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整体观念的演说

老中医挺老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1/16
帖子
260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43
整体观的中医认识第三篇

客观的事物是整体存在的,在中医的治疗理论中是必须有一个整体观念的认识。整体观念,辩证施治,是一个中医的治疗法则。什么是整体呢?这也是人们在知识中对事物的相对论述改造段落的认识行动。客观事物整体存在的认识不是绝对的,因为构成世界物质的客观事物,是从零的无极到无边的太极无限构成总杂纷纭自行顺应发展而产生故障被人类的认识得识主观去措动达到顺求自应目的地。不只是在中医学上的治病是这样,办一切事情都是这样,所以说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治国。用兵是用人,治国是用策,治病是用针灸药食,无论针灸也好,药食也好,是必须把人体看成个有机整体的承认治疗。不管他在西医上的专科治怎样分治,一个中医医师是必须从局部的疾病也得考虑到全局。人体内外表里,五脏六腑,四肢九窍,情志神智在这个整体构造中是结合着天地自然,人群经济,群组国家等来生活的。这个认识思想才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念论,才能很好地运用中医的理论去治病。

一个高等动物的人,他是由在时间中自然的成长造就了有四肢九窍七情神智的一个总杂自然整体。所以人的成长是依靠有一定岁月时间的,岁月时间是人生长的最根本,又是人衰老的最根本的宿命。人在这段时间中就不得不和周围的现实环境打交道;天地自然,冷热流行,邪气飘扬,污浊漫布,雷电交惊,狂飙骤雨侵袭。饮食谷果,水源清浊,饥饱劳碌等等,在人生长的岁月中时刻的攻冲。群体社会;生存竞争,得失之念,欺盛之情,思念之心,酒色之乐,情谊之感,优思之绪,不得之志等等,在漫长的生长岁月中时刻的攻冲。人体在生长中发育的禀赋偏差中又产生着人体的疾病。这些诱因疾病发病的病因人是防不可胜防,就必须以治疗为主体,因由疾病产生后,在时间中就不断的或快或慢的发生变化,病、症、证就从辩证才能抓着他们的主要矛盾去治疗解决,病是身体出现了不健康的名称,症是不同现象的疾病名称,证是疾病在发展某一阶段现象的证候。整体观念,辩证施。

治就是在一定的疾病上某一阶段某一证候的辨别治疗.
 
这个认识思想才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念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20世纪从西方传来的。
莫非在此之前,中医不会治病?
 
内经早说了什么是整体观,更提出了五运六气说这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不过目前教科书类好像没有怎么说这个了。所以足见整体水平倒退了,现代科学还知道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的影响呢,可惜和这个同理更复杂的五运六气因为是产生在几千年以前反而无人认可了,中医水平倒退那也不是没有依据的。汉朝董仲舒那些人更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其实这个算是比较低级的整体观倾向迷信说了,所以还是内经水平高,见识卓越。
 
最后编辑:
内经什么时候有整体观
 
我记得原病式一书就说了,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已。这个是金元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刘河间写的简单解释说素问原理的书。开头第一句话,若用素问原话来解释,上古天真论第一篇有真人,圣人说都是整体观,具体见原文是如何体察天地变化万物影响的,学习长寿之道的
 
我记得原病式一书就说了,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已。这个是金元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刘河间写的简单解释说素问原理的书。开头第一句话,若用素问原话来解释,上古天真论第一篇有真人,圣人说都是整体观,具体见原文是如何体察天地变化万物影响的,学习长寿之道的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与后世的整体观 风马牛。整体观应该是西方科学的概念。古人讲天人相应。没什么整体观概念 云泥之别
 
“”整体观念,辩证施治,是一个中医的治疗法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治都是西医概念。以西解中,也算是中国特色了。这一代都是中医的掘墓人
 
个人觉得整体观还是中医的,我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书名记错了,是刘河间的另外一本书叫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因为时过10年了,这是我10年前看过的书所以记得不清楚了搞混了抱歉,,首先整体观念在古书上就有,不信且看这句话后面写了什么?盖天一而地二,北辨而南交,人精神之运以行矣,在看后面第二段上古真人者,把握万象,仰观日月,呼吸元气。运气流精,脱骨换形,执天机而行六气,分地纪而运五行,食乳饮血,省约简育,日夜流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
在看最后一段夫一身之间,心居而守正,肾下而立始,精神之居此宫不可以太劳,亦不可竭。这些话语都说明古人早知道环境日月,天气以及精神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中医的整体观是独有的,这几段都是解释素问的,由此可知,整体观是一直存在的。这是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第一章,原道论。
 
