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FONT=仿宋]附一: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第三节六腑·六三焦》云: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有名有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有名无形,但有其生理机能和各自的生理特点。
[/FONT]
[FONT=仿宋]㈠ 六腑之三焦[/FONT]
[FONT=仿宋]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位于腹腔中,与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五腑相同,是有具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脏腑,并有自身的经脉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与心包由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三焦的形态结构,据多年来的研究和考证,大多认为是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这些组织充填于腹腔脏腑之间,结构比较松散,能通透水液,可为胃肠中水液渗透到膀胱中的通道,与六腑的中空有腔的形态结构特点相似。《灵枢·经脉》所说:“三焦手少阳之脉……下膈,循属三焦”;“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下膈,历络三焦”,也说明三焦是位于腹腔中的实质性脏器。
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其机能是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充填于胃肠道与膀胱之间,引导胃肠中水液渗入膀胱,是水液下输膀胱之通路。三焦水道通畅,则胃肠中的水液源源不断的渗入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FONT]
[FONT=仿宋]㈡ 部位之三焦[/FONT]
[FONT=仿宋]
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源于《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论,与《难经·三十八难》所谓“有名而无形”的三焦相通。部位划分之三焦,包含了上至头、下至足的整个人体,已经超出了实体六腑的概念。明·张介宾等医家将其附会为分布胸、腹腔的包容五脏六腑的一个“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之为“孤府”,实际上也已指明此三焦并非一个位于腹中的实体性脏器。
1. 部位三焦的生理机能
部位三焦的总体生理机能是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其运行水液机能是由六腑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延伸而来,而通行诸气机能则源于《难经·三十八难》“主持诸气”之论。
⑴ 通行诸气: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之通路。肾藏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布散于全身;胸中气海中的宗气,自上而下到达脐下,以资先天元气,合为一身之气,皆以三焦为通路。故《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经·三十八难》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⑵ 运行水液:三焦是全身水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脏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运行。如果三焦水道不通利,则肺、脾、肾等脏的输布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将难以实现,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用。”
部位三焦的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的机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因为,水液的上下运行,全赖诸气的升降运动,而诸气又依附于津液而得以升降运行。因此,气运行的道路,必然是津液升降的通路,而津液升降的通路,也必然是气运行的通路。
2. 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⑴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
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如《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上焦主气的宣发和升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雾”,喻指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⑵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
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作用。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沤”,生动的表述了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
肝胆属中焦。《内经》的脉法和晋•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但明清温病学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动风病证,归于“下焦”的范围,因“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肝又属于下焦。
⑶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
下焦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将下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渎”,喻指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的生成和排泄二便的机能。
另外,三焦还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称为辩证之三焦。三焦辩证的三焦,既不是六腑之一,也不是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而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究其概念的来源,可能是由部位三焦的概念延伸而来。[/FONT]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有名有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有名无形,但有其生理机能和各自的生理特点。
[/FONT]
[FONT=仿宋]㈠ 六腑之三焦[/FONT]
[FONT=仿宋]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位于腹腔中,与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五腑相同,是有具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脏腑,并有自身的经脉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与心包由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三焦的形态结构,据多年来的研究和考证,大多认为是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这些组织充填于腹腔脏腑之间,结构比较松散,能通透水液,可为胃肠中水液渗透到膀胱中的通道,与六腑的中空有腔的形态结构特点相似。《灵枢·经脉》所说:“三焦手少阳之脉……下膈,循属三焦”;“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下膈,历络三焦”,也说明三焦是位于腹腔中的实质性脏器。
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其机能是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充填于胃肠道与膀胱之间,引导胃肠中水液渗入膀胱,是水液下输膀胱之通路。三焦水道通畅,则胃肠中的水液源源不断的渗入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FONT]
[FONT=仿宋]㈡ 部位之三焦[/FONT]
[FONT=仿宋]
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源于《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论,与《难经·三十八难》所谓“有名而无形”的三焦相通。部位划分之三焦,包含了上至头、下至足的整个人体,已经超出了实体六腑的概念。明·张介宾等医家将其附会为分布胸、腹腔的包容五脏六腑的一个“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之为“孤府”,实际上也已指明此三焦并非一个位于腹中的实体性脏器。
1. 部位三焦的生理机能
部位三焦的总体生理机能是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其运行水液机能是由六腑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延伸而来,而通行诸气机能则源于《难经·三十八难》“主持诸气”之论。
⑴ 通行诸气: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之通路。肾藏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布散于全身;胸中气海中的宗气,自上而下到达脐下,以资先天元气,合为一身之气,皆以三焦为通路。故《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经·三十八难》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⑵ 运行水液:三焦是全身水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脏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运行。如果三焦水道不通利,则肺、脾、肾等脏的输布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将难以实现,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用。”
部位三焦的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的机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因为,水液的上下运行,全赖诸气的升降运动,而诸气又依附于津液而得以升降运行。因此,气运行的道路,必然是津液升降的通路,而津液升降的通路,也必然是气运行的通路。
2. 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⑴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
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如《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上焦主气的宣发和升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雾”,喻指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⑵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
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作用。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沤”,生动的表述了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
肝胆属中焦。《内经》的脉法和晋•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但明清温病学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动风病证,归于“下焦”的范围,因“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肝又属于下焦。
⑶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
下焦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将下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渎”,喻指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的生成和排泄二便的机能。
另外,三焦还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称为辩证之三焦。三焦辩证的三焦,既不是六腑之一,也不是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而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究其概念的来源,可能是由部位三焦的概念延伸而来。[/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