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dcqy2046的问诊单

我不懂西医,不会CT。困懵尤其上午,此清阳不升,阴囊潮湿手脚多汗,脾虚生湿;舌边尖红,暖气胃胀,肝郁化火克胃,湿热下注则大便粘滞;小便复杂点,肝脾肾都有些关系;睡眠,起夜不解决很难彻底解决; 头晕既轻,手心不热,可作升提: 制首乌12芡实12山药12白芍9归尾6黄芪9党参12柴胡9白术9茯苓9陈皮9瓜蒌皮12半夏6黄连3栀子6白头翁3银花9茵陈12地龙6桃仁9红花9炙甘草6生龙牡各12羌活3独活3薄荷3(后下) 困懵应该好点,关注暖气胃胀是否减轻,头晕是否加重
IMG_20181012_073929.jpg
IMG_20181012_073951.jpg
 
我不懂西医,不会CT。困懵尤其上午,此清阳不升,阴囊潮湿手脚多汗,脾虚生湿;舌边尖红,暖气胃胀,肝郁化火克胃,湿热下注则大便粘滞;小便复杂点,肝脾肾都有些关系;睡眠,起夜不解决很难彻底解决; 头晕既轻,手心不热,可作升提: 制首乌12芡实12山药12白芍9归尾6黄芪9党参12柴胡9白术9茯苓9陈皮9瓜蒌皮12半夏6黄连3栀子6白头翁3银花9茵陈12地龙6桃仁9红花9炙甘草6生龙牡各12羌活3独活3薄荷3(后下) 困懵应该好点,关注暖气胃胀是否减轻,头晕是否加重
舌照是起床时拍的,脉搏是78.
 
平人老师,药已服三剂,感觉如下:

精神方面:无明显变化。仔细感觉后,感觉困和累常常是在吃饭后,也就是早中晚餐后,而且和食物有关,前两天早上吃的饺子就很困,今天早上吃面就稍好一点。

身体方面:没什么出汗(天气已转凉);胸下和上腹之间有堵着气的感觉较轻,不太感觉的到,焦虑时胸腹部会有一点难受,晚饭后胸腹略有些不舒服;早上起床阴囊潮湿还是较重;起身头晕略有加重,特别是困和累时较重,困和累时黑眼圈也会变得很深;手脚汗还是较多,手脚心不怎么热,甚至走在路上手指有点冷。

睡眠方面:入睡正常(第一天晚上喝了药影响了入睡,后改在上下午喝,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无明显变化,一般,半夜总会被尿憋醒但太冷不想起床上厕所,所以后半夜睡眠不好。

消化方面:消化能力一般;嗳气、胃胀还是有,特别是喝药之后,嗳气很多。

大小便方面:大便多不成形、多粘滞、多拉不净,排便略有困难,一天约2-3次;小便次数十分多,第一天喝药后不停的上厕所,有时喝了水之后每隔10分钟就要上一次,只能少喝水,量不是太多,憋不住尿,多为无色。

还有一个情况,喝药之前的几天有喝普洱茶,消化稍好了些,且大便成了形,但喝药后又不成形了。
呃,看来确实超出了我的能力,实在抱歉,辜负你的信任了。阳春肽老师是湖南的,中医很扎实,方便的话可以找他面诊,祝你早日康复!
 
呃,看来确实超出了我的能力,实在抱歉,辜负你的信任了。阳春肽老师是湖南的,中医很扎实,方便的话可以找他面诊,祝你早日康复!
哪里,您言过了,十分谢谢您这段时间耐心的帮助,平人老师!
 
  久病气血两虚,虚瘀互结。
  多汗是营卫不和,热感是虚阳上浮,不要用寒药直清,宜调和营卫、引火归原。
  湿热便溏、饭后困顿是饮食和脾虚共同引起的,除了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外,重在健脾燥湿。
  起身头晕、眠浅早醒是心脾气血两虚、血不养心;小便多而无色,手凉夜晚畏寒,肾阳也虚了。

  可以考虑试试这个方子: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枳术汤]加当归、炒麦芽、补骨脂、胡黄连(共16味)
  桂枝9克,白芍12克,生姜9克(约3片),炙甘草6克,大枣9克(约3枚,破开),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茯苓12克(捣碎),牡丹皮6克,桃仁9克;炒白术9克,枳壳6克;当归9克,炒麦芽18克,补骨脂9克,胡黄连3克。
  注意:最后一味药是“胡黄连”,不是“黄连”,不可误用。

