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难治

建中法非回阳法,后天之症对应。伤及先天,非四逆法不应。观佩衡公大回阳饮,仅建中法?待阳回浊化,方可建中法以运以固,序次倒置,先后错交,误病矣!
 
谢关注,现用傅文录回阳建中汤,效果不错,大建中加减也试过,有效。
再谢!

建中法非回阳法,后天之症对应。伤及先天,非四逆法不应。观佩衡公大回阳饮,仅建中法?待阳回浊化,方可建中法以运以固,序次倒置,先后错交,误病矣!

  盏中本已少油,若仅靠屡屡挑大火芯,只会加速油尽灯枯。

  既然“建中法非回阳法……非四逆法不应……序次倒置,先后错交,误病矣!”,那先生何不选用四逆辈,而要用建中汤,且言其“效果不错”呢?
 
最后编辑:
子言建中法,余用有岁,非以效之不显,且引阳入阴,深入难出。用阴阳两虚,权衡之计也。傅文录,张存悌遇阴症也过此法,奈何建中不中也,凡遇太阴症,竞用四逆法,则阳回,所以四逆本为回阳祛阴,归于正化,则阴平阳固!
 
建中法非回阳法,后天之症对应。伤及先天,非四逆法不应。观佩衡公大回阳饮,仅建中法?待阳回浊化,方可建中法以运以固,序次倒置,先后错交,误病矣!

子言建中法,余用有岁,非以效之不显,且引阳入阴,深入难出。用阴阳两虚,权衡之计也。傅文录,张存悌遇阴症也过此法,奈何建中不中也,凡遇太阴症,竞用四逆法,则阳回,所以四逆本为回阳祛阴,归于正化,则阴平阳固!

  若属“脾肾阳虚重证”,单用建中汤、建中法自然乏效。
  但也不适合用四逆辈,而当用理中法、理中辈,如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
  温脾肾之阳时,仍然是以恢复中焦脾胃的健运为要、为本的。所以,仅靠四逆辈中的附子干姜甘草回肾阳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加人参白术肉桂,配合干姜甘草以回脾阳、助运化、生阴血、填精髓。维持阴阳互化的良性循环、边扶边固,步步为营,才能扭转乾坤,正道回天。
 
子言建中法,余用有岁,非以效之不显,且引阳入阴,深入难出。用阴阳两虚,权衡之计也。傅文录,张存悌遇阴症也过此法,奈何建中不中也,凡遇太阴症,竞用四逆法,则阳回,所以四逆本为回阳祛阴,归于正化,则阴平阳固!
且引阳入阴,深入难出”??
我个人认为:出现“阳不入阴、虚阳外浮,外热里寒、面红如妆”的“假神”状态,才是更加严重的。
 
此难治证证治之我见

证见:长年恶寒无力,多涕咳白痰,腰痛腹痛尿频,脉虚大无力,百试不中!

此难治证从其症状、脉象来看,当属虚劳病,肾阳虚衰,损及脾、肺,痰饮内生之证。治疗重点应从虚劳入手,兼治痰饮。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三、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这里的“平人”是指从外表看来好象无病,实则内脏气血已亏损之人。“脉大”是浮大无力,乃有余于外而不足于内的脉象。脉“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乃精气内损者的本脉。脉大与极虚是虚劳病总的脉象。此难治证“脉虚大无力”,可视为脉大与极虚二者之和,而且病已“长年”,故为虚劳病。症见“恶寒无力”,“腰痛腹痛尿频”,则是肾阳虚衰之证。又见“多涕咳白痰”,则为肾阳虚衰损及肺、脾:肺失肃降则咳嗽咳痰;涕为肺液,适量为常,恶寒涕多则为寒饮;咳见白痰,既有肺寒又有脾阳虚而不运,于是痰便生于脾贮于肺而咳白痰。

在治疗上可参金匮虚劳病篇所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和痰饮咳嗽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法则,治以温补肾阳兼化饮止咳之法,方用八味肾气丸和苓甘五味姜辛汤,丸、汤兼用。八味肾气丸证中虽有“小便不利”一症,似与此难治证中有“尿频”一症相勃,但不必拘执为论,因八味肾气丸对肾阳虚衰所致小便失常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频,若有顾虑在汤剂中酌加补骨脂、益智仁等温肾缩尿之品也行。或用右归丸和苓桂术甘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丸汤兼用,右归丸的主治证候中就有尿频一症。丸剂可选北京同仁堂生产的成品,汤剂则需结合病人其他情况酌定药物份量,不宜原书份量照搬。

此虚劳病难治证既已“长年”,治疗也须缓图其功,欲速则不达,频繁更方更难获效,用药后只要未见付反应,逐步有“抽丝”之象就守方图效。

以上仅个人管见,恰当与否还须临床验证,不当之处,欢迎拍砖!
 
