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慢性肾炎麻黄治疗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不要想当然,现代可不比古代,古代没有空调没有冰镇啤酒没有反季节水果蔬菜,没有网络,没有性感美女电影、图片等等,现代人可以消耗体内阳气的东西多了去了。至于楼主有没有阳虚,你可以自己问他,或者看看他自己以前发的帖子,就知道了。现代人基本上抗生素从小用到大,说不阳虚,还真的挺难。区别无非就是轻重大小而已。
至于有了湿邪还有阳虚,这个要具体而论,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反应是真武汤(但实际情况有可能不用这个,因为湿邪的位置程度,以及阳虚的原因和其他相关症状,可以影响治病的先后与用药思路)。
而且桂附地黄丸等方意不是少火生气吗,楼主用180g的附子四逆汤,这是已经亡阳了吗?这么大量不应该是一剂知2剂止,半个月就应该差不多了吧。
 
  
  利尿药确实寒凉的占大多数,利尿也会损失电解质,如果患者的阳虚是因电解质缺乏而导致的,则利尿可能会加重阳虚。
  但利尿药也有平性和温性的,比如:茯苓、香加皮。湿为阴邪,用平性或者温性的利尿药把水湿利出去,不也相当于温阳?
  而那些具有温阳化气、行水利湿的温药,如麻黄桂枝苍术等,都有利尿的功能,使用它们可以说是温通,也可以说是利尿。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四篇{至真要大论}中说: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唉,我怎么说你呢。只能说文言文的字词需要结合语境去认识,不能单独只看字去望文生义。你是从药物寒凉温热角度去理解亡阳,但你去看伤寒论,里面说大汗亡阳可不都是用寒凉药哦(麻黄桂枝苍术同样会亡阳,这个就不展开讲了,多读伤寒论多思考)。可见,而利尿亡阳跟用药是温热还是寒凉没有关系。学医还是要懂字。文言文的“亡”是什么意思?逃亡,逃离。阳气逃离了,怎么逃离?当然是随津液(如汗、尿、血)逃离。

因为尿是津液转化,那津液怎么来的?需要热蒸腾气化。打个比方吧,一锅的水不断去烧,源源不断产生水蒸气(可以理解为原尿或者原汗液,通过某种途径变为尿和汗),是不是一直在消耗柴火?这就是亡阳的含义。

实际上寒凉药不会亡阳,真的较真起来,反而固阳(比如封髓丹中为啥用黄柏?知柏地黄丸为啥用知母黄柏?黄连阿胶汤道理也类似)。

至于淡味渗泄为阳,这个阳是阴阳属性中的阳,要结合前后文理解。“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这是一对阴阳,“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又是一对阴阳,此阴阳非彼阴阳,不能因为都叫阴或者都叫阳,就把他们等同。比如,湿邪为阴,风邪为阳。难道风邪可以补充阳气?要学会去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不能望文生义。

前面一组是根据发散和涌泻的角度区分阴阳来对药物分类,涌是呕吐,泻是泻利,都是浊重阴物的排出,而发散则是发散轻类的如气机、水蒸气(汗液)这类。而后面一组是从味道的轻重来分,咸味涌泄,是会导致的涌泻的咸酸苦味等厚味属于阴,而容易导致渗泄的淡味薄味属于阳。

阴阳都是按照不同标准来分的,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属于阳就一定补阳通阳?如不信,你可以把泽泻茯苓这种淡味属阳的药一直煮水喝,相信你坚持三个月到半年,可能会出现腰酸或腿软,怕冷怕风的现象。无法理解经文,还是去实践吧,总比望文生义胡乱猜想要好。

总之,通阳在于利小便,根本不是因为淡味渗泄为阳的原因(比如木通、石韦、麻黄都利小,可都味苦,酸苦涌泻为阴),所以通“阳”和淡味渗泄为“阳”的这两个“阳”根本不是一个意思。
 
