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鼻炎案

这样也还是效果不理想。不信试试。

咱试过,无效!

  也许有些情况下是这样的吧,不然扶阳派也没有出现和立足的条件。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极难改变的,更别说脱胎换骨的改变,尤其是在近现代生活富裕的背景下,由奢入简难,迫使一些医者“用重剂、行霸道、强力纠偏、对抗恶习”。

  还是“自慎、养慎”才是“无近功而可达寿域”的“王道”。
 
学习医案只有和自己想不到的碰撞才能增广学问,否则最多印证巩固已有知识,所以每当遇到看不懂的都是机会,轻易否定就丧失机会了,当思之再思之。我体会此案,犹如一家表面经营大好乃至欣欣向荣的公司(脉弦有力),其实危机已伏,比如现金流可能已很紧张了(肾脉弱),当年巨人集团如日中天,却顷刻间倒塌,所以扶阳思路有点治未病之意,而寻常如四逆真武是治已病
有时候,临床辩证很正确,就是无效。
加上四逆汤,再试试,效如桴鼓。
扶阳最难是怎么处理热邪。
 
关于“阳气”,李荣伟和平凡中医两位先生各用了一面(其实李荣伟先生应该是故意在开玩笑)。
李先生说的阳气是“正气”,与“邪气”的斗争的“阳气”;而平凡中医先生强调的是阴阳的“对立”与“互根”的“阳气”。
 
有时候,临床辩证很正确,就是无效。
加上四逆汤,再试试,效如桴鼓。
扶阳最难是怎么处理热邪。
  如果辨证正确而用药无效,较大的可能是没有遵守饮食禁忌。
  别说是普通人,电视上看到医生肥头大耳的也不少,人大常委王陇德院士正在搞全国中风防治体系建设和起草国民健康促进法,推行过程中和医院院长吃饭的时候,竟然有几个已经很肥胖的院长,还说出“就是我少活10年,今天这个口福我也要享”之类的话。
  对于这样的患者,我觉得与其用60克以上的附子加上大量干姜去帮他化源源不断的阴邪(肥甘厚味),不如用30克黄连挫挫他的胃火,再辅以常规剂量的附子15克扶一下脾肾阳气,当然疏郁也是必不可少的。
  阴邪的来路在胃口,肝胃的郁热是消谷引食的根源,源头不堵住,脾肾阳气再强也要被压垮耗尽,而且这种损害无休无止,以这种思路用药恐怕只能常年喝大剂量的附子剂了,还不好解决患者上火的问题。
  个人以为“直接对抗”不如“釜底抽薪”。
 

附件

  • 47.2 KB 查看: 90
  • 47.8 KB 查看: 90
  • 47.9 KB 查看: 93
  • 48 KB 查看: 75
  • 49 KB 查看: 86
  • 51.9 KB 查看: 85
首先谢谢老师分享医案,本人认为,作为中医,不要只局限于用药,应该发挥中医特长,特别是在现在中医受西医蛙科论的挤兑时期,我们学中医的,更应该发挥立竿见影的特长,用事实证明中华医学的无限光芒。要把人体,看成整体,经络血液运行,先找主体鼻在任督线上,可以用针刺龈交穴白点,艾灸或烤灯,熏烤颈椎二三四椎。再配药粉组方:辛夷10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冰片5克,打粉用百密筛,药粉放入患者鼻内,不管是鼻炎,鼻息肉,都能立竿见影,而且不用吃药,麻烦。至今无一例无效的。
 
此症我觉得是阳虚失运,而致三焦气机不畅,宣上,昌中,利下即可
 
首先谢谢老师分享医案,本人认为,作为中医,不要只局限于用药,应该发挥中医特长,特别是在现在中医受西医蛙科论的挤兑时期,我们学中医的,更应该发挥立竿见影的特长,用事实证明中华医学的无限光芒。要把人体,看成整体,经络血液运行,先找主体鼻在任督线上,可以用针刺龈交穴白点,艾灸或烤灯,熏烤颈椎二三四椎。再配药粉组方:辛夷10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冰片5克,打粉用百密筛,药粉放入患者鼻内,不管是鼻炎,鼻息肉,都能立竿见影,而且不用吃药,麻烦。至今无一例无效的。
请问老师,过敏性鼻炎也可以吗?
 
过敏性鼻炎案:
王某,54岁。整日喷嚏、清涕、鼻痒连连不断,久治无效。有时口苦,咽干。便秘。背胀,嗳气则舒。脉弦滑有力。
江油附子60 白芷30 黄芩20
独活20 细辛6 香附10 郁金10
陈皮45 薏米15 炒车前子20
生地15 生姜60 炙甘草6
三付。
诸症明显改善。此方基本不动,连服一个月痊愈。
写于2018/5
请问您是火神派弟子吗?怎么什么病都用大量附子?附子在配黄芩,是想抵消附子的热性??
 
口苦,咽干,便秘明显是火热症状,怎么还用附子?没学过八纲辨证吗???浪费中药玩!!我不太赞成不辩证上去就用火神派的附子,细辛,干姜。简直是盲目!!
 
