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类经图翼·南北政说》释读(之一)

先贤追随者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9/11
帖子
236
获得点赞
69
声望
28
关于南北政概念,是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而对南北政的理解历来则是见仁见智,甚至有人视为难窥真谛的千古疑案,即使是《医宗金鉴·运气要旨》中也说:“然南政十二年,北政四十八年,其南政候以正诊,北政候以反诊,应与不应之理,熟玩经文,总令人难解。姑存经义,以待后之贤者参详可也。”这是因为《至真要大论》中对于南北政的论述“犹抱琵芭半遮面”,让人难以“知其要者”,因此也就难免“流散无穷”,这并非古代圣贤故意迷惑后人,而是藏机隐意,唯恐轻泄圣传于非其人。

其实,先贤追随者也曾就南北政发表过博文,那是一篇对《天元玉册·求天地运化,逐岁司天,治脉易神藏之位法》的解读,如今,笔者在《类经图翼》中读到了另一篇文章,叫做《南北政说》,文中对南北政的阐释与《天元玉册》中的阐释又不同,但与《至真要大论》关于南北政的论述契合度很高,这篇文章应该能够对《至真要大论》的南北政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圆满的回答。因此,结合其他中医经典的相关论述,先贤追随者对《南北政说》进行了释读,释读力争通俗准确,将分数期刊出。
 
何谓“南北政”?简单来说“南北政”就是根据当年的五运六气来推论人身气脉的方法。

其中,五运决定了取脉的朝向,即南政还是北政,六气之中的少阴君火决定了年脉的应或者不应。

我们知道,五运之中,甲己为土运,乙庚为金运,丙辛为水运,丁壬为木运,戊癸为火运,在这五运中土运为南政,其他四运木、火、金、水为北政。

为什么唯独土运主南政?按照通行的说法,五行中土最为尊贵,土居中央,木、火、金、水非土不成,因此,土居南面行令,主南政,木、火、金、水面北事之,主北政。

当然,土为尊贵因此主南政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争议,但目前还没有人给出比这种说法更加令人信服的解释。

土运甲、己分别与六气的十二地支结合,因此,六十甲子年中有十二年为南政。金运乙、庚,水运丙、辛,木运丁、壬,火运戊、癸分别与六气的十二地支结合,因此,六十甲子年中有四十八年属于北政。
 
在决定了南北政之后,再来看看六脉与六气是怎样的一种对应关系。

先说南政,逢甲己土运,南面论脉,气在南,南为上,北为下,司天在上,在泉在下,人之脉气应之,因此寸脉对应司天,尺脉对应在泉。(如图)


北政之年,则北面受令,其气在北,因此北为上,南为下,对于六气来说,在泉应上,司天应下,人之脉气应之,则尺脉应司天,寸脉应在泉。(如图)


结合上面两幅图对于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关南北政的论述也就不难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

其中“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是因为北政之年,司天应尺,而在泉应寸,少阴在泉,位居地之中位主两寸,故两寸不应。

“厥阴在泉,则右不应”,是因为厥阴在泉时,少阴居在泉左间对应右寸,故右寸不应。

太阴在泉,则左不应”,是因为太阴在泉时,少阴居在泉左间对应左寸,故左寸不应。

至于南政之岁,文中说:“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

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是因为南政之年司天应寸,在泉应尺,少阴司天,位居天之中位,故两寸不应。

“厥阴司天,则右不应”,是因为厥阴司天时,少阴居司天右间对应右寸,故右寸不应。

“太阴司天,则左不应”,是因为太阴司天时,少阴居司天左间对应左寸,故左寸不应。

接着,文中又说:“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

三阴,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位置的在上或在下,也就意味着少阴的司天或在泉,因为不论是三阴在上还是三阴在下,均是少阴居中,太阴居左间,厥阴居右间,因此,少阴或主左右手两寸脉,或主左右手两尺脉。

明白了上述道理,也就不难明白“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因为三阴在下,是指少阴在泉,少阴主两寸,故两寸不应;三阴在上,是指少阴司天,少阴主两尺,故两尺不应。

至于“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也不难理解。“南政之岁,三阴在天”,是指少阴司天,少阴主两寸,故两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是指少阴在泉,少阴主两尺,故两尺不应。

那么,何谓应与不应?为什么少阴所居之处为不应?见下一篇文章。
 
南北政以及司天在泉的问题.我觉得后世的各种注解说法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就与我们现在的人来看它没什么区别.唯有以经解经才是正道.用内经来解内经
 