最后编辑:
大者为劳,温之补之。
阳不足,温以气。阴不足,补以味。
大脉不一定为浮。小数不一定为热,凡久病,皆命火有亏,总以温阳化浊为法,四逆辈加减可也。仲景心法。
腹中有邪.则忌悍药.服之则伤脾.至春病气加者.脾气为药所伤.
命火有缺,寒水泛。
当急温其里,兼降逆化湿。
附子,肉桂,干姜,川椒,党参,炙草,细辛,五味,法夏,砂仁,茯苓。
附子桂细辛不可用.服后胸满心跳加快.易汗.甚则头眩.辛有半夏茯苓之降逆.腹中阴虚徒增其阳不但有上述等诸症.而且更伤其脾.
这与姜椒的辛热不同.姜椒之热是温通阴脉.附桂辛之辛热与营卫俱行.两者天差地别
 
此难治证证治之我见

证见:长年恶寒无力,多涕咳白痰,腰痛腹痛尿频,脉虚大无力,百试不中!

此难治证从其症状、脉象来看,当属虚劳病,肾阳虚衰,损及脾、肺,痰饮内生之证。治疗重点应从虚劳入手,兼治痰饮。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三、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这里的“平人”是指从外表看来好象无病,实则内脏气血已亏损之人。“脉大”是浮大无力,乃有余于外而不足于内的脉象。脉“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乃精气内损者的本脉。脉大与极虚是虚劳病总的脉象。此难治证“脉虚大无力”,可视为脉大与极虚二者之和,而且病已“长年”,故为虚劳病。症见“恶寒无力”,“腰痛腹痛尿频”,则是肾阳虚衰之证。又见“多涕咳白痰”,则为肾阳虚衰损及肺、脾:肺失肃降则咳嗽咳痰;涕为肺液,适量为常,恶寒涕多则为寒饮;咳见白痰,既有肺寒又有脾阳虚而不运,于是痰便生于脾贮于肺而咳白痰。

在治疗上可参金匮虚劳病篇所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和痰饮咳嗽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法则,治以温补肾阳兼化饮止咳之法,方用八味肾气丸和苓甘五味姜辛汤,丸、汤兼用。八味肾气丸证中虽有“小便不利”一症,似与此难治证中有“尿频”一症相勃,但不必拘执为论,因八味肾气丸对肾阳虚衰所致小便失常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频,若有顾虑在汤剂中酌加补骨脂、益智仁等温肾缩尿之品也行。或用右归丸和苓桂术甘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丸汤兼用,右归丸的主治证候中就有尿频一症。

此虚劳病难治证既已“长年”,治疗也须缓图其功,欲速则不达,频繁更方更难获效,用药后只要未见付反应,逐步有“抽丝”之象就守方图效仿。

以上仅个人管见,恰当与否还须临床验证,不多之处,欢迎拍砖!
我认为此病的治疗当着眼于肺,以补肺气为主。
 
未知舌象,质淡则阳虚水寒,渴即五苓散,不渴就附子理中汤加益智仁;质暗为血寒脉泣,当归为君,干姜桂枝为臣,熟地五味故纸远志为佐,炙甘草为使。
 
此难治证证治之我见

证见:长年恶寒无力,多涕咳白痰,腰痛腹痛尿频,脉虚大无力,百试不中!

此难治证从其症状、脉象来看,当属虚劳病,肾阳虚衰,损及脾、肺,痰饮内生之证。治疗重点应从虚劳入手,兼治痰饮。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三、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这里的“平人”是指从外表看来好象无病,实则内脏气血已亏损之人。“脉大”是浮大无力,乃有余于外而不足于内的脉象。脉“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乃精气内损者的本脉。脉大与极虚是虚劳病总的脉象。此难治证“脉虚大无力”,可视为脉大与极虚二者之和,而且病已“长年”,故为虚劳病。症见“恶寒无力”,“腰痛腹痛尿频”,则是肾阳虚衰之证。又见“多涕咳白痰”,则为肾阳虚衰损及肺、脾:肺失肃降则咳嗽咳痰;涕为肺液,适量为常,恶寒涕多则为寒饮;咳见白痰,既有肺寒又有脾阳虚而不运,于是痰便生于脾贮于肺而咳白痰。

