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老中医教你真正的中医——经典中医

20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哪些?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10种。

1、阴阳辨证(主要用于外科病和癌症)。

2、八纲辨证(也叫二纲六变辨证)。

3、病因辨证(含六淫辨证)。

4、气血津液辨证(也叫气、血、水辨证)。

5、脏腑辨证(也叫五行辨证)。

6、经络辨证(包括十二经辨证、奇经八脉辨证、络脉辨证)。

7、六经辨证(也叫三阴三阳病辨证)。

8、卫气营血辨证。

9、三焦辨证。

10、汤方辨证。

蒙山山人于公元2015年12月13日 (乙未年十一月初三日)
 
21 学中医之难

学中医有10难,它们是:

1、拜师难。俗曰:中医传子不传女。过去中医只传儿子不传闺女。现在呢?别看中医教授帽子满天飞,真正会中医的人很少,真正能外传中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学中医拜师难。

2、交流难。两个中医到一起,喝酒吃肉行,磕头拜把子也行,就是不谈中医。即使谈中医,也只是谈马路边上的中医内容。别看现在中医学术会议很多,大家说的什么,也只有《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能听懂,真正有用的东西很少。

3、择书难。《全国中医图书联合书目》载:1949年前的中医书有12124种,卷数更多。假中医书更是汗牛充栋,连中医教材都是假的。从哪一本书下手学呢?如果无人指导,可谓“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4、打好文言文基础难。谚曰:背会古文300篇,等闲可过文字关。300篇古文岂是一日之功。

5、学习方法难。中医是背出来的。教材中医把中医当数学学,天天做题,考试用多选题打钩,这样学倒是轻松,但肯定学不会中医。

6、诊脉难。晋·王叔和说脉学“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农村人看中医,病人不讲病情,如果你不会诊脉,病人就另找高明了。

7、辨证难。辨证是一门技术,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才能学会。中医有10种辨证方法。辨证需要《内经》的理,有道是“背会《内经》100篇,等闲可过中医关”。辨证又需要背会《伤寒论》398条,有道是“不学张仲景,辨证无要领”。

8、用方难。唐·孙思邈曰:“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此之谓也。

9、用量难。谚曰: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上。

10、用法难。一个桂枝汤的用法就占了32开书的大半页。

当然,你若能拜到一个好师父,这一切难都能迎刃而解了。
蒙山山人于公元2015年12月14日 (乙未年十一月初四日)
 
22 中医治病用的是方而不是药

汉·张仲景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伤寒杂病论·序》

岳美中曰:记不住方,则无从言辨证论治。

——《岳美中医学文集·钻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做到古为今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P24。

岳美中曰:为医者欲使医业精进。还必须在专病、专方上下一番功夫。

——《岳美中医学文集·谈专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P521。

岳美中曰:善于使用古书成方,是名中医临症、治病的特色。……除非不得已,决不独出心裁。

——《岳美中医学文集·谈善于使用古书成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P518。

秦伯未曰:成方是前人的处方用药经过实践有效后遗留下来的,必须加以重视,而且要做好处方用药,也必须胸中有较多的成方作为资本。

——《谦斋医学讲稿·漫谈处方用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P209。

熊继柏曰:在这里,有必要强调,现在全国中医的通病是普遍不开方。中医治病讲究的是理、法、方、药,中医应诊是开方,而不是开药,是因症而选方。古人看病开方讲究的是章法、汤头,而不是按症开药。如果你按症开药就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病人讲30几个症状出来,那你怎么开药?你的思维都会不清晰。

——《从经典到临床·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P163。

熊继柏曰:现在大多数的医生不会开方、开不出方。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背不到方。我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背500首汤方。

——《从经典到临床·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P164。

熊继柏曰:方剂我看得很重要,我经常讲一句比较不受人欢迎的话,我说作为中医,第一不要看他的牌子,第二不要看他的广告词,第三不要看他的身份,什么教授、专家。我们就看他处方,看他开的处方有没有汤方,我们甚至不管你是不是辨证。是不是症跟方对,那尚属次要的,我们首先就看你的处方。我衡量中医有个标准,如果你开的处方是有汤方的,就算起码是有章法的,这个医生至少是入了门的医生;如果这个处方开出来是杂乱无章的、大杂烩,这个中医就是个没入门的。我就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

——《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谈如何走向中医临床家的道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P51.