再说辩证施治,那更不用说了,就说伤寒论吧,看看伤寒论各小章题目,

,还有脉经这也有,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你看看辩证这个词汇是不是早在千多年前就存在了?所以说辩证论治这是中医特色,西医不需要辩证,只需要知道你得了什么病即可用药了,中医需要四诊进行辨别后在用药,一人一方没有通用方,这是传统医学的特点。
 
最后编辑:
个人觉得整体观还是中医的,我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书名记错了,是刘河间的另外一本书叫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因为时过10年了,这是我10年前看过的书所以记得不清楚了搞混了抱歉,,首先整体观念在古书上就有,不信且看这句话后面写了什么?盖天一而地二,北辨而南交,人精神之运以行矣,在看后面第二段上古真人者,把握万象,仰观日月,呼吸元气。运气流精,脱骨换形,执天机而行六气,分地纪而运五行,食乳饮血,省约简育,日夜流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
在看最后一段夫一身之间,心居而守正,肾下而立始,精神之居此宫不可以太劳,亦不可竭。这些话语都说明古人早知道环境日月,天气以及精神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中医的整体观是独有的,这几段都是解释素问的,由此可知,整体观是一直存在的。这是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第一章,原道论。
通篇哪有整体二字,
 
再说辩证施治,那更不用说了,就说伤寒论吧,看看伤寒论各小章题目,

,还有脉经这也有,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你看看辩证这个词汇是不是早在千多年前就存在了?所以说辩证论治这是中医特色,西医不需要辩证,只需要知道你得了什么病即可用药了,中医需要四诊进行辨别后在用药,一人一方没有通用方,这是传统医学的特点。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辨三部九候脉证 ---折合现代人讲的不是一回事

【伪中医十大特点之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念

现代中医标榜自己的特色时,总是自豪的拿“整体观念”来说事,似乎这是现代中医的法宝,是西医所无法企及的优势,一个“整体观念”就能将西医比个无地自容、满地找牙、泪流满面、哭爹喊娘、跪地告饶,殊不知,无地自容、满地找牙、泪流满面、哭爹喊娘、跪地告饶的正是现代中医自己,却还孤芳自赏不知道呢,这才是最可悲最可笑的,夜郎自大莫大于此,井底之蛙只见井字。
现代中医的所谓“整体观念”我就不详细炫耀了,无非是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上的陈词滥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就是在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病理状态时,始终遵循统一性和完整性的原则,把人体各部分与全身、人体与自然界都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待。简单说,就是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看看,西医有没有这种“整体观念”呢?
首先是西医人体是否是一个有机整体:现代医学理论注重于对人体的系统、器官、细胞水平、超微结构的系统研究,这就是西医的系统整体观,西医人体是由八大器官系统、四大组织、蛋白(组)、基因(组)等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共性系统的整体,比现代中医的人体研究不知要精细、系统多少倍。我们以蛋白组学为例说明西医的系统论整体思想(不说详细例子,总有一些现代中医无赖无理取闹):
蛋白质组学是西医在细胞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属性,如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相互作用等,并由此在蛋白质水平上获得西医对疾病过程、细胞生理生化过程和调控网络的广泛而完整认识的方法学。蛋白质作为西医人体生命功能的最终执行者,通过研究全部基因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表达谱和功能谱,可以全景整体式地揭示西医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别是西医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机制。同时,通过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基因组活跃表达的蛋白质,即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不仅能阐明某一群体蛋白质的功能,也可研究某一生理、病理状态下蛋白质表达的情况。