那按你这样的说法,楼主温阳需要多久?而且是180g的附子每剂的话?楼主从去年就有桂附地黄丸,四逆汤,喝了一年了吧。这是需要温阳一辈子吗。。。为何喝了一年舌苔变化不大,楼主阳气也应该补一年也应该足了吧。
你这么肯定他就是单纯的阳虚?你有看过我们去年给他之前的回复吗?看来,你并没有仔细读他完的帖子,只是浮光掠影看了一下。你并不清楚整个过程。你更不知道,在这个帖子之前他还发过一个自己治疗这个病的帖子。等你认真读完,至少看看我们之前给他的回复以及他对此的回复,也许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而且桂附地黄丸等方意不是少火生气吗,楼主用180g的附子四逆汤,这是已经亡阳了吗?这么大量不应该是一剂知2剂止,半个月就应该差不多了吧。 ”——照你这么说,亡阳或阳虚直接用桂附地黄丸,那当今阳虚的人多着呢,每个人都服用桂附地黄丸不就得了?中医你以为这么简单?如果真是这样,那古往今来这么多医案医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需要一本手册就行。看样子你是新来的吧,先多读读帖子,多思考吧。你有想法可以直接问楼主,这是他是自己的治疗思路,他的身体他自己最清楚,问我也没用。
 
唉,我怎么说你呢。只能说文言文的字词需要结合语境去认识,不能单独只看字去望文生义。你是从药物寒凉温热角度去理解亡阳,但你去看伤寒论,里面说大汗亡阳可不都是用寒凉药哦(麻黄桂枝苍术同样会亡阳,这个就不展开讲了,多读伤寒论多思考)。可见,而利尿亡阳跟用药是温热还是寒凉没有关系。学医还是要懂字。文言文的“亡”是什么意思?逃亡,逃离。阳气逃离了,怎么逃离?当然是随津液(如汗、尿、血)逃离。

因为尿是津液转化,那津液怎么来的?需要热蒸腾气化。打个比方吧,一锅的水不断去烧,源源不断产生水蒸气(可以理解为原尿或者原汗液,通过某种途径变为尿和汗),是不是一直在消耗柴火?这就是亡阳的含义。

实际上寒凉药不会亡阳,真的较真起来,反而固阳(比如封髓丹中为啥用黄柏?知柏地黄丸为啥用知母黄柏?黄连阿胶汤道理也类似)。

至于淡味渗泄为阳,这个阳是阴阳属性中的阳,要结合前后文理解。“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这是一对阴阳,“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又是一对阴阳,此阴阳非彼阴阳,不能因为都叫阴或者都叫阳,就把他们等同。比如,湿邪为阴,风邪为阳。难道风邪可以补充阳气?要学会去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不能望文生义。

前面一组是根据发散和涌泻的角度区分阴阳来对药物分类,涌是呕吐,泻是泻利,都是浊重阴物的排出,而发散则是发散轻类的如气机、水蒸气(汗液)这类。而后面一组是从味道的轻重来分,咸味涌泄,是会导致的涌泻的咸酸苦味等厚味属于阴,而容易导致渗泄的淡味薄味属于阳。

阴阳都是按照不同标准来分的,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属于阳就一定补阳通阳?如不信,你可以把泽泻茯苓这种淡味属阳的药一直煮水喝,相信你坚持三个月到半年,可能会出现腰酸或腿软,怕冷怕风的现象。无法理解经文,还是去实践吧,总比望文生义胡乱猜想要好。

总之,通阳在于利小便,根本不是因为淡味渗泄为阳的原因(比如木通、石韦、麻黄都利小,可都味苦,酸苦涌泻为阴),所以通“阳”和淡味渗泄为“阳”的这两个“阳”根本不是一个意思。
  
  “湿邪为阴,风邪为阳。难道风邪可以补充阳气?
  “邪气”可以补充“正气”,那还祛什么邪呢,借邪助正多好,你的理解能力我确实望尘莫及!
  
  
叶天士说的是温病,那句说的是患者阳气被遏导致出现看似阳气不足的情况,即湿邪阻遏阳气,若一味用温药,内郁之热更为燔烁,人必然出现神昏等现象。倘使郁热从小便出,则湿邪自去,阳气自然通畅——这是的意思。如果患者是真阳虚,直接去利小便,跟汗法无异,导致更加阳虚

学医最怕望文生义,张冠李戴。实际上中医的掘墓人不是别人,正是队伍里的庸医。
  
  “如果患者是真阳虚,直接去利小便,跟汗法无异,导致更加阳虚。
  照你这么说,汗法和利法都会导致更加阳虚,我就有几个问题不明白了:
  1、仲景不是说的“大汗亡阳”吗?
    怎么成“直接去利小便,跟汗法无异,导致更加阳虚”了?