信曰:中西医治病都是重复,决不能横空出世。西医你用地西泮能安眠,我用也能安眠。你用地高辛能强心,我用也能强心。中医也是一样。你用桂枝汤能治太阳中风证,我用也能治。你用血府逐瘀汤能治血瘀不眠,我用也能治。《伤寒论》113方大多来源于《汤液经法》,医圣也不是独处心裁。中医治病用的是前人摸索出来的方而不是药,不是你自己编的药。记住,用方的中医大夫能治病,中药大夫是治不好病的。

蒙山山人于2015年12月16日

(乙未年十一月初六日)
 
本帖最后由 rogerwrk321 于 2015-12-26 20:42 编辑

23 立体的懂

怎样学习古文?我们翻开《唐才子传》,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他六岁已经会写诗文了。当时的诗,就是古诗、律诗、绝诗,当时的文,即古文、骈(pian2)文。六岁怎么就会写这样的诗呢?在看《骆宾王》传,称“七岁能赋诗”;《李百药》传,称“七岁能文”;《刘慎虚》传,“八岁属(zhu3)文上书”,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换言之,在唐朝,七八岁的孩子不仅会读懂古文、骈文、旧体诗,还会写古文、骈文、旧体诗。是不是当时的人特别聪明呢?不是的。我们再看近代人,如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zhui4)千言”(见钱基博先生《现代中国文学史》)。可见古今人的聪明是相似的。那末,不论是唐代人或近代人,他们从小就能读懂古文,不仅会读,还会写古文和旧体诗。为什么现在人读懂古文会成问题呢?这当跟读法有关。

我曾经听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chen1)先生讲他小时的读书。开始读《四书》时,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师是不讲的。每天上一课,只教孩子读,读会了就要读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课,再教会孩子读,读熟背出。到了节日,如阴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年终的大节,都不教书了,要温书,要背书。如在端阳节要把以前读的书全部温习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终,要温习一年读的书,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终,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读的书外,还要背带书,即把第一年读的书也要连带背出。因此,像梁启超的“六岁毕业《五经》”,即六岁时就把《五经》全背出了;所以他“九岁能日缀千言”。因此,《唐才子传》里讲的“六岁善辞章”,“七岁能赋诗”,按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他们在六岁七岁时,熟读的诗一定远远超过三百首,那他们的会吟诗也就不奇怪了。

我向政协委员张元善老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他说开始读时,对读的书完全不懂。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点线的懂事不够的。因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关系而有变化,一个字在不同的结构里会具有不同的用法,记住了一个字的一种解释和一种用法,碰到了这个字的解释和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读一课书,记住了这课书中的生字,记住了这课书中的句子,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懂得这课书中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字在别课书中,它的意义和用法假如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还不够,不够解决一个字的解释和用法的多种变化。把一本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开始读时不懂,读多了渐渐懂了。比方读《论语》,开始碰到“仁”字不懂,“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当读到十几次的“仁”字时,对“仁”字的意义渐渐懂了,当读到几十次、上百次的“仁”字时,对“仁”的意义懂的更多了。因为熟读背诵,对书中有“仁”字的句子全部记住,对有“仁”字的句子的上下文也全部记住,对于“仁”因上下文的关系而解释有变化也罢,对有“仁”字的词组因结构不同而用法有变化也罢,全都懂了,这才叫“立体的懂”。

——周振甫(fu3)《怎样学习古文》中华书局1992年6月第1版p1

蒙山山人于2015年12月17日

(乙未年十一月初七日)
 
24 补法为八法之末

岳美中曰:但我认为,中医治疗八法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惟补法最难掌握。

——《岳美中医学文集·论肺结核的证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P148

清·王清任曰:可笑著书者,不分别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伤寒、瘟疫大病后,气、血虚弱,因虚弱而病,自当补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当去病,病去而元气自复。

