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伤寒论314条真是戴阳证吗?

阳春肽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2/21
帖子
2165
获得点赞
1392
声望
113
如其说伤寒314条是阳虚戴阳证,或阴盛戴阳证,不如说是太少两感下利证,请看如下:
314条原文: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三升,分温再服。
上条历代医家注家,都当着是戴阳证,或阳虚戴阳证,或阴盛戴阳证。因为葱白四茎通上下之阳。我认为是错的,起码不够全面,此条实是太少两感下利证,白通方的功效是扶阳发表。其实少阴阳虚,虚阳格于外和浮于上,都有戴阳,只是程度不同,严重的是其人面色赤,红于淡妆。轻的稍红,有的看不出。
真正的戴阳证伤寒只讲了两条。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炙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还是胡老说得好,伤寒论方有些加减是后人搞的,不合理的,经文明写了“其人面色赤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可是在后面方的加减:又有“其人面色赤,加葱白九茎”,这不是荒溏吗?就是这一句,使有些人有了依据,认为314条有葱茎4根,是个戴阳证了。
我们看看314条与317条的附子用量:白通汤附子一枚,通脉四逆汤附子是大一枚,白通汤干姜是一两,通脉四逆干姜是三两,强人要用四两,可知317的阳虚要比3l4条的阳虚要虚多少,总之依我的经验,治戴阳证,不要葱白,就用附子干姜,阳补足了,虚阳就自然下来了,戴阳就消失了。
再看366条戴阳证,原文: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这一条讲就是说,这个戴阳证,随着阳气的恢复,发性目瞑反应,而自愈,当然治疗方就是通脉四逆汤了。
少阴病是禁汗禁下的。
284条少阴病禁汗: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出也
294条少阴病禁汗: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自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上厥下竭,为难治。
285条少阴病禁汗:
少阳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6条少阴病禁汗禁下:少阴病,脉微者,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己虚,尺脉弱涩者,不可下。
可是3l5条就是犯禁了。
看315条原文: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脉续者生。
这一条就是讲,犯了少阴病之禁。
译:少阴病,下利,(当用四逆汤治疗,或通脉四逆汤治疗),与白通汤(发汗),(病更重了),(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这当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可医生继续犯禁:用白通汤加猪汁汤发汗治疗,病更加重垂危了,(若)脉暴出者死,脉出了续在生。
那么白通汤与麻附辛麻附甘有什么区别呢?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02条,少阴病得二三日,(阳气虚了),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里无(里)证(下利)。故微发汗也。
那么上条有里证(下利),有什么方呢,当用白通汤治疗,若上条少阴下利无表证,当用四逆汤治疗。
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译:少阴病,下利,若有太阳表证的,用白通汤治疗(扶阳发表)。
所以:麻附辛,麻附甘,白通汤都是治太少两感证,麻附辛,适用于阳气较强的太少两感证,具有低热,咳嗽,咽痛,咯稀痰。麻附甘用于阳气较弱的太少两感,具有低热,咳嗽,咽痛,脾气己虚,故去细辛加炙甘草扶中。白通汤用于阳气更虚,是出现了阳虚下利的太少两感证,故改用发汗较弱的葱白发汗,但通阳较强,加干姜扶中阳。
综合上述,凡是少阴阳虚的,都是戴阳证,随着阳虚的加重,脸红淡妆将明显,治疗是补其阳,方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方,……
阳虚兼有太阳表证的,用麻附辛,麻附甘。阳虚下利兼太阳表证的用白通汤。当然还有桂枝附,真武等
葱白的功效:散寒解表,通阳止痛,解毒疗疮。
《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
《日用本草》能达和表里,安胎止血
……
由于是随手写的,有很多语误,请大家原凉。
20l7年8月29晚。
 
最后编辑:
:080:以经解经更靠谱…

葱白,一定是解表?可否是,类似阳和汤中麻黄的作用…通阳破阴?
 
白通若为太少两感方,当见何种外证?面赤算不算?
伤寒314条,没有说面赤呀,317条和366条,有面赤,反不用白通汤?为什么315条用白通汤,病(厥)反加重了呢?
 
