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刚回想了一下,这些出现转折的同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的咽部的痰感快要消失的时候,就是感觉不到痰,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的确是,这么两天特别是用了麦冬之后,漱口之后几乎咳不出痰。再加上天气一下闷热来袭,而且这阵难入眠的潮热,出现时间一般在晚上11点至凌晨1.30左右出现,过后潮热就消失了
有可能是滋阴药助湿抑阳,或者温阳药耗阴灼痰,均影响排痰,瘀积在里,阻碍了行血散热。
按照梦回老师的说法,那样进食过多产生的热,应该是全天性的,而且应该是持续性的,我不存在暴饮暴食的习惯,每天食量完全平等,那样就不应该存在时好时坏的可能性。假设本身进食习惯没有改变,不会说服用同一个方子,睡眠被改善,然后好几天,突然又更反弹。
而且这种反弹就如同我前期服用潜阳封髓单的感受类似。服用第一天效果特别好,第二天就难眠了。
胸前出现了点点痘痘状的红点,舌头也有轻微溃疡。以往服用一个老师的方子也是,服用了2个星期,2个星期效果特别好。突然就难眠了。
这一次服用前四天感觉不错,第二过程又出现难眠。
个中肯定有一个共同原因,也是我本身素体的一个瓶颈之处,我是如此认为的
人体的能量消耗量不是全天均匀的,而是白天多,夜晚少。
一天12个时辰,人体的阳升发收藏是有固定规律的:从子时开始,阳气就开始微微萌动了,天亮之后迅速升发,中午达到顶峰,午后阳气开始衰落,入夜进一步收敛,睡眠时潜入阴分。阳不入阴则不寐。
肝胆气郁的人早上阳气升发受阻,早上头脑不清晰情绪低落,下午阳气升起来了,能量代谢才开始旺盛,可是已经接近晚上,所以该入睡的时候还很兴奋燥热(
应该在白天消耗掉的能量还没用完)。
病情的周期反复,可能还有两个影响因素:
其一、可能跟外在的气温变化相关。
这个问题上面我说过了,你一直也是这样反馈的,就是燥热难眠的程度,在天气变热的时候加剧,转凉的时候减轻。
这跟“饮食习惯保持不变每天摄入的总热量相同”而“身体在不同气温下自然耗散的热量有多有少”相关。
其二、
可能跟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周期相关。
1、服用“温补脾肾阳气为主”的方子
前几天,辛温药有助于阳气升发,白天代谢变旺,摄入的能量加速消耗,晚上燥热减轻睡眠变好。
几天后,肝胃郁热积累起来,食量不知不觉变大,摄入热能的增加量超过代谢变旺提升的消耗量,再次燥热难眠。
2、服用“清热活血滋阴为主”的方子
前几天,甘寒药降低胃动力而不知不觉抑制了食量,摄入的总热量减少,晚上燥热减轻睡眠变好。
几天后,脾肾阳气受损积累起来,代谢率降低的幅度超过食量减小的幅度,热量又相对过剩,再次变得燥热难眠。
要跳出这个循环往复的怪圈,我有几点想法仅供你参考:
1、坚持早睡早起、白天适当活动,饮食略微克制。
2、温脾肾+清肝胃+祛痰瘀+滋阴血,四管齐下。
3、顺应人体生理规律,分时用药,早上服解郁升阳方,晚上服清滋活血方。
比如:早上和中午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枳术汤],晚饭后和睡觉前服用[血府逐瘀汤]合[酸枣仁汤]。
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