西医生命体的整体功能状态是微观水平的基因调控和其所表达的相应的蛋白质功能的体现。基因组也具有个体特异性,而且一般情况下,基因组只表达一部分基因,其表达类型与表达程度均受到生存环境及内在状态变化的影响;即一种疾病可能由于多个基因的改变所致,而同一个基因的不同表达状态又可能造成多种疾病。基因及其所调控蛋白质之间相互联系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近年来,随着从结构研究向功能研究方式的转变,对基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日趋重视。
蛋白质组学采用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手段,结合高效率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全景式地研究在各种特定情况下的蛋白质谱,不论是从其表达模式,还是功能模式研究来看,在一定阶段或某一状态下所表达出的相关蛋白质谱都有时、空、量效方面的动态、整体的变化,这种时间性、空间性、动态性和特异性的特点,比起现代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过之无不及。
现代中医的所谓研究也只有跟在西医屁股后面闻味、跟风、捧臭脚的资格了。每当西医有一个什么新的流行理论或学说出笼的时候,现代中医就很快将自己的热脸贴在西医的冷屁股上,仿佛一这样,现代中医就有面子了,就是科学的了,其实现代中医也只有这个能耐而已。看看国家自然基金的中医中药项目,哪一个不是如此?
再看看西医是否是人与自然的整体:
西医早已提出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研究模式,西医在各种疫病、传染病的疫苗研究方面更是遥遥领先于现代中医,在发生疫情时,现代中医只会吃点板蓝根、喝点大青叶、点点双黄连,还会什么吗?再有就是所谓的无病不活血、无病不化瘀、无病不清热、无病不解毒,这就是现代中医的伎俩。说到这里,再说一下现代中医认为的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无非就是象祥林嫂一样将《内经》中的“天人合一”的有关论述反反复复的絮叨N遍,却不会一点应用,甚至在心理都排斥这些所谓的“迷信”的东西,现代中医有几人能解释清楚运气学说,有几人能研究明白形神学说,其实这些才是中医的精华所在。而现代中医们都在那里闭门造车式的研究证侯规范化、证侯的动物模型、中药的化学成分、临床治愈率、血清药理学等等西医的牙惠,真正在临床上有效的现代中医中药实在是凤毛麟角,都是作为二线、三线可有可无的辅助用药,甚至是保健品、消毒品在应用。现代中医也看到了这种尴尬局面,最近又为自己找了一个专业的借口,叫做“治未病”,这样保健品的地位反而吃香了,高啊,实在是高。“治未病”根本就不是现代中医所理解的那样。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现代中医的“整体观念”根本不如西医的系统观来的科学、准确,西医也不是现代中医所贬低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弱智。实话实说,现代中医的“整体观念”就是糟粕,一块遮羞布而已

其实,真正的中医这种整体观念,用“全息观”总结更准确,这里“全息观”包括三方面:一是中医人体自身的全息现象,如望闻问切四诊、中医人体藏象经络的全息现象等等;二是中医人体与自然界的全息现象,如中医人体与天地日月的全息,与五运六气的全息,与时间、空间的全息等等。三是中医人体理论的物质基础与时空观的全息,如形神学说的全息等等。不详细论述。这是西医所不具备的特性,也是更能准确反映中医理论的特性。
 

附件

  • 135.1 KB 查看: 51
【伪中医十大特点之二: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上世纪50年代末,通过批判一些人的错误思想之后,确立了保护中医药的政策。自上而下,号召并组织西医学中医,中西医之间开始全面交流。交流的主要热点,就是“辨证论治”。很快就出现了“辨证论治”中医特色说。
现代中医理论家们最初说不清什么是辨证论治。最早撰文介绍的秦伯未说:“辨证论治”是中医普遍应用的一个诊疗规律,从认识证候到给予适当的治疗,包含着完整的极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任应秋则说:“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注意于生体病变的全身证候,务使生体的生活机能恢复其正常状态,也就是说要把病体整个病理机转一变而为生理机转。”秦伯未当时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即“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的最高理论”。其实辨证论治不但不是中医的最高理论,也不是一般的理论,它不是理论,故不是规律。直至现在,现代中医还无知的胡说“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华”,这是错误理解。辨证论治本身不是理论,它只是对理论的运用。旧时要求中医病案包括理法方药四部分,故辨证论治需要运用全部中医理论。
西学中学者中,最先提出特色(特点)说的是孙士荃。他说:“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学和治疗学的基本原则。以证为对象进行治疗,反映了中医在诊断和治疗学上的特点;现代医学则是以病(病源)为对象进行治疗的,也可以说是‘辨病论治’。中西医在诊断和治疗学体系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随着中西医结合思路轰轰烈烈地实施,“辨证论治”特色论很快普及并得到确认。可见辨证论治特色论是西学中先提出来的。辨证论治是一个中医方法,但是特色不等于理论内涵。西医也有 “辨证(因)论治”的概念,如休克、心衰、败血症、炎症及各种综合征等等,意指它们可因多种病因引起,西医诊断证的同时,还要弄清病因,如感染中毒性休克、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等。然后根据辩识的证据有目的的进行治疗。