  2、阳虚水肿该怎么治呢?
    你可能会反驳了:“是指直接去利小便会导致阳虚”,那治阳虚水泛也不会只用利尿药啊。
    且温性的通阳化气的利尿药不能扶助人体阳气吗,为何说跟利尿药的寒热之性没有关系呢?

  3、进一步说:水湿为阴邪,让它留在体内不耗伤阳气?,用利尿药把它排出去反而损阳?
    那西医用利尿药治疗心力衰竭岂不是治一个死一个?

  4、伤寒病是感受寒邪引起的,而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分别要用[麻黄汤]和[桂枝汤]来发汗解表。
    这都已经感受寒邪了,难道再把自身的阳气多发散一些出去、搞虚一点,病就能好啦?

  5、既然发汗和利尿损阳的特性跟所用药物的寒温之性没有关系,
    那为何疏散风热要用辛凉解表药,而祛除风寒要用辛温解表药呢?
 
最后编辑:
3、伤寒病是感受寒邪引起的,而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分别要用[麻黄汤]和[桂枝汤]来发汗解表。
    这都已经感受寒邪了,难道再把自身的阳气“搞虚一点”病就能好啦?
我就提一下这点吧。这就是水平的差距。疾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在变化的,尤其是外感病急性病。随着时间不断传经转变,不同的时间病情不同治疗也不同。比如伤寒,刚得病是一种情况,得病二三天病情就会变化有所不同,五六天之后又有细微不同的变化。基本上主要是三种状态,按阴阳分实际就2种状态,初得病阳实邪,根据个人体质几天后转化为虚邪。
 
楼主注销了?我还等着看楼主最终结果呢。怎么这么不禁折腾?
不要灰心失望啊,中医还是能治好你的病的,只是要学会接纳这个世界。
无论何种治疗,最终的目的是协调。身体要和神经协调,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协调,循环系统也要协调。你可以兴奋,也可以抑制,在照顾到整体的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怎么治都可以。
调神为第一,楼主的神明显旺相,所以别的可以不管,但是不能太兴奋神经了。其他的都是简单的问题。知道方向,潜血蛋白都是简单的细枝末节。
还是希望楼主早日走上正确的治疗道路。
 
发汗利水确实会导至亡阳,但要先经过阴虚,阴虚到一定程度,导至阴不敛阳,从而阳气外越引起脱阳。风药属辛散类药物,少量用可以升提阳气,升提阳气的目的是让心肺得到充足的阳气才能正常疏布气血如补中益气汤,再如玉屏风散亦有类似作用,其实玉屏风这方子可以说是脱胎于补中益气汤,简化的。而风药大量用就会直接开泄毛窍,就是发汗作用了,风能胜湿这话也就对了,风药可以发汗除湿,亦可升阳祛湿。
个人觉的湿邪类病,多数是中焦肝脾不通引起的,除非久病才会真正阳虚。脾主运化恶湿,胃主受纳恶燥,肝胆主疏泄助脾胃受纳运化,当肝气被郁,阳气不升,或腑气不降,便会横克脾土,造成脾虚湿盛,如逍遥散,小柴胡汤。然后心阳气不足,肺无力疏布气血津液,最后是三焦和膀胱气化无力,至水湿停留。
其实很多时候能吃不表示脾就不虚,因为能吃说明胃受纳正常,但脾运化不了谷物,所以有些人能吃就是吃不胖,基本是多少进多少出,有些排泄物含有没消化的东西亦是此理。心肺同在上焦,两者合作才能正常运转,肺的疏布功能依靠心阳的动力,而心阳的动力又依靠肺疏布的气血,两者缺一都不能正常运转。说了这么多,有点乱人想到哪说到哪),无非是要说明切不可一见到阳虚就补阳,有湿那就利尿发汗,首先要考虑的是中焦也就是通道和运化有无正常。通常有的湿邪脉象是濡弱的,若不注意分辩以为是虚证那就药不对证了,湿邪一证先要以打通通道为主,稍加健脾去湿药,清降药湿邪去差不多或去尽再用补,若一下子就补,不是补不进去就是补上火,或者越补湿邪越重。
 
