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从一次开药剂数看医生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698
获得点赞
944
声望
113
年龄
44
所在地
湖南浏阳
很多医院的医生总是让我们惊讶,最少的一次四五剂,一个感冒开七剂,慢性病一次开几十剂。
我一般感冒发烧之类的,首诊开1~2剂,很多时候不需要开第3剂药。哮喘之类的,首诊也从未开过超过3剂药,一般的情况3剂能搞定。
即使慢性病、陈年宿疾,首诊大多也是3剂而已。因为个体性差异不可小视,对路了再开5剂、7剂。如果首诊开7剂,吃了两三剂发现不对路,开好的药就报废了,作为医生难道不应感到羞愧吗?----某些人,你可曾抬头仰望头顶的星空!

丁酉葭月黄可清记
 
最后编辑:
看你是用啥方子吧。感冒这样的病,一两天是不能再多了。但是慢性病就得至少一个星期,这还是气分病,血分病没有十天都很难见到明显的效果。如果用猛药,的确不能开太多。温病派的方子就温和些,可以长一点。十五天是极限,毕竟肝血循环到影响这个循环就这么长时间。
 
很多医院的医生总是让我们惊讶,最少的一次四五剂,一个感冒开七剂,慢性病一次开几十剂。
我一般感冒发烧之类的,首诊开1~2剂,一般不需要开第3剂药。哮喘之类的,首诊也从未开过超过3剂药,一般的情况3剂能搞定。
即使慢性病、陈年宿疾,首诊大多也是3剂而已。因为个体性差异不可小视,对路了再开5剂、7剂。如果首诊开7剂,吃了两三剂发现不对路,开好的药就报废了,作为医生难道不应感到羞愧吗?----某些人,你可曾抬头仰望头顶的星空!

丁酉葭月黄可清记
  开多了既让患者白花了钱,又浪费了中药材资源,当然这样做可以饱某些医生和药商的私馕。
 
开大方,开一周两周的,都不是治病的,都是卖药的,是商人。
现在的国情之下,开方的人,有大夫,有商人,患者要选择大夫来开药,如果钱多不在乎治疗效果,是完全可以选择商人开药的,为国家养闲人呗
 
看你是用啥方子吧。感冒这样的病,一两天是不能再多了。但是慢性病就得至少一个星期,这还是气分病,血分病没有十天都很难见到明显的效果。如果用猛药,的确不能开太多。温病派的方子就温和些,可以长一点。十五天是极限,毕竟肝血循环到影响这个循环就这么长时间。

  “慢性病就得至少一个星期,这还是气分病,血分病没有十天都很难见到明显的效果。
  快慢要看什么样的慢性病,虚劳证可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血分病也要看是新瘀(比如“产妇腹痛……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新血下如豚肝”)还是宿瘕(比如“妇人宿有癥病”)。
  
  中药治病的原理在于调节阴阳平衡,要依靠人体自身的正气来起作用,我觉得效果的快慢、大小,关键看人体的正气的盛衰。
  正气未衰时,即使慢性病得了很久,哪怕已入血分,只要方对证、量合适,也能快速见效。
  而“五劳极虚”、“营卫衰伤”的患者,即使病不重、邪不盛、方对证、药适量,也要较长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见效。


  对比《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中的各个方子可以发现3个共性:

  一、丸剂比例高
    因为“实易平、虚难复”,虚劳病需要服用较长时间的药才有可能康复。
    比如[肾气丸]和“一百丸为剂”(30天一个疗程)的[薯蓣丸]。

  二、药性平和,总体略温,但没有大补大泻、大热大寒的药,阴阳气血表里兼顾,以免对虚人脆弱的平衡状态影响过大。
    仲景治以正气久虚的虚劳之证,很少用大补的药。
    从主治“脾肺气虚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到主治“心脾气血虚”的[小建中汤],到主治“心脾肺气血虚”的[黄芪建中汤],到主治“心肾不交”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四个方子都没有用到后世常用的“参、茸、胶、地”等滋腻的大温大补之药,仅用了“芍药、大枣、甘草、饴糖、黄芪”这样的清补之品。
    直到主治“以饮一斗,小便一斗”的“肾气虚证”的[肾气丸],才用到了“附子、萸肉、干地黄”,再到主治“肺脾肾三脏阴阳气血俱虚(以脾肺气虚为主)兼表证”的“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证的[薯蓣丸],才用到了“阿胶”。

