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黄帝内经集解>补遗》上古天真论第一(草稿)

【去世离俗】王冰说:心远世纷,身离俗染。

高世栻说:身居世俗之内,心超世俗之外也。

[FONT=仿宋]金栋按:指远离世俗的欲望、纷争、困扰与名利地位等。[/FONT]
 
[FONT=仿宋]【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程士德说:八达,据宋刻本和《素问注证发微》作“八远”,考“八远”,似当为“八荒”。八荒,即八方荒远的地方。此二句意为至人,善于“积精全神”,于是耳目聪明,其所见所闻,能远达于八方之外。故《素问直解·卷一》注:“积精全神者,精积而神全也。能如是也,故形体游行于天地之间,聪明视听于八达之外。”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森立之说:强,即勉强之义。志云:“此盖从修炼保固得来,亦能复完天真,而同归大道。”可从。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程士德说:处,安处。和,指淳和之气。从,顺从。理,指八风的变化规律。王冰注:“所以处天地之淳和,顺八风之正理者,欲养其正,避彼虚邪。”意即顺应自然以避虚风之义。

金栋按:处,处置。非指居处。[/FONT]
 
[FONT=仿宋]【被服章】《新校正》云:详“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属。

金栋按:衍,衍文,校勘术语。衍文指古书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多出的文字,或称衍、羡文、剩文、剩。少者衍一字、数字,多者衍一句、数句,甚至整节、整段。衍文除了一般的抄刻致衍以外,还有涉上下文而衍、注文混入正文而衍等几种情况。(严季澜、张如青主编(《中医文献学·上编·第四章 中医文献的校勘》)疑,怀疑,不肯定。持谨慎态度。而《汇粹》说:“据此,则其为错简无疑,删之为是。”错简亦是校勘术语。但此乃衍文非为错简。[/FONT]
 
上古天真论26.jpg

[FONT=仿宋]【举不欲观于俗】张介宾说:圣人之心,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同人,故行不欲离于世;内不化所以全道,故举不欲观于俗。观俗者,效尤之谓。

森立之说:涩江籀斋曰:“观,示也,显也。显示于俗,所以异于时众也。不欲者,亦和光同尘之意。诸家解并非是。”

胡天雄说:王注:“圣人举事行止,虽常在世俗之间,然其见为,则与时俗有异尔。”张云:“观俗者,效尤之谓。”天雄按:王注欠明确。张注与上句“行不欲离于世”义不协调,且有悖于道家和光同尘思想。《国语·周语》:“先王耀德不观兵。”韦昭注:“观,示也。”意即显示。《史记·张释之传》:“欲以观其口对响应无穷者。”这里的“观”字,也是显示的意思,换成现在的话,就是“表现”。“举不欲观于俗”,即是在行动举止方面,不愿意当着别人表现自己。

金栋按: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世相同。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出处《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百度)[/FONT]
 
[FONT=仿宋]【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王冰说:恬,静也。愉,悦也。法道清净,适性而动,故悦而自得也。

程士德说:恬,静也。愉,悦也。即思想安静乐观。自得,即很高兴、舒适。“功”同“工”,务、工,皆作“事”讲。谓经常保持精神安静乐观。

【形体不敝】王冰说:外不劳形,内无思想,故形体不敝。

张介宾说:敝,坏也。外不劳形则身安,故形体不敝。

【亦可以百数】胡天雄说:详推文例,上文真人云:“寿敝天地。”至人云:“益其受命而强者也。”贤人云:“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三者皆点出“寿”字,不当此处独缺,疑当为“寿亦可以百数”。

郭霭春说:“亦”上疑脱“年”字。王注:“年登百数”。是王所据本有“年”字。[/FONT]
 
[FONT=仿宋]【法则天地】程士德说:谓依据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

【象似日月】程士德说:即按照日月运动变化的规律以养生。

【辨列星辰】张介宾说:二十八宿为星之经,金木水火土为星之纬,经有度数之常,纬有进退之变,日月所会谓之辰,辰有十二谓之次,会当朔晦之期,次定四方之位,故贤人辨列之。

金栋按:辨,原作“辩”,《集解》未说明而径改。

【逆从阴阳】张介宾说:逆,反也。从,顺也。阳主生,阴主死;阳主长,阴主消;阳主升,阴主降。升者其数顺,降者其数逆。然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盛衰不可不辨也,故贤人逆从之。

程士德说:逆从,为偏义复词,义偏于“从”。逆从阴阳,即顺从四时的阴阳变化。

金栋按:从修辞而言,“逆从”属于偏义复词,高校教参所云甚是。《集解》引丹波元坚说及伯坚按语等,义已甚明,唯未从修辞角度说出“偏义”二字。张注欠当。[/FONT]

【将从】森立之说:案:“将从”犹将顺也。《孝经》:“将顺其美。”明皇注:“将,行也。”

【合同于道】森立之说:言修行之功,遂与上古知道之人相同耳。
 
[FONT=仿宋]【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森立之说:贤人亦可使益其寿,而比之至人圣人,则有所终极也。迢应上文“真人无有终时”。案:成道者为真人,全道者为至人,顺于道者为圣人,求于道者为贤人,宜如此分别而看。

金栋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是道家构筑的神仙系统四个不同的等级层次在《素问》中的反应。各家说法不一,等级层次不同。《庄子》是真人、至人、神人、圣人及贤人,《淮南子》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及构设出传说中的具体的人物(如伏羲、神农、冯夷、大丙等),《太平经》是神人、真人、圣人、贤人。