我就提一下这点吧。这就是水平的差距。疾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在变化的,尤其是外感病急性病。随着时间不断传经转变,不同的时间病情不同治疗也不同。比如伤寒,刚得病是一种情况,得病二三天病情就会变化有所不同,五六天之后又有细微不同的变化。基本上主要是三种状态,按阴阳分实际就2种状态,初得病阳实邪,根据个人体质几天后转化为虚邪。
  3、伤寒病是感受寒邪引起的,而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分别要用[麻黄汤]和[桂枝汤]来发汗解表。
    这都已经感受寒邪了,难道再把自身的阳气“搞虚一点”病就能好啦?


  你先看清楚讨论的问题是什么,理解了论题再辩驳才对得上号。
  伤寒太阳病阶段用汗法的原理是“损伤一些自身的阳气”?治愈的结果是“阳气变虚了”吗?辛温微汗不能激发人体的阳气吗?
  如果伤寒病在太阳证阶段时,治好了阳气会变虚,那不治疗(不发汗、不利尿),让寒湿留在体内以保护阳气如何?这样做阳气能得到保护吗?
 
最后编辑:
总结一下
  一、“阳虚水停时利尿会使阳气更虚”的说法,只看到了“人体在排除邪气过程中需要损耗阳气”这一方面,却没看到“水湿阴邪留在体内也会损耗阳气”及“排水之后机体阳气能够得到振奋”这两个方面。
  二、虚寒证用辛温药发微汗或用温通淡渗的药来利尿,不会导致患者阳气更虚,因为味辛散性温热的药能够即时激发人体的阳气,以弥补排汗排尿过程中丢失的热量,并因寒湿阴邪的祛除而开创一个有利于患者阳气恢复的机体状态
 
  你在那引用内经的话“淡味渗泄为阳”跟前面通阳利小便有啥关系?我不正是为了表达这句话根本没关系,才用一个仿照的错误解释(风邪为阳,可以通阳或者补充阳气)去让你明白吗?你咋理解能力这么差?
1、仲景不是说的“大汗亡阳”吗?
    怎么成“直接去利小便,跟汗法无异,导致更加阳虚”了?

  2、阳虚水肿该怎么治呢?
    你可能会反驳了:“是指直接去利小便会导致阳虚”,那治阳虚水泛也不会只用利尿药啊。
    且温性的通阳化气的利尿药不能扶助人体阳气吗,为何说跟利尿药的寒热之性没有关系呢?

  3、进一步说:水湿为阴邪,让它留在体内不耗伤阳气?,用利尿药把它排出去反而损阳?
    那西医用利尿药治疗心力衰竭岂不是治一个死一个?

  4、伤寒病是感受寒邪引起的,而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分别要用[麻黄汤]和[桂枝汤]来发汗解表。
    这都已经感受寒邪了,难道再把自身的阳气多发散一些出去、搞虚一点,病就能好啦?

  5、既然发汗和利尿损阳的特性跟所用药物的寒温之性没有关系,
    那为何疏散风热要用辛凉解表药,而祛除风寒要用辛温解表药呢?
你能不能联系前后文,不要片面去理解,或者断章取义。你看看“直接去利小便,跟汗法无异,导致更加阳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其前后文又是什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你总喜欢把问题绝对化,或者只关注某几个字眼的表面意思?比如你问“阳虚水肿该怎么治呢?你可能会反驳了:“是指直接去利小便会导致阳虚”,那治阳虚水泛也不会只用利尿药啊。”——明显诡辩——这就好比你说男人力量比女人强,我立马举反例:女拳击手比你厉害呀?你说吃米饭比吃药安全,我立马举反例:吃饭能噎死人。你说喝水比喝饮料好,我立马说:喝饮料还能补充特殊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调整比例最适合特定人群呢。这种人是不是很欠揍?除了会诡辩抬杠,还会什么?