  三、几乎都包含{桂芍+姜枣}调和营卫的结构,即使不含“桂枝汤结构”,也用了“通阳活血”的桂枝,以起到“鼓营达卫,勾通表里”的作用。
    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水谷才能运化和受纳、气血自然得以化生,所以吃饭也是大补。
    气机郁滞、表里阻隔,则精微也会化邪,温补反而助邪敛邪碍正,所以越补越致委靡。
    [桂枝汤](桂芍+姜枣)“调和营卫、勾通表里”的结构可以促进水谷的运化,保障精微的受纳和气血的生化。


  正气是否充实是药效大小快慢的关键,而“培补元气无近功”,需要常年如一日的积累,所以古代医家、道家及普通人,还有中医典籍里面,都很重视摄生养慎,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
  比如:《黄帝内经》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先讲得病早衰是怎么来的,如何生活才能健康长寿,再讲如何防病治病。医张仲景辨治杂病的《金匮要略》也是在第一篇{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就强调了“养慎”的重要性:“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到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卫生歌》就讲得更详细了,“药王”反倒重视“卫生”,给人启示。
  而现代人更多看重和依赖药物,对用什么方药、有多大疗效、会引起什么副作用非常关系关注,对自己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方面的调养却忽视或者回避。
 
最后编辑:
看你是用啥方子吧。感冒这样的病,一两天是不能再多了。但是慢性病就得至少一个星期,这还是气分病,血分病没有十天都很难见到明显的效果。如果用猛药,的确不能开太多。温病派的方子就温和些,可以长一点。十五天是极限,毕竟肝血循环到影响这个循环就这么长时间。
  那种长年嗜食肥甘吃得“大实生羸状”的人,即使“病”了很多年,用几剂疏泻的药也会神清气爽,而真正多年积劳虚损而至颓的人,吃十剂八剂药可能“泡都不会冒一个”。
 
不才,野生中医。我开方的习惯:感冒,一剂,吃了再说。复杂症:三剂,三剂无效一律重新考虑换方。慢性病:有症治症,仍然三剂看效,然后就是吃我的药丸,每天两丸,一个月为一疗程,或者药酒(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军医),每天费用不超八元。
 
纯虚证的慢性病是很少的,多为虚实相杂、中途往往需要变方。有些病虽然疗程要几十天,也不宜一次开几十剂。
  黄老师说得是,现在纯虚证很少了,古代纯虚证占多数。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富人比例很小,多数虚劳都是“过度消耗+营养不良”引起的,即使阳气虚损运化无力,也没有过剩的精微物质可供化生痰湿浊毒
  而现在大家生活好了,饮食上几乎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上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吃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现在虚劳的主要病因已经变为“思虑纵欲+饮食无度”,一方面过度使用身体功能而致使正气虚损,另一方面饮食上又摄入了过剩的营养,所以现在的虚劳病多数都是“精微化邪,正虚邪实”的证候
  古代上层社会应该也有这种“虚劳病因模式”,《金匮要略》中的[黄芪建中汤]有“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的加减法,当今运用此方时应该可以参考此法:肺胃有水饮倍用生姜来散;肠胃有水饮去大枣加茯苓来利;脾肺有痰饮咳逆加半夏来化,只差一味陈皮就凑齐[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了。
 
最后编辑:
不才,野生中医。我开方的习惯:感冒,一剂,吃了再说。复杂症:三剂,三剂无效一律重新考虑换方。慢性病:有症治症,仍然三剂看效,然后就是吃我的药丸,每天两丸,一个月为一疗程,或者药酒(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军医),每天费用不超八元。
对这位大哥有印象 闭关了有几年了吧
我就记得比李昌镐如何 调侃韩星 哈哈
 
