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请问夏天时后背比别人更容易出汗,如何用方呢?

江海老师看来对太极拳也是懂的。我之前挺看重门派的,觉得自己练的陈氏就是正宗。练着练着就觉得都一样,好功夫的老师父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浑身松透,节节贯穿,松中由有一股紧劲,即所谓绵里裹铁。由此顿悟,拳法大同,内家拳不过是殊途同归,能打人的即使好拳。我现在想想,中医也是这个理,扶阳派也罢,脾胃派也罢,不必纠结于什么派别,治好病人才是王道。学中医不能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家方能成大气象。您说我想的是不是有道理啊?
不能不管门派的,你会被人为的划归某一门派,而且日常诊病,那种病治多了你就被人归为哪一派了。
我的观点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胸中不可有定见,思维也别有定式,否则容易犯错误。阴阳一错,动手即错!
不偏不倚是谓中,却被人理解为用药中正平和。呵呵,不得不说真是天大的误会。用药再中正平和,药证不相应也是枉然。当然中医辨证本来就难,这要求本身确实挺高的,需要医者胆大心细,有些人一时达不到可以理解。但是我最讨厌的就是自己不知道,还要攻击别人的人。就像自己在沟里呆着,还要把别人也拉到沟里才开心,完全的损人不利己!
 
最后编辑:
不能不管门派的,你会被人为的划归某一门派,而且日常诊病,那种病治多了你就被人归为哪一派了。
我的观点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胸中不可有定见,思维也别有定式,否则容易犯错误。阴阳一错,动手即错!
老师高见,晚辈受教了:084:
 
看了@刘大可 老师和江海老师的对话,感觉这才非常的精彩,就刘大可老师这种谦和的风度,就令人敬佩,

江海老师您的文章我也看了几遍,可以洞见您的医术功底深不可测,有很多值得初学者学习的,

江海老师您是前辈,做为晚辈又是初学者,确实不必计较,初学者会经常认为自已愚钝甚至经常打自已的脸,也是常见的事,要不然为什么是初学者呢,所以,无论您的态度如何,您的文章,我还是要看,您的思路,我还是要学,况且已经从你的思路受益了,

正如刘大可老师讲的,“扶阳派也罢,脾胃派也罢,不必纠结于什么派别,治好病人才是王道。学中医不能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家方能成大气象 ”,这里我看到了治学的大气,值得我敬仰。
 
看了@刘大可 老师和江海老师的对话,感觉这才非常的精彩,就刘大可老师这种谦和的风度,就令人敬佩,

江海老师您的文章我也看了几遍,可以洞见您的医术功底深不可测,有很多值得初学者学习的,

江海老师您是前辈,做为晚辈又是初学者,确实不必计较,初学者会经常认为自已愚钝甚至经常打自已的脸,也是常见的事,要不然为什么是初学者呢,所以,无论您的态度如何,您的文章,我还是要看,您的思路,我还是要学,况且已经从你的思路受益了,

正如刘大可老师讲的,“扶阳派也罢,脾胃派也罢,不必纠结于什么派别,治好病人才是王道。学中医不能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家方能成大气象 ”,这里我看到了治学的大气,值得我敬仰。
您称我为“老师”实在是担当不起。我也就是嘴上说说,发表一些愚见,和论坛里有经验的老师们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晚辈觉得还是江海老师所说心中不可有成见,不可有思维定式甚有道理。我看到江海老师的文章也是有种醍醐灌顶之感,所以才胡言乱语于此,倘若有不合规矩之处,还望您见谅。
 
我不难为自己当前辈,特别是被骂的前辈!太苦逼了!哈哈
有些人值得教一教,有些人还是算了!
我也不难为自己当医生,其实我并不喜欢临床,我的学习方案也与众不同,不需要太多的临床来验证,只需要多种方法(针灸,运动,养生,中药,营养等等)相互验证即可,也就是说医理想通了,方子方法就出来了!一直以来,出入都不大。所以,很多人有败案,除了放弃治疗的,我几乎没有。当然,很多人真的是把我方子的功劳安到别chu了,我也是顶多不关注他,不理他罢了。时间能证明一切,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有人喜欢看别人的医案来佐证,呵呵,说实话,好多年前我也是在一片温阳补气的困境里希望从别人的医案里面找答案,运气不错,被我找到了,才有我现在的旗帜鲜明的观点。但是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现代人的医案假的太多,古人的医案才是真实,虽然有时候不被人理解,但是真的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毫不夸张。所以后来我就不看现代医案了,自己也觉得没有记录和发表医案的必要。
信者有缘,甄别良莠吧!
 
