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热在午后又有汗,咽痛,血象也高,腹部不适,口不渴,小便正常。
阳明与太阴是表里关系,阳明为燥,太阴为湿。午后发热,咽痛,这是阳明肠胃的燥热弥漫,本当有渴欲饮水,大便硬,小便多。而反不渴,大便只头硬,腹部不适又喜按,这又是太阴寒湿已起,是燥邪入里从寒之象。
这说明太阴阳气不足抗邪不力,说的简单些就是脾胃不和,免疫力很差。苦寒的清热解毒药要慎用。
等孩子好一些,要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方向调理。
现在治疗的话用三仁汤加减较合适。
用药上可选 薏仁 蔻仁 杏仁 厚朴 茯苓 甘草 滑石 竹叶 半夏 石膏之类的。
复老师,孩子吃了西医开的药后 从昨天开始没发烧了 现在还是咳、打喷嚏、流清鼻涕,胃口、大便还算比较正常。
我再复述一下这孩子的生病过程:吃红罗卜瑶柱粥,中午睡发霉长斑的床2个月----去年4-5月先发烧、出疹、支气管炎(咳嗽发烧)、整个口腔溃烂严重(发烧,不能喝水、吃饭)共持续2个月---- 清里小床后病愈,病后出现地图舌 ---- 今常胃口不好、咳嗽、大便头干、喝水多、发烧、消廋、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手才温、夏天多汗。
书上说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窍为口。难怪当时整个口腔溃烂严重。
现在感觉吃补气健脾怯湿的不对比如我给他吃参苓白术散加减,吃5天后看着地图舌、食欲都好了,然后突然流清鼻涕、打喷嚏、大咳,咳2天后发烧38.6
吃滋阴去火的好像也不对,比如因吃了参苓白术散成份的药后大咳,马上改吃医院开的5剂 麻黄2 甘草2 葛根5 菊花5 双花5 蒲公英 5 麦冬5 知母5 玉竹5 地榆5 党参5 炒麦芽5 炒山楂5 后,再吃1剂甘草2 菊花5 黄芩5 芦根 5 麦冬5 知母5 玉竹5 紫苑5 款冬花5 桑叶5 陈皮3 又出现现在的 早上说鼻子有点塞,然后流清鼻涕,傍晚就发烧到38.5
到底哪里不对呢,是方子的成份不对,还是治疗的方向不对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