——《医林改错·卷上·方叙》

干祖望曰:医生喜补,病人吃苦。

——《干祖望·虚、补、补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P366

岳美中曰:病有三虚一实者(虚多、实少),先治其实,后补其虚。

——《岳美中医学文集·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P695

金·张从正曰:邪未去而不可言补,补之则适足资寇。

——《儒门事亲·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清·唐宗海说:实证断不可用补虚之方,而虚证则不废实证诸方,恐其留邪为患也。

——《血证论·二卷·吐血》

明·吴有性曰:有邪不除,淹缠日久,必欲尫(wang1)羸(lei2).时医望之,辄用补剂,殊不知无邪不病,邪气去,正气得通,何患其虚之不复也。今投补剂,邪气益固,正气日郁,转郁、转热,转热、转瘦,转瘦、转补,转补、转郁,循环不已,乃至骨立而毙,犹言:服参(she1)几许,补之不效,天数也。病家只误一人,医家终身不悟,不知杀人无算。

——明·吴有性《瘟疫论·妄投补剂论》

清·唐宗海曰:如邪气未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

——清·唐宗海《血证论·用药宜忌论》

清·郑梅涧曰: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cou4),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法……,先泄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也。

——《重(chong2)楼玉钥·论补要诀》

蒲辅周曰:《金匮要略》虚劳篇立大黄zhe2虫丸一法,颇发人深思,瘀血有所留着(zhuo2),病人致羸(lei2),似乎不足,不知病本未除,还当治本,若误用补,必益其病。

——薛伯寿《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继承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P123

金·张从正曰: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其气未胜而邪已交馳横鹜(wu4)不可制矣。

——《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赅(gai1)尽治病痊》

信曰:中医治病有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八法不管怎样排列,总是汗为八法之首,补为八法之末。所以医圣张仲景很少单独用补法。为什么宋朝以后补法横行?庸医所致。医生看病风险高、挣钱少。庸医卖保健品无风险、挣钱多。卖保健品总得找个理由吧!见病人就说他虚,于是补药横行。以致清·汪昂《汤头歌诀》上来就是“补益之剂”。此歪风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教材中医,动辄(zhe2)就开补药。不是说你脾虚,就是说你肾虚。孰不知,如岳美中所说“八法中,补法最难掌握”。所以,临床上能前七法,就不用补法。记住,补法是八法之末。

蒙山山人于2015年12月18日

(乙未年十一月初八日)
 
25 学中医一定要有文言文基础

谈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读两首诗。

1、有感 岳美中

于今才晓作医难,敢道壶中日月宽。

研古渐深方悟细,临床愈久始知难。

星槎(cha2)不惮一身老,雪案浑志五夜寒。

假我数年非望寿,欲期补拙在衰残。

——周凤梧,等《名老中医之路·无恒难以做医生(岳美中)》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P18

2、书志熊继柏

十年浩劫似渺茫,放眼古今枉断肠,

毁誉穷通逐逝水,丹心铁骨傲冰霜。

终惭爝火照兰室,如坐春风仰岐黄,

志在活人继绝学,夜阑犹自点青囊。

注:爝(jue2或jiao4)——火把。

——《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P2

这两首诗不论平仄、对仗、押韵、用典都很正确,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是写不出来的。前一首诗为岳美中所写。岳美中年近中年才开始自学中医,终成现代名老中医之首(《名老中医之路》把他列为第一位。)他曾经给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越南主席胡志明治过病。为什么他能成为名医呢?因为岳美中在学中医之前,曾当过古文教员,有雄厚的文言文基础。所以《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12000多种书,岳美中曾读过4000多种。岳美中的文章也写的简练,现在中医书无出其右者。后一首诗为熊继柏所写。熊继柏虽然只读过六年书,只有高小文凭,但他肚子里有墨水,有文言文基础,所以中医学得好,成为一代名医。熊继柏能给阿尔及利亚总统治好病,不像现在某些大教授草包一个。

或曰:我中小学文言文考试成绩优异,可乎?答曰:不可。你连一篇《桃花源记》都背不出,怎么可以呢?你那是平面的懂,是蜻蜓点水,不是立体的懂,平面的懂是没有用的。

或曰:我不读文言文的中医,我读翻译过来的白话文中医,可乎?答曰:不可。君不闻“捎钱捎少了,捎话捎多了”。原著是原作者的思想,译著是译者的思想,二者有天壤之别。刘力红曾说:“《中基》与《内经》,《内科》与《伤寒》、《金匮》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相差太远太远了,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刘力红《思考中医·略论中医的学习与研究》2006年6月第3版P9