江海老师看来对太极拳也是懂的。我之前挺看重门派的,觉得自己练的陈氏就是正宗。练着练着就觉得都一样,好功夫的老师父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浑身松透,节节贯穿,松中由有一股紧劲,即所谓绵里裹铁。由此顿悟,拳法大同,内家拳不过是殊途同归,能打人的即使好拳。我现在想想,中医也是这个理,扶阳派也罢,脾胃派也罢,不必纠结于什么派别,治好病人才是王道。学中医不能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家方能成大气象。您说我想的是不是有道理啊?
陈式和杨式都有小架。陈氏但由于历史推广原因,导致动作舒展和比较好看的大架被推广的比较厉害,在陈家沟学的人也很多,因此外面来学习的都被他们推荐学习大架。当被问到大小架哪个好,为了和气,通常他们口风一致:都差不多。适合实战的小架由于动作不够舒展而且有各种腾挪转移像猴子一样不好看,所以不明白的人都去学大架了,所以了解的人和学习的人比较多,以至于小架练的人少,自然知道的就少了。目前全国推广的简化太极拳就是根据杨氏大架简化而来,小架只有杨少侯独得其全,由于上面类似的原因以及杨少侯性格原因,传人极少。
 
看了@刘大可 老师和江海老师的对话,感觉这才非常的精彩,就刘大可老师这种谦和的风度,就令人敬佩,

江海老师您的文章我也看了几遍,可以洞见您的医术功底深不可测,有很多值得初学者学习的,

江海老师您是前辈,做为晚辈又是初学者,确实不必计较,初学者会经常认为自已愚钝甚至经常打自已的脸,也是常见的事,要不然为什么是初学者呢,所以,无论您的态度如何,您的文章,我还是要看,您的思路,我还是要学,况且已经从你的思路受益了,

正如刘大可老师讲的,“扶阳派也罢,脾胃派也罢,不必纠结于什么派别,治好病人才是王道。学中医不能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家方能成大气象 ”,这里我看到了治学的大气,值得我敬仰。
今天看到公众号上一个文章,把八大门派分了个类,伤寒派/温病派属于太阳,寒凉派/攻下派属于阳明,补土派属于太阴,扶阳/滋阴/温补派为少阴。其实各个派别理论都没错,都符合疾病传遍规律的某个阶段而已,只是一个局部。医者应该是运筹帷幄的将军,而不是战场厮杀者,要有全局视角,切不可为当前利益而耽误了整个战争。

至于滥用扶阳,是因为很多人把厥阴病当少阴来治疗,甚至三阳病用少阴病治疗,自然是瞎搞。另外,之前有个帖子,就是一个女子自己用药多年后的感受,里面提到血虚生热的概念,是很准确的。现在很多人把血虚当成阳虚,用扶阳温补去治疗,自然出问题。所以,猎户你本身肤白很有可能是血虚,脉细小可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另一个方面,可以看看指甲后有没有血色,舌质是否红润,还是比较淡来判断。血虚要么用食疗补,比如建中汤,或者只吃饭运动也行;要么用小剂量当归四逆汤来补。
 
今天看到公众号上一个文章,把八大门派分了个类,伤寒派/温病派属于太阳,寒凉派/攻下派属于阳明,补土派属于太阴,扶阳/滋阴/温补派为少阴。其实各个派别理论都没错,都符合疾病传遍规律的某个阶段而已,只是一个局部。医者应该是运筹帷幄的将军,而不是战场厮杀者,要有全局视角,切不可为当前利益而耽误了整个战争。

至于滥用扶阳,是因为很多人把厥阴病当少阴来治疗,甚至三阳病用少阴病治疗,自然是瞎搞。另外,之前有个帖子,就是一个女子自己用药多年后的感受,里面提到血虚生热的概念,是很准确的。现在很多人把血虚当成阳虚,用扶阳温补去治疗,自然出问题。所以,猎户你本身肤白很有可能是血虚,脉细小可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另一个方面,可以看看指甲后有没有血色,舌质是否红润,还是比较淡来判断。血虚要么用食疗补,比如建中汤,或者只吃饭运动也行;要么用小剂量当归四逆汤来补。
我对小建中一直有些疑问,我实际感受这小建中也不那么好用。有这么几个问题也想请教一下。
1、如果楼主是阴阳都不足的人,小建中的结构芍药用量大,把桂枝的温往里收,难道不会产生郁热损伤肝脾之阴?这样会不会更加胖不起来
2、脾胃弱的人通常都因为消化能力差已经有痰湿,小建中加饴糖似乎加重湿热的副作用更大吧
 
