能分别出现上三种汗出,是由于热邪伤津的程度不同的缘故。
因为,濈然汗出多出现在阳明热证之初,伤津不重,故全身皆有汗出,而手足濈然汗出和手足漐漐汗出多出现在阳明化燥成实,伤津较重的阶段,所以,都表现为手足汗出。
成无己云:“四肢为诸阳之本,津液为热熏之,则周身汗出,津液不足,为热熏之,其手足濈然汗出。”据此,再引申之,若津伤更重,热熏之,则手足漐漐汗出,甚者,虽然熏之,但无汗出也。
故《伤寒论》云:“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 手足濈然汗出与手足汗出都是阳明病肠中燥屎已成的外候之一,因不为阳明腑证所独有,故应与下述病证产生的手足汗出相区别:

①阳明中寒,欲作固瘕:此证除手足汗出外,尚伴有小便不利,不能食,大便初硬后溏,苔白而滑,脉沉迟等证;
②血虚:虽手足汗出,但手心发热,并有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眼睑、爪甲色淡,头晕目花,心悸气短,手足麻木,脉细弱等证;
③气虚:手足汗出,常伴有精神倦怠,少气乏力,语音低微等脏腑功能衰弱的证状;
④血淤:笔者曾见1例20岁女性患者张××,因右脚第二蹠骨斜形骨折,于1979年9月25日入院,次日,即出现手足濈然汗出,用桃红四物汤加牛膝、丹参、广木香、川楝子、蒲黄,连服6剂,汗出随局部肿痛消散而止。
 
出血量极小是个什么概念?你见得多,那你是怎么看见的?一个大便的体积,整个染色呈黑色,你觉得得极量到多少才能让这个大便里全是血染的黑?如果全大便是血染的黑,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是柏油样的?
尿黄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不是靠猜的,你胆色素在尿液中少,自然没有太重的颜色。这和胆汁走肠道多本身就是一会事儿。
湿热病人本就有湿,太阴阳明有病,不见得必然尿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朋友,说话口气温柔点对讨论有好处。
  她的大便偏黑,我认为是上消化道微量出血。这是凭个人经验判断。怎么判断的呢?有不少人的大便偏黑,西医化验说正常,我用止血药后大便颜色就正常了。我就是凭这个断定的。
  你好像已经解开她这个怪病的疑团,说得头头是道,那就出方试试吧!
 
抱拳了老铁
徐文兵---观汗知病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故《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 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等引起出汗,属于生理现象。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因此汗液是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增多或者减少,以适宜气候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生理性的出汗还有一个功能, 就是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废物。
如果是当汗而无汗出,不该出汗时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这就属于病理现象的出汗了。

一、疾病时的出汗:

1、 汗出兼见发热恶风,鼻鸣干呕。为外感风邪所致的太阳表虚证(太阳中风),因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出汗。

2、全身出汗,汗出比较多,口渴,胸膈闷痞,舌苔黄糙,出现在夏季,基本属于暑温病的出汗。因为暑邪属阳,其性开泄,腠理开则汗出。

3、全身出汗,时时皆有,手足心和头部出汗比较多,兼有恶风、四肢困重,头晕,或者关节沉重疼痛,甚至浮肿,小便少。多属于感受湿邪,或者湿从中生的因湿而汗。因湿邪阻滞卫阳之气,外不能固密肌肤,内不能促进津液环流,内外转输失职,故津液旁达,外泄则汗。

二、特殊的出汗:

1、自汗: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称为自汗。

(1)、久病体弱,时时自汗,兼有气短懒言,容易感冒,面色晄白者,属于气虚自汗。气虚自汗主要在于心肺问题,因心主汗液,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心肺气虚,表卫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泄。

(2)、时时自汗,动则益甚,伴有怕冷,肢体不温,属于阳虚自汗。阳虚自汗责之脾肾,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密。

其他表虚营卫不和、湿热等也可以出现自汗表现,虽然诊断学有顺口溜云:“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但《伤寒明理论》云:“自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须阳虚。因此要,通过四诊观察,辨明表里虚实,以免误治。

2、盗汗:又称“寝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而言。

(1)、盗汗,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消瘦,属于阴虚内热盗汗,一般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2)、盗汗,伴有头疼如布裹着,肢体困倦,食欲不振,大便溏,口腻。属于脾虚湿阻盗汗。