谚曰:秀才学医,笼里抓鸡。没有文言文基础,你就读不懂《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1)痛而恶(wu4)寒”为什么加“之”字,你就会把《伤寒论》第16条“常须识(zhi4)此”念成“常须识(shi2)此”。如此文章都读不懂,何谈学中医?这也是现在许多人学不会中医的原因之一。因此,学中医一定要有文言文基础。

蒙山山人于2015年12月19日

(乙未年十一月初九日)
 
26【诊途见闻】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前日出诊,乘汽车时遇一年轻人,闲谈中知其是学生。吾问之:“何处上学?”他面带难色地小声答到:“我是中专生。”吾闻之戚然,现在教育怎么把孩子教的失去自信。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以后不论谁问你在何处念书,你都要勇敢地报校名,要勇敢地说自己是中专生。文凭不等于成功,中国历史上很多状元没有成就,倒是很多进士很有成就。彭德怀没有文凭,照样成为第二大元帅。比尔·盖茨大学二年级没毕业,照样成为世界首富。你不是学过英语吗?单词‘I’到哪里都大写,从来没有小写过,你谁都不要崇拜,就崇拜‘I’。”他听我一席话,面带悦色,答曰:“谢谢叔叔鼓励,以前从没人这样鼓励我。”中途他到站下车时又说一遍:“谢谢叔叔鼓励,再见!”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想,学校不是水泊(po1)梁山,用不着排座次。学校应该培养健全人格的人,不是造神,更不是造奴才。心理健康比知识更重要,自信比知识更重要。我想着想着,突然被邻座开家长会归来坐车的妈妈们的吵闹声打断,耳朵里灌满了“我儿子这次考试排第十名”“我女儿考试排第九名”“你女儿比我儿子强啊!”……哎!文凭是鸦片,有多少家长和学生还在吸这种鸦片啊!金钱搭上了,时间和精力也搭上了,啥也没学会,心理也扭曲了,换来一张文凭。拿它换饭吃,因无能不好吃。拿它当画看,别人不喜看,怎么办?只有挂在家里自己欣赏吧!

蒙山山人于2015年12月21日

(乙未年十一月初十一日)
 
27 中医内容有哪些?

1、两分法:

*汉·张仲景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朱炳林曰:“勤求古训”是在医理上下功夫;“博采众方”是在医术上下功夫,二者不可偏废。

——朱炳林《困学斋中医随笔·医话三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P111

2、四分法

*岳美中曰: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因而学习中医可以从理、法、方、药四个部分加以研究。

——《岳美中医学文集·当读的古医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P443

*熊继柏曰:中医治病辨证、论治有四个步骤,也就是“理、法、方、药”,缺一不可。……中医治病一定要有章法。理、法、方、药,理就是辨证,辨证搞准了才有正确的治法,治法确定以后,必须选准方,方跟证如果不能对应,不能合拍,照样治不好病。古人讲方证合拍嘛!

——熊继柏《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谈如何走向中医临床家的道路》2013年10月第1版P51

3、七分法

*任应秋曰:我们提出了七个主要学派:医经学派、经方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和汇通学派。

——任应秋《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P9

歌曰:中医学派主要七,经、方、寒、热、汇、河、易。

4、十分法

*熊继柏曰:具体地讲呢,就是《内经》给我们确立了中医学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内经》的,而且是整个中医学的。……这个理论体系是些什么内容呢?归纳起来就是十大学说。1 阴阳学说。2 臓(zang4)象学说 。3 经络学说。 4 病因病机学说 。5 诊法学说 。6 病证学说。 7 治疗学说。 8针刺学说 。9 养生学说 。10 运气学说。

——熊继柏《从经典到临床(熊继柏<内经>与临证治验十三讲)·<内经>的理论体系》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P22