其实中医更重要的是“辨病论治”,《伤寒论》中条条原文论述某某病如何如何,为什么就有人熟视无睹呢?是弱智,还是别有用心?中医最重要的是“辩机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里的“病机十九条”就是中医“辩机论治”的纲目,可惜无人能懂!《内经》大论特论的神机气立,又几人能懂!

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五十二病方》论述了各种疾病的药物治疗,基本是以药对病的治疗,没有任何辨证。《五十二病方》中所见到的最完整的大方剂,方由白蔹、黄芪、芍药、桂枝、干姜、蜀椒、吴茱萸7种药组成,用治疽病。立法处方严谨,但同样没有提及任何“证”的内容。此外如1997年安徽阜阳汉简《万物》所载“鱼与黄土之已痔也”,“姜叶使人忍寒也”等,反映更早的春秋时代的对病用药(食)情况。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更无“证”之概念,但已有“疒首”等病名记载。医药产生之初,是并不讲“辨证”的,但是讲“辨病”。其他如针灸、按摩导引,其起源殆亦与中药之起源类似。就其产生之初来说,莫不是“对病”而非“对证”。

《黄帝内经》里也是讲辩病论治,同时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五运六气的升降失调,胜复郁发,亢害承制所致。《内经》记载:“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愿闻奇邪而不在经者。歧伯曰:血络是也。”按《内经》的表述,奇病是一类非季节性疾病。它易发生于“尊荣人”中。奇邪不同于六淫、七情,有“厥逆”的属性,它是以引起脏腑中血络病损为特征,最终形成脏器严重病变,预后不良的一种致病因素。一般疾病,多有季节性、阶段性、自限性等特点。而奇病则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一些持续进展的器质性病变,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肝硬化、肿瘤等病种。奇病主要有以下一些病种:脾瘅,消渴(糖尿病),肾风(肾病),鼓胀(肝硬化),肺厥(肺心病),厥逆,脑逆(脑瘤),促心痛(心绞痛)、息积(肺癌),伏梁(肝癌),偏枯(脑血管病),胆瘅(胆道感染),肠澼(结肠炎),尸厥(晕厥),瘕(肿瘤),巅(癫痫),痫厥(癫痫大发作),胃痈(化脓性胃炎),狂(精神病),喑俳(失语),真脏脉、脉代而钩(心律不齐),传五脏病(多脏器衰竭)。其主要病种都是现代多发的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病种及一些难治性疾病。这些病中,虚证发展为五劳(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即脏器劳损;实证发展为五积(伏梁、息贲、肥气、痞气、贲肫),即脏器肿瘤,最终均造成“ 五络俱竭”,脏器衰竭的严重后果。

即使仲景以其以降,仍是讲“辨病施治”的。《伤寒论》重在六经运气辨病,《金匮要略》重在脏腑辨病,流传千年,竟然讹传成辨证,医者多成心障。张仲景杂病专书《金匮要略》是以“病”作为全书的总纲,每篇均冠名曰“论某某病脉证并治”,是以病统脉证的。那种只见其证,不识其病的施治是决计不可靠的。书中虽讲辨证,但专病专方之处不少,如疟母用鳖甲煎丸、历节用乌头汤、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奔豚气病用奔豚汤、宿食用瓜蒂散、趺蹶用针“刺踹入二寸”等。此外,仲景全书“同证异治”、“异证同治”之处亦不在少数。如同为湿热证,湿热黄疸用茵陈蒿汤,湿热下痢则用葛根芩连汤。又如小青龙汤,既适于外寒内饮证又适于水饮内停证。这说明虽然辨证重要,但证绝不是唯一的。反推,如果“辨证施治”可以包容一切,则以八纲辨证所得之证亦不过寥寥数种,针对湿热、风寒等证各创一方,不就赅尽中医治疗了吗?事实上临床用方却是千变万化的。