(3)、盗汗,伴有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疲劳,属于心血不足。盗汗一证,《景岳权属.汗证》认为:“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因此,应该要辨明盗汗的虚实。

3、大汗:指全身汗出很多,一般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1)、大汗不止,伴有面红心烦,口渴喜饮,属于里实证。里热亢盛,蒸腾津液外泄所致。

(2)、大汗不止,汗出如油,这提示疾病处于危重阶段,是阴阳将要亡脱的表现,所以也叫“绝汗”。《素问.脉要精微论》:“绝汗乃出,出则死也。”。但临床又分亡阴和亡阳,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4、黄汗:汗出色黄染衣。《金匮要略.水气病证并治》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需要注意的是黄汗不等同于黄疸,黄汗可以是阳黄的症状之一,同身目发黄并见;也可以仅仅汗出色黄,而身目不黄。

(1)、汗出色黄,伴有发热,身肿困重,口渴,小便不利,属于营卫壅闭

(2)、汗出色黄,伴有发热、胁痛、食欲不振、口苦、尿黄、舌苔黄腻,属于湿热蕴积

三、局部多汗症:

1、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2、半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其病变不在有汗的半身,而在无汗的一侧。产生的原因主要因湿等邪阻滞于身体的一侧经脉,气血运行不周,津液布达受阻,以致汗液排泄障碍。

3、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多因思虑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若心胸出汗,气短乏力,健忘,食欲不振,大便溏,属于心脾气虚。若心胸汗出,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酸,遗精,骨蒸炒热,属于心肾阴虚

4、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见于外阴瘙痒症、阴道炎等妇科病、男性阴囊湿疹等。多与肝经湿热和肾阳虚衰有关。

5、腋汗:指两腋窝乃至胁下出汗的一种表现。汗出不臭,伴有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 午后炒热或者手足心发热,多属于肝热阴虚;汗出臭如狐骚气味,伴有胸闷纳呆,口苦,渴不欲饮,身重体倦,尿少色黄,属于肝胆湿热。临床腋臭是腋窝部的大汗 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可以按照肝胆湿热辩证治疗或者手术。

6、头汗:出汗仅仅限于头部或者颈部,称为头汗。如果进餐或者是小儿睡眠时头部出汗,无任何 症状,称为“蒸笼头”,属于正常情况,不应视为病理表现。若头面汗多,伴有面赤烦渴,为上焦邪热循阳经上蒸于头面;若伴有头身困重,身热不杨,舌苔黄腻, 为中焦湿热蕴蒸所致。若但头汗出,伴有寒热,口苦心烦,胁痛者,属于伤寒少阳病。

7、手足心汗:多发生于紧张或激动时或在公开场合说话时,多位生理现象。出汗多则为病理现 象。若手心汗出,伴有食欲不振,身重体困,小便黄,舌苔黄腻,属于脾胃湿热;若手足心汗出,伴有身体倦怠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属于脾胃气虚。若 汗出,伴有咽干口燥,睡后明显,食欲不振,饥不欲食,属于脾胃阴虚。

友友可以根据这个看看自己属于那种多汗症,毕竟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身体
 
一副药开了几个反对,难道就是反对的技术效果?
兄弟没有反对,谁的药让楼主吃完最有效果且无剧烈反应的才是最靠谱的,最终还是由楼主自己决定吃谁的药或者都试试,我发的理论只是提供参考方法可以用排除法去精准定位,具体开药还得看各位
 
  乌鸡牛肉鸡蛋鱼蔬菜水果都吃。胃口还行。没啥嗜好。我这个原始方子有没有问题呢,好像有两个十八反。月经也不正常黑少血块。白带挺多是白色

  大便色深是胆汁过多。临床很多人都有。胆汁受阻,大便就白了。色黄属胆汁适量。胆汁具有滑肠作用,所以临床上有风泄是按肝郁来治的。
  
  出血量极小是个什么概念?你见得多,那你是怎么看见的?一个大便的体积,整个染色呈黑色,你觉得得极量到多少才能让这个大便里全是血染的黑?如果全大便是血染的黑,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是柏油样的?
  尿黄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不是靠猜的,你胆色素在尿液中少,自然没有太重的颜色。这和胆汁走肠道多本身就是一会事儿。
  湿热病人本就有湿,太阴阳明有病,不见得必然尿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朋友,说话口气温柔点对讨论有好处。
  她的大便偏黑,我认为是上消化道微量出血。这是凭个人经验判断。怎么判断的呢?有不少人的大便偏黑,西医化验说正常,我用止血药后大便颜色就正常了。我就是凭这个断定的。
  你好像已经解开了她这个怪病的疑团,说得头头是道,那就出方试试吧!