  今天在单位值班着实有点闲,扯两句。
  我单位一员工,五十出头,原先长年从事三班生产,又小好点酒。当时情况:脸色黑、黄,脸不时有浮肿,睡眠差(半夜三点左右会醒),精力差下班就不想动,自诉有高血压高血脂情况(我也没看检查单)。脉沉、舌体胖大有花边,胎黄厚。
  我开始给他调的时候是七月份,首先吃了两个月的如仙健脾丸,然后吃了两个月的生腌萝卜(下午吃),然后是四个月的杞菊地黄丸,然后休息了两个月,开始吃如仙九灵丸三个月,基本历时一年!
  健脾丸吃了一个月体力、睡眠开始改善,浮肿次数减少,吃了两个月的杞菊地黄丸脸色开始回转正常有血色,大肚子变小。吃九灵丸一个月后自诉感觉很好,神清气爽。

  健脾丸组方:焦粟米、山药、薏仁、山楂、白术、莲子、麦芽、稻芽、草豆蔻、党参
  九灵丸组方:葛根、荷叶、丹参、洛神花、黄芪、山楂、绞股兰 (为什么只有七味药而叫九灵呢?缺的一味是蜂蜜,另一味其实也写了,呵呵,是一种药分两种制法)

  一年时间的调理后,该患各方面都显示很好!这是一个典型的正虚邪实例证。因为该患家庭经济较为困难,药我是免费送,该患也比较配合调理,除了吃药,酒少喝或不喝并坚持每天步行三、五公里,睡前泡脚。
  我自认为,我为其延寿了至少有三、五年甚至十年。遇到这种亚健康的人,我始终认为健脾除湿是首要的,喝酒人的脾湿是绝对严重的。两个月每天不间断的在下午吃一小碗生腌萝卜,除肺、胃之火。这一升一降,效果非凡。杞菊地黄丸,补肝肾建大功,最后再来清其有余!
  吃丸药,省事,但一定要能坚持。顺便说一下,不管是六味地黄还是杞菊地黄,大多药人吃一段时间都会上火,我通常的做法是吃五天停两天,停的两天就吃生腌萝卜可以大大降低上火的概率。
  看了以上各位老师的观点,我想起这一例,各位老师都厉害啊!
 
很多医院的医生总是让我们惊讶,最少的一次四五剂,一个感冒开七剂,慢性病一次开几十剂。
我一般感冒发烧之类的,首诊开1~2剂,很多时候不需要开第3剂药。哮喘之类的,首诊也从未开过超过3剂药,一般的情况3剂能搞定。
即使慢性病、陈年宿疾,首诊大多也是3剂而已。因为个体性差异不可小视,对路了再开5剂、7剂。如果首诊开7剂,吃了两三剂发现不对路,开好的药就报废了,作为医生难道不应感到羞愧吗?----某些人,你可曾抬头仰望头顶的星空!

丁酉葭月黄可清记
唐老师,在您的楼里多嘴多舌的,于我而言是向老师致敬!
我始终认为:贪财、好色、偏执、愚顿、不仁、不善者不能为医!
 
有点道理。但是不是说三剂没有大效果就换方,有时候汤剂吃到十剂疗效才明显。
 
  今天在单位值班着实有点闲,扯两句。
  我单位一员工,五十出头,原先长年从事三班生产,又小好点酒。当时情况:脸色黑、黄,脸不时有浮肿,睡眠差(半夜三点左右会醒),精力差下班就不想动,自诉有高血压高血脂情况(我也没看检查单)。脉沉、舌体胖大有花边,胎黄厚。
  我开始给他调的时候是七月份,首先吃了两个月的如仙健脾丸,然后吃了两个月的生腌萝卜(下午吃),然后是四个月的杞菊地黄丸,然后休息了两个月,开始吃如仙九灵丸三个月,基本历时一年!
  健脾丸吃了一个月体力、睡眠开始改善,浮肿次数减少,吃了两个月的杞菊地黄丸脸色开始回转正常有血色,大肚子变小。吃九灵丸一个月后自诉感觉很好,神清气爽。