关于中医的派别之争,确实没必要。不仅中医内部的派别之争没必要,中西医之争也没必要。
不过想要做到辨证论治,就需要了解甚至掌握大多数流派的主要思想,才能在临床中有所选择。只学了一本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从何谈起?在他们眼中,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伤寒论中找到方药,找不到就去硬套,套对了一点还是可以改善某一种症状的。这种莫名的自信难道不是自大?
只有对大部分流派都熟悉的人才会择优而用,才是真正的辨证论治。那些中医的初学者,刚学了伤寒,对其他流派都不了解,张口就来指责的,不知道应该叫做无知者无畏呢,还是自认为比各流派的创派先贤还厉害?这种人并不是别人打他的脸,而是他们自己打自己的脸!
知道自己的缺陷才会有进步,我也是这么来的。不过多数的情况是我自己查资料解决的,那时候网络并不发达,没挨过多少的骂。没想到有所得的今天,挨的骂真不少!这个世界真奇妙啊!
 
看了@刘大可 老师和江海老师的对话,感觉这才非常的精彩,就刘大可老师这种谦和的风度,就令人敬佩,

江海老师您的文章我也看了几遍,可以洞见您的医术功底深不可测,有很多值得初学者学习的,

江海老师您是前辈,做为晚辈又是初学者,确实不必计较,初学者会经常认为自已愚钝甚至经常打自已的脸,也是常见的事,要不然为什么是初学者呢,所以,无论您的态度如何,您的文章,我还是要看,您的思路,我还是要学,况且已经从你的思路受益了,

正如刘大可老师讲的,“扶阳派也罢,脾胃派也罢,不必纠结于什么派别,治好病人才是王道。学中医不能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家方能成大气象 ”,这里我看到了治学的大气,值得我敬仰。
看到不同的想法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是新的视角,一时肯定理解不了,也容易会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至于其中真的有多少是真理,需要花点时间去琢磨。
有些人看到热就喜欢清热,但有些人会觉得某些地方所表现出来的热是因为深处的阳潜藏不住散出来,所以才会有虚实的说法。2种情况其实都真实存在。
 
我对小建中一直有些疑问,我实际感受这小建中也不那么好用。有这么几个问题也想请教一下。
1、如果楼主是阴阳都不足的人,小建中的结构芍药用量大,把桂枝的温往里收,难道不会产生郁热损伤肝脾之阴?这样会不会更加胖不起来
2、脾胃弱的人通常都因为消化能力差已经有痰湿,小建中加饴糖似乎加重湿热的副作用更大吧
阴阳都不足的,恰恰很适合小建中。我是这么理解的:桂枝汤可以视为阳,甘草麦芽糖就是阴,供阳来使用,最后转化为身体所需的任何东西。芍药不是把桂枝的热往里收,它是促进静脉血回流的,也就是说,桂枝促进动脉血流动,芍药回收。这一发一收,营养物质比如甘草大枣麦芽糖就运输到各个部位了,这就是说桂枝汤厥阴药的意思。
对于有痰的人,小建中自然是不适合的,但是脾胃虚弱有的是气虚,有的是脾阴虚,也有脾阳虚。基本上脾阳虚的才会出现湿。这样在里面可以加一味茯苓就行,这是按照辅行诀用药来确定的。
 
请不要照搬我的论点,要点脸好不?还是脸已经被自己打麻木了?
自己在幻想中幻想别人的事情,呵呵。这逻辑好强大啊!你不知道,没见过并不代表别人也如此!
除了打脸能不能有点新意,如果总是这样低水平的争吵,实在觉得有点low。
我就迁就一下你,发挥下我的幻想好了,幻想一下你的画像。
1、年龄30-35岁,年纪大的说话一般有城府,所以不太可能大过35
2、国企办公室小职员,外企不会有那么空,小职员郁郁不得志所以网上就需要寻找高人一等的满足感。
3、三流大学或者大专毕业。虽然学历不能代表事业成功,但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能进入一流学府的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不会那么差。
4、单身,网上喜欢怼人生活中肯定也一样,女朋友受不了
5、收入比较难看,工作中往上升的通常都需要与人合作,不能与人合作的基本上也上不去。
6、在同龄人或者生活圈子中不受重视,所以内心有一种渴望希望在某一领域找到自信,这个领域就是中医。
 