  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久病气血两虚,虚瘀互结。
  多汗是营卫不和,热感是虚阳上浮,不要用寒药直清,宜调和营卫、引火归原。
  湿热便溏、饭后困顿是饮食和脾虚共同引起的,除了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外,重在健脾燥湿。
  起身头晕、眠浅早醒是心脾气血两虚、血不养心;小便多而无色,手凉夜晚畏寒,肾阳也虚了。

  可以考虑试试这个方子: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枳术汤]加当归、炒麦芽、补骨脂、胡黄连(共16味)
  桂枝9克,白芍12克,生姜9克(约3片),炙甘草6克,大枣9克(约3枚,破开),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茯苓12克(捣碎),牡丹皮6克,桃仁9克;炒白术9克,枳壳6克;当归9克,炒麦芽18克,补骨脂9克,胡黄连3克。
  注意:最后一味药是“胡黄连”,不是“黄连”,不可误用。

  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这种畅通的加强阳的思路我觉得比那种用熟地填补的要好。感觉填补有时候好像有什么东西占据了下焦的阴位,使得阳反而不能归位。他舌尖的红色血点其实不是什么淤血,就是阳上浮造成的,所以有句话叫见痰不治痰见瘀不治瘀,直接对付产生瘀的原因就醒了,瘀这个标不管也没问题。你潜阳,红点马上就退。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觉得丹皮用的有点问题,丹皮书上写活血去淤血,实际上还清命门火,对他是不是合适不好说。
 
这种畅通的加强阳的思路我觉得比那种用熟地填补的要好。感觉填补有时候好像有什么东西占据了下焦的阴位,使得阳反而不能归位。他舌尖的红色血点其实不是什么淤血,就是阳上浮造成的,所以有句话叫见痰不治痰见瘀不治瘀,直接对付产生瘀的原因就醒了,瘀这个标不管也没问题。你潜阳,红点马上就退。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觉得丹皮用的有点问题,丹皮书上写活血去淤血,实际上还清命门火,对他是不是合适不好说。

  “本虚标实,虚瘀互结”的证候不能“只温补不疏泄”。
  “肾气丸证”是不是“命门火衰”? 同样“三补三泻”,不仅用了清肝的牡丹皮,还有泻肾的泽泻呢!

  不要只看到“6克牡丹皮”,方中虽然有桂无附,但用了“性温(有书说性大温)入肾,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的“补骨脂9克”。
  补骨脂“性大温,阴虚有火、大便秘结者忌用”,可见其“温肾壮阳”的力度。楼主大便溏稀,小便清频,畏寒肢冷,正适合用。
  这里说的“阴虚有火者忌用”是指单纯的“阴虚火气上逆证”,即“只有阴虚而阳不虚”,“阴阳两虚”之证不属于这种禁忌。

  另外楼主根苔有时微黄,大便虽稀但有点费力排不尽的感觉,是大肠有湿热。
  “胡黄连”是“清虚热药”,功效与“黄连”相似,而“苦寒败胃”之性比黄连弱。
  但是它“清下焦湿热之效较黄连更捷”,所以暂用3克观察效果,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气滞血瘀脾胃弱者不宜久坐,最好半小时到1小时就起身活动5-10分钟。
  另可考虑用[21金维他]补充一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天1粒就够了,用手掰开,早晚各半粒。

  饮食上不可过于油腻和辛辣,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叶类蔬菜宜适当多吃。
  宜常用“适量”怀山药(铁棍山药)煮粥喝,煮粥时可再加少许陈皮或青皮,疏肝理气化痰健脾。
  
  个见仅供参考。
 
  “本虚标实,虚瘀互结”的证候不能“只温补不疏泄”。
  “肾气丸证”是不是“命门火衰”? 同样“三补三泻”,不仅用了清肝的牡丹皮,还有泻肾的泽泻呢!

  不要只看到“6克牡丹皮”,方中虽然有桂无附,但用了“性温(有书说性大温)入肾,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的“补骨脂9克”。
  补骨脂“性大温,阴虚有火、大便秘结者忌用”,可见其“温肾壮阳”的力度。楼主大便溏稀,小便清频,畏寒肢冷,正适合用。
  这里说的“阴虚有火者忌用”是指单纯的“阴虚火气上逆证”,即“只有阴虚而阳不虚”,“阴阳两虚”之证不属于这种禁忌。

  另外楼主根苔有时微黄,大便虽稀但有点费力排不尽的感觉,是大肠有湿热。
  “胡黄连”是“清虚热药”,功效与“黄连”相似,而“苦寒败胃”之性比黄连弱。
  但是它“清下焦湿热之效较黄连更捷”,所以暂用3克观察效果,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你觉得大肠为什么会湿热?湿也许是脾虚,那么热从哪里来?为什么“楼主大便溏稀,小便清频,畏寒肢冷”但却会出现大肠湿热?
你举的肾气丸的例子挺有趣,之前这位病人吃的药中已经用了很多这种补泻的思路,有效果吗?补泻同施从方的角度来看当然没错,但脱离人谈组方没什么意义啊。肾气丸究竟适合什么人呢,是这种人吗?
 
