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案。

好医案,谢谢分享。其人或许本来就有饮,加之劳累天气引导。
 
基本概念要先明确,西医的“病和症”,中医的“病和证”是不能等同的。
“自汗,盗汗,多汗…”在中医中是“症状”,而不是“病”,属“汗证”范畴;
“自汗,盗汗,多汗…”在西医中同样是“症状”或者是“症”,而不是“病”。

我没说“有汗是五苓散的专利”,而是说“五苓散证”可以出现“汗证”,并非“没有汗”。



当前的分歧是“五苓散证”是否包含“有汗”,而不是全面探讨“五苓散证”。
《伤寒论》73条明言“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何需“翻译”?

当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也可以证实“五苓散证”可见“有汗”:

汗证五苓散治验三则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4353054580.htm

五苓散加味治疗夜间半身汗出不止症
http://chuansong.me/n/2793319

浏览附件82155 浏览附件82156
呵呵,你有的生气了?
其实象你这些资料,我年轻不知看了多少,《中国中医杂志》《湖南中医杂志》《四川中医杂志》等中医杂志,中级医刊,我订阅了十几年,在那里也学得了不少,你走的路,就是我年轻的走的路,你现在所具知识,是我年轻具有,别看别人用五苓散治汗证顺手,轮到自已不灵了,我先前历来认为五苓散证是有汗,近几年我大部分学习时间是经典,又忙于诊务,锻练,外面世界不知道,先前的知识有些忘记了,五苓散证也一样,由于只求经文又结合临床,故对先前知识有些质疑,这是理说当然的。…
 
最后编辑:
呵呵,你有的生气了?
其实象你这些资料,我年轻不知看了多少,《中国中医杂志》《湖南中医杂志》《四川中医杂志》等中医杂志,中级医刊,我订阅了十几年,在那里也学得了不少,你走的路,就是我年轻的走的路,你现在所具知识,是我年轻具有,别看别人用五苓散治汗证顺手,轮到自已不灵了,我先前历来认为五苓散证是有汗,近几年我大部分学习时间是经典,又忙于诊务,锻练,外面世界不知道,先前的知识有些忘记了,五苓散证也一样,由于只求经文又结合临床,故对先前知识有些只疑,这是理说当然的。…

  我对事认真养成习惯了,但向来面子观念不强,一般会尽量做到不护自己的短,不生别人的气,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兼包并畜,不轻易以个人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实践。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识和学习之道,即使是模仿也不会完全重复他人曾经的路。
  鲁迅先生对如何读书很有见地,培根的《论读书》说得更精辟:“……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与阳老师共勉。
 
刀老师是不是笔误了?应该是小便数其实想表达中经之气盛吧。
嗯.小便数是里气盛.
气盛其实还导致堵塞.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输.比如交通道路两股合流时.若其中一股流量大时必然导致另一股的滞缓.滞缓则水谷之气来少.就如内经中说一经之气上盛下虚.必有盛横络加之也.因为这条盛络的加入.必然使下面上来的气减缓.故而出现偏盛.所以小便数与不利都是里气盛的表现.轻重不同而己
 
现在我再总结一下:
我早期曾认为五苓散一定有自汗。后来学了伤寒论一些条文,就质疑了,由于我表达有误,一度偏极,
如伤寒109条,伤寒发热,蔷薔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欲解,此肝乘肺,名曰横,刺期门。
《金匮》水气篇:师日: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阴肿者,何也?答日: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以上两条可说为五苓散证,若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愈,这是我质疑五苓散证有汗的依据。因为汗出了,表解了,小便利了,病愈了。
但是我勿略另外一因,
若汗出了,表不解,则仍然口渴,小便不利,病未愈。
故五苓散证,不一定有汗,若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欲解。也可能有汗,因为汗后,表不解,仍然口渴,小便不利,为病不解,可用五苓散继续发汗利小便治疗。
以上才是我表达的意思。
也是仲师表达的意思。
临床确是如此,我用五苓散治水肿还未见过出汗的。
 