歌曰:《内经》学说主要十,阴阳、臓、经与病机,

诊法、病症兼治疗, 针刺、养生并运气。


信曰:明白了中医有哪些内容,你就知道了学中医要努力的方向。例如,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偏于“勤求古训”,而黄煌的《经方的魅力》偏于“博采众方”,二者合参,你就不会走偏了。

蒙山山人于2015年12月22日

(乙未年十一月十二日)
 
高人啊,非常认同老先生的观点
 
要求:记性好,能背诵,有恒心,勤劳,知礼,有古文基础,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联系电话:135****25**。
我女儿正在读中医临床专业,大一已学医古文,已在其大学附属医院跟诊,老师收徒的条件,除了时间上只有两个假期可以聆听面首,其余的都还行。基本情况:女,19岁,中医药大学大二在读。她一直想拜个老师,有太多的疑惑想找到答案。
 
希望能看到下文,先拜谢谢老师了。
 
现在真中医太少了,有一百万个也不多。
 
学习要求:记性好,能背诵,有恒心,勤劳,知礼,有古文基础,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
名师多,明师少。感谢老师传授中医学习秘诀!
 
本帖最后由 rogerwrk321 于 2015-12-16 21:17 编辑

14 怎样鉴别假中医?

前天坐火车,遇一假中医,大谈只看视频,不见病人就能开方,简直荒谬至极。那么怎样鉴别假中医呢?

首先看锦旗。如果他诊室里挂满了锦旗,那一定是个假中医,因为他做贼心虚,只能拿锦旗充门面。

第二看头衔。假中医往往自吹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华中医协会理事。总之,他就是不是医生。请问这些大专家,你有多少精力能干这么多事?你用在做学问上的时间还剩几何?现在是中医专家高产的时代,除了政府封的,就是自己封的。据说,某城市某天有一块砖头掉下来,砸死了十几个中医专家。结果验明证身,全是拉砖头的家。

第三看脾气。病人稍有语言不当,假中医就大动肝火,让病人另请高明,做出大专家给你看病,就是你的福气样子。



第四看脉诊。农村人看中医,病人不讲话,医生诊脉讲病情,医生讲不对,病人就另请高明,这是对中医医生脉诊的考核,这是对的。因为中医是以脉为主,四诊合参。现在有些假中医,连28种脉的脉名都说不出来,何谈脉诊!他们不自责自己肚子没墨水,反而攻击农村人看病方式愚昧。

第五看是否“不见病人不开方”。没有诊,何以断?没有断,何以治?假中医有鬼功,不见病人就敢开方。我有一徒弟在某中医药大学念书,他说他老师不见病人就敢开方。该老师有鬼功啊!

第六看药味。岳美中说:药过十二三,大夫必不粘(zhan1),没读圣人书,何敢把脉参《岳美中医学文集·谈张仲景极其著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1版P459。也就是说,一般中药方不超十味药。你看看《伤寒论》113方中,在十味药以内的方占90%以上。假中医的药方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我曾见一假中医开的药方有90味药,病人煎了一大锅,根本没法喝。

第七看推卸责任。《内经》曰:上工十全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治十个病人能治好九个。但假中医是十全十,他没有治不好的病。病治不好,总是病人的原因,要么煎药不对,要么忌口不对,总是病人不对。





如果你掌握了上面七条鉴别方法,假中医这些妖精们一定逃不出你的火眼金睛。

蒙山山人于公元2015年12月10日 (乙未年十月二十九日)

我再给你加一条吧

第八看吹牛。假中医通常把自己吹成是包医百病、天下第一的神医。
 
我再给你加一条吧

第八看吹牛。假中医通常把自己吹成是包医百病、天下第一的神医。
真正厉害的中医,谦虚谨慎,从不说大话。
郝万山曾说,宋老治病从不把话说满。当病人问他,这药能治好我的病吗?宋老总是回答“试试吧”。
郝万山所说的“宋老”就是临床大家宋孝志。
 
真正厉害的中医,谦虚谨慎,从不说大话。
郝万山曾说,宋老治病从不把话说满。当病人问他,这药能治好我的病吗?宋老总是回答“试试吧”。
郝万山所说的“宋老”就是临床大家宋孝志。
粗看各类丛书,开篇什么李序、周序、王序。。。感觉就是相互吹捧
 
后退
顶部