  健脾丸组方:焦粟米、山药、薏仁、山楂、白术、莲子、麦芽、稻芽、草豆蔻、党参
  九灵丸组方:葛根、荷叶、丹参、洛神花、黄芪、山楂、绞股兰 (为什么只有七味药而叫九灵呢?缺的一味是蜂蜜,另一味其实也写了,呵呵,是一种药分两种制法)

  一年时间的调理后,该患各方面都显示很好!这是一个典型的正虚邪实例证。因为该患家庭经济较为困难,药我是免费送,该患也比较配合调理,除了吃药,酒少喝或不喝并坚持每天步行三、五公里,睡前泡脚。
  我自认为,我为其延寿了至少有三、五年甚至十年。遇到这种亚健康的人,我始终认为健脾除湿是首要的,喝酒人的脾湿是绝对严重的。两个月每天不间断的在下午吃一小碗生腌萝卜,除肺、胃之火。这一升一降,效果非凡。杞菊地黄丸,补肝肾建大功,最后再来清其有余!
  吃丸药,省事,但一定要能坚持。顺便说一下,不管是六味地黄还是杞菊地黄,大多药人吃一段时间都会上火,我通常的做法是吃五天停两天,停的两天就吃生腌萝卜可以大大降低上火的概率。
  看了以上各位老师的观点,我想起这一例,各位老师都厉害啊!

  学习老师经验,谢谢分享。

  舌苔黄腻是否属于实证还要看舌质。
  如果舌红质坚舌面偏干才是实热积滞之证,可用清火泻下的方药。
  若舌体胖大水滑边有齿痕则属于“(脾)脏虚寒+(肠)腑湿热”的“正虚邪实”的证候,宜在温中健脾的基础方之上兼用清热燥湿的药,比如用[理中汤]加黄连,即[黄连理中汤](又名[连理汤]),脾肾阳虚的加炮附子,湿热较轻的可将黄连换成胡黄连,更轻的可只用点茯苓、苡仁、赤小豆。
 
  学习老师经验,谢谢分享。

  舌苔黄腻是否属于实证还要看舌质。
  如果舌红质坚舌面偏干才是实热积滞之证,可用清火泻下的方药。
  若舌体胖大水滑边有齿痕则属于“(脾)脏虚寒+(肠)腑湿热”的“正虚邪实”的证候,宜在温中健脾的基础方之上兼用清热燥湿的药,比如用[理中汤]加黄连,即[黄连理中汤](又名[连理汤]),脾肾阳虚的加炮附子,湿热较轻的可将黄连换成胡黄连,更轻的可只用点茯苓、苡仁、赤小豆。
老师指点得很到位!谢谢老师!
 
老师指点得很到位!谢谢老师!
  惭愧惭愧,我实践经验很少,还需要向您及论坛上的各位老师学习,这些只是理论上的分析总结,切莫言指点。
 
很多医院的医生总是让我们惊讶,最少的一次四五剂,一个感冒开七剂,慢性病一次开几十剂。
我一般感冒发烧之类的,首诊开1~2剂,很多时候不需要开第3剂药。哮喘之类的,首诊也从未开过超过3剂药,一般的情况3剂能搞定。
即使慢性病、陈年宿疾,首诊大多也是3剂而已。因为个体性差异不可小视,对路了再开5剂、7剂。如果首诊开7剂,吃了两三剂发现不对路,开好的药就报废了,作为医生难道不应感到羞愧吗?----某些人,你可曾抬头仰望头顶的星空!

丁酉葭月黄可清记
别吹行不?好像你能治好哮喘似的?作为医生难道不应感到羞愧吗?,你照镜子看看你自己在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