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气血冲击经络的症状,不处理也可以。会逐步减轻的。江海老师,
患者目前腰椎感觉立不起来,站也不舒服,坐也不舒服,腰椎部位及其不舒服(以前也出现过),我问是隐隐作痛、胀痛、还是剧痛,
患者回复“不知道是哪种痛,就是不适不舒服,和以前一样,站立坐久不适感加重”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是排病的反应? 湿浊下走,在这个走的过程中加重症状,
对于腰椎问题,之前在138楼有在各大医院做个多轮检查,提示骨质疏松,
然后我分析了根本原因是“金气不足,肾水封藏不及“,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有没有什么缓解的方法呢,我想的办法是暂时增加每剂汤药服用次数,以图缓功
自28楼(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4119/post-1492718)梦回杏林老师提到这个饮食的问题之后,我妈已经做了些调整,只是得慢慢来,还要经常再强调,按那个表格,主食量要减下来,饿得着不住,身体还需要慢慢来适应吧。
一诊的食疗建议:常吃小米,黄花,后面几诊放到药方里面了,很有特色!
小米富含镇静安神的五羟基色氨酸,黄花菜又叫忘忧草。
当年舟曲发生泥石流时用了2吨黄花菜熬大锅汤给灾民喝以缓解抑郁情绪。
舌头前部肿得这么高,大量的痰湿热郁于胸膈,自然会烦躁失眠,
二诊方中加了一味清热燥湿解郁除烦的要药:栀子,可能是睡眠大好的主要原因,
可惜没加厚朴枳实,如果合入[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对于呃逆应该也能起到良效。
服药期间手指长疹,且痒和发热,是内蕴的湿热被疏散到肢端和体表所致,排邪的反应
但也说明方药通利大小便的力度不够,解表疏郁固然重要,但攻里通下才是血分瘀热之邪的主要出路。
证候一直是湿热为患,乏力的主要原因并非脾虚,诸诊皆用大剂量的黄芪和升散解表太过,或许是不恰当的主治方向。
这才是症结所在,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湿热就会源源不断的生成,
气滞、痰阻、血瘀、烦躁、失眠、痛经、肤痒……等一系列症状就来了。
鱼生火,肉生痰、甘生湿满,
而足量的“蔬菜瓜果”和“有氧运动”是疏散湿热郁阻、疏通气滞血瘀的最“简便廉验”的良药。
得加石菖蒲郁金,不是心阳不足是心脉淤阻,有痰也有瘀血,这两味药也能助眠。如果发现加了这两味药有火气,得加大清热力度。接188楼,继续反馈和调理,(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3166/post-1503662)
处方:
(因为上次处方之后才得江海老师的建议,所以实际处方如下,大致也有点那意思吧,加了麦冬,用了木瓜,玄参暂未加量)
麦冬18 生石膏20 乌梅20 全瓜蒌20 浙贝母15 玄参12 牡丹皮15 桃仁10 龙胆草8 怀山药12 全当归12 白芍20 霜桑叶12 木瓜15 (两剂)
嘱咐:
少剧烈运动,把正气用于排邪。
(嘱咐可以拔罐,但因正值春节前后,不便)
服后情况:
(2月8日反馈)8日晚腰仍很痛、小腹也隐隐痛。
(2月9日反馈)眠仍大好(没醒过,一觉到天亮),仍有梦,有时候做噩梦,梦里看到(陌生)人死了。
久坐腰肩颈不适感加重,肩颈僵不顺气,腰躺着就好些,
白带异常,有一周有黄色分泌物,粘黏,每天都要换内裤(以往只要腰痛加重那几天白带也就多,或者就黄,就不正常),
小便淡黄,大便软,一天一两次,
喉有痰,但是不怎么咳,一直有痰,鼻间喉咙有痰,(天气温度一转换就明显),
口不干,
没有跑步了,静坐走路,无乏力感了,
鼻孔不干也没流清鼻涕,
晚上没发热,白天也不发冷,
其它无明显不适,无明显变化,
思考:
从服药反应来看,反应比较大,但乏力感减轻,我认为可以减少每日药量,继续观察,以图缓功。
从反馈信息分析,似有心阳不足的表现,痰热也在下走,但淤堵厉害,恐患者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