在治疗上可参金匮虚劳病篇所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和痰饮咳嗽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法则,治以温补肾阳兼化饮止咳之法,方用八味肾气丸和苓甘五味姜辛汤,丸、汤兼用。八味肾气丸证中虽有“小便不利”一症,似与此难治证中有“尿频”一症相勃,但不必拘执为论,因八味肾气丸对肾阳虚衰所致小便失常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频,若有顾虑在汤剂中酌加补骨脂、益智仁等温肾缩尿之品也行。或用右归丸和苓桂术甘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丸汤兼用,右归丸的主治证候中就有尿频一症。

此虚劳病难治证既已“长年”,治疗也须缓图其功,欲速则不达,频繁更方更难获效,用药后只要未见付反应,逐步有“抽丝”之象就守方图效仿。

以上仅个人管见,恰当与否还须临床验证,不多之处,欢迎拍砖!

  同意老师对病因、病机、治法的分析。

  用药上,“补血填精”与“扶阳气、助胃气”之间的药量对比,
  可能需要看他现在脾胃的运化能力,以及痰饮积滞的严重程度。

  患者现在阳虚痰饮的程度可能不轻。
  肾气丸以补肾填精为主,滋腻的山萸肉和熟地分量较大,而桂附的量很小,
  苓甘五味姜辛汤中虽有茯苓、干姜、细辛,但五味子量也较大,对内有实邪的情况不利。

  我个人的看法是宜以扶中阳、健脾胃、祛痰饮为主,滋阴血、填精髓为辅。
  中州运化得力之后,气血可从日常饮食中化生,这样不会因滋阴补血药增加消化负担而助长痰湿。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应用肾气丸时,有提到“饮食如故”,个人理解其意思可能是“肾阳虚尚未导致脾胃运化方面的严重问题,才宜使用肾气丸”。
  原文:“问曰: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19)”
  也曾在网上看到有人吃肾气丸引起腹胀的。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17)”。
  不知患者的痰饮严重程度是否属于“微饮”。

  此外,苓甘五味姜辛汤证,似无发热恶寒,而患者恶寒,不知是否相宜。

  一点浅识,冒昧了,请老师指正。
 
最后编辑:
  同意老师对病因、病机、治法的分析。

  用药上,“补血填精”与“扶阳气、助胃气”之间的药量对比,
  可能需要看他现在脾胃的运化能力,以及痰饮积滞的严重程度。

  患者现在阳虚痰饮的程度可能不轻。
  肾气丸以补肾填精为主,滋腻的山萸肉和熟地分量较大,而桂附的量很小,
  苓甘五味姜辛汤中虽有茯苓、干姜、细辛,但五味子量也较大,对内有实邪的情况不利。

  我个人的看法是宜以扶中阳、健脾胃、祛痰饮为主,滋阴血、填精髓为辅。
  中州运化得力之后,气血可从日常饮食中化生,这样不会因滋阴补血药增加消化负担而助长痰湿。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应用肾气丸时,有提到“饮食如故”,个人理解其意思可能是“肾阳虚尚未导致脾胃运化方面的严重问题,才宜使用肾气丸”。
  原文:“问曰: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19)”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17)”。
  不知患者的痰饮严重程度是否属于“微饮”。

  此外,苓甘五味姜辛汤证,似无发热恶寒,而患者恶寒,不知是否相宜。

  一点浅识,冒昧了,请老师指正。
谢谢朋友的见解!
 
纵欲过度吧,这个啥药都不行,得先控制欲望
 
舌胖大齿痕,根白腻。不渴!

舌根白腻 -> 下焦肾寒
胖大齿痕 -> 中焦脾寒
白痰不渴 -> 水湿内停

脾肾阳虚,久病失精。

[附子理中汤]合[桂枝汤]加茯苓、枳壳、厚朴。
如果脉浮芤,加生龙骨、生牡蛎。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最后编辑:
  不同体质、证候的人对同一个中药方剂的反应差距是很大的。
  比如[小建中汤],只有9克桂枝和9克生姜是温热性的,而寒凉的芍药是18克,原来看到它在方剂学中的归类是“温里剂”(温中健脾)觉得难以理解。
  现在想来,也是因人而异,就是这样一个方子:
  单纯阴虚的人用了会上火;
  脾胃虚寒的人用正好合适;
  而脾肾阳虚的人,这点温药下去,如同泥牛入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