除了打脸能不能有点新意,如果总是这样低水平的争吵,实在觉得有点low。
我就迁就一下你,发挥下我的幻想好了,幻想一下你的画像。
1、年龄30-35岁,年纪大的说话一般有城府,所以不太可能大过35
2、国企办公室小职员,外企不会有那么空,小职员郁郁不得志所以网上就需要寻找高人一等的满足感。
3、三流大学或者大专毕业。虽然学历不能代表事业成功,但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能进入一流学府的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不会那么差。
4、单身,网上喜欢怼人生活中肯定也一样,女朋友受不了
5、收入比较难看,工作中往上升的通常都需要与人合作,不能与人合作的基本上也上不去。
6、在同龄人或者生活圈子中不受重视,所以内心有一种渴望希望在某一领域找到自信,这个领域就是中医。
呵呵,有意思,你以为你是算命的?要不要看相啊?
很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你说的没一条对的。不过,招不在新,管用就行。而且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
不过谢谢你把我说的这么年轻啊!看来我的心态确实年轻。
嗯,满足一下你的好奇心吧!二十多年前,考的一本,十几年前从体制内出来的,在外企也混了个七八年,现在嘛就一个字,闲!
至于同龄人圈子里不受重视,没感觉到呢!
要声明的一点是不是我“喜欢”怼人啊,我是被怼的那一个好不?有些失败者总是喜欢把自己归为受害者一类,卖惨吗?
一个小建中汤还没搞清楚,还大放厥词?
虚热湿热实热,辨不清楚,你还敢出来指点江山?
想象力太丰富,鉴定完毕!
 
我对小建中一直有些疑问,我实际感受这小建中也不那么好用。有这么几个问题也想请教一下。
1、如果楼主是阴阳都不足的人,小建中的结构芍药用量大,把桂枝的温往里收,难道不会产生郁热损伤肝脾之阴?这样会不会更加胖不起来
2、脾胃弱的人通常都因为消化能力差已经有痰湿,小建中加饴糖似乎加重湿热的副作用更大吧
这个认识不错啊,知道小建中汤不适合楼主,哈哈,可惜啊,不自信那就什么都不是!
就说想象力很丰富吧?
 
一个女子自己用药多年后的感受,里面提到血虚生热的概念,是很准确的。现在很多人把血虚当成阳虚,用扶阳温补去治疗,自然出问题。所以,猎户你本身肤白很有可能是血虚,脉细小可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另一个方面,可以看看指甲后有没有血色,舌质是否红润,还是比较淡来判断。血虚要么用食疗补,比如建中汤,或者只吃饭运动也行;要么用小剂量当归四逆汤来补。
嗯,有血虚表现,肤白,脉细弱,尺沉弱,左关细弦,右关细弱,指甲淡,和同龄人相比明显要淡些,并且指甲是飞起的,就是翘起的,我想这也是脾肺气虚和肝阴不足的表现,从小就这样,
2012年前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杭州市中医院的名医孙老,经常给我用补中益气汤和六君子丸(成药),指甲稍稍没那么翘了,也不软了,肚子也减下来了,没那么大了(当时就是小油壶吧),早上也没痰了,腿也有点力了,最关键的是大便粘缸开始出现好转,给了我对中医的信心,
(唉,当年问题真多,现在想想,好多毛病都没有了,现在也不干咳了),
不过补中益气汤和六君子丸服久容易上火,当时我没自学中医,医生开什么药我就吃什么药,上火了牙痛厉害了,就自已买点消炎药搞定的,然后孙老一把脉就说“你是不是吃凉的了”,:021:,我说牙痛得不得了。现在我晓得了,孙老升阳益气过度了,当年用抗生素的做法也不可取,可惜当年的药单被我妈扔了,要不然我还能回顾当年的一些问题,本帖附有指甲照片。

舌质淡,尤其热清下去后,舌尖也会变淡,但若长期不用药,舌质会变红,不是正常的淡红,肯定是有热,苔还算薄白,
顶楼和23楼分别有我近期的舌象: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1361/post-1460742