所以说你语文理解能力真的堪忧(这句话我记得对你说了许多次,而且还层说过让你重回小学学语文)。我看你纯粹就是为了争辩而争辩,而不是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而且之前跟你多次交流,你都是这个习性。所以你这些问题我看了感觉很好笑,就跟榆木疙瘩不思考的书呆子一样。

之前你还跟我宣传中医思维,中医哲学,可见你连中医思维中的辩证法都不会。如果按你这么说,那张仲景也错了,他既说了大汗亡阳,怎么又去用麻黄汤之类发汗?同样,利小便跟汗法无异,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方法利,利多大量,任何情况下利尿,都导致亡阳?自己难道不会动脑子吗?还非得我把任何情况都给你说的清清楚楚你才能明白,否则就要片面化,断章取义去抬杠?到底是你懒得思考还是太笨?

论坛不是学校,是不同人之间说一两句互相启发、点拨就够了。不在一个层次的交流,就会出现上述问题。劝你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钻牛角尖是没用的。实践出真理,你要是有质疑,自己拿自己试药做实验不就明白了——比如你尽管可以你把泽泻茯苓这种淡味属阳的药一直煮水喝,看看最后回怎样;你还可以把那些辛温解表药不断服用,看看你是阳气充足了,还是怎样。跟我在这里扯嘴皮子,没用的。实践出真相。你就是太缺乏实践,纸上谈兵。

跟你不在一个层面,交流起来真的太困难。我不会再回复你了。
 
最后编辑:
  你在那引用内经的话“淡味渗泄为阳”跟前面通阳利小便有啥关系?我不正是为了表达这句话根本没关系,才用一个仿照的错误解释(风邪为阳,可以通阳或者补充阳气)去让你明白吗?你咋理解能力这么差?

你能不能联系前后文,不要片面去理解,或者断章取义。你看看“直接去利小便,跟汗法无异,导致更加阳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其前后文又是什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你总喜欢把问题绝对化,或者只关注某几个字眼的表面意思?比如你问“阳虚水肿该怎么治呢?你可能会反驳了:“是指直接去利小便会导致阳虚”,那治阳虚水泛也不会只用利尿药啊。”——明显诡辩——这就好比你说男人力量比女人强,我立马举反例:女拳击手比你厉害呀?你说吃米饭比吃药安全,我立马举反例:吃饭能噎死人。你说喝水比喝饮料好,我立马说:喝饮料还能补充特殊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调整比例最适合特定人群呢。这种人是不是很欠揍?除了会诡辩抬杠,还会什么?

所以说你语文理解能力真的堪忧(这句话我记得对你说了许多次,而且还层说过让你重回小学学语文)。我看你纯粹就是为了争辩而争辩,而不是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而且之前跟你多次交流,你都是这个习性。所以你这些问题我看了感觉很好笑,就跟榆木疙瘩不思考的书呆子一样。

之前你还跟我宣传中医思维,中医哲学,可见你连中医思维中的辩证法都不会。如果按你这么说,那张仲景也错了,他既说了大汗亡阳,怎么又去用麻黄汤之类发汗?同样,利小便跟汗法无异,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方法利,利多大量,任何情况下利尿,都导致亡阳?自己难道不会动脑子吗?还非得我把任何情况都给你说的清清楚楚你才能明白,否则就要片面化,断章取义去抬杠?到底是你懒得思考还是太笨?

论坛不是学校,是不同人之间说一两句互相启发、点拨就够了。不在一个层次的交流,就会出现上述问题。劝你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钻牛角尖是没用的。实践出真理,你要是有质疑,自己拿自己试药做实验不就明白了——比如你尽管可以你把泽泻茯苓这种淡味属阳的药一直煮水喝,看看最后回怎样;你还可以把那些辛温解表药不断服用,看看你是阳气充足了,还是怎样。跟我在这里扯嘴皮子,没用的。实践出真相。你就是太缺乏实践,纸上谈兵。

跟你不在一个层面,交流起来真的太困难。我不会再回复你了。
群主能说说实践效果吗?
 