最后编辑:
现在我再总结一下:
我早期曾认为五苓散一定有自汗。后来学了伤寒论一些条文,就质疑了,由于我表达有误,一度偏极,
如伤寒108条,伤寒发热,蔷薔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欲解,此肝乘肺,名曰横,刺期门。
《金匮》水气篇:师日: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阴肿者,何也?答日: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以上两条可说为五苓散证,若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愈,这是我质疑五苓散证有汗的依据。因为汗出了,表解了,小便利了,病愈了。
但是我勿略任外一因,
若汗出了,表不解,则仍然口渴,小便不利,病未愈。
故五苓散证,不一定有汗,若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欲解。也可能有汗,因为汗后,表不解,仍然口渴,小便不利,为病不解,可用五苓散继续发汗利小便治疗。
以上才是我表达的意思。
也是仲景表达的意思。
临床确是如此,我用五苓散治水肿还未见过出汗的。
有争论未必是坏事
 
有争论未必是坏事
是,
五苓散,必具有的证:
一,脉浮,或己发热或未发热。表不解。
二,消渴,水不化津。
三,小便不利(小便少)。
四,身肿或未肿。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
 
是,
五苓散,必具有的证:
一,脉浮,或己发热或未发热。表不解。
二,消渴,水不化津。
三,小便不利(小便少)。
四,身肿或未肿。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

现在我再总结一下:
我早期曾认为五苓散一定有自汗。后来学了伤寒论一些条文,就质疑了,由于我表达有误,一度偏极,
如伤寒108条,伤寒发热,蔷薔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欲解,此肝乘肺,名曰横,刺期门。
《金匮》水气篇:师日: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阴肿者,何也?答日: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以上两条可说为五苓散证,若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愈,这是我质疑五苓散证有汗的依据。因为汗出了,表解了,小便利了,病愈了。
但是我勿略另外一因,
若汗出了,表不解,则仍然口渴,小便不利,病未愈。
故五苓散证,不一定有汗,若自汗出,小便利,为病欲解。也可能有汗,因为汗后,表不解,仍然口渴,小便不利,为病不解,可用五苓散继续发汗利小便治疗。
以上才是我表达的意思。
也是仲景表达的意思。
临床确是如此,我用五苓散治水肿还未见过出汗的。

阳老师这段总结全面深入,学习了。

我觉得五苓散是行水剂,当患者气化不力、脾运不健,或水湿太重,
未用药或用药后,有汗出不透,汗出而表邪不解、蓄水不解,仍有五苓散的主证“脉浮而渴、小便不利”时,
当继续用[五苓散]温阳化气、健脾行水、解表散邪,直到病愈。

有汗出的“五苓散证”可以看成一种欲解非解的“中间状态”,或者说成“五苓散轻证”。
 
阳老师这段总结全面深入,学习了。

我觉得五苓散是行水剂,当患者气化不力、脾运不健,或水湿太重,
未用药或用药后,有汗出不透,汗出而表邪不解、蓄水不解,仍有五苓散的主证“脉浮而渴、小便不利”时,
当继续用[五苓散]温阳化气、健脾行水、解表散邪,直到病愈。

有汗出的“五苓散证”可以看成一种欲解非解的“中间状态”,或者说成“五苓散轻证”。
说得极是。
 
说得极是。

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种解释不全面,
“表证欲解而未解”这种情况可能只占“五苓散证”出汗原因的一小部分。

“五苓散证”和“桂枝汤证”
都可有外邪,以及发热、恶风、脉浮,和汗出而不解。
可见五苓散证可以兼有[桂枝汤]所主的太阳中风证。

在这种情况下,两证皆“汗出而不解”的原因是相同的:
“营卫不和”
脉浮而汗出是卫气抗邪,营阴失守,津液外溢的虚汗。
这样的汗是不能祛邪解表的,出得越多,营卫越不和。

“桂枝汤证”没有“水湿在里”故可用白芍大枣敛阴和营。
“五苓散证”因为“里有蓄水”
故用白术益卫气,以固护营阴止虚汗,
同时助卫气抗邪,配合桂枝散寒解表,

用白术还有两个作用:
一是健脾气,配合茯苓行水利小便以化湿;
二是通中气,配合桂枝气化承津液以解渴。

[理中丸]的加减法中,
有“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可见白术有补益中气、上承津液之功效。

“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不渴说明中焦虽有水饮,但津液上承尚未受阻,
所以不用白术,而用甘草配合桂枝,辛甘化阳、健胃利饮。