阴阳都不足的,恰恰很适合小建中。我是这么理解的:桂枝汤可以视为阳,甘草麦芽糖就是阴,供阳来使用,最后转化为身体所需的任何东西。芍药不是把桂枝的热往里收,它是促进静脉血回流的,也就是说,桂枝促进动脉血流动,芍药回收。这一发一收,营养物质比如甘草大枣麦芽糖就运输到各个部位了,这就是说桂枝汤厥阴药的意思。
对于有痰的人,小建中自然是不适合的,但是脾胃虚弱有的是气虚,有的是脾阴虚,也有脾阳虚。基本上脾阳虚的才会出现湿。这样在里面可以加一味茯苓就行,这是按照辅行诀用药来确定的。
小建中汤,在2018年5月,我偿试过黄芪建中汤(现在我知道当时黄芪用得糟糕),当时并没有和外界交流,是我自已认为自已适合黄芪小建中汤,其实早在2017年初(当时接触中医才半年,因为平时要上班,只有业余有空就翻翻中医的书)我就有意偿试黄芪建中汤的,胎糖不好买,在网上买了几次,服了两周感觉还算平稳,第三周开始拉稀,我就把胎糖换成了怀山药,感觉还行,不过这期间伴随过敏性鼻炎,我就把白芍减量了,最后,感觉人还变瘦了,白芍减量那就不是建中汤了,
我有点小油壶嘛,虽然近两年不明显,但小建中汤在2000多年前是应对物质匮乏的饥民来的吧,所以我认为黄芪建中汤存在局限。

脾胃弱的人通常都因为消化能力差已经有痰湿,小建中加饴糖似乎加重湿热的副作用更大吧
这也是我认为小建中汤存在局限的原因,

思绪良久,发现参苓白术的思路才适合我,于是就改方了,哟,参苓白术加白芍当归川芎,还挺平稳的,不过仍然伴随过敏性鼻炎,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因补血没经验嘛,当归被我换成了当归头,川芎也减了量,服了就出现头晕,现在我知道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活血,这就是初学者所经历的苦头啊,没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方药使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018年9月初,过敏性鼻炎严重发作,我果断用了桂枝汤,一举平复了持续半年的过敏性鼻炎,不过只维持了一个月,又翻了,改用小青龙汤,又维持了一个月,又翻了,这时候,我才认为应该向重庆市的名医讨教下,所以有了7楼王教授的调理记载,他居然也用了参苓白术,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1361/post-1459335
王教授的调理我认为存在局限,所以在此论坛讨论,

前不久看到江海老师的分析“上焦的阳气不能下行,君火不能生成相火,导致的体表湿重 ”,这个体表湿重,津液不能很好地分布,我琢磨了下,产生了认同,于是根据自已对药性的理解,用了一点寒凉药,泄热,然后就有了12楼的收获: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1361/post-1460487

因为把火降下来了,所以趁此机会去了口腔医院治牙周炎,所以大部分时间停药了,这个口腔医院做洁牙和龈下刮治,听说是非常痛的,所以我认为要在没有上火的时候去治,医生没有给我打麻药,不过我还是忍过来了,没有产生有些人说的剧痛。
 

附件

嗯,有血虚表现,肤白,脉细弱,尺沉弱,左关细弦,右关细弱,指甲淡,和同龄人相比明显要淡些,并且指甲是飞起的,就是翘起的,我想这也是脾肺气虚和肝阴不足的表现,从小就这样,
2012年前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杭州市中医院的名医孙老,经常给我用补中益气汤和六君子丸(成药),指甲稍稍没那么翘了,也不软了,肚子也减下来了,没那么大了(当时就是小油壶吧),早上也没痰了,腿也有点力了,最关键的是大便粘缸开始出现好转,给了我对中医的信心,
(唉,当年问题真多,现在想想,好多毛病都没有了,现在也不干咳了),
不过补中益气汤和六君子丸服久容易上火,当时我没自学中医,医生开什么药我就吃什么药,上火了牙痛厉害了,就自已买点消炎药搞定的,然后孙老一把脉就说“你是不是吃凉的了”,:021:,我说牙痛得不得了。现在我晓得了,孙老升阳益气过度了,当年用抗生素的做法也不可取,可惜当年的药单被我妈扔了,要不然我还能回顾当年的一些问题,本帖附有指甲照片。

舌质淡,尤其热清下去后,舌尖也会变淡,但若长期不用药,舌质会变红,不是正常的淡红,肯定是有热,苔还算薄白,
顶楼和23楼分别有我近期的舌象: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1361/post-1460742