  朋友先别这么肯定吧!

  我觉得刘老师说得有道理,不过只说了导致大便偏黑的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胆汁过多(胆红素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成深绿色的粪胆原)所致。
  那胆汁为什么分泌过多?为什么分泌过多?
  这两个问题原因很简单:肉吃多了,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所致
  一、胆汁是用来消化肉食的,肉吃得多自然要分泌更多;
  二、胆汁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加上肝胆郁热自身合成了过多的胆固醇,既为胆汁提供原料,也是人体通过肠道排泄胆固醇的途径。

  另外一个导致大便颜色偏黑的重要原因:肉里面含有大量{血红素铁},氧化铁的颜色不就是黑褐色的吗?
  所以朋友您的推测预见到了“底层原因”,只不过她粪便中大量的铁元素的来源
,不大可能是消化道微量出血,而更有可能是肉食过量
  
肉食过量会导致大便颜色深、偏黑,网友们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不信可以百度一下。

  导致大便颜色偏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常大量吃一些富含叶绿素、花青素等生物色素的深色蔬菜,比如:紫甘蓝(紫皮卷心菜)、血皮菜(紫背天葵)、空心菜(藤藤菜)、油菜(芸苔菜)、苋菜(汗菜)……然而,楼主显然不可能是这种情况
 
最后编辑:
只要你坚定必胜信心、保持乐观心态,那么你的免疫细胞就会为你的健康奋力而战,你的病就一定能治好!
 
只要你坚定必胜信心、保持乐观心态,那么你的免疫细胞就会为你的健康奋力而战,你的病就一定能治好!
  她这是代谢病,内分泌病,不是感染性疾病吧。
 
  




  朋友先别这么肯定吧!

  我觉得刘老师说得有道理,不过只说了导致大便偏黑的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胆汁过多(胆红素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成深绿色的粪胆原)所致。
  那胆汁为什么分泌过多?为什么分泌过多?
  这两个问题原因很简单:肉吃多了,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所致
  一、胆汁是用来消化肉食的,肉吃得多自然要分泌更多;
  二、胆汁酸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加上肝胆郁热自身合成了过多的胆固醇,既为胆汁提供原料,也是人体通过肠道排泄胆固醇的途径。

  另外一个导致大便颜色偏黑的重要原因:肉里面含有大量{血红素铁},氧化铁的颜色不就是黑褐色的吗?
  所以朋友您的推测预见到了“底层原因”,只不过她粪便中大量的铁元素的来源
,不大可能是消化道微量出血,而更有可能是肉食过量
  
肉食过量会导致大便颜色深、偏黑,网友们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不信可以百度一下。

  导致大便颜色偏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常大量吃一些富含叶绿素、花青素等生物色素的深色蔬菜,比如:紫甘蓝(紫皮卷心菜)、血皮菜(紫背天葵)、空心菜(藤藤菜)、油菜(芸苔菜)、苋菜……然而,楼主显然不可能是这种情况
短时大便偏黑可能是食物导致,但是,长时间的大便偏黑就不正常了。我断定妹子大便偏黑是上消化道微量出血,是根据她自身的症状和我个人的经验来判断的。探讨嘛,各舒己见。我的看法只是一个参考,不是一定要大家相信。
 
胆汁疏泄,是个幽门,十二指肠,胆总管壶腹开口这一区域的生理病理共同参与的,也是肝门,肠系膜静脉通畅与否的问题。复杂到整个肝胆的脏腑辩证分型是脏腑辩证里最多的。

另外,网上求助,这类帖子说句不好听的,都是,怎么说呢,你们自己体会~~~
也别把这太当回事儿,患者也不会认同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很多帖子为何是那种结果,几率还那么高?自然有它的道理,这道理不是我创造的,也不会因我而消失!
 
  




  朋友先别这么肯定吧!