唐代“药王”孙思邈施治更讲辨病。如“治大腹水肿,气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治关格,大便不通方”,“治齿痛”之含漱汤方,“治鼻中息肉方”等,均无辨证可言。他如外妇儿各科,莫不如是。清代陈士铎《洞天奥旨》“熊脂膏:治数十年鹅掌风。”不知有何证可辨?现代,更加重视针对某病的某种药物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于是才有“青蒿素”、“亚砷酸制剂”等重大的发明出现。青蒿素是世界上唯一公认的由中国人发现其化学结构的药物,而其来源则是《肘后方》,看不出丝毫辨证的痕迹在内。


由于“辨证施治”被提到过高的地位,所有的教科书中,首先就要提到中医的这一大特色,以至于初学中医者过于迷信辨证施治,认为一辨证,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一叶障目”竟连病也不辨。在理论上,学术界将之作为诊治疾病的唯一法则,将中医灵活多变的诊治思路和方法全塞进其理论框架之中,导致中医辨证施治泛化、僵化和庸俗化。临床施治,绝没有无辨病的辨证,但可有无辨证的辨病。辨病与辨证不但不矛盾,而且相互补充,一细一粗,共同完成对疾病的认识。而辩病辨证的核心就是辩机论治,病机是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的发生、发展、象变的综合时间与空间的基本原理,一个病机过程中可以包括几个证候型,而证仅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空间概括而已。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杂种,是个畸胎,是个变态的东西,如今的现代中医却当他是祖宗供着,每言必说,上方宝剑,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是现代中医最大的悲哀!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中医真的就再也没有未来了!
 
通篇哪有整体二字,
奥,要写出来才行啊,难道详细说整体观就不算整体观的含义了?那也挺为难的,好多东西古中医说的隐晦,需要后人归纳的,所以金元四大家如刘河间总结素问知识自成一家创立了寒凉派,其他三大家也各自总结也成一派了。合称金元四大家。用之治病效果挺好的。如治疗痘痘,便秘和其他病,单用寒凉一种理论,即可治疗全身多种疾病,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在治病中的运用吧,不是便秘用一种药,痘痘用一种药,其他又换一种药,只是一种药即可把全身热病都治疗好。这就是所谓的整体观发展,天人合一的具体运用了,其他复杂疾病也有照此的,也有不照此的,中医中药变化运用多端全靠医生决定如何用了,,所以我说的整体观根本不是教科书上的,我只看古籍,明确的说我教科书没看完,所以我只知道治病上所谓的整体观,与教科书那一套什么没多少联系,因为教科书往往用了无效,很少有很多有效的方子,远不如一些病自己组方疗效确切,所以你不说教科书那一套整体观,我真不知道,教科书的整体观是什么。。。。。是啊,我都是引用古籍的,然后你说西医那一套如何精确如何先进,但是很抱歉,凡是找西医看过病的都知道,多数病你用机器研究的在透彻你无法治愈,这是事实吧?所以我曾经问过一个西医医生,为什么西医病理学研究的如此牛逼却连天天看到的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都治不好呢?是啊高血压的生理病变,运用西医技术真的可以详细了解情况吧,但是了解情况治不好有什么用呢?就像我知道开卷考试考历史可以考一百分,但是问题是考试不让我开卷,你说知道了答案在哪还是没用啊。因为我还是考不到100分啊。开不了卷啊。所以我说病理学研究没有多大用,那不是乱说的。不比怎么治愈疾病,只靠先进机器检查,你说对病人有什么帮助?还不是告诉病人你病了,你治不好了,你要等死啊,你说说这就叫先进?所以我不相信西医的那些精确研究,当然你可说等科学进步了就可以治愈了,问题是我今生等不到了,那怎么办?现在好多患者每天都要面临死亡,你说要等到科学治愈这些疾病的那一天,那究竟是哪一天呢?没人能回答,就说糖尿病吧,你说等了多少年了,至今还是没有办法治愈吧,所以我觉得今生要依靠西医治愈这些常见病很难了。就算有一天科学真能治愈这类疾病,反正不会是最近几年甚至几十年能看到的。等到科学能把全部疾病治愈了,你不用说西医如何厉害,我自动倒向西医了。因为西医真比中医简单,但是目前治不好啊,你总不能说治不好也要跟着西医吧,那才是愚昧无知。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既然西医没有这个本事,中医学有存在的必要了,否则你怎么说也很难断绝病人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去找中医治病的。因为只要有一丝希望,病人得了重病,你就算告诉他们 求神拜佛也许有奇迹呢他们也要尝试,何况一门历经数千年的古老医学呢怎么也要尽人事,听天命吧?坐等死亡,没人这么傻的
 