最后编辑:
白通若为太少两感方,当见何种外证?面赤算不算?
迷就迷在317条,经文明说了:其人面色赤者,……通脉四逆汤主上。
后面方加减又来一个:若其人面色赤,加葱茎
九茎。
这不矛盾吗?
伤寒315条,那个少阴病,没有面色赤,用白通汤都加重了,317这个戴阳证,阳虚更重,加葱白不当厥吗?事实上,我治老人少阴戴阳证,用四逆真武都能好。
 
迷就迷在317条,经文明说了:其人面色赤者,……通脉四逆汤主上。
后面方加减又来一个:若其人面色赤,加葱茎
九茎。
这不矛盾吗?
伤寒315条,那个少阴病,没有面色赤,用白通汤都加重了,317这个戴阳证,阳虚更重,加葱白不当厥吗?事实上,我治老人少阴戴阳证,用四逆真武都能好。
也许这个白通证,是阳不那么虚,而又被阻于上的这个证吧。
 
如过没外证可见,白通汤还是个少阴方?并且突出的对应证是 下利 ?

那么,少阴下利是啥特点?

再,那么少阴下利,都那些方子………

突然发现,我还得回头再看看 伤寒,,把自己搞蒙了:088::042::022:
 
迷就迷在317条,经文明说了:其人面色赤者,……通脉四逆汤主上。
后面方加减又来一个:若其人面色赤,加葱茎
九茎。
这不矛盾吗?
伤寒315条,那个少阴病,没有面色赤,用白通汤都加重了,317这个戴阳证,阳虚更重,加葱白不当厥吗?事实上,我治老人少阴戴阳证,用四逆真武都能好。



实践出真知:tusky_035:
 
如过没外证可见,白通汤还是个少阴方?并且突出的对应证是 下利 ?

那么,少阴下利是啥特点?

再,那么少阴下利,都那些方子………

突然发现,我还得回头再看看 伤寒,,把自己搞蒙了:088::042::022:
少阴方,除了麻附辛,麻附甘,没下利。其它都下利吧。麻附辛,麻附甘,白通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回逆加猪胆汁汤。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腹痛.干呕.利止脉不出.这四种是兼症.兼症当然有兼症的加减:其人面色赤前面应该是分号.
我把原文改一下意思一样: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之.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如此简单的语法都看不懂?


看看四逆散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同样如此.主句就是四逆.其人后面则是随症加减.

少阴病见面赤.以五行来论.是水乘心也.葱白之类乃心药.同样薤白也是葱的一类
 
最后编辑:
三先生说的对.本条突出少阴病下利.条文本就如此明了.何必自作多义.
伤寒很少言医理.只叫人何症以何方.就算提纲也如此.脉微细但欲寐.算是理吗?非也.什么是少阴病?
大的来分.阳病阴病.三分.则六也.少阴病是阴病范畴.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腹痛.干呕.利止脉不出.这四种是兼症.兼症当然有兼症的加减:其人面色赤前面应该是分号.
我把原文改一下意思一样: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之.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如此简单的语法都看不懂?
看看四逆散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同样如此.主句就是四逆.其人后面则是随症加减.
少阴病见面赤.以五行来论.是水乘心也.葱白之类乃心药.同样薤白也是葱的一类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看到网上317条的标点多为以上这个版本(不知教科书上怎么印的)这样加注标点,语文水平太低了,完全是字面句义都没读懂。
  对照第318条就非常清楚明白了:第317条中,从“其人”到“者”之间,全部是或然并列的关系,均应该用顿号。原文只是“其人面色赤”一句中省略了一个或字而已,如果补上应该为:“其人面色赤”。

迷就迷在317条,经文明说了:其人面色赤者,……通脉四逆汤主上。
后面方加减又来一个:若其人面色赤,加葱茎
九茎。
这不矛盾吗?
伤寒315条,那个少阴病,没有面色赤,用白通汤都加重了,317这个戴阳证,阳虚更重,加葱白不当厥吗?事实上,我治老人少阴戴阳证,用四逆真武都能好。
实践出真知:tusky_035:
  三先生说得对。

