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都用到了重要的药材饴糖。饴糖在此方中补气养血,温中填虚,中医教科书中将之列为君药。但由于不好买,生痰助湿等原因,很多人用此方时干脆不用饴糖。可本方的补力全在饴糖上,否则是桂枝加芍汤。成药小建中片、小建中胶囊就是没用饴糖,个人觉得不妥!
现在对于饴糖,我找到的有几种代用方法。
(1)用党参、白术、山药等代替其温中补血之效;
(2)用生麦芽代替。
(3)用红糖代替。
本人觉得,用生麦芽代替的话,麦芽是消食药,饴糖是补药。红糖活血,又悖方义。
各位在用小建中汤时到底是咋解决饴糖问题的呢?
@梦回杏林 @zhongyi684055 @方证人证时证 @刘国栋
我说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金匮要略》:[小建中汤]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一、[小建中汤]的功效及饴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归属“温里剂”。
[小建中汤]以[桂枝汤]结构打底,具有调和营卫的基本功能;又加饴糖作君药,配桂枝甘辛生阳、配芍药甘酸化阴,具有阴阳并补的功效;此外,桂枝与甘草组合为[桂枝甘草汤]能温心阳、止动悸;饴糖甘缓,与甘草、芍药配合还能和中解痉、缓急止痛。
饴糖在[小建中汤]里的主要功效有3个:
1、滋脾补虚,为虚劳患者机体的恢复提供大量易于吸收利用的能量物质;
2、行血止痛,其微温的药性能助胃肠道血液循环,缓解不通则痛的症状;
3、养阴定悸,营养充足,血行通畅,自然心不慌、口不干,手足不烦热。
二、红糖与饴糖的药性差异
1、两者补虚作用相当,皆为“双糖”,可水解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单糖);
2、饴糖温而不热,滋阴润燥的功效强于红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梦失精”等阴虚证重者宜用饴糖;
3、红糖温通之性大于饴糖,胃寒轻者用了易上火,但红糖暖胃活血缓急止痛的功效强于饴糖,“腹中痛、四肢酸痛、悸”等寒证重者宜用红糖;
4、饴糖中还含有少量淀粉酶,有一定的消食作用。
三、呕家如何使用[小建中汤],要拿什么来代替你,助湿生痰的饴糖?
仲师有言“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1、呕家为什么会呕:呕证的病因病机,除了胃虚寒不能受纳之外,不通则呕,痰湿中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呕家的痰湿从何而来:脾阳虚。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寒则运化乏力,致使水湿内停、精微化邪、生痰阻中;
3、呕家为什么忌用饴糖等甜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在人进食和消化吸收的自然生理过程中,食物本来是在胃肠道中慢慢腐熟,逐渐生成精微物质,然后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吸收并输送到全身去的。但呕家脾阳虚、运化乏力,而饴糖等甜食是很容易水解成葡萄糖的双糖,甚至可以直接吸收的单糖,相当于已经腐熟而成的水谷精微,一下子摄入几十克,大大超过了脾阳虚患者的运化能力,不能及时吸收转运,从而积滞化邪、助湿生痰,加重中满呕逆之症;
4、[小建中汤]的适用范围:笼统地说,[小建中汤]适用于“虚劳里急、诸不足、脾胃虚寒”,但从以上分析可知,它其实只适用于“胃虚寒、腹疼痛、脾偏弱”的“初级”虚劳患者,如果虚劳已经发展到了脾阳虚的程度,就进入[理中汤]的主治范围了,所以近代有“治胃寒之温法代表方以[黄芪建中汤],治脾寒之温法代表方以[理中汤]”的说法;
5、已经脾阳虚了,还需要用[小建中汤]吗:[理中汤]温中健脾的功效固然更好,但它没有桂枝生姜不能解表,没有芍药不能柔肝,如果患者兼有肝郁不舒,或者兼有表虚之证,容易感受风寒、时常感冒,那就需要考虑以[桂枝汤]结构打底,有调和营卫、舒肝解郁作用的[小建中汤]了;
6、要拿什么来代替你,助湿生痰的饴糖:红糖显然不行,除了温通之性略大一点,主要成分和饴糖一样,都是易于水解的双糖。既然脾阳虚者运化乏力,不能一下子顿服几十克“已经腐熟而成的水谷精微”,那能不能“改资金支持为技术支持”、“弃输血式扶贫用造血式扶贫”呢?当然可以,只要把“饴糖工厂”搬到胃肠道里面去,少量而源源不断的生产,让脾有足够的时间来从容地运化就行了。谁能担当此“饴糖缓释”之重任,麦芽显然是不二人选。中国人以谷物为主食,有充足的淀粉摄入,而麦芽含淀粉酶,善于消谷食,化生为麦芽糖;
7、用麦芽代替饴糖的不足之处:一是没有和中缓急止痛的作用;二是没有滋阴润燥生津的作用。如果要弥补其滋阴的功效,可以适当吃一点糯米制品,或者加用山药等。
四、延伸思考:脾肾阳虚的四个阶段及其主治经方和用药规律
阳虚程度: 胃寒脾弱 -> 脾胃阳虚 -> 脾肾阳虚(轻症) -> 脾肾阳虚(重症)
水肿程度: 没有水肿 -> 下肢微肿 -> 水肿及腰(肾着) -> 水泛上头(咳晕)
主治经方:[小建中汤]-> [理中汤]->[甘姜苓术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
有无茯苓: --- -> --- -> +++ -> +++
有无白术: --- -> +++ -> +++ -> +++
有无大枣: +++ -> --- -> --- -> ---
有无甘草: +++ -> +++ -> +++ -> [真武汤]---
有无附子: --- -> --- -> --- -> [真武汤]+++
用姜类型: -生- -> +干+ -> +干+ -> [真武汤]-生-
======
饴糖《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
【性状】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味甘,药用以秋饴糖为佳。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缓中,补虚,生津,润燥。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1~2两;熬膏或入丸剂。
【注意】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