我不认同你这个看法。用独活,仍是作用在阳明,用附子,作用也是在阳明。这个方子有效是因为解决了阳明之风寒。鼻炎不一定就是太阳病,阳明的更多。我就很好用竹叶汤加减治鼻炎。
不是用桂就是出太阳的,用桂也可以出阳明。
独活主要入足太阳膀胱经,附子也不入阳明经,而是入足少阴肾经。连药性归经都整不明白,先一边歇着去吧。
 
阴邪的来路在胃口,肝胃的郁热是消谷引食的根源,源头不堵住,脾肾阳气再强也要被压垮耗尽,而且这种损害无休无止,以这种思路用药恐怕只能常年喝大剂量的附子剂了,还不好解决患者上火的问题。
  个人以为“直接对抗”不如“釜底抽薪”。

品读梦回杏林老师的言论,真是受益匪浅,尤其是字里行间透露出博大精深的学问,又不失谦逊的高尚品德,这是我心中的大师级水平的医者,真想找一山间小溪僻静处,慢慢品读,不知道梦回杏林老师有没有出过什么书,我一定拜读。

有时候,临床辩证很正确,就是无效。
加上四逆汤,再试试,效如桴鼓。
扶阳最难是怎么处理热邪。

再看平凡中医老师等其它老师的辨论,也非常的精彩,确实看得出有非常多的临床经验,有些我也有体会,值得我学习。
 
  老师举黄芪的例子属于中药的“双向调节”效应,确实有些中药具有这样的作用。
  我前段时间画了一张黄芩“量效关系”的个人浅析图:
  《黄芪的药理作用分析及量效关系推测示意图》(含《金匮要略》黄芪七方剂量分布)
  但是“大剂量、超大剂量”使用黄芪,也是有一定适应范围的,就是患者体型“中等偏胖”且“无阴虚”的证候。
  朱丹溪说过:“本品功专补气,肥白多汗者多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

  虽然中药“剂量-药效”有“轻清走上、重浊趋下”之说,但我学识浅溥,尚未听说附子的“量效关系”明显呈现这种规律。
  而看书上、论坛上一些经方医家的案例,有附子适应证时,用10克到30克(常规剂量到大剂量)也有佳效。

  扶阳派重用附子确实是与其学术思想相匹配的一大特色,但是否真的起手就用“50克以上的超大剂量”,值得观察、探讨。
  老师如果有兴趣,可以参阅下面两篇文章:
  1、领悟扶阳学术思想要先学好《伤寒论》
  要想领悟扶阳学术思想,就必须先学好《伤寒论》。应用姜桂附,特别是四逆汤类方,必须认证准确,严格依据病证和体质情况,依据病机来掌握应用指征,方药配伍比例必须严格遵照《伤寒论》经方理法,配比合理,具体使用多大剂量,可因人而宜,因病证而宜,从小量开始,逐渐据证加量,中病即止。特别是附子,只要辨证准确,有时小剂量也可见效,小剂量不行时,可据证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有效治疗量。
  http://www.zysj.com.cn/yianxinde/7/77417.html

  2、扶阳第一要药附子如何用?火神派有五原则!
  关于附子用法,为保证其安全有效,本人综合火神派名家的经验,提出五条原则,即辨证、先煎、渐加、配伍、验药。
  渐加,
即开手宜从小剂量用起,得效后逐渐增加。大剂量用药拿捏不准时,可先从小剂量用起,循序渐进。《神农本草经》讲:“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说“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始”,皆堪取法,我用附子最初是从10克、15克用起来的。须知,附子并不一定概用大剂量,即郑钦安也并非都用大剂量,而是“在分量轻重上斟酌”,不少医家用中小剂量也治好了很多急危重症,其经验更属宝贵。同等病情如用中小剂量取得与大剂量相同效果者,当然前者更高明。但是如果病重,则应用大剂量,吴佩衡所称“病大药大”之谓也,该用大剂量时绝不手软。我现在一般出手用到30克,由于方向对头,很多案例用此剂量时即已取效。偶合的是,这个剂量恰恰是郑钦安处方的常规剂量,看其自制的姜附茯半汤、附子甘草汤中附子剂量都是30克(一两)就可以知道,而其潜阳丹、补坎益离丹中附子剂量都是24克(八钱),也算接近吧。
  http://wemedia.ifeng.com/46067234/wemedia.shtml
这个图 要是你知道“药” 的作用 参看 辅行诀 的图 理解后如若得见 玄元 兀真图 功力当可跃升到 下一层次
 
其实,这个案例是去年的,我发在自己的微信里的。那时候受王献民老中医影响,用了四逆败毒综合法,里面有黄芩,生地。如果我现在治,我肯定不会用黄芩,生地的。寒热一关是学习扶阳的最难的一关,这关过不去,扶阳学不成,早晚得走回头路。
老师您好!求教一下: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药方吗?本人在冷热交替的季节或者出汗吹风就忍不住狂打十几个喷嚏停不下来,对灰尘过敏也会狂打喷嚏,症状为:日常都是到了冬天四肢冰冷,鼻炎时候鼻涕少,透明鼻水,眼睛会痒,一打喷嚏就打很多个才停下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