  胡老讲315条说:
  “下利,脉微者,这个不能与白通汤,与白通汤,不但利不止,还出现底下这个逆治的,坏病……那么既然是这样了,还可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吗?我认为这也错了,这个应该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这个厥逆无脉,哪有还用白通汤呀,……再发汗他非死不可”
  “那么如果虚寒到了极点,想要去这种沉寒,扶阳,非用附子干姜,他这个书前后可以看出来,那么这个白通汤你看看这个干姜附子,用量比较轻,比四逆汤还轻,与通脉四逆更比不了,那么已经厥逆无脉而用这个分量就是不行,你再加上发汗那更不行了,所以这个我认为是一个很争论的一段,所以我注解这本书,把有的地方给改了”

  也不知道胡老用过[白通汤]和[白通加猪胆汁汤]治过少阴寒利没有。
  阳老师如果想知道[白通汤]的威力,下次用[四逆汤]的时候可以试试“附子生用”且“将炙甘草去掉”。
  比较一下[干姜附子汤](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和[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药效药力之间的差别就知道[白通汤](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的功效了。

再弱弱地问一句.四逆汤的君药是哪 ̄味?
  我觉得附子为君、干姜为臣、炙甘草为佐。
  甘草是姜附药效药力的缓释剂,没有炙甘草,姜附的温阳之效是“暴发式”的释放出来的。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腹痛.干呕.利止脉不出.这四种是兼症.兼症当然有兼症的加减:其人面色赤前面应该是分号.
我把原文改一下意思一样: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之.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如此简单的语法都看不懂?


看看四逆散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同样如此.主句就是四逆.其人后面则是随症加减.

少阴病见面赤.以五行来论.是水乘心也.葱白之类乃心药.同样薤白也是葱的一类
十三刀呀,凡是有或者,是兼证,你语法学得真好。
少阴病,下利清名,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这是必有证),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这是兼证)。通脉四逆汤主之。
与伤寒96条,是一个语法。
318条,少阴病四逆,是个阳郁证,四肢厥冷,是必有证,或咳成悸或小便不利,或泄利重者,(这都是兼证,或证)。四逆散主之。
 
最后编辑: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腹痛.干呕.利止脉不出.这四种是兼症.兼症当然有兼症的加减:其人面色赤前面应该是分号.
我把原文改一下意思一样: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之.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如此简单的语法都看不懂?


看看四逆散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同样如此.主句就是四逆.其人后面则是随症加减.

少阴病见面赤.以五行来论.是水乘心也.葱白之类乃心药.同样薤白也是葱的一类
梦回杏林,你也自作聪明,真无知。经文是那样改的吗?真小人也。永远长不大,大和龙。
 
汪苓友解[白通汤]:

[白通汤]《伤寒析疑》_01(汪苓友解[白通汤]).jpg



山东中医药大学迟华基教授认为:“白通汤证”非“戴阳证”,葱白通的是虚陷下焦的阳气。

[白通汤]《伤寒析疑》_02(山东中医药大学迟华基教授认为:“白通汤证”非“戴阳证”,葱白通的是虚陷下焦的阳气。).jpg
 
“实践出真知”,还是看看实实在在的验案吧

一、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白通汤]医案

[白通汤]《伤寒析疑》_03(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白通汤]医案).jpg



二、小儿腹泻[白通加猪胆汁汤]验案《新中医》1975-3-24

[白通加猪胆汁汤]《伤寒析疑》_03(小儿腹泻[白通加猪胆汁汤]验案《新中医》1975-3-24).jpg
 
  上面两个验案均加葱白,看来也没有如胡希恕大师说的“再发汗他非死不可”吧。
  胡老不是说“白通汤你看看这个干姜附子,用量比较轻,比四逆汤还轻,与通脉四逆更比不了,那么已经厥逆无脉而用这个分量就是不行,你再加上发汗那更不行了”吗?
  为何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中的医案,用[白通汤]效果比[四逆汤]好呢?

  自恃甚高,轻率置疑经典,置疑别家的大师也不是没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