你觉得大肠为什么会湿热?湿也许是脾虚,那么热从哪里来?为什么“楼主大便溏稀,小便清频,畏寒肢冷”但却会出现大肠湿热?
你举的肾气丸的例子挺有趣,之前这位病人吃的药中已经用了很多这种补泻的思路,有效果吗?补泻同施从方的角度来看当然没错,但脱离人谈组方没什么意义啊。肾气丸究竟适合什么人呢,是这种人吗?

  全身的寒和局部的热可以同时存在,体内有郁有瘀气血不畅,热量分布自然不会与健康人相同。
  气血郁瘀之处必有积热,楼主舌下两条暴粗的青筋,下焦瘀血严重,湿热从此而来。

  “理中汤证”是不是中焦虚寒,后世衍生的[黄连理中汤]不是温补中焦兼清湿热吗?
  这是“脏(脾肾)虚寒->水谷运化乏力->腑(肠胃)中气血郁瘀水谷积滞而产生湿热”的证候。
  据不少医师的经验:“吴茱萸汤证”还常见“黄腻苔”。

  更有甚者,因“全身的(脾肾)虚寒”导致“局部(肠胃)的积热”,形成“寒积证”。
  治此证要用大热的附子干姜、大补的人参、与大寒大泻的大黄配伍,以“温下寒积(寒积指因寒致积,积处仍然是局部有热,而且是积生邪热不是虚阳浮热,不能潜而归原、敛而利用,大便不通当先通便)”,参姜附为主量大,黄为辅量小,如[温脾汤]《千金方》(大黄6 附子9 干姜6 人参6 甘草3)。

  我说过他是“肾气丸证”吗?
  此方中有[肾气丸]的影子吗?
  举个补泻配伍的例子而已,何出此问?

  判断是“寒湿泄泻”还是“湿热泄泻”,除了辨整体和局部的寒热,还要与“大便的性状”和“排便的感觉”合参。
  “寒湿泄泻”:大便色青、清稀、味淡、便后有乏力困倦的感觉。
  “湿热泄泻”:大便色黄、粘稠、秽臭、肛门灼热、有排不尽感。
 
最后编辑:
16楼的方子效果好为何不坚持服用?
 
  久病气血两虚,虚瘀互结。
  多汗是营卫不和,热感是虚阳上浮,不要用寒药直清,宜调和营卫、引火归原。
  湿热便溏、饭后困顿是饮食和脾虚共同引起的,除了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外,重在健脾燥湿。
  起身头晕、眠浅早醒是心脾气血两虚、血不养心;小便多而无色,手凉夜晚畏寒,肾阳也虚了。

  可以考虑试试这个方子: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枳术汤]加当归、炒麦芽、补骨脂、胡黄连(共16味)
  桂枝9克,白芍12克,生姜9克(约3片),炙甘草6克,大枣9克(约3枚,破开),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茯苓12克(捣碎),牡丹皮6克,桃仁9克;炒白术9克,枳壳6克;当归9克,炒麦芽18克,补骨脂9克,胡黄连3克。
  注意:最后一味药是“胡黄连”,不是“黄连”,不可误用。

  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杏林老师,是试试这个方子是吗?
 
16楼的方子效果好为何不坚持服用?
这个可能要da老师来解答一下,@dangouseboy当时我自己觉得好像是兴奋过头了,虽然人很舒服,但就是睡不着,第一天感觉精力很旺盛,心情很愉悦,之后就觉得有些疲了,但人却很精神,感觉维持不了多久了。
 
  是的,可以先服3剂看看效果。
杏林老师,药已服三剂,感觉如下:

精神方面:上午早饭后会累和困,傍晚饭后也会困,精神稍好,心情较为放松,有镇定感。

身体方面:胸腹之间有通畅感;阴囊潮湿有所减轻;手脚汗似有减轻,不太明显;腿脚有些冷;腰间盘突出无明显变化(受冷会差一些)。

睡眠方面:入睡正常,睡眠质量有所提高,但后半夜总会被尿憋醒且太冷不想起床上厕所,所以后半夜睡眠不太好。

消化方面:消化能力略有提高;嗳气、胃胀还是有。

大小便方面:大便略有改善(变通畅),但多不成形、多粘滞、多拉不净,排便略有困难,一天约2次,放屁有变通畅;小便次数较多,不太通畅,一天约10-15次,量不多,憋不住尿,多为淡黄色或无色。