先去明白什么是少阴在泉.少阴司天.运气篇归根到底要讲的还是人.人的病.经中都已经有记载如下: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々,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大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而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慄。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干肾。太溪绝,死不治。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而面尘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痛,目眜眦,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藏也。
这两段它分别描写了在泉.司天.人病的症状.到这里为止我们或许还没发现什么.这里我就随便挑一个在泉的症状.比如少阴在泉.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那么我又在其它篇幅找到这样一句话: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那么我们对比一下.这个少阴在泉和邪在大肠是不是同一回事.然后气交篇又有:岁火太过.肺金受邪.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少阴在泉它其实是少阴君火之气太过.火气太过克肺金.又表传里导致了大肠受病的情况.病由外传至内.病以邪气太过.由外至内.我们谓之北政.古人以天为南.地为北.对应以人则上为南下为北.故上外而下内.所以北政是以人的内作为视角来看待外邪.邪气传到内了叫做某气在泉.内经原文: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其实讲的是位于北(下)而面向南(上).因为下讲的是在泉.下是北.故为北政.为什么大肠的病变要以少阴来命名.还是以经解经.经中说: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同样南政则是以天的角度.以人的外做为视角来看待病.它对应的是不及.内虚.病由内之外.再取大肠为列.病本内虛如果发展到肺.再进一步见火气来克出现发热之状.叫做少阴司天.
以南北政来讲.南政的情况要凶的多.不及见所不胜来克.所以内经在讲司天的情况中有死症.
所以南政(不及)北政(太过)各为三十岁.在运气中是一样的.说南政只有十二岁北政有四十八岁.那只不是看了后世错误的注解.以讹传讹的结果
 
最后编辑:
脉法讲.人迎主阳.寸口主阴.
而单以寸口而言寸主外.尺主内.
病由外入内.看尺脉有没有出现阳脉.
病由内之外.看寸脉有没有出现阴脉.
这个是与实际是相对应的.
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根据我楼上所讲的.可以推出.厥阴在泉是脾(太阴)受邪.太阴在泉是肾(少阴)受邪.然后.在全元起本《素问》中有这样一句话:“左脉口曰少阴,少阴之前名厥阴,右脉口曰太阴,此三阴之脉也。”两者也是对应的.

好了.先讲到这里吧
 
最后编辑:
脉法讲.人迎主阳.寸口主阴.

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根据我楼上所讲的.可以推出.厥阴在泉是脾(太阴)受邪.太阴在泉是肾(少阴)受邪.然后.在全元起本《素问》中有这样一句话:“左脉口曰少阴,少阴之前名厥阴,右脉口曰太阴,此三阴之脉也。”两者也是对应的.

  先生说:“唯有以经解经才是正道。”不知用《类经》来释读《内经》不知是不是“以经解经”?
  而先生的“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根据我楼上所讲的.可以推出.厥阴在泉是脾(太阴)受邪.太阴在泉是肾(少阴)受邪”的观点则完全悖离了经旨。厥阴在泉是指客气,而太阴脾土是否受邪,与厥阴在泉没有直接联系,因为还有岁运,还有司天,还有客气与主气的关系等等。
  先生没有理解我这篇帖子说了些什么,而先生对南北政的理解,只是自己的想当然。
  建议先生还是先普及一下运气学的基础知识。
 
《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这是经脉篇讲脾经的症状.
《至真要大论》: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这是至真要大论讲厥阴在泉的症状.
我想不明白医理不要紧.但是再笨的人.总会作对比.当然我也懒的再引用其它经文了.因为都是对应的.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五运六气绝非现今主流学派所理解的那样.
它甚至可以说中医中最上乘的医理.
 
为什么不同的人在同一邪气(可以讲是六气)下.反应不一样.有的病了有的没病.因为人不一样.运不一样.人的体质不一样(包括已得之病).
五运六气讲的就是这些道理.气与运相加临.人就会生病.已病之人病会加重.天符.岁会也.从而对疾病的吉凶死生以及.死生的时期作判断.
 
最后编辑: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本来我今天不想回复了.因为你的回复中我已经看出我们根本走不到一起.
但是我好胜.忍不住又说了几句.
 
本来我今天不想回复了.因为你的回复中我已经看出我们根本走不到一起.
但是我好胜.忍不住又说了几句.
  我认为,讨论问题可以畅所欲言,说多说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问题应该越讨论越明。

  “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这几句话对于理解南北政很重要,先生既然也引用了,我下一篇文章也要对此讨论,对这几句话不知先生是如何理解的?想听听高见。
 
  我认为,讨论问题可以畅所欲言,说多说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问题应该越讨论越明。

  “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这几句话对于理解南北政很重要,先生既然也引用了,我下一篇文章也要对此讨论,对这几句话不知先生是如何理解的?想听听高见。
这段话内经是在讲对间气的预期.何谓间气?内经讲是司天在泉左右之气.那么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未来将要到来的气.六气在一年之中大致是固定.比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以就可以此进行预测.内经讲随气所在.期于左右.期就是推算预测.但是这里最关健的是运.不知道什么运.期根本没有意义.运是什么?就是人的体质或已得之病.故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反观现在的运气说某年人将出现何病.是本末倒置.
 
