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不是落枕而是阴液带着阳气冲击经络,后枕部不通,这就是先降后升!确实应该舒经,但不能用葛根,而是用白芍木瓜甚至秦艽。刚才又反馈了下,很肯定讲今天没有疲惫乏力感了,应该是比前几天感觉更好,荨麻疹真的的全身都不见了,
然后提到了前几年,也有医生用过药,一用药就会出现长疹的情况,提到了药中至少有黄芪,
(当然也用到了杜仲,用杜仲,腰椎位置疼的确会好转(去照过片,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刚才还反馈到,有点落枕,我是在想,22日方对“颈肩经输不利”的情况可能不利,虽有伤寒思路可缓解(且每每有效),但又不利于解决上述其它问题,还在思考中,是不是在22日方中加点点伸筋草、葛根之类的舒筋活络的
葛根可用,但最好和防风同用。
你所说的这几味药一加就会前功尽弃,病情反复!如果在用上方的基础上加葛根,那最好再加上白术。还有上方滋阴药也要减少,不然会伤脾胃。
你只看药物性质不看方证是否相应的?如果单独使用葛根、防风、白术确实有你说的那些问题,但是楼主的方子里滋阴寒凉很多就不会有问题。不但不会有问题,还会互纠其偏。
看看温病方面的书再来说吧!这样的争论没啥意义!白术,温不及黄芪,燥不及苍术。
湿热生风----你自创的理论!太厉害了!
湿热只有化燥才能生风,化燥之后还能按湿热治吗?
病情都变了,你还固守原方原法?
还是得提醒你几句!
荨麻疹(隐疹)的病位在体表皮肤,是以“内蕴湿热”为基础、“外感风邪”为诱因而发生的。
此病风邪来自外感,不是阴血亏虚化燥而内生的。“阴虚风动”多见于“癫证、颤证、中风”。
今冬重庆持续偏冷,气温较常年低两三度,跟去年暖冬相比更是相差五六度,又阴雨连绵湿度大,风寒湿三种外邪都很盛。
患者体素湿热内蕴,感受风寒后腠理凝滞汗孔闭塞,加上空气湿度大,体内湿热外散受阻,郁于皮下而导致隐疹反复发作,
同时出现风池酸胀、颈强腰痛等寒湿束表的症状,夜晚人体气血内收、外界寒湿更甚,使皮下湿热加郁积增多而症状加剧。
所以必须重用{辛温解表}的药(如防风)来驱除闭表的寒湿之邪、疏通腠理、让体内的湿热能顺畅外散,才能祛风止痒。
昨天楼主反馈说近几日病情好转,没吃药也没再发作,可能是因为寒潮过境之后重庆难得连晴了几天,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风团遇热瘙痒加重遇冷减轻是局部降温麻痹效应,不是忌用辛温解表药的理由,患者舌红苔白,是明显的表寒里热的格局。
不相信事实的没有谈论的必要!
还是得提醒你几句!
每次用寒凉药物治疗症状消减你都是归功于各种各样的其它因素!不是说自愈就是饮食控制得宜,这次竟然说的天气变化自然好转!还下次还能找啥因素呢?
这样真的好吗?看看论坛在你们的建议之下有几个人能解决问题的吧!
你们都说是阴阳两虚啥的那个低血压的老爷子现在还在发疑问贴吧?
还有记得老早以前就给你说过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和你所推崇的温阳补气是相反的,温阳补气是增热的!好几年了你还没搞清楚这道理。唉!孺子不可教也!
告诉过你我的用药方案可以和其它治疗方案相互对照印证的,你做不到又不信!
唉,虽然叹气可是并不伤心!哈哈哈
可惜你说的都是别人的经验,这就很没有说服力!
事实是:重庆连出了几天太阳,气温升高,寒湿消散,患者的隐疹瘙痒大幅减轻了。
我相信现实,也相信史实,相信前人的实践经验:
无论是用于〈风热型〉荨麻疹的[消风散],还是用于〈风寒型〉荨麻疹的[荆防败毒散],还是用于〈气血两虚型〉荨麻疹的[当归饮子],方中都有{大队辛温升发的风药}:
〖消风散〗:荆芥、防风、苍术、蝉蜕、牛蒡子、当归、生地、知母、苦参、胡麻、石膏各6g,甘草、木通各3g
〖荆防败毒散〗:荆芥9、防风9、羌活6、独活6、柴胡9、前胡6、枳壳6、茯苓6、川芎3、甘草3、桔梗6
〖当归饮子〗:川芎、荆芥、防风、白蒺藜、当归、生地、白芍 各30克,黄芪、何首乌、生甘草 各15克
荨麻疹病位在表,无论哪种类型,都要用足量的{辛散升发的解表风药},比如此方中的:升麻、柴胡、野菊花。还有阴虚火旺型荨麻疹,可用消痤丸治疗。
消痤丸:升麻、柴胡、麦冬、野菊花、黄芩、玄参、生石膏、石斛、龙胆草、大青叶、金银花、竹茹、蒲公英、淡竹叶、夏枯草、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