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病机是太阳膀胱腑水证而致太阳经气不利证,膀胱水利了,则表也没也,故是去桂枝解表,由于心下满微痛,故用白芍敛阴和胃。加茯苓白术利水。五苓散是表不解而引起膀胱畜水证,表解了膀胱水也利了。
关于桂枝去白芍加茯苓白术汤。是胡老的说法,胡老对此条的病机,外有表邪,内有水饮,故解表的同时要利水,故是用桂枝生姜解表,去白芍的酸敛,加茯苓白术利水。
我对28条的理解,这一条开始医生以为患者有"发热汗出,项背强几几",用桂枝汤解表,上证并没有解。看到患者有"心下满微痛"又误以为阳明里结,用承气汤下法,里也不解。仍然"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表不解),"心下满微痛"(是里不解),小便不利(小便少)是诊断亮点,啊原是里不解表不和,故去了水,表也和了。152条是胁下悬饮证引起少阳经气不利证,我已说过了。我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确,请教阳老师指点:
一、“心下满微痛,发热无汗”是里有水气夹微热(无汗散热不利),当用芍药活血缓急、滋阴利水;
二、用“桂枝去白芍加茯苓白术汤”不妥,用药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有前提的:“服桂枝汤,或下之,仍……者”,先前能服[桂枝汤],说明表虚有汗,而现在变成表实无汗了,且有“或下之”的情况,说明表邪已经内陷,水气向里走了,且无汗散热不利,致使“心下满微痛”,当顺势将水热之邪从小便利出,邪去表自解,不宜逆病势强行发汗;
三、[五苓散]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都主“表有寒邪、里有水气”的病机,都有“发热、小便不利”的主证,但“五苓散证”需具备“表虚有汗、且里有虚寒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而出现口渴”的症状,所以要温阳化气、健脾行水,同时发汗利小便。
======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017年元月13日,杨,女,54岁,自述头昏头晕十余天,伴项背强几几不适,腹胀,胃痛,小便量少,淋漓不尽不痛,身倦无力,到药店买了十几天药服无效而诊。
pE:37:5度,心下压痛,舌淡红,苔白,脉浮。
病机:太阳膀胱腑水证而致太阳经气不利证。
处方:茯苓30g白术10g白芍15g生姜15g炙甘草6g大枣6枚X3剂。
后访:服一剂,得小便利,汗出而愈。
按:服桂枝汤,或下之,仍然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我对28条的理解,这一条开始医生以为患者有"发热项有强几几",用桂枝汤解表,上证并没有解。看到患者有"心下满微痛"又误以为阳明里结,用承气汤下法,里也不解。仍然"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表不解),"心下满微痛"(是里不解),小便不利(小便少)是诊断亮点,啊原是里不解表不和,故去了水,表也和了。152条是胁下悬饮证引起少阳经气不利证,我已说过了。
五芩散,没有汗,若有了汗,小便也利了。"若自汗出小便利者为病欲解也"
严格讲,五苓散有表邪。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没有表邪,故不用桂枝解表。
2017年元月13日,杨,女,54岁,自述头昏头晕十余天,伴项背强几几不适,腹胀,胃痛,小便量少,淋漓不尽不痛,身倦无力,到药店买了十几天药服无效而诊。
pE:37:5度,心下压痛,舌淡红,苔白,脉浮。
病机:太阳膀胱腑水证而致太阳经气不利证。
处方:茯苓30g白术10g白芍15g生姜15g炙甘草6g大枣6枚X3剂。
后访:服一剂,得小便利,汗出而愈。
按:服桂枝汤,或下之,仍然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我对28条的理解,这一条开始医生以为患者有"发热项有强几几",用桂枝汤解表,上证并没有解。看到患者有"心下满微痛"又误以为阳明里结,用承气汤下法,里也不解。仍然"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表不解),"心下满微痛"(是里不解),小便不利(小便少)是诊断亮点,啊原是里不解表不和,故去了水,表也和了。152条是胁下悬饮证引起少阳经气不利证,我已说过了。
五芩散,没有汗,若有了汗,小便也利了。"若自汗出小便利者为病欲解也"
严格讲,五苓散有表邪。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没有表邪,故不用桂枝解表。
这种案是误人,在临床上外感里饮病人,只要小便利,汗出畅,就表解里和了。阳老师理解通透,讲解精彩,学习了,谢谢您分享验案。
我一直以为[五苓散]证有汗,看来又被一个资料误导了,
一些总结性的资料有助于快速学记,但漏误也难免,要精通伤寒学还得认真通读原文,反复参悟啊。
======
那个资料是这样总结五苓散证的:
【方名】五苓散
【方证】
【组成】桂枝6克,泽泻15克,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朮9克
【标志症状】1、寒热:发热,恶风; 2、汗:汗(+); 3、痛烦气:头痛,颈痛,心下停饮,气上冲; 4、口渴:口渴(++); 5、小便:小便不利; 6、胃口:水入则吐(++); 7、脉象:浮; 8、其它:外邪内饮
【辩证要点】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者。
【用法】以上五味为细末,白饮和服3克,多饮暖水。汗出愈。以上量作煎剂也可,但水逆证仍以散服佳。
【方解】集猪苓、泽泻、白术、茯苓诸利尿药,合以解外降冲气的桂枝,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重于利水性略温,老师,五苓散和二妙散有什么区别
老师,五苓散和二妙散有什么区别
五苓散,是发汗利小便。老师,五苓散和二妙散有什么区别
所以写书,观点不成熟,要随便写,三十几岁的人,编书还可以,因为编书是找资料,东助西凑,而成。而写书是表达自已的观点,写不好要误人的。所以我写书不敢下笔。《温病条辨》写了十年,反复修改,才敢出世,可说经典,《本草纲目》李世珍写了一辈子,也是经典。…我上次看到一个网友在看—个论坛老师的书,真武汤治咳嗽,真武汤致咳的病机:是肾阳虚,寒水上冲,故用真武汤壮阳利水,水去了,咳也好,他确说若要此方治咳嗽,要加五味子,杏仁,厚扑,半夏,细辛…这不是画蛇替足,误人?…
严格讲,五苓散有表邪。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没有表邪,故不用桂枝解表。
是这种案是误人,在临床上外感里饮病人,只要小便利,汗出畅,就表解里和了。
我对28条的理解,这一条开始医生以为患者有"发热汗出,项背强几几",用桂枝汤解表,上证并没有解。看到患者有"心下满微痛"又误以为阳明里结,用承气汤下法,里也不解。仍然"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表不解),"心下满微痛"(是里不解),小便不利(小便少)是诊断亮点,啊原是里不解表不和,故去了水,表也和了。152条是胁下悬饮证引起少阳经气不利证,我已说过了。
五芩散证,没有汗,若有了汗,小便也利了。"若自汗出小便利者为病欲解也"
照理说:桂枝治中风,麻黄治表寒,桂枝证当有汗,我也是根据条文这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