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症状和你那个病人差不多,也是心脏不好,不过我是一吃点补阳的都不行,我就是被补阳药害成这样的,千万不要在用补肾阳的药的话,会把肾阴都烧没了。出去晒晒太阳就是补阳了。配伍请教:病人,男,43,因术后失养,虚损近10年,主要是心脏功能差、脾胃虚弱,精神萎靡,气短乏力,已无工作能力,生活仅能勉强自理。年前医生因见畏寒怕冷,误开大剂温肾药,导致新增肝肾阴虚而火旺(见:五心发热、腰酸耳鸣、小便黄、大便干,胁痛、眼涩、眼痛、午后身热、苔黄、脉细数等),为补救,医生又多用滋阴下火药,导致脾气更虚,食欲几无,现勉强吃点粥维持,同时一味滋阴下火,又伤阳气,导致现在一用滋阴下火药,反而加剧上火和身热。因此现在补气则助火,滋阴则腻,清火则剧,用药两难。
现在用药配伍主要是两难:
1难是病人脾气虚严重,所以必须酌加太子参、西洋参等补气药来维护胃气,但因为补气又火上炎,所以医生先用滋阴潜阳药(如龟板、龙牡等)来镇潜,但因为病人心脏不好,一用此类药,则因为气血重坠而心脏不适而只好停:后又用半夏泻心汤来降气,但因为脾胃不好,一用半夏又胃不舒服(停服半夏即无胃不适)。而如果不用补气药,用白术代,则需重用才有效,但白术又有伤阴之弊。所以在用补气药时不知如何配伍,来使火不上炎?
2难是病人久病,本来就有阳虚,后滋阴下火加剧伤阳,所以后来纯用滋阴下火药反而火加剧,说明是寒热格拒,正治应该是要寒热药并用、阴阳同补,但因为肝肾阴虚为主,而阳易补,阴难速生,所以稍加少量直入肾经的平和的补肾阳药如巴戟天、菟丝子等,则肾阴虚、火旺加重,其余如加桂枝、炮姜等温热药,想寒热并用,似乎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寒热药并用时又觉为难?同时如玄参、地骨皮等入肾经的清热药一用,人就会腰痛、更虚弱,所以如何用清热药或者该不该用清热药也为难?
现在治疗的基本思路是想以健脾补气药(太子参、茯苓、山药、扁豆、莲肉、谷芽、甘草、大枣、粳米)+平和不腻的滋阴药(麦冬、五味、北沙参、白芍、枣仁、黑豆皮)+下火药:黄芩4-6克。然后要麻烦诸位的就是如何解决补气上炎和滋阴药里如何加阳药的问题?并想请问下火药单用黄芩可否?此方仅为个人思路,也许不合适,若有高明的方剂烦请指正。
因为是小地方,
思路要换一换,大部分病人和医生的思路还是见熱投凉,见虚就补。其实还是缺乏病机的概念。你这种补不进去,说明病机的理解不对,不是单纯的虚症。我始终觉得现今的生活条件,大部分人是不需要补的,每天吃的东西质量都那么好,人体为什么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为什么没有办法产生足够的阴?我觉得是这个循环被某些因素干扰了,而大部分治疗方案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干扰因素,只是在那里健脾、祛湿、滋阴补肾,甚至见热投凉,都没什么意思。姚梅龄讲过,很多病没治好都是因为大家忽略了表证,你的问题也是一样。我自己和楼主那个病人一样了,症状差不多,也是虚劳,已经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吃啥方都感觉上火。我自己吃熟地也是补不进,上火。我看书上说虚劳病如果补不进就是等死,已经时刻做好心理准备了。
如果是单纯虚劳,任何进补,脾胃不吸收,且上火说明可能有堵塞淤积或者有消耗能量的东西存在体内,要考虑大黄蛰虫丸或三清丸之类。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只能是身体漏太多,这种三低还无法起床的情况,急切之下应该先救标。用固涩和升气药先托住身体,然后用食物补:喝粥,粥的皮,最滋阴(类似猪肤汤功效),嫌腻的话,可以稍微清淡一点,喝锅巴粥(锅巴糊味属于焦味,入脾胃)。饿了就吃山药和黄精,这都是药食同源的,不容易上火。同时买点刺五加片吃。等到身体不那么虚弱了,再用小剂量大造丸和小剂量香砂养胃丸配合长期服用。我是营养不良,去验血是很多都低那种,别人是三高,我是三低,还经常低血钾。低血钙,有时低白蛋白,有时低血糖,有时低血压,西医说别人三高那种是堵塞营养过剩,我这种是排泄过多营养不良,我应该是脾不吸收不运转,吃了也不吸收,肾很虚。
我这种是虚劳,别人是营养过剩,和我是不同的,
如果是单纯虚劳,任何进补,脾胃不吸收,且上火说明可能有堵塞淤积或者有消耗能量的东西存在体内,要考虑大黄蛰虫丸或三清丸之类。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只能是身体漏太多,这种三低还无法起床的情况,急切之下应该先救标。用固涩和升气药先托住身体,然后用食物补:喝粥,粥的皮,最滋阴(类似猪肤汤功效),嫌腻的话,可以稍微清淡一点,喝锅巴粥(锅巴糊味属于焦味,入脾胃)。饿了就吃山药和黄精,这都是药食同源的,不容易上火。同时买点刺五加片吃。等到身体不那么虚弱了,再用小剂量大造丸和小剂量香砂养胃丸配合长期服用。
生黄精我没吃过,但晒干蒸熟黄精我吃过,并不滋腻,你试试就知道了。“三低”是西医指标,不一定对应中医的虚证,湿热成萎也有可能。
山药粥好,黄精滋腻了。
山药为《膳食指南》推荐的“薯类”,含优质蛋白和较多的膳食纤维,可做主食(非洲有些地方……博尔特)。
虚劳夹风气兼郁证的,宜考虑[薯蓣丸],柴胡、防风里面都有。
偏阳虚的用鹿角胶替换阿胶,上火再加黄芩(如《千金方》{风眩篇}里面的22味[薯蓣丸])则柴胡汤的核心也包含了。
如果络瘀明显,或者血分湿热明显,考虑合用[大黄䗪虫丸]。
但首先还是心理调节,“主明则下安”;然后坚持做好肢体活动和穴位按摩,这两点是虚劳缓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