小建中汤,在2018年5月,我偿试过黄芪建中汤(现在我知道当时黄芪用得糟糕),当时并没有和外界交流,是我自已认为自已适合黄芪小建中汤,其实早在2017年初(当时接触中医才半年,因为平时要上班,只有业余有空就翻翻中医的书)我就有意偿试黄芪建中汤的,胎糖不好买,在网上买了几次,服了两周感觉还算平稳,第三周开始拉稀,我就把胎糖换成了怀山药,感觉还行,不过这期间伴随过敏性鼻炎,我就把白芍减量了,最后,感觉人还变瘦了,白芍减量那就不是建中汤了,
我有点小油壶嘛,虽然近两年不明显,但小建中汤在2000多年前是应对物质匮乏的饥民来的吧,所以我认为黄芪建中汤存在局限。


这也是我认为小建中汤存在局限的原因,

思绪良久,发现参苓白术的思路才适合我,于是就改方了,哟,参苓白术加白芍当归川芎,还挺平稳的,不过仍然伴随过敏性鼻炎,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因补血没经验嘛,当归被我换成了当归头,川芎也减了量,服了就出现头晕,现在我知道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活血,这就是初学者所经历的苦头啊,没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方药使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018年9月初,过敏性鼻炎严重发作,我果断用了桂枝汤,一举平复了持续半年的过敏性鼻炎,不过只维持了一个月,又翻了,改用小青龙汤,又维持了一个月,又翻了,这时候,我才认为应该向重庆市的名医讨教下,所以有了7楼王教授的调理记载,他居然也用了参苓白术,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1361/post-1459335
王教授的调理我认为存在局限,所以在此论坛讨论,

前不久看到江海老师的分析“上焦的阳气不能下行,君火不能生成相火,导致的体表湿重 ”,这个体表湿重,津液不能很好地分布,我琢磨了下,产生了认同,于是根据自已对药性的理解,用了一点寒凉药,泄热,然后就有了12楼的收获: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1361/post-1460487

因为把火降下来了,所以趁此机会去了口腔医院治牙周炎,所以大部分时间停药了,这个口腔医院做洁牙和龈下刮治,听说是非常痛的,所以我认为要在没有上火的时候去治,医生没有给我打麻药,不过我还是忍过来了,没有产生有些人说的剧痛。
西医说牙周炎治不好,只能控制,可是按照我的理论,六年前治好了家人的牙周炎。当时牙周袋溢脓,他去洗了一次牙,回来说太难受了再也不洗牙了,我按照推理取的穴位,两次治疗,后来再没溢过脓,一两年间黑色的牙周袋也消失了,松动的牙齿紧固了,萎缩的牙龈慢慢恢复了一点,没掉过一颗牙。现在还没有任何牙齿的不适!
前几天也碰到一个人说满口牙齿烧坏了,他用生地和石斛来控制了半年。我很无语,实火不清当成虚火来滋阴,不异于杯水车薪,抱薪救火!我用了少量的石膏(和开你的方子差不多)给他清胃火实大便,连大便颜色都变成黄色的了。有人质疑我辩证实火和虚火,呵呵。还有人觉得石膏好寒凉,怕损阳气,呵呵,石膏用好了照样能健脾温肾。道理已经发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小建中汤现代人必须白芍减半,否则容易拉稀。古代芍药不分赤红,但具体是什么不清楚。
 
小建中汤现代人必须白芍减半,否则容易拉稀。古代芍药不分赤红,但具体是什么不清楚。
白芍减半那可就是桂枝汤+饴糖了。也失去了芍药把桂枝圈在里面加热的效果。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古代没有白芍,白芍是后来人把赤芍人工培育慢慢演化出来的品种,所以也有些人说伤寒论的芍药都是 赤芍
 
阴阳都不足的,恰恰很适合小建中。我是这么理解的:桂枝汤可以视为阳,甘草麦芽糖就是阴,供阳来使用,最后转化为身体所需的任何东西。芍药不是把桂枝的热往里收,它是促进静脉血回流的,也就是说,桂枝促进动脉血流动,芍药回收。这一发一收,营养物质比如甘草大枣麦芽糖就运输到各个部位了,这就是说桂枝汤厥阴药的意思。
对于有痰的人,小建中自然是不适合的,但是脾胃虚弱有的是气虚,有的是脾阴虚,也有脾阳虚。基本上脾阳虚的才会出现湿。这样在里面可以加一味茯苓就行,这是按照辅行诀用药来确定的。
芍药在体内循环层面的确很多人说是静脉回流,但在出入的纵向角度我觉得有收的感觉。有些医案治疗人出汗多也用芍药去敛阴,应该也是这种纵向收缩的原理吧,而且还有人用芍药收多了就会怕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