  我觉得刘老师说得有道理,不过只说了导致大便偏黑的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胆汁过多(胆红素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成深绿色的粪胆原)所致。
  那胆汁为什么分泌过多?为什么分泌过多?
  这两个问题原因很简单:肉吃多了,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所致
  一、胆汁是用来消化肉食的,肉吃得多自然要分泌更多;
  二、胆汁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加上肝胆郁热自身合成了过多的胆固醇,既为胆汁提供原料,也是人体通过肠道排泄胆固醇的途径。

  另外一个导致大便颜色偏黑的重要原因:肉里面含有大量{血红素铁},氧化铁的颜色不就是黑褐色的吗?
  所以朋友您的推测预见到了“底层原因”,只不过她粪便中大量的铁元素的来源
,不大可能是消化道微量出血,而更有可能是肉食过量
  
肉食过量会导致大便颜色深、偏黑,网友们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不信可以百度一下。

  导致大便颜色偏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常大量吃一些富含叶绿素、花青素等生物色素的深色蔬菜,比如:紫甘蓝(紫皮卷心菜)、血皮菜(紫背天葵)、空心菜(藤藤菜)、油菜(芸苔菜)、苋菜(汗菜)……然而,楼主显然不可能是这种情况
你自己和家人吃肉鸡蛋牛奶吗?
 
今天分享著名中医徐文兵老师对牛奶的看法。这也是中医界大部分人对于牛奶的态度,大家感受一下。
1、长大成人还未断奶的,也就只有人类了
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来看,世间没有哪个动物长大了以后还要去喝奶的,除了人之外。
为什么说牛奶是给孩子喝的呢?孩子是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极快,而牛奶是特别阴寒的东西。纯阳之体碰上纯阴的东西,一结合正好。
有的病人说:“我把牛奶煮热、煮开了喝,不就热了吗?”那么,你要吃冰镇辣椒,就算它是冰镇的,但它也是“热”的。同理,牛奶煮开了,它也是“凉”的,也要消耗你的阳气。
小孩子阳气非常足,一天到晚活蹦乱跳,不知疲倦,心率都在90以上,身体还特别暖和。而老年人心动过缓,阳气不足了,怎么能拿阳气不足的身体去喝那种极其阴寒的东西呢?
可能有人就会反驳说:“欧洲人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喝牛奶,人家的平均寿命也挺高的。”
其实,美国人会得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跟过度喝牛奶也有关。喝不来牛奶的人都被淘汰掉了。
再比如说二战以后,日本人开始喝牛奶,个长高了,体质也变好了,所以日本人流行“每人一杯牛奶”。而且,他们生完孩子以后,政府还会免费补贴给他们牛奶。但是,现在日本人几乎95%的人都得了花粉症。一到春天,你到日本一看,每个人都带着口罩,全都对花粉过敏。
过敏有很多种,一种是对花粉过敏,一种是对吃的东西过敏,这都是因为你的身体受不了异体蛋白而导致的。还有一个现象:日本人因为抑郁而自杀的概率是最高的,这也跟他们吃的东西性质有关。阴寒的东西化不了,最后集结成一种负面的能量积聚到内心,然后,他就感觉活着没意思,就会想寻死。
所以,牛奶大家可以拿它去泡澡,但是千万不要每天把它当水喝。因为你喝进去如果消化不了,就会致病。
2、奶是血的一部分,是阴寒的东西
有网友在网上留言给我说:孙思邈不是说牛乳有营养,要提倡大家喝牛乳的吗?大家想一想,那个年代能喝上牛奶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大富大贵的人。那时候,穷人或是平常不喝奶的人,都是生病的时候喝点牛奶当药用,因为牛奶有滋补的功效。
有一个五汁饮就是一个治病滋补的方子。人在大病一场后会失去很多体液。然后,我们就配上五种材料,比如甘蔗汁、牛奶、荸荠汁等这些能够很好的被人体吸收的液体来喝,这也能起到治病的效果。