一个正常的人在一年六气之中体内的气血偏盛也是不一样的.它大致也随六气而固定.这就象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脉也就是对体内气的状态的反应.那么如果在某一气下.某个人体内的气.与该气候下人本来应该出现的气.差不多.就表示正常.用内经的话来讲叫做:从其气则和.出现不该出现的气则病.故违其气则病.比如厥阴风气下.是少阳之气盛.那么人体内出现少阳脉盛.如果轻微的是正常的.就算盛的多了.病了也叫做"当位".当位则邪微.因为本来这个气下就是这样.
 
最后编辑:
一个正常的人在一年六气之中体内的气血偏盛也是不一样的.它大致也随六气而固定.这就象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脉也就是对体内气的状态的反应.那么如果在某一气下.某个人体内的气.与该气候下人本来应该出现的气.差不多.就表示正常.用内经的话来讲叫做:从其气则和.出现不该出现的气则病.故违其气则病.比如厥阴风气下.是少阳之气盛.那么人体内出现少阳脉盛.如果轻微的是正常的.就算盛的多了.病了也叫做"当位".当位则邪微.因为本来这个气下就是这样.
  “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先生说:“这段话《内经》是在讲对间气的预期。”我并没有看到《内经》说这段话是“对间气的预期”的论述,这大概是先生的想当然。

  我则认为,这段话说的南北政,我说过,所谓“南北政”就是根据当年的五运六气来推论人身气脉的方法。所谓“从其气”是指天之客气与人脉的相应,即有其气则有其脉。

  这段话所说的“不当其位”、“迭移其位”、“失守其位”、“尺寸反”、“阴阳交”说的是脉位,也是指当客气加临时,脉位的变化。

  比如说岁太阴所至,其脉当沉,沉甚则病,不沉也病。每岁客气加临,体现于六脉的位置也不同,因此会出现“当其位”、“不当其位”。如果所应之脉移于他位则是“迭移其位”;如果所应之脉位尺寸上下互移,这叫“尺寸反”;如果应之阴脉和不应之阳脉左右互换位置,这叫“阴阳交”。笔者在《类经图翼·南北政说》释读(之二)中有详细论述,这里就不细说了。
 
最后编辑:
这段话内经是在讲对间气的预期.何谓间气?内经讲是司天在泉左右之气.那么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未来将要到来的气.六气在一年之中大致是固定.比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以就可以此进行预测.内经讲随气所在.期于左右.期就是推算预测.但是这里最关健的是运.不知道什么运.期根本没有意义.运是什么?就是人的体质或已得之病.故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反观现在的运气说某年人将出现何病.是本末倒置.

  先生所说:“何谓间气?内经讲是司天在泉左右之气,那么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未来将要到来的气,六气在一年之中大致是固定,比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以就可以此进行预测.内经讲随气所在.期于左右.期就是推算预测。”


  这里面就更有问题,《内经》上是讲过,间气是司天在泉的左右之气,但这却不是“在一年之中大致是固定,比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你说的“固定不变”的是主气,而不是每年都在变的客气。看来,先生把主气和客气给混淆了,或者先生并不明白客气与主气的关系。

  《内经》说:“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所谓“地之阴阳”说的是主气,其顺序是风热暑湿燥寒,厥阴风木主春,少阴君火主春末夏初,少阳相火主夏,太阴湿土主长夏,阳明燥金主秋,太阳寒水主冬。主气是固定不变的,叫“静而守位”。

  “天之阴阳”说的是客气,其顺序是少阴司子午,太阴司丑未,少阳司寅申,阳明司卯酉,太阳司辰戌,厥阴司巳亥。客气分司天在泉和四间气,客气加临主气的顺序每年都在变化。

  客气行天令居于主气之上,因此才有温凉寒暑、曚暝明晦、风雨霜雪、电雹雷霆不同之化。正如《内经》所说,这叫“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所谓“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说的是看当年的五运六气,比如说今年丁酉之年,丁为少角,木运不及,酉为阳明燥金司天。知道了阳明燥金司天,也便知道了天之客气与地之主气的上下临遇关系,也就是“明其气”。

  当然这里面还有运气与司天的关系,比如说今年是少角之运,又逢阳明燥金司天,因此少角之运木不及,便被燥金兼化,相当于金运,也叫上商同正商,等等,由于篇幅所限就不详细说明了。

  因此,你所说的“运”是指“人的体质或已得之病”,是完全错误的。

  而天之六气所至,则人脉必应之而至,其气至而脉气应者这叫至而至者,也叫“从其气”,为和平脉;天气到了,脉气还不应,这叫“至而不至,来气不及”;天气未到,而脉气先现,这叫“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这也就是《六微旨大论》中所说的“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的含义。

  
 
最后编辑:
读经要连系上下文来看.有时单独拿出来.意义会失真.我再引用一次你自己看
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
 
你说的今年是某某年.某某运.根本就和内经是对不上的.因为内经讲的历法是北斗定位法.以及黄道二十八星宿定位法.是斗历.是太阳历.是360日计日法.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是阴阳历.阴阳历参进了月亮的因素.十五必逢月圆.
你已经站在错误的起点了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