个人浅见,盼阳老师斧正。

=====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种解释不全面,
“表证欲解而未解”这种情况可能只占“五苓散证”出汗原因的一小部分。

“五苓散证”和“桂枝汤证”
都可有外邪,以及发热、恶风、脉浮,和汗出而不解。
可见五苓散证可以兼有[桂枝汤]所主的太阳中风证。

在这种情况下,两证皆“汗出而不解”的原因是相同的:
“营卫不和”
脉浮而汗出是卫气抗邪,营阴失守,津液外溢的虚汗。
这样的汗是不能祛邪解表的,出得越多,营卫越不和。

“桂枝汤证”没有“水湿在里”故可用白芍大枣敛阴和营。
“五苓散证”因为“里有蓄水”
故用白术益卫气,以固护营阴止虚汗,
同时助卫气抗邪,配合桂枝散寒解表,

用白术还有两个作用:
一是健脾气,配合茯苓行水利小便以化湿;
二是通中气,配合桂枝气化承津液以解渴。

[理中丸]的加减法中,
有“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可见白术有补益中气、上承津液之功效。

“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不渴说明中焦虽有水饮,但津液上承尚未受阻,
所以不用白术,而用甘草配合桂枝,辛甘化阳、健胃利饮。

个人浅见,盼阳老师斧正。

=====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怎么说呢?你那种汗出呈似解非解的学说是不准确,五苓散证也不是什么中风,桂枝汤证也不是什么中风,它是人体表虚有邪的概括。
你看45条,太阳病,先发汗而不愈,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仍不愈,今脉浮在外,欲解外宜桂枝汤。
你就把桂枝证看成是无汗的太阳病,经汗后,下后表不解的一个证,不要想什么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你若老想太阳中风,那五苓散,桂枝汤就是中风,故得有汗。胡老对这解释得很好。
桂枝汤证,就是表虚津虚,而又表不解。或营弱卫强,营卫不和。
五苓散证,是表邪外束,肺失通调,膀胱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故治疗,宜解表利水,有汗后小便利解的,也有汗后小便不利而不解,桂枝在此功能主要是通阳化气,助膀胱气化,升蒸律液而止渴,还有解表的作要,故现在把五苓散看成是中风,一定有汗,是个误。但用五苓散治疗水湿内停的五苓散汗证是可以的
白术在五苓散的功能,就是健脾祛湿的功能,中阳已运,何谈湿,你说助桂枝的承津液解渴也对,解渴主要是通过健脾而致,但我认为升津止渴还是桂枝功能。
……
 
最后编辑:
现在报道用肉桂研粉吞服,治糖尿病或消渴,就是因为它有通阳化气,升腾津液的作用吧。
 
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种解释不全面,
“表证欲解而未解”这种情况可能只占“五苓散证”出汗原因的一小部分。

“五苓散证”和“桂枝汤证”
都可有外邪,以及发热、恶风、脉浮,和汗出而不解。
可见五苓散证可以兼有[桂枝汤]所主的太阳中风证。

在这种情况下,两证皆“汗出而不解”的原因是相同的:
“营卫不和”
脉浮而汗出是卫气抗邪,营阴失守,津液外溢的虚汗。
这样的汗是不能祛邪解表的,出得越多,营卫越不和。

“桂枝汤证”没有“水湿在里”故可用白芍大枣敛阴和营。
“五苓散证”因为“里有蓄水”
故用白术益卫气,以固护营阴止虚汗,
同时助卫气抗邪,配合桂枝散寒解表,

用白术还有两个作用:
一是健脾气,配合茯苓行水利小便以化湿;
二是通中气,配合桂枝气化承津液以解渴。

[理中丸]的加减法中,
有“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可见白术有补益中气、上承津液之功效。

“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不渴说明中焦虽有水饮,但津液上承尚未受阻,
所以不用白术,而用甘草配合桂枝,辛甘化阳、健胃利饮。