最后编辑:
再说辩证论治,秦伯未你说。他自己也承认他还说不清楚,然后咱们思考下为什么说不清,估计他也没有专门思考过这个,突然被问道了就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说。或者说中医有很多东西本来就是模糊的,为什么呢?因为会治病的未必就是好的理论家,他可能不知道如何把古代的中医学思想解释给现代人听的懂。如上火这个中医名词至今还很难用科学名词解释通顺,。你看看古代文献,伤寒论和脉经里面具体是怎么分析病情和细微差别的,就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东西了。古代人更倾向分析症状的不同,因为同一个病有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症状,伤寒论就说了很多典型症状,这些症状都是伤寒病的范围。这样说比较确切,具体来说,。如伤寒论所言。病可发汗那一章吧,里面说了一些可以发汗的情况,到了运用的时候,是要靠医生去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然后灵活运用是不是要按照书上的条款发汗呢?如果不发汗,那么依据是什么?发汗的话,就是依据了这一章病可发汗而运用的吗?还需要问医生才知道,他怎么想的。所以这样一来。书上的条款很多时候就不是必须遵守的了。有可能不遵守。这是中医出现的一些情况。举例吧。伤寒论上的麻黄汤发汗的,书上规定了药方和药量了,但是到了具体使用的时候,很多医生是不会完全照抄的,因为发汗的药又不只是麻黄汤,还有别的药可以发汗。不同的发汗药的使用范围和用法又不一样,所以具体用哪一种发汗方也是医生需要判断的。判断好后,他们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自行分析是不是要加减药方和药量,西医没有医生临时配药自由改变药的成分说吧,这是中医辩证施治的一个特色 ,又要辨药可用与否,还要分析用药量的多少。还要考虑是否添加新药进去重新组方,新加的药是否会对原来的药方产生什么影响?新加的药药量多少?最大可以用到多少?用错了怎么办?伤寒论上就说了很多用错了药方如何补救的
你看看这样说辩证施治开始懂了点没?这是我的个人想法。
 
最后编辑:
举例。。。。。伤寒论承气汤,看症状不看病,只要吃多了,脉象数脉,就可以用。
。不需要一定是伤寒病才用,例如你吃多了豆子,没便秘一样可以用,只要是脉象和症状符合,不需要病符合,
这就是辩证施治,如果辨病施治的话,你说明明不是一个病,凭什么都用承气汤?在西医那可以理解为感冒药可以用来治疗吃多了肚子肿大,可以把感冒药用来清理肠胃垃圾,可以把感冒药用来除内热,可以把感冒药用来。。。。。。这一种药就可以发挥数十种用,如果把伤寒论的全部药方这样一核算你知道可以治愈多少感冒以外的病吗?我没统计过,不过光伤寒论的药方估计能治疗数千种病证了。其他书不说了,所以古往今来,多少中医大家都研究伤寒论,直到清朝才开始改变了。研究伤寒论的书少说目前有数百种,经典少说数十种
这就是中医辩证施治的运用,西医那这是不是行不通?我告诉你中医中药可以这样
看看区别把
 
最后编辑:
什么叫整体观?分大整体,小整体。古书虽无直接写出整体观三字给你看,你就认为没有?中医是大整体观(人与自然),西医是小整体观(人体结构)。
中医理论处处体现出整体观念,楼主是白读书还是选折性无视?
一 阴阳说,二,五行说,三,天人合一说,这些不是整体观?治病方面也能体现整体观,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中医是不是见到肝病就象西医一样光治肝?中医治肝病也许重点在脾。还有,中医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等等治法都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
还有什么……中工调脉,下工乱脉之说,为何这么说?这个调脉就是调人的整体,也就是整体观。你却说没有?就好比一个人偷了东西,但他嘴上不承认,难道就等于没偷?事实上做了的事没说也一样是偷。内经到处都有体现整体观的理论,尽管没有"整体观"三个字直接出现在你眼前。但是你要知道:整体观这个词语是现代才有的,而古代没有这个词语,但有相近意思的词语如阴阳等。尽管西医的小整体观:人体结构研究的有点清楚,但是真正治病方面基本上都没有体现出所谓的整体观,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这倒是西医常用方法,更不用说西医把人体与自然分开,把人的七情六欲忽略,把各部的器官当成是独立的机器来修理,哪会像中医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那样?又哪有象中医的上病下治等等那样?
西医就光一个内科还要分成若干个科治,除了本科的病种会治,碰到其他脏腑的病种就基本傻眼,这还叫整体观?反观中医有这么分吗?不管什么病都是阴阳五行八纲辨证这一套,这就是整体观,就是辨证论治。
 