刘明武说:“本篇讲了四种享年百岁的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四种人为知道之人,这四种人也是寻常人应该效法的榜样。

人为何有真、至、圣、贤之分?篇内有详细的介绍,此处不赘。此处关注的是对人和事判断的基本标准。《内经》所推崇、所歌颂的人,是以道为纲者。以道为纲,以道论之,即以道论人,以道论事,以道论养生,以道论天地万物,这是《内经》的基本立场。”

郭霭春说:“按:日本人物茂卿氏说:‘黄帝以下是他书之文,与上文意义大不相蒙,盖圣人、至人、真人,是庄列一家议论。’但文中所言养生方法,注意对自然界的适应,对精神上的修养,最为突出。虽然渗入了道家的思想,而对养生道理的认识,仍不脱离中医实质。”

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于天星按:《上古天真论》被编列在《素问》首篇,颇有用意。全篇论述重在“道”字上,教人仿照上古“真人”那样:“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因为这样“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正如高氏所云:“上古真人之禀道者如此。”所以文中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马莳云:“凡篇内言道者五,乃全天真之本也。”何谓道?道者法也。“此其道生”,也就是讲养生之道。这一点恰是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人类从古至今探索着的重大课题。

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保养肾的精气。因为人之生老病死一直贯穿着肾气的变化。例如,“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八八则齿发去。”高氏说:“五八,肾气始衰,则发堕齿槁。至八八,则齿发离形体而去矣。此男子天数有常期,而材力有定数者如此。”女子亦有定数。《内经》作者,要人相信这些论点,因此才提出“真人”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提出“至人”能“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提出“圣人”能“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提出“贤人”能“法则天地,像似日月,……逆从阴阳,分别四时”。总之,无非“法于阴阳,和于术数”。[/FONT]
 
本节《补遗》完。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多谢!:084: :082:
 
上古天真论第一

[FONT=仿宋]金栋按:《集解》全书虽有“释题”,但皆未对篇名“集”以“解”之,故补于下。余皆仿此。[/FONT]

【补遗】

【上古】王冰注:玄古也。吴崑同。

张介宾说:太古也。张志聪同。

高世栻说:上古者,黄帝之时追溯混沌初开,鸿蒙始辟也。

丹波元简说:按:《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又“上古结绳而治。”《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森立之说:上古,伏羲以前。后世,神农以后。今世,黄帝世。案:本篇多有“上古”字,斥伏羲以前,则以神农以下为后世也。为今世者,黄帝世也。《易大传》以包羲称古者,而别有“上古”二字见,知其上古者斥伏羲以前也。而又曰“后世圣人”字多出,知神农以下为后世也。是孔子之教言也。宜熟看《大传》知之云。(《素问考注》)

程士德说:上古,王冰注:“玄古也。”玄者,远也。所以,上古即远古,指人类生活的早期时代。(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主编《内经》)

刘明武说:上古者,远古也,早期也,起初也,由生而来也。《周易》中有“上古”一词,《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又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里两次言“上古”,所言的均是远古时期。(《换个方法读内经》)

王洪图说:“上古”也就是远古时代。在《黄帝内经》把古代分成远古、中古和近古三个阶段。(《王洪图内经讲稿》)

[FONT=仿宋]金栋按:上古一词,《内经》全书共见11次。本篇6见。

上古、远古时代到底有多远?据上述诸家所考,伏羲氏及以前时代为上古时代。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今约十万多年以前至一万多年以前。白寿彝《中国通史》认为“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 万年前至1 万多年前)”。据篇中内容分析,“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即人类生活一万多年以前的早期时代,“混沌初开,鸿蒙始辟”、“穴居而野处”、“结绳而治”,其生产力非常低下,在当时这种历史条件下,果真能如此“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能寿蔽天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吗?实属妄言,或理想之王国,神话传说而已!

李经纬、林昭庚著《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传说中的医学人物》说:

“伏羲氏:又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帝王世纪》称: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伏羲是先民对创始八卦理论借以丰富人体知识,并对保健作出贡献的氏族群体的概括。”

吕思勉《中国通史》说:
[/FONT]
“传说中的帝王,较早而可考见社会进化迹象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见于《韩非子》的《五蠹篇》。稍后则为伏羲、神农。伏羲氏始画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为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日中为市,见于《易经》的《系辞传》。……这些都不过代表社会进化的一个阶段[FONT=仿宋],究有其人与否,殊不可知。”

据森立之所考,三皇(伏羲、神农、黄帝)见矣。此三皇源于晚出的伪孔安国《尚书序》及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伪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则本于此。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序言》说:

“古代有所谓三皇五帝之说,但具体哪是三皇哪是五帝,则往往有不同的说法。要之三皇或类似三皇的说法应属后人对荒远古代的一种推想,并非真实历史的传说。”

目前,中国史学界对“上古时代”的划分,是指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亦名三皇五帝时代、神话传说时代。“百度”则采用此说。近代“古史辨”派创始人顾颉刚先生有《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也是将上古史“讲夏以前的旧系统”。与本篇所讲的“上古”时代不同。

,本篇所谓“上古”,无非系《内经》作者对历史早期的一种笼统的观念,其实是一种假设,不宜着实追究。(高世栻著,于天星按《素问直解》)[/FONT]
任应秋说:上古,诸历史学家认为是上自“洪荒”下迄“三代”这个时期,依据现代史学的观点,是指人类原始社会这一漫长的阶段,即《易经.系辞》所说的“上古结绳而治”“上古穴居野处”的时代。——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上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