个人浅见,盼阳老师斧正。

=====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怎么说呢?你那种汗出呈似解非解的学说是不准确,五苓散证也不是什么中风,桂枝汤证也不是什么中风,它是人体表虚有邪的概括。
你看45条,太阳病,先发汗而不愈,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仍不愈,今脉浮在外,尤解外宜桂枝汤。
你就把桂枝证看成是无汗的太阳病,经汗后,下后表不解的一个证,不要想什么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你若老想太阳中风,那五苓散,桂枝汤就是中风,故得有汗。胡老对这解释得很好。
桂枝汤证,就是表虚津虚,而又表不解。或营弱卫强,营卫不和。
五苓散证,是表邪外束,肺失通调,膀胱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故治疗,宜解表利水,有汗后小便利解的,也有汗后小便不利而不解,桂枝在此功能主要是通阳化气,助膀胱气化,升蒸律液而止渴,还有解表的作要,故现在把五苓散看成是中风,一定有汗,是个误。但用五苓散治疗水湿内停的五苓散汗证是可以的
白术在五苓散的功能,就是健脾祛湿的功能,中阳已运,何谈湿,你说助桂枝的承津液解渴也对,解渴主要是通过健脾而致,但我认为升津止渴还是桂枝功能。
……

谢谢阳老师指点、详解,深受启发,学习了。

我的意思是:
  1、“五苓散证”和“桂枝汤证”都可有“汗出不解”;
  2、“五苓散证”可兼“太阳中风证”

不是“把五苓散看成是中风,一定有汗”,
也没有“老想太阳中风”。

上面分析的是:
“桂枝汤主太阳中风证”、“五苓散主太阳蓄水证兼太阳中风证”
这两种情况下,出汗的原因,以及汗出而表不解的原因。


桂枝汤证也不是什么中风,它是人体表虚有邪的概括

[桂枝汤]不仅可以主“太阳中风”,也可以用于内伤杂病,
还能主“太阳伤寒变证(表实无汗、正气不足,脉浮数无力)”
所以“桂枝汤证”并非一定“表虚”,
同理“五苓散证”如果是表实里水,不兼“太阳中风证”就没有“汗出”


胡老对这解释得很好。
桂枝汤证,就是表虚津虚而又表不解。或营弱卫强,营卫不和

脉浮而汗出是卫气抗邪,营阴失守,津液外溢虚汗
这样的汗是不能祛邪解表的,出得越多,营卫越不和

胡老对“桂枝汤证”的解释,与我的理解实质上是一致的:

“卫气御邪而亢奋于外,不能固守营阴,津液外泄而出虚汗,导致营阴不足,
这种虚汗不能祛邪解表,出得越多,营阴越不足,造成胡老说的“表虚津虚”。

[桂枝汤]中芍药大枣和营、益阴、止虚汗;桂枝生姜助卫、解表、发邪汗。


五苓散证,是表邪外束,肺失通调,膀胱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故治疗,宜解表利水,有汗后小便利解的,也有汗后小便不利而不解,桂枝在此功能主要是通阳化气,助膀胱气化,升蒸律液而止渴,还有解表的作要,故现在把五苓散看成是中风,一定有汗,是个误。但用五苓散治疗水湿内停的五苓散汗证是可以的

赞同阳老师这段论述,尤其是桂枝在[五苓散]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桂枝在此功能主要是通阳化气”。
这从桂枝的用量上就可以看出。
 
最后编辑:
现在报道用肉桂研粉吞服,治糖尿病或消渴,就是因为它有通阳化气,升腾津液的作用吧。
肉桂用于降血糖,高血糖是阴邪,故肉桂温阳可以化之。
同时肉桂可以气化津液、活血行水,也促进了糖的代谢。
 
肉桂用于降血糖,高血糖是阴邪,故肉桂温阳可以化之。
同时肉桂可以气化津液、活血行水,也促进了糖的代谢。
桂枝汤证,一定要有汗,如果没有汗,脉浮紧,你用就麻烦了。故有"桂枝本是解肌之剂,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服之。常须知此,勿令误也。",现在冬天我见到的桂枝证少,夏夭桂枝汤证反而多些,故又有"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五苓散证可不同,不管有没有汗,只要有脉浮,小便不利,消渴,身肿,都可用之。……

……
 
最后编辑:
这证明《温病条辨》第一方用桂枝汤解有汗的肌表,再用银翘散辛凉解表是对的,以王孟英为代表攻击这一点是错的…
 
最后编辑:
给阳老师拜年,祝新春快乐,鸡年大吉!
您一直以来无私分享验案、教导解惑,让我受益良多,真诚道声感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