楼主莫不是吃出问题了吧?好久没来更新帖子了.
火神派之青烟不散......
半步论语治天下,一剂四逆了诸疾 ?
 
楼主莫不是吃出问题了吧?好久没来更新帖子了.
火神派之青烟不散......
半步论语治天下,一剂四逆了诸疾 ?
估计是的。赵老用附子最大一次也就60g做丸药,汤剂也就30g。
 
估计是的。赵老用附子最大一次也就60g做丸药,汤剂也就30g。
首先不是剂量大小的问题,貌似是方向的问题。硬生生地制造出各种“派”,让人觉得中医很简单,让人觉得只需要几味神药就能通治诸疾,这本身就是问题,这也是让业余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原因。
 
  你在那引用内经的话“淡味渗泄为阳”跟前面通阳利小便有啥关系?我不正是为了表达这句话根本没关系,才用一个仿照的错误解释(风邪为阳,可以通阳或者补充阳气)去让你明白吗?你咋理解能力这么差?

你能不能联系前后文,不要片面去理解,或者断章取义。你看看“直接去利小便,跟汗法无异,导致更加阳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其前后文又是什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你总喜欢把问题绝对化,或者只关注某几个字眼的表面意思?比如你问“阳虚水肿该怎么治呢?你可能会反驳了:“是指直接去利小便会导致阳虚”,那治阳虚水泛也不会只用利尿药啊。”——明显诡辩——这就好比你说男人力量比女人强,我立马举反例:女拳击手比你厉害呀?你说吃米饭比吃药安全,我立马举反例:吃饭能噎死人。你说喝水比喝饮料好,我立马说:喝饮料还能补充特殊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调整比例最适合特定人群呢。这种人是不是很欠揍?除了会诡辩抬杠,还会什么?

所以说你语文理解能力真的堪忧(这句话我记得对你说了许多次,而且还层说过让你重回小学学语文)。我看你纯粹就是为了争辩而争辩,而不是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而且之前跟你多次交流,你都是这个习性。所以你这些问题我看了感觉很好笑,就跟榆木疙瘩不思考的书呆子一样。

之前你还跟我宣传中医思维,中医哲学,可见你连中医思维中的辩证法都不会。如果按你这么说,那张仲景也错了,他既说了大汗亡阳,怎么又去用麻黄汤之类发汗?同样,利小便跟汗法无异,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方法利,利多大量,任何情况下利尿,都导致亡阳?自己难道不会动脑子吗?还非得我把任何情况都给你说的清清楚楚你才能明白,否则就要片面化,断章取义去抬杠?到底是你懒得思考还是太笨?

论坛不是学校,是不同人之间说一两句互相启发、点拨就够了。不在一个层次的交流,就会出现上述问题。劝你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钻牛角尖是没用的。实践出真理,你要是有质疑,自己拿自己试药做实验不就明白了——比如你尽管可以你把泽泻茯苓这种淡味属阳的药一直煮水喝,看看最后回怎样;你还可以把那些辛温解表药不断服用,看看你是阳气充足了,还是怎样。跟我在这里扯嘴皮子,没用的。实践出真相。你就是太缺乏实践,纸上谈兵。

跟你不在一个层面,交流起来真的太困难。我不会再回复你了。
跟他说不通的,天天喊湿热,什么病都是现代条件好了营养过剩吃出来的………………就不能走出去看看得病的人到底吃啥做啥,闭门造车还钻牛角尖
 
可能楼主最近比较忙,没时间更新。不过我也老早就提醒过,如果哪天楼主不再更新了,我们就直到他失败了。
目前还未知,不一定,不过我再次再次提醒,今年对于心脏和肾类疾病是非常危险的,谨记
 
跟他说不通的,天天喊湿热,什么病都是现代条件好了营养过剩吃出来的………………就不能走出去看看得病的人到底吃啥做啥,闭门造车还钻牛角尖
医学很多都不是简单看看统计学和一些医案病例和医学手册就能学好的,他喜欢这种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研究,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
 
他的血压是很高的,很快就进入尿毒症的阶段。估计不乐观
 
国家培养一个研究生不容易,再不管住嘴很快就吃报废了。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