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用经方治自病案例

你有我以前的影子,买了很多书,粗略看一下,书看多了,不知该相信谁的,所以书只看那二三本,看个透,你比我更厉害…

  言重了,惭愧惭愧。

  “所以书只看那二三本,看个透”,高见,精辟!《伤寒》《金匮》,经方,可以说是中医学中性价比最高的了,经典中的精华,实在、实用、实效,舍它其谁?

  一点个人体会:

  不论是搞中医或者其它专业,学习都要有一定的广度,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先通过粗略的广泛的博览对某个领域作一个全面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中正的认识,看清其核心价值所在,找到其入门、提升的正确道路,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我觉得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开始就一头深深的扎进去,容易形成一些偏执的见解、抑或养成一些不好的思维定势,反而束缚了自己视野的广度和高度,最终也会影响到水准的深度。

  
 
我走的弯路比较少,我花了一年时间浏览了三四十本古代医书,立刻发现:不通四大经典,读尽医书也枉然。即使是搞疡科,学了三大派,还是得通晓四大。
 
呵呵,自学好像都难免要走点弯路,呵呵你不看一些古书,你又那来这些认识?没有试方试药,你真能信书上說的?咱自学,大概自尝近100味药,之后不尝了,现在也能看出一些药了,前段时间,一邻居去开药,人家中医不给药方,让我来辩药,呵呵,咱还是可以辩得出的。呵呵以前老跑药店买药,看来没走错哦
 
我走的弯路比较少,我花了一年时间浏览了三四十本古代医书,立刻发现:不通四大经典,读尽医书也枉然。即使是搞疡科,学了三大派,还是得通晓四大。


没有办法,我们搞个体的要考那个证,你没有那资格证,他不给你办医疗机构证,但我不后悔,我经历了那两场考试(助理与执业),我的基本理论有了很大提升,基实医宗金鉴,还在读医专时就买了,开始看了几遍伤寒论看不懂,真是天书,把明清十八医案当小说看,教材全面但给方没剂量。也实用,并不象有些人把它否定得一毛不值。…
 
由版主最后编辑:
好像有方没劑量的医案很多,也许是医家觉得有计量的话,会降低了医案的等次。对名声不好(个人感觉),看徐灵胎医案都没有这些,說用什么辛凉轻劑,什么什么的,刚学的时候感觉就是天书,可书看多,就会觉的人家是厉害,这些医家只给出方法是高人啊,要不谁都可以为医了。咱觉得李东恒的“补中益气汤”也很好用。古方逍遥散也很好用。看方比较也可以学点东西。这些医家跟仲景可以说是有传承的,咱觉的凡是方中有注重脾胃的,都是好方。
 
好像有方没劑量的医案很多,也许是医家觉得有计量的话,会降低了医案的等次。对名声不好(个人感觉),看徐灵胎医案都没有这些,說用什么辛凉轻劑,什么什么的,刚学的时候感觉就是天书,可书看多,就会觉的人家是厉害,这些医家只给出方法是高人啊,要不谁都可以为医了。咱觉得李东恒的“补中益气汤”也很好用。古方逍遥散也很好用。看方比较也可以学点东西。这些医家跟仲景可以说是有传承的,咱觉的凡是方中有注重脾胃的,都是好方。

这叫传方不转量,你看仲师方,量,加减,证,都传了,可见仲师的伟大。其实后面的脾胃派,滋阴派,补阳派
攻下派,都出之于张仲景。…
 
由版主最后编辑:
这叫传方不转量,你看仲师方,量,加减,证,都传了,可见仲师的伟大。其实后面的脾胃派,滋阴派,补阳派
攻下派,都出之于张仲景。…
说得对,“传方不转量”概出于私,心没到仲师的境界,术也未有大的超越。
“秘仲景要方不传”的江南诸师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孙思邈、许叔微还在被世人敬仰学习。
 
刘度舟的讲议较详细,可以说集大家成,我也学了不少,台湾jj叔叔课讲得很祥细很形象,我少阴病是在那学好的
  刘度舟的讲议我没看过,也没搜集相关资料,不了解。
  JT叔叔的视频教程和网传文稿看过很少一部分,但印象较深。他对伤寒六经的病理医理、本草经方的药理药势,把握得相当的透彻,而且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视角和思维习惯进行形象贴切的阐释,语言又通俗风趣,很接地气,深受中医爱好者的喜欢。但我觉得,就算专业搞中医的,听听他的课,也会深受启发,大有裨益。
 
咱还是觉得《经方实验录》,里对各方都有叙述,呵呵,咱特喜欢葛根汤的说法,说是太阳瘟病之主方。呵呵,还有姜先生說“咱治太阳病一日不可无葛根,麻桂。”呵呵,徐灵胎也说,麻桂二汤乃治外感病的主方,奈何今日之医一概羌防。
 
学经典,活用经典。巧用经方愈己病。读后颇有收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