不好意思,没看清,不是对楼主说的,是对那位ymy111层主说的。
 
什么叫整体观?分大整体,小整体。古书虽无直接写出整体观三字给你看,你就认为没有?中医是大整体观(人与自然),西医是小整体观(人体结构)。
中医理论处处体现出整体观念,楼主是白读书还是选折性无视?
一 阴阳说,二,五行说,三,天人合一说,这些不是整体观?治病方面也能体现整体观,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中医是不是见到肝病就象西医一样光治肝?中医治肝病也许重点在脾。还有,中医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等等治法都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
还有什么……中工调脉,下工乱脉之说,为何这么说?这个调脉就是调人的整体,也就是整体观。你却说没有?就好比一个人偷了东西,但他嘴上不承认,难道就等于没偷?事实上做了的事没说也一样是偷。内经到处都有体现整体观的理论,尽管没有"整体观"三个字直接出现在你眼前。但是你要知道:整体观这个词语是现代才有的,而古代没有这个词语,但有相近意思的词语如阴阳等。尽管西医的小整体观:人体结构研究的有点清楚,但是真正治病方面基本上都没有体现出所谓的整体观,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这倒是西医常用方法,更不用说西医把人体与自然分开,把人的七情六欲忽略,把各部的器官当成是独立的机器来修理,哪会像中医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那样?又哪有象中医的上病下治等等那样?
西医就光一个内科还要分成若干个科治,除了本科的病种会治,碰到其他脏腑的病种就基本傻眼,这还叫整体观?反观中医有这么分吗?不管什么病都是阴阳五行八纲辨证这一套,这就是整体观,就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这个词语是现代才有的,而古代没有这个词语,但有相近意思的词语如阴阳等 ====阴阳怎么能和整体观相似呢。
中医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不能为了符合西方科学的语境,任意附会中医的概念。
这就叫西化---中医就是这么被玩死的
既然“整体观这个词语是现代才有的,而古代没有这个词语”为什么非要用西方科学的这个概念来附会呢。
 
整体观这个词语是现代才有的,而古代没有这个词语,但有相近意思的词语如阴阳等 ====阴阳怎么能和整体观相似呢。
中医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不能为了符合西方科学的语境,任意附会中医的概念。
这就叫西化---中医就是这么被玩死的
既然“整体观这个词语是现代才有的,而古代没有这个词语”为什么非要用西方科学的这个概念来附会呢。
万物非阴既阳,有没有非阴非阳的物体呢?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组成一个圆整体,阴阳是不是整体的意思?金木水火土代表人体的五个循环系统,是不是整体的意思?你非要鸡蛋里挑骨头说内经没有写整体观这个词语,就表示内经理论没有整体的概念,这不是装瞎吗?还西化,是你被西化了吧,什么西医才有整体观,肝病治肝,肺病治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道这也叫整体观?五脏六腑的相互影响,西医治病有体现出来这种整体观吗?中医的五行理论就是体现五脏六腑的整体观的。你细化到细胞分子,人和所有的动物还有啥区别?中医的整体观概念比西医不知早多少,而且在治病手段上也比西医更能体现出整体观的概念,你倒好,看了那么多书,最后总结说中医没有整体观,是西医先有的。我看你书是白读了,你应该这样说更正确:古中医没有整体观这个现代词语,但早就有整体观的概念。
 
“”整体观念,辩证施治,是一个中医的治疗法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治都是西医概念。以西解中,也算是中国特色了。这一代都是中医的掘墓人
就你这段话更象是在腹黑中医!而不是真正的中医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