总体似乎各方面有所好转,但不太明显,呼吸气、情绪这两个变化较为明显。维生素和鱼油有在吃。
 
杏林老师,药已服三剂,感觉如下:
精神方面:上午早饭后会累和困,傍晚饭后也会困,精神稍好,心情较为放松,有镇定感。
身体方面:胸腹之间有通畅感;阴囊潮湿有所减轻;手脚汗似有减轻,不太明显;腿脚有些冷;腰间盘突出无明显变化(受冷会差一些)。
睡眠方面:入睡正常,睡眠质量有所提高,但后半夜总会被尿憋醒且太冷不想起床上厕所,所以后半夜睡眠不太好。
消化方面:消化能力略有提高;嗳气、胃胀还是有。
大小便方面:大便略有改善(变通畅),但多不成形、多粘滞、多拉不净,排便略有困难,一天约2次,放屁有变通畅;小便次数较多,不太通畅,一天约10-15次,量不多,憋不住尿,多为淡黄色或无色。
总体似乎各方面有所好转,但不太明显,呼吸气、情绪这两个变化较为明显。维生素和鱼油有在吃。

  用了助心阳的桂枝和温肾阳的补骨脂,没有上火,脚下仍有点畏寒,小便淡黄或无色,说明确实是“虚热”和“郁热”而已。
  下唇对应胃,上唇对应大肠,下唇明显比上唇红,舌苔主体是白腻的,但中间微黄且略凹陷,提示中焦有郁热而下焦属寒湿。
  舌质很淡,舌下两条青筋暴露,血虚血瘀较重,早饭后脉略速(心率85次每分钟)应该算正常的,一是血虚、二是郁热所致。

  方子稍微调整一下,再服3剂试试: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党参、枳壳、防风、补骨脂、胡黄连、生怀山药(共18味):
  桂枝9克,白芍12克,生姜9克(约3片),炙甘草6克,大枣9克(约3枚,破开),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茯苓12克(捣碎),泽泻9克,川芎6克,炒白术9克,当归9克;党参9克、枳壳9克、防风9克、补骨脂9克、胡黄连4克、生怀山药15克。

  另外维生素用[21金维他]比较好,里面“VC和铁”、“VD和钙”、以及VA、VB都已经包含了。
  鱼油里面主要也是VA、VD,及单不饱和脂肪酸,饮食脂肪充足的情况下,个人觉得似无必要服用鱼油。

  多年的慢性病,康复需要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治疗用药,生活上也要做适当的调节,饮食不宜过油过饱,蔬菜宜适当多吃一点。
  “虚瘀互结”的证候切忌久坐,久坐伤脾伤肉,而且会加重气滞血瘀和郁热,最好不超过1小时就起身活动5-10分钟。
  情绪上也要轻松开朗,避免过度思虑。
 
  用了助心阳的桂枝和温肾阳的补骨脂,没有上火,脚下仍有点畏寒,小便淡黄或无色,说明确实是“虚热”和“郁热”而已。
  下唇对应胃,上唇对应大肠,下唇明显比上唇红,舌苔主体是白腻的,但中间微黄且略凹陷,提示中焦有郁热而下焦属寒湿。
  舌质很淡,舌下两条青筋暴露,血虚血瘀较重,早饭后脉略速(心率85次每分钟)应该算正常的,一是血虚、二是郁热所致。

  方子稍微调整一下,再服3剂试试: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党参、枳壳、防风、补骨脂、胡黄连、生怀山药(共18味):
  桂枝9克,白芍12克,生姜9克(约3片),炙甘草6克,大枣9克(约3枚,破开),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茯苓12克(捣碎),泽泻9克,川芎6克,炒白术9克,当归9克;党参9克、枳壳9克、防风9克、补骨脂9克、胡黄连4克、生怀山药15克。

  另外维生素用[21金维他]比较好,里面“VC和铁”、“VD和钙”、以及VA、VB都已经包含了。
  鱼油里面主要也是VA、VD,及单不饱和脂肪酸,饮食脂肪充足的情况下,个人觉得似无必要服用鱼油。

  多年的慢性病,康复需要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治疗用药,生活上也要做适当的调节,饮食不宜过油过饱,蔬菜宜适当多吃一点。
  “虚瘀互结”的证候切忌久坐,久坐伤脾伤肉,而且会加重气滞血瘀和郁热,最好不超过1小时就起身活动5-10分钟。
  情绪上也要轻松开朗,避免过度思虑。
好的,谢谢杏林老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