所以,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牛奶一定是临时或是暂时拿来当药喝的,绝对不能每天当水喝。牛奶喝多了,得病的人真不在少数。如果非要喝牛奶,那就加些中药进去。
很多人对牛奶过敏。心理医学说“乳糖不耐受”,意思是说,牛奶喝多了,会出现肚子胀、打嗝、放屁、拉肚子等症状。怎么办呢?我们就把牛奶的阴寒给“化”一下。比如说,在牛奶里面加一点热性的中药,你可以加点干姜,加些肉桂、荜菝(一种热性的药),或是桂皮。
在牛奶中加入姜、肉桂能“化”一下牛奶的阴寒。广东名小吃“姜撞奶”是姜与牛奶碰撞出的美食,也符合中医的理念。
另外,奶是血的一部分,是阴寒的东西。很多人在吃火锅的时候都上过鸭血,还吃过血豆腐。如果大家观察仔细的话,会发现吃完这些东西后拉的屎是黑色的。伤风的病人最怕吃毛血旺。为什么呢?因为血制品都是“阴寒”的东西,消化它的时候,人体要消耗很多的阳气和能量。
所以,对于牛奶、毛血旺或者是血豆腐之类的食物,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尽量不要贪吃,否则,受伤害的是你的身体。
3、牛奶一切好处的前提都是——化得开
既然牛奶是“阴寒”的,那么问题来啦——
1、那为什么喝完牛奶后舌苔反而变黄了呢?应该是清热才对啊,黄不就是体内又热了吗?
2、为什么我每次喝完牛奶就口臭~~~而且我发现很多人都有“牛奶口臭”,早上上班时,看到谁喝牛奶,开会时就有必要躲着坐。。
3、还有那些要么吐、要么拉、要么便秘的“乳糖不耐症”,到底是为啥呢?
清热的食物多数都带有苦味,牛奶味甘微寒,滋补的意味更重,比如人参也是味甘微寒,但你不能说它清热吧,相反很多人吃人参是有“上火”反应。
因为滋补的东西一旦补过量,身体消耗不掉,就会变成火、变成痰湿、垃圾发出来,人参主补五脏之气,气有余便是火,虽然它本性微寒,但吃过量补多了一样会变成“火”。
牛奶也是这样,牛奶这种阴寒的食物,喝下去要消耗大量的阳气来把它化开。小孩子是纯阳之体,所以比较能化。游牧民族则是因为能喝酒,也把它化得开。而我们农耕民族的小脾胃,就比较悲催了。一旦化不开就会有各种淤热、阴寒或混乱表现!
我有一同学,一喝牛奶就脸色赤红,手脚发烫,还容易呕吐,看舌象感觉是外热内寒,我建议他加点肉桂煮着喝,帮着化一化。有效,至少不吐了,但是化进去多少不能保证。
4、牛奶吃不过量的时候,的确是补得很呐!
古人认为牛奶有“养血脉,润五脏”的功效,能让虚弱的人强健起来。
《滇南本草》说牛奶:“补虚弱,止渴,养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肠”。
《本草纲目》说牛奶:“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
但要知道这一切好处的前提都是——化得开。
知道了这一点,起码疼爱家人的时候就能不冒险。比如家里有癌症患者,就最好不要给他们经常喝牛奶。
癌症患者一般阴阳两虚,这种状态下食用牛奶很容易造成肠胃负担,不仅补不进去、化不开,还可能增加脏腑经络的淤堵,从而加重病情。
吐槽牛奶,其实并不是说它多么多么糟糕,吃不得了。
在我看来,它们都是食物,和梨子偏凉、荔枝偏热……等等任何一种食物一样,也有着小小的偏性。
只不过如今我们对它的认知和食用习惯,让它在某些方面的功能过于夸大,从而忽略了这“偏性”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那么,我就从食物性味上来提个醒,方便大家以后吃起来心里有个底,好趋利避害,无往不胜啊!

这一篇文章想说的不要见到舌苔黄了就一位拼命的清热祛湿利尿,牛奶都能导致淤热阴寒混乱的表现,还有饮食入胃首先看他是否能完全消化,不消化的情况也就等于没有吸收,并不是吃啥就能补进去啥的,中医是以人为本,西医是以物质为本,一个病出现是复杂的
你自己和家人吃牛奶鸡蛋和肉吗?
 
你自己和家人吃肉鸡蛋牛奶吗?
我从来不吃牛肉、羊肉、牛奶。
鸡蛋是要适量吃的。猪肉和鸡鸭肉吃得很少。
我奶奶90多岁了,喜欢吃鸡蛋,吃得比较多(不过赶不上国医大师陆广莘80多岁还一天吃四个的海量),但其它肉类吃得适中甚至偏少(和一般同龄人相比)。
 
我从来不吃牛肉、羊肉、牛奶。
鸡蛋是要适量吃的。猪肉和鸡鸭肉吃得很少。
我奶奶喜欢吃鸡蛋,吃得比较多,但其它肉类吃得适中甚至偏少(和一般人相比)。
嗯偶尔可以,看个人体质吧,如果是痰湿体质的建议要少喝牛奶和鸡蛋,血虚便秘的适合吃这些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