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5/12/21
- 帖子
- 2165
- 获得点赞
- 1392
- 声望
- 113
如其说伤寒314条是阳虚戴阳证,或阴盛戴阳证,不如说是太少两感下利证,请看如下:
314条原文: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三升,分温再服。
上条历代医家注家,都当着是戴阳证,或阳虚戴阳证,或阴盛戴阳证。因为葱白四茎通上下之阳。我认为是错的,起码不够全面,此条实是太少两感下利证,白通方的功效是扶阳发表。其实少阴阳虚,虚阳格于外和浮于上,都有戴阳,只是程度不同,严重的是其人面色赤,红于淡妆。轻的稍红,有的看不出。
真正的戴阳证伤寒只讲了两条。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炙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还是胡老说得好,伤寒论方有些加减是后人搞的,不合理的,经文明写了“其人面色赤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可是在后面方的加减:又有“其人面色赤,加葱白九茎”,这不是荒溏吗?就是这一句,使有些人有了依据,认为314条有葱茎4根,是个戴阳证了。
我们看看314条与317条的附子用量:白通汤附子一枚,通脉四逆汤附子是大一枚,白通汤干姜是一两,通脉四逆干姜是三两,强人要用四两,可知317的阳虚要比3l4条的阳虚要虚多少,总之依我的经验,治戴阳证,不要葱白,就用附子干姜,阳补足了,虚阳就自然下来了,戴阳就消失了。
再看366条戴阳证,原文: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这一条讲就是说,这个戴阳证,随着阳气的恢复,发性目瞑反应,而自愈,当然治疗方就是通脉四逆汤了。
少阴病是禁汗禁下的。
284条少阴病禁汗: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出也
294条少阴病禁汗: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自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上厥下竭,为难治。
285条少阴病禁汗:
少阳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6条少阴病禁汗禁下:少阴病,脉微者,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己虚,尺脉弱涩者,不可下。
可是3l5条就是犯禁了。
看315条原文: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脉续者生。
这一条就是讲,犯了少阴病之禁。
译:少阴病,下利,(当用四逆汤治疗,或通脉四逆汤治疗),与白通汤(发汗),(病更重了),(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这当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可医生继续犯禁:用白通汤加猪汁汤发汗治疗,病更加重垂危了,(若)脉暴出者死,脉出了续在生。
那么白通汤与麻附辛麻附甘有什么区别呢?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02条,少阴病得二三日,(阳气虚了),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里无(里)证(下利)。故微发汗也。
那么上条有里证(下利),有什么方呢,当用白通汤治疗,若上条少阴下利无表证,当用四逆汤治疗。
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译:少阴病,下利,若有太阳表证的,用白通汤治疗(扶阳发表)。
所以:麻附辛,麻附甘,白通汤都是治太少两感证,麻附辛,适用于阳气较强的太少两感证,具有低热,咳嗽,咽痛,咯稀痰。麻附甘用于阳气较弱的太少两感,具有低热,咳嗽,咽痛,脾气己虚,故去细辛加炙甘草扶中。白通汤用于阳气更虚,是出现了阳虚下利的太少两感证,故改用发汗较弱的葱白发汗,但通阳较强,加干姜扶中阳。
综合上述,凡是少阴阳虚的,都是戴阳证,随着阳虚的加重,脸红淡妆将明显,治疗是补其阳,方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方,……
阳虚兼有太阳表证的,用麻附辛,麻附甘。阳虚下利兼太阳表证的用白通汤。当然还有桂枝附,真武等
葱白的功效:散寒解表,通阳止痛,解毒疗疮。
《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
《日用本草》能达和表里,安胎止血
……
由于是随手写的,有很多语误,请大家原凉。
20l7年8月29晚。
314条原文: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三升,分温再服。
上条历代医家注家,都当着是戴阳证,或阳虚戴阳证,或阴盛戴阳证。因为葱白四茎通上下之阳。我认为是错的,起码不够全面,此条实是太少两感下利证,白通方的功效是扶阳发表。其实少阴阳虚,虚阳格于外和浮于上,都有戴阳,只是程度不同,严重的是其人面色赤,红于淡妆。轻的稍红,有的看不出。
真正的戴阳证伤寒只讲了两条。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炙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还是胡老说得好,伤寒论方有些加减是后人搞的,不合理的,经文明写了“其人面色赤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可是在后面方的加减:又有“其人面色赤,加葱白九茎”,这不是荒溏吗?就是这一句,使有些人有了依据,认为314条有葱茎4根,是个戴阳证了。
我们看看314条与317条的附子用量:白通汤附子一枚,通脉四逆汤附子是大一枚,白通汤干姜是一两,通脉四逆干姜是三两,强人要用四两,可知317的阳虚要比3l4条的阳虚要虚多少,总之依我的经验,治戴阳证,不要葱白,就用附子干姜,阳补足了,虚阳就自然下来了,戴阳就消失了。
再看366条戴阳证,原文: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这一条讲就是说,这个戴阳证,随着阳气的恢复,发性目瞑反应,而自愈,当然治疗方就是通脉四逆汤了。
少阴病是禁汗禁下的。
284条少阴病禁汗: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出也
294条少阴病禁汗: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自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上厥下竭,为难治。
285条少阴病禁汗:
少阳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6条少阴病禁汗禁下:少阴病,脉微者,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己虚,尺脉弱涩者,不可下。
可是3l5条就是犯禁了。
看315条原文: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脉续者生。
这一条就是讲,犯了少阴病之禁。
译:少阴病,下利,(当用四逆汤治疗,或通脉四逆汤治疗),与白通汤(发汗),(病更重了),(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这当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可医生继续犯禁:用白通汤加猪汁汤发汗治疗,病更加重垂危了,(若)脉暴出者死,脉出了续在生。
那么白通汤与麻附辛麻附甘有什么区别呢?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02条,少阴病得二三日,(阳气虚了),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里无(里)证(下利)。故微发汗也。
那么上条有里证(下利),有什么方呢,当用白通汤治疗,若上条少阴下利无表证,当用四逆汤治疗。
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译:少阴病,下利,若有太阳表证的,用白通汤治疗(扶阳发表)。
所以:麻附辛,麻附甘,白通汤都是治太少两感证,麻附辛,适用于阳气较强的太少两感证,具有低热,咳嗽,咽痛,咯稀痰。麻附甘用于阳气较弱的太少两感,具有低热,咳嗽,咽痛,脾气己虚,故去细辛加炙甘草扶中。白通汤用于阳气更虚,是出现了阳虚下利的太少两感证,故改用发汗较弱的葱白发汗,但通阳较强,加干姜扶中阳。
综合上述,凡是少阴阳虚的,都是戴阳证,随着阳虚的加重,脸红淡妆将明显,治疗是补其阳,方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方,……
阳虚兼有太阳表证的,用麻附辛,麻附甘。阳虚下利兼太阳表证的用白通汤。当然还有桂枝附,真武等
葱白的功效:散寒解表,通阳止痛,解毒疗疮。
《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
《日用本草》能达和表里,安胎止血
……
由于是随手写的,有很多语误,请大家